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课文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课文知识点

栗子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课文知识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化学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课文知识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多音字

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

弹:tán(弹跳)dàn(子弹)

二、近义词

激烈—热烈持续—连续占领—霸占凶猛—凶狠注视—凝望

坚定—坚强顽强—固执愤怒—生气光荣—荣幸消灭—祛除

三、反义词

激烈—平静持续—中断坚定—犹豫凶猛—温顺光荣—可耻

四、词语解释

占领:用武力取得(阵地或领土等)。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进行破坏。

注视:注意地看;专注地看。

匍匐:爬行。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极大。

高地:地势高的地方,军事上特指地势较高能够俯视、控制四周的地方。

屡次:一次又一次。

突击:集中兵力、火力猛烈而迅速地攻击。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顽强:坚强;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探照灯:一种用于远距离搜索和照明的装置。在军事上主要用于搜索及照射空中、地面和水上目标。

火舌:比较高的火苗。

五、句子解析

1、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比喻,作者把敌人的子弹比作冰雹,写出了敌人炮火的猛烈。

2、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第一个感叹号是对黄继光站起来了表示惊讶和赞叹。后面两个感叹号强调突出了黄继光能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在敌人的炮火中站起来,是多么的了不起,赞叹了黄继光的顽强意志和爱国精神。

3、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比喻,把战士们比作海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士们向上冲的气势。

六、课文主题

本文写的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战士黄继光为了让部队完成作战任务而用自己的身躯堵住火力点的故事,赞扬了黄继光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拓展阅读:《黄继光》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在原文环境中理解“屡次”“匍匐”“摧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应用朗读体验的方法,在朗读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勇与顽强。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50年6月,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中国政府派出十几万志愿军奔赴朝鲜。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去看一下当时激烈的战争场面,了解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课件播放朝鲜战争纪录片)看到了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2.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认识朝鲜战场上的一位英雄,他的壮举可谓是惊天动地,他就是——黄继光。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关于抗美援朝和黄继光的相关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检查预习,走进文本

1.指名轮流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其他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合作点评读文情况,认读、理解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屡次匍匐冰雹摧毁胸膛报仇

3.师生交流明确: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三、了解顺序,感知文本

1.短短的一篇文章,完整而生动地叙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文章写了黄继光哪些感人的画面呢?

主动请求任务——执行任务——英勇献身

四、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谈谈黄继光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困难)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1)(课件出示)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②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2)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句子: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三)重点研读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

1.结合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

(1)黄继光处境如何?用“____”标在书上。

(2)找出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表现,用“````”标在书上。

2.学生自主学习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说处境如何艰难。

①师相机指导读,“冒”表现出难。

②“冒”“用尽全身的力气”“二十米,十米”和省略号说明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惊人的毅力。

(2)再现黄继光战斗中的表现。

①这位年轻的战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作者怎样表现出他的惊讶与赞叹?这是惊人的勇敢与顽强,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与赞叹来朗读第9自然段。

②晕倒了。

③又站起来了。(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

④“张开、猛扑、堵住”,抓住描写动作的词,体会黄继光堵枪口的壮举,感受他身负重伤,用尽全身力气,只为扑得远一些。

4.讨论: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别的办法吗?(没有)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的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势不可当。

五、拓展小结

1.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2.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为国效力的精神。

[教学板书]

24、黄继光

主动请求任务

执行任务站起来了

又站起来了坚定

顽强

壮烈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英勇献身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因为和现在学生的时代相距比较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课前,我便让学生搜集有关黄继光和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组织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以多读为手段,在多读的基础上,结合学习提示,重点研读第7~11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冷静下来的时候,再回顾我教学的一些细节时,如果我能在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让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基础差的同学,训练的效果会更好,朗读也更容易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黄继光》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继光》这篇课文,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写完作业,我躺在床上难以入睡。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牺牲,他牺牲得有意义,牺牲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英雄们,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勤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课文知识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