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朱自清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朱自清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心蛊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朱自清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朱自清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摘 要:朱自清系“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杰出散文家之一,其散文行云流畅,用词质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

朱自清在撰写文章时特别注重语言的运用,其作品语言均具有质朴、新颖及自然等特点。

将从朱自清文学作品的语言、修辞手法、人物语言及其文化底蕴出发,对其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语言特点进行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修辞手化;文化底蕴

朱自清所撰写的散文堪称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瑰宝,其语言质朴、自然、不造作,如行文流水般娓娓道来。

朱自清用委婉细腻、自然的语言风格描述了他生平经历的种种生活,以质朴的语言介绍亲情、友情及爱情,以形象生动的修辞刻画自然美景,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阐述着自己对世间万物及各国风土人情的独特见解。

一、行文流水的质朴语言

《背影》是朱自清特别著名的散文之一,它甚至还被选入到了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供孩子们学习。

《背影》系一篇动人心弦的绝佳散文,它以朴素的语言描述了父亲为儿子送行的画面。

它没有大量的词汇,没有华丽的辞藻,仅仅有最简单且真实的动作。

质朴、不加任何修饰的话语拨动了众多读者的心弦,使其成为现代散文史上的佳作。

《背影》一文整篇文章都是以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恩为主线展开,然而类似“关心”及“感激”等抽象词汇却并未出现,也没有使用什么华丽的词汇,而浓浓的父子之情却跃然纸上。

二、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

《荷塘月色》同样属于朱自清先生所撰写的散文名篇,此文运用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将夏日荷塘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读者不禁对作者所描述的景色生出一种向往之感。

朱自清把水中的荷叶比成翩翩起舞的女子身上所穿的裙子;把池塘中零星的白花比成是一颗颗珍珠,此种形象且贴切的比喻展现了朱自清先生与众不同的想象力。

在修辞手法方面,朱自清不仅比喻用得传神,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样也十分精彩。

《春》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必背课文,此文运用拟人手法,将春之美景完美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比方说“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中将山、水及太阳拟人化,形象地介绍了它们在春天中的形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钻”字形象地描绘了春草破土的动态美,而“偷偷地”一词则展现了春草的活力,使其瞬间便拥有了生命力。

借助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朱自清将自然之美完整不遗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自然之美。

所有描绘景色的语言均是作者内心心情的真实写照,一个擅长发现美的人可以从自然界中感受到美的意境,愉悦自己的心情,提升自己生活的品质。

诸多出色的文学家均因拥有发现美的能力而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文章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读者的情感,给大家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朱自清便属于此类人之一,他就是一位伟大的灵魂清道夫。

三、极具变化的完美句式

朱自清所具有的词汇功底异常深厚,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词汇,句式也极具变化。

他的文章善于采用对称及排比等句式,流畅、整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众所周知,叠词叠句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增强文章及描述的表现力,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

朱自清在撰写文章时便特别喜欢使用叠词,比方说《荷塘月色》中便运用了许多的叠词,如“阴森森”“一粒粒”“星星点点”及“弯弯的杨柳”等。

此类叠词的运用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更加强烈的听觉美,它们跳出了常规句式的限制,让文章的语言于洗练中更具多样性。

四、精挑细选的人物语言

朱自清的作品借景抒情的居多,记事的却特别少。

在他所有的记事文章中,人物语言的使用也特别少。

然而其记事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均是通过精挑细选后才能出现在文章中的。

通常情况下,朱自清作品中人物寥寥的几句话均可以深刻地展现该人物的个性及思想。

毫不夸张地说:朱自清在进行人物语言的挑选时是下了特别多功夫的。

在《给亡妇》一文中,他便仅引用了亡妻曾说过的三句话,便将其妻子所具有的淳朴及无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更表达出了她对自己丈夫及孩子深深的爱。

五、深厚的文化底蕴

朱自清先生在《你我》一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的称谓变化,学贯中西,由口语至书面语,由中国至外国,不仅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还详细地介绍了此类称谓所映射的深层文化背景。

鉴于该文所具有的文化底蕴特别深厚,所以,唯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精通的人方能理解此文所包含的深层意思,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的外国朋友是无法理解的。

总之,朱自清先生作品的语言既新颖、又自然,既清新、又雅致、质朴、大方,给人以清新自然之美。

其推陈出新的口语化词汇能够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而诸多叠词的运用又能够让读者有气势磅礴之感。

毋庸置疑,朱自清对词汇、句式的运用自如与其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及对生活的观察入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对生活的观察及体会便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

参考文献:

叶乃芳.朱自清名篇散文的诗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08).

朱自清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