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忘爱。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大班数学教案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找规律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动物等学具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明明,刚刚搬了新家,心里可高兴了。今天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呢,你们想去吗?(课件展示主题图)

2、看,这就是明明的新家。你们觉得漂亮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墙面、地面的图案,都是有规律的。)

3、揭示课题:是啊!小精灵明明设计的房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有数学的味道。在一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会了找比较简单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的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

二、寻找规律,探索新知。

(一)构建新知,探索交流。

1、谈话:那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些漂亮的设计,你有什么发现呢?

2、小组合作探索,自主交流。我们先来观察墙面的图案,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用四种图案移一移、摆一摆,找出上下两组图案的按一定顺序呈循环排列的规律。(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顺序。)

4、请学生说一说图案的规律。

(1)斜着看:颜色和图形一样,只是数量有变化。

(2)横着看:第一横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横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前推。第二、三、四横行照样。(板书:顺序,前后)

(3)竖着看:第一竖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竖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上推。第二、三、四竖行照样。(上、下)

(4)整体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竖行的颜色和图形都一样,而且顺序也一样。其它横(竖)行颜色和图形都一样,只是顺序有所改变。

5、全班交流时,请同学上来移一移图案,展示它动态的规律。(课件显示:图案动态的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这样就完成了前后、上下四种基本的顺序,循环排列规律的教学。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二)找出规律、拓展思维。

1、师:你们看,这是明明家的地板,里面隐藏着一些什么规律呢?你能找出来吗?

2、请你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3、全班交流,同时操作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再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一)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参观明明家的窗帘,还没设计好呢!你们能用自己的所学帮它完成吗?(课件出示三行小动物排列的图片。

2、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并继续排下去。窗帘会是什么样呢?(课件继续展示,窗帘全景。)

[设计意图]: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欣赏窗帘设计--逆时针的排列规律,作为练习出现,即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拓宽了思维容量,增强了课堂实效性。

(二)、.摆水果图。

过渡:好客的明明很高兴大家来参观他的房子,所以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

可是,他只摆了三组,你能根据规律摆出第四组水果图吗?

四、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谁来说说。

(衣服的花纹,地板上的瓷砖,窗帘、斑马线、交通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设计师的作品,请欣赏。课件显示: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规律,小数民族服饰上的规律等。

这些作品美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设计出更有特色的作品。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励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实践操作,体验快乐。

1、通过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我想请你们也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块手帕的有规律的漂亮的图案。喜欢吗?活动要求:

A、请你们小组合作先规划出设计方案,再用贴或画的方式合作完成。B、设计的图案一定要有规律。

2、小组合作设计。(课件:播放音乐。)

3、展示学生作品。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比一比哪小组设计的图案最有规律、最漂亮、美观。

同学们,你对自己的作品表现满意吗?是啊!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最快乐的事情。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面对自己设计的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充分到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六、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用比较的方式,不受形状,数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感知量的不变性。

2. 激发幼儿在实验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透明的一次性杯子(有刻度),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瓶子,实物牛奶饮料等、大记录表一张、记号笔、盘子、抹布、水、(幼儿人手一份三个大小一样的容器

测量的小杯子、抹布、盘子、水。

三、 活动过程:

不同形状瓶子中液体的比较

1. 出示两瓶颜色不同瓶子形状不同的水。(放在桌子上)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饮料,他们请你看看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你觉得哪个多?为什么?(你觉得哪个少为什么?)有不同意见的吗?那我们来举手表决一下,同意黄色多的小朋友举手,同意红色多的举手,好,现在马老师把你们猜测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

教师:有的小朋友认为是黄色的水高,所以觉得它多。(有的小朋友觉得这个瓶子胖,水少),

我们小朋友意见都不同,到底是谁的水多呢?那我们就来做个实验,找到最正确的答案吧。

教师:出示量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实验用的量杯,你看它跟我们喝水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条就是量杯的刻度线。

那我们怎样用这个量杯来做实验呢?告诉我们这两瓶水哪个多?哪个少?

根据幼儿的回答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2. 幼儿操作

等下四个小朋友一组,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选好一瓶饮料,再找一个好朋友,先比比你们两个谁的多?谁的少,再来用量杯做实验量一量,看看结果到底怎样?

提出实验要求: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哦,不要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来,要不我们的实验就不能成功了。

实验结束,请一组幼儿上前来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刚才你和谁比的?刚开始比的时候是谁的多呢?实验后又是怎么样的?

马老师再请一组小朋友来说一说。

你们的方法真不错,马老师也来学一学,量一量(教师进行实验)

教师提炼小结:原来一样多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还是一样多的'。

1.幼儿操作

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结果,比较了两个不同形状瓶子里的饮料。现在你们来看看,马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你发现这三个小杯子都是怎么样的呢?请你把三个杯子里的水和一个瓶子里的水比一比,到底是谁的多?请你用刚才实验方法进行测量。

实验要求:老师在托盘上为你们准备好了实验工具,请坐这边的孩子轻轻地来这边拿,请坐这边的小朋友来这边拿,然后轻轻地找到一个空位置,进行实验。老实验的时候不要让饮料掉到桌上哦,要不实验结果就不准确了。。

实验结束:请一幼儿上前来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刚开始比的时候是你觉得是哪个多?为什么?

小结:原来一样多的水,不管它瓶子的形状变了,还是装几杯,里面的水还是和原来一样多。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非常能干,实验也非常成功。马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当你去超市里,去买饮料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不同形状的瓶子里的饮料是一样多的呢?你们看商家叔叔阿姨她们考虑的很仔细,他们用这样的数字来告诉我们,虽然形状不同但是还是一样多的,这样每个顾客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饮料了。晚上回家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超市找找这样的物品。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为了能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好,我们必须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在上一次观摩张老师的中班活动“躲猫猫”后,让我体会到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理解数概念的重要性,而这样的一节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于是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大班《躲猫猫》的活动。把数活动融入到游戏中去,让幼儿在游戏中列出6的加法算式,并感受和体验数领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数经验,理解并列出6的加法算式。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分组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红、绿、黄色房子各一个;记录纸;插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学玩躲猫猫游戏(价值取向:熟悉游戏,引起幼儿玩躲猫猫游戏的兴趣)

1、老师展示红、绿房子,幼儿猜猜看我们会玩什么游戏.

师:今天老师带来这两幢房子,可以玩“躲猫猫”的游戏.

2、玩法:请几位幼儿扮演小猫,其他幼儿扮演老猫,老猫闭着眼睛念儿歌,小猫悄悄躲到两幢房子

里去,老猫念完儿歌睁开眼睛,猜两幢房子里躲了几只小猫.猜对了就发出喵的声音,猜不对不发出

声音.

3、尝试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

过渡:游戏很好玩,接下来我们分组扮演老猫、小猫,轮流玩躲猫猫游戏.

二、分组游戏"躲猫猫"(价值取向:运用已有数经验,理解并尝试列出6的加法算式,)

1、 6只小猫躲猫猫(两幢房子,注:可以玩4~5次游戏,剩下的引导幼儿说出,节约时间)

(1)指导:幼儿自由分成两组,每组6人,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字.

(2)玩法:一组当小猫躲,另一组是老猫来猜,两组轮流玩。猜对可以得到一朵奖花.

(3)规则:●猜对了小猫发出喵的'声音,猜不对不发出声音。

●每队有三次猜的机会。

●用过的躲猫猫的方法不能再用。

提问:红房子里躲了几只小猫?绿房子里躲了几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

提问:躲猫猫的方法,如果用算式列出,应该怎么列?

(4)老师记录。

提问:你们发现躲猫猫的方法里藏着什么秘密?引导幼儿说出。

小结:红房子里躲猫猫的数量是由小到大,绿房子里躲猫猫的数量是由大到小,每种躲猫猫的方

法都可以用算式表示,而且交换两个数的位置,总数不变。

过渡:这个游戏非常更好玩,现在我们挑战一下自己,增加一幢房子躲猫猫,你们还会躲吗?

三、尝试用三幢房子玩游戏。(价值取向:尝试用三幢房子躲猫猫,列出6的连加。)

(1)指导:增加一幢房子,请6只小猫用三幢房子躲猫猫。

(2)玩法:一组当小猫躲,另一组是老猫来猜。

(3)老师记录。(1—2次)

四、活动延伸

6只小猫用三幢房子躲猫猫的方法还有很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现在请你们去班里和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心形、菱形、三角形信件若干,写有算式的信件若干,写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题卡(不同的形状、颜色、与幼儿人数相等),数字卡片,闯关的背景图6张。

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邮局要开业了,可是邮局的熊猫局长却告诉我邮递员还不够用,他很着急,让我帮他招收邮递员。欢迎小朋友报名参加,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举手。哇,这么多小朋友要参加,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可是到底要选谁呢?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看谁的本领最大,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我们邮递员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件,第一关就是查收信件。

①心形信件上午收到5封,下午收到1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5+1=6

心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9封,送走3封,还剩几封?

9--3=6

②菱形信件上午收到3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3+4=7

菱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8封,送走4封,还剩几封?

8-4=4

③三角形信件上午收到6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6+4=10

三角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10封,送走2封,还剩几封?

10-2=8

(2)邀请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请邮递员查收信件

一名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其他幼儿列出算式并算出答案。

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引导幼儿发现出题的`方法。先收到,再收到就是加法;先收到,再送走就是减法。

(3)看算式写邮编

师:恭喜小朋友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但一个合格的邮递员不仅要会查收信件,还要具备很好的分信能力,怎么分信呢?就是利用邮编来区分。小动物把邮编都写成了很多算式,你们来试着破译一下吧!看谁最快!

幼儿分组游戏,将信件的邮编计算出来后,再进行分类。

(4)请幼儿将信件送到小动物家,互相检查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邮编的算式,巩固加减运算。

设计意图综述幼儿对合成式在平日的智游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此活动玩骰子的形式激发幼儿用点数的方式来写合成式。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

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另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用),16张长条白色卡纸(上面画有曲直不同的线)展示板一张。

2、音乐(军民大生产)、课件

3、五彩塑料夹若干、硬纸卡圆形4块、地垫若干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1)敲小鼓(XX)孩子拍手转圈、跺脚进入→“刚才小手小脚是怎么做游戏的”?发现规律→小结:原来这是按规律延续的舞蹈动作。

(2)“小手小脚能跳舞,胳膊有没有这个本领呢?我们来试试看”(尝试)“根据孩子的表现(。.。.。.动作。.)宝宝能不能排成一排有规律的把这两个动作做出来呢→(展现)”真厉害!老师奖励你“(拍手:拍手、大拇指、双拍手、大拇指。.。.。.)

(3)“你看,小手、小脚、胳膊都能有规律地来游戏,我们可不可以学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来进行有规律地声音排序呢”先和同伴商量一下怎么排?现在小猫和小狗一边叫一边做回小凳子。(喵。.汪汪。.。喵。.。汪汪。喵。.。)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游戏,都是一组一组有规律延续下去的,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2、拓展感知:

“现在老师请你做小小侦查员,四下侦查一下活动室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东西?我给你1分钟的时间,可以边走边找,但是要注意轻声慢步不要影响到别人。(找→坐回→叙述→认同)有规律排序的物体真的在我们活动室有好多啊!

现在你再回忆一下,在家里、在路上、在广场和公园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地方?(想象、回忆→课件: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场景)

小结:有规律排序的物品真是无处不在啊,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方便!

二、操作感知有规律排序,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刚才小朋友做了小侦查员和小小观察员,我不知道你的建筑能力怎么样”?文盛家园又新盖了一栋50号楼,就在我们幼儿园的楼后边,物业管理处把设计小花园的任务给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先设计图纸,设计好了送给他验收,你有信心完成吗”?

“好,现在我们先进行一个小任务,用各种颜色的“石头”设计花园的围墙,围墙必须是按规律排序的,争取设计的和别人不一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最好的建筑师”(设计→师观察发现→展示点评,突出:按形状不同排列、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律排列、按不同形状物体数量递增规律排列等排序特征)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进行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验证操作:合作感知多种规律排序的有趣方法。

1、“有了漂亮的花园围墙,我们进行下一个“大工程”铺两条长长的路,铺的路不仅要美观而且要通往花园的各个地方。(1)、现在请自己找8个好朋友一组(2)1分钟商量好设计方案(3)到材料处领好“大理石地面砖”开始铺路。

2、巡视发现有意识引导→评价(孩子叙述地面砖的排列规律)

结束活动:“工程设计完成我们来庆祝一下吧:敲小鼓随节奏做拍手跺脚各种动作,现在,我用相机吧咱们的设计图拍下来,给物业管理处送过去,他们肯定会很满意。同时我也要把设计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发过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厉害!走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准备:

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过程:

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

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

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

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

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

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

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

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

2.幼儿买菜

3.算两种菜的价格

(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

(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

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1、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

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二、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

三、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

1、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四、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名称:

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长度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在尝试与比较中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发展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二)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它们一样长吗?(初步感知长度的守恒)

①出示2条长度相等的毛线,这两条线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幼儿讲述进行演示、比较)

②将其中一条线摆放成S形,现在这两条线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幼儿讲述进行演示、比较),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长度的守恒。

③出示例图,这两条线一样长吗 (排除箭头干扰) ? 你是怎么知道的?如幼儿意见出现分歧,借助测量工具(火柴或小棍)来验证。(培养幼儿验证的习惯) 原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并不准确,我们还是要认真仔细地比较、检查一下。

2、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长度的守恒(工具:毛线火柴)

①教师讲解要求:任选一张图,比较图中2条线的`长度是否相同。(可借助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根据线条不同,选择合适的工具)

②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③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测量过程。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测量过程。

A B C D

④小结,帮助幼儿理解长度守恒。

4、拼搭火柴(毛线),巩固长度守恒

①讲解要求:利用相同数量的火柴棍(相同长度的毛线),拼搭出不同线形。

②幼儿自由拼搭,利用双面胶将火柴(毛线)粘在白纸。

③幼儿自由交流。

5、延伸活动:利用不同材料,组合拼搭出长度相等的不同线形(如毛线的曲线和火柴的折线)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幼儿在认识5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的组成。通过学习,能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

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说教材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字5的组成,知道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总数为“6” 。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我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学习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教学难点: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二)为了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小鸡图片、小虫图片若干;画有算术题的作业纸每人一份;铅笔、橡皮、数字卡片若干

三、说教法

现代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追求整体效果的最优化。根据本活动内容、目标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和游戏法。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开始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他们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不能靠成人灌输,必须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操作活动来进行。皮亚杰也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于物体的动作”。足见操作法具有实践性、主动性和发现性等优点。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潜能是不同的,教学实践表明,幼儿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为此,我在教学最后环节,运用活动,让幼儿进行练习,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我启发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比较,在操作中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在视觉、听觉与运动觉的结合中,回顾了5以内的组成。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6只小鸡的分法,并归纳小结,使幼儿获得的组成的经验更为清晰化、系统化。之后,在分组活动中,幼儿进行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最后,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气氛中找合起来是6的朋友,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教师请幼儿玩碰球游戏,引起学习兴趣。)

师:我的1球碰几球?(我的3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4球……(让孩子在动中复习了5的组成,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运动觉,提高了幼儿多感官感知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后面学习6的组成打下基础。)

(二)、初步理解“6”的组成

1、师:今天草地上来了一群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幼:一共有6只小鸡。

2、师:你们看这里有两幢房子,怎样来安排6只小鸡住进这两幢房子呢,小朋友你们想想办法,你是怎么分的?谁来告诉我?(让幼儿帮助小鸡,一下子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

3、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并说出分解方法,教师一一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说的分法。

4、师小结:这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的总数都是“6”。

5、师:小鸡们都住进了新房子高兴极了,“咕噜噜——”它们的肚子饿了,这可怎么办呀?别担心,鸡妈妈给它们准备好了香喷喷的小虫呢!(教师出示画有6条小虫的图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重点难点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活动准备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4

目标: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

准备:ppt,数学本子

一、复习10以内的数量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谁?

1、出示长颈鹿 (谁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有数字几表示?)

2、出示狮子(谁来了?请小朋友数数有几只狮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斑马(谁也来了?有几只?看看又来了几只?现在有一共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我们来听听谁也来了?(老虎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了?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今天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一些不同职业的叔叔阿姨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1、出示交警(谁来了?交警会在哪工作呢?)

2、出示厨师——厨房

3、(猜猜拿着剪刀,吹风机的是谁呢?)出示理发师——理发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着消防车,穿着消防衣。一有火灾就马上赶去的是谁?)消防员——消防大队

6、出示医院,(猜猜谁会在这工作呢?)

三、幼儿操作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找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将同一职业的人用笔圈起来。

2、数一数,有几个?将数字宝宝贴在旁边。

3、把这些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工作地方用铅笔连线。

大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