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花栀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技术领域(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认清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以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效果成为当务之急.

一、 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本身的缺陷

现行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起步较晚,受到硬件设施、学生基础及课时安排等方面的限制,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极大地制约了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迟缓,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致使信息技术课程无法突显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教学课件制作粗糙,生搬硬套书本内容,教学设计理念落后,不能给主动探究学习者提供资源支持,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出现了“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学校管理模式及教师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水平,目前高中学校管理模式的不科学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加之高考制度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得不到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或教学设备条件的要求不被特别关注,同时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严重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于是在教学上基本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忽视教与学活动、评价与考核的指导设计,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自主学习机会较少.此外,还存在几种误区:一、现有的教材知识过时了,不教也罢.“过时”的知识与“流行”的知识之间,教师没有正确引导,也没有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致学生不能循序渐进地学习.二、分模块教学效果最好,教师没有深究各个模块的内容以及相互联系,缺乏联系意识,通常采取先讲解理论知识,理论讲完后再上机训练的方式来教学,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弄明白理论知识的精要所在,在操作技能训练时又无法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感到乏味,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教师的教学偏颇.①教育宣传不够.老师没有对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②备课不全面.缺乏对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的准备或安排,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一些缺憾.

(三)学生和家长对待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

目前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都是面向全省(全国)招生,来自不同地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致使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难度.学生平时使用电脑时没有目的和方向,也没有遇到特别突出的问题,加之课堂的知识与他们遇到的问题有些脱节,学生没能明确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重要联系,因而对课堂教学感到抽象和空洞.加上高考的影响,家长和孩子都忽视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优生,他们更注重其他课程的学习,为了给其他的课程留出更多的时间,他们经常拿信息技术课来提升其他课程,而差生则借着信息技术课来放纵自己,大打游戏,介于这种情况,家长们都误认为信息技术课上不上根本无所谓,上了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成绩.这是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高的又一个原因.

二、 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特点:①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学能力.②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习需要将科学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③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信息技术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交流与合作.针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特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讨论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设计合理的教材是基础

学生要在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教材设计者就不能将教材定位为技术知识课堂灌输与技术训练的工具,而应定位为服务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工具,定位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首先,教材内容应选取学生熟悉、有利于个性选择与全面发展的材料.信息技术教材材料应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角度、从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和城乡差异的角度、从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过程与方法的角度、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前沿趋势的角度,从技术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等人文因素的角度来选取.其次,设计多学科综合的、难易不同的探究式研究课题.教材应考虑设计多个不同主题的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供不同知识水平、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进行个性化选择.同时提供各种资源以创设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环境,创设“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条件,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与交流信息、创造与评价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把握课堂纪律的“度”是必要条件

任何课堂都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目前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也是令教师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一个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过分强调纪律,又会扼杀学生潜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我们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智慧的启迪,又要保证教学活动有效顺利的进行,这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巧设课堂前奏.设置必要的课堂前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有良好的引导作用.2.教学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精讲多练.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而对于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4.创设严肃自由、主动探索的教学氛围.严肃是一种规范,自由能使学生思维解放,保持较好的课堂纪律的同时,要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老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5.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优、差生合理搭配,通过共同完成任务,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充分调动优、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6.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改善课堂纪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教师只有做到“学高”和“身正”,并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纪律与显著的教学效果的双赢.

(三)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关键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率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过硬的综合素质.①正确引导学生.②钻研教材,理顺各模块之间的相关联系.③研究教法,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自学新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④在处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之间的关系时,倾向于侧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上,理论知识应结合操作实例向学生讲授.2.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完善的知识结构.①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要能够利用各种设备、器材、工具和信息资源.②要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③教师要具备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的能力.3.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具备筛选获取信息、整理鉴别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应用、交流讨论、巩固提高和总结一系列的环节,实现信息在不同个体间的传递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开拓的自学能力.创设一些探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学会自主学习,在面临比较复杂的问题和任务时,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研究,通过讨论寻找最优解,从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操作能力.

(四)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找突破

高中生在心理上的明显特点:各个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逆反心理相当严重,他们要求自治自理,不希望家长,老师和班主任过多地干预,想独自组织一些活动和处理一些事情.如果过多地干预,将会引起他们很大的反感,进而产生与老师疏远甚至对立的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调动学生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我们做好中学生的教育工作,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1、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信息技术本身就具有许多新鲜和有趣的知识,这就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点为提高教学效果.2、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教师应鼓励和尊重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多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3、好动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开展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科学的进行计算机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动手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中学生的个别差异.①自控能力的差异,②操作技能的差异,③学习兴趣的差异.教师在课堂练习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又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课堂上,对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但没有能正确答出问题的同学,教师要特别对待,不但不批评,反而表扬他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学习态度;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创造情境,组织指挥进行大量丰富多彩的练习,教学时而提问题、时而重述、时而上机演示,形成紧张而活跃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会”学习,即会听讲、会阅读课本、会思考、会发问、会上机练习,做学习的主人,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保证

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一、信息技术学科学生需要的具备的学习习惯:1.认真听讲,勤于笔记.做笔记要得法,课堂笔记不是泛泛地记录知识点,而是记录重要知识、易遗忘的知识.2.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对待问题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去获取答案,要会想问题;对待困难要刻苦钻研,不要畏惧困难,被困难吓倒.3.敢于动手,规范操作.上机时要敢于动手,特别是一些十分害羞的女生,同时要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细节开始.4.积极合作,共同探讨.通过合作获取答案,在共同探讨的气氛中学到知识,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知识较缺乏的学生,并防止一些学生出现孤僻症和独霸机器的现象.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习惯:1、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前提,明白以信息技术能力为代表的信息素养是21世纪的最起码的素养.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以上机练习为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层层深入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使学生既不会产生自满情绪,也不会悲观失望.同时,针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要搭配好优生和差生.对于差生微小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深深感到老师无时不在地关心他们,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情感,促使他们变消极为主动,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①用电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利用电脑的应用性,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利用电脑中的游戏,发展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然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随着教学的进程,我们要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分析学生的感受,观察学生的反应,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变我们的方法和策略,时常保持新鲜感.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及时总结,适时运用,找到提升和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最终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公民,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篇2]

1 引言

小学生恰好处于好奇心较强的阶段,而小学信息技术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若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必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同学们对此项课程的积极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高涨,在教学课堂上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此时学生的求知欲会十分旺盛,教师教学时的信息传授量就会增大,学生的理解消化能力也会增强,必然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2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的途径

2.1 增加趣味性,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要增强教学的趣味行,就必须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中文字处理的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使用word进行文档处理。word软件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写小文章,写报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都涉及到word的使用。现行教科书把word知识设计得比较的散,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信息技术课的不连贯性,学生本来掌握的情况就一般。老师假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word输入艺术字体,或者教学生如何利用word软件来编辑明信片,制作和撰写日记等等,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加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小学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实验课。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外,还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处理问题办法的掌握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要通过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电脑操作,学会操作技能技巧,并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因此,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只是追求进度,忽略实践,不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充足的练习,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导致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并最终导致教学失败。例如,在进行打字练习时,教师除了要讲解打字软件外,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练习时间。有些老师和家长错认为打字是一项体力活,学不学都没关系,因此给学生的练习时间不够,对打字实践也极端不重视。事实上电脑的很多操作都涉及打字,打字是基本功,若打字这个环节不掌握好,可能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内容,严重的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加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2.3巧妙设定教学情境,利用任务驱动教学

由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学生的智力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学生之间的信息技能也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若能正视这种差异,积极采取任务驱动式组织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基本技能学习阶段和电子作品设计阶段,在教学上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学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点涉及声音,而且由于知识点较为分散,教师们对这部分的教学较为头疼。

教师若能根据知识点,提出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几个任务。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如何利用电脑播放音乐《义勇军进行曲》,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查找合唱版本的《义勇军进行曲》,最后要求学生利用电脑录制自己演唱的《义勇军进行曲》,并进行存档播放。这三个任务,第一个是基础操作任务,第二个是教会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三个则是要求学生具有应用能力。三个任务一个比一个难,但又层层递进,而且录制自己的声音,让学生有极强的参与感,学生若能一步步完成这三个任务,教学效果必然能够进一步提高。再如,在讲授 “发电子邮件”知识点时,教师可设定一个情景,“给远方当兵的叔叔写一份电子邮件,告知对方自己的学习成绩”。任务设定后,可让学生从申请邮箱,键入邮件内容,发送邮件、接收邮件等各方面都得到锻炼,从而让学生信息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2.4 引入小组教学,加强团队合作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和晦涩。若一成不变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因为枯燥而产生疲倦感。若能引入学习小组,采用一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势必能让学生学习时紧绷的神经得以舒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同一小组内,为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任务。这样,不同学习程度的同学之间,能够通过小组学习互相帮助,并能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存在感和价值感,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教授“电子邮件”知识点时,也可采用小组教学法,让团队的不同成员,作文能力强的同学撰写邮件内容,打字速度快的同学录入邮件文本,上网能力强的同学申请电子邮箱,最后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发送电子邮件。这样引入小组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3 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多元化体系结构的确立与内容的科学组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编排可能还有诸多需要考虑的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