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意识的本质》说课稿

《意识的本质》说课稿

淡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意识的本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意识的本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意识的本质》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五课第一框。

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既是对上节课知识“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又是理解下一框知识“意识的作用”的前提和依据。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坚定辨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4)重点和难点: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质的初步认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既枯燥乏味,又抽象难懂,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己的思索。因此,我尽量将抽象的哲学生活化,便于同学们的理解,在学法指导中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法——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能从生活中感悟哲理。最后又让他们用所学的理论试着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生活逻辑和哲学逻辑相结合。思维训练法——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具体事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获得相关知识。

四、教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讨论法和活动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及其依据。教学手段是指教学工具(含传统教具、课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要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具的选择一是忌多,使用过频,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具或课件的展览;二是忌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学科特点;三忌教学手段流于形式。还有说明是怎样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设备条件、教具的功能等来选择教学手段的。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苹果砸牛顿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思考、判断推理,从而引出意识,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新课教学

由于课刚讲完,我重点说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通过播放《杯弓蛇影》的视频,形象生动的给学生说明,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再让学生画一个自己心目当中的“鬼”,从而得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同意对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通过自身的发展产生意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的产生这样几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形式。(图片:自然界的“岩石风化”、“水中映月”、“空谷回音”、“踏雪留痕”等现象。)

地球上最早存在的无机物,尽管还没有感觉、意识,但都具有简单的反应形式。这是一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过程,是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是低等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

(图片:1.变形虫受到食物刺激,就会接近食物,把它吸入体内;2.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片,叶片卷起;3.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的方向。)

应激性和反应特性的区别是具有了为了维持其生存而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这就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性,从此掀开了地球进化历史上新的一页。

第三阶段是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图片:1.蚯蚓没有眼睛,却能感受到光线的明暗,是因为它的身体拥有感光细胞。2.响尾蛇的两眼已经退化,可是它却能在夜间捕食,因为它的眼睛和鼻子之间有一块皮肤,能感受红外线辐射。3.蝙蝠可以在1米范围内发现同人的头发丝一样细的铁丝,这是借助于长在两耳上的超声波探测器。)

动物的感觉是一种较高等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

问题探究一:

(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2)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但是在意识的演变过程中,为什么偏偏只有人类的感觉、心理等才被称为“意识”呢?

劳动不仅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需要,而且还提供了可能。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协同动作的需要,“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就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并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问题探究二:

(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因此,人脑与高等动物的脑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动物脑的复杂性不会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在脑的机能上,人脑机能包括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能够形成一定的网络系统,而动物脑则没有语言区,这是因为动物缺乏社会性的劳动。因此动物脑在机能上不可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

前苏联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朗道,幼时聪明被人称为“神童”,12岁进入大学,同时学习两个系的课程,他对物理学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于1962年获诺贝尔奖金。一天,他突遇车祸,脑部受到严重损伤,失去了记忆和思考能力。虽然经过抢救又活了6年,但从此再也不能进行科研了。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提问:既然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否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呢?

明成祖为了夺取建文帝的皇位,把建文帝的两岁儿子朱文圭(gui)关闭起来,和外界完全隔绝55年,被释放时的文圭,连牛马也不认识.说明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有人脑,还必须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使各种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播放《杯弓蛇影》视频,让同学们概况归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让同学们画心目中的鬼,推论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神,人们头脑中仍然有鬼神观念。鬼神观念是否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呢?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人;上帝耶稣的外貌酷似西方人。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只不过是对客观存在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一种错误的意识。

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都是对客观事物作出的一种超前的反映。正确思想的科学预见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反映形式。

课堂小结:

利用知识结构图呈现本框的内容。

六、训练

通过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的设置,达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加深理解,巩固训练。通过上这节课的感受:收获和不足。

《意识的本质》说课稿2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意识的概念,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对意识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继续体会学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同学你好,老师和你握一下手。与老师握手,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你说说。”对老师手的感觉就是你的意识,那意识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一问题。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展示学习目标

1、意识的本质

2、意识的能动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学生读一读明确目标

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

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的主观映象(反映)。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意识是,物质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⑴人能够能动地。表现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

②意识活动具有。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而且能把握事物的,不仅能反映过去,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

③世界上只有,而没有不可。

⑵人能够能动地。表现为: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

归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探究活动二:

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1)黑猩猩灭火

(2)为人民服务的缉毒犬

2、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探究活动三:

1、劳动创造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那么,人脑与动物的大脑有何不同?

2、人类的'意识活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

(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

探究活动四:

1、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

(1)狼孩

(2)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动动手,画一画你想象中的所谓鬼神?

活动5【讲授】质疑拓展

【质疑拓展】

1、方案、政策、理念、法规都属于主观意识。

2、意识的形式与内容是否是客观的?

活动6【练习】检测反馈

一、判断题

()1、意识是大脑固有的机能

()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来源于人脑。

()3、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5、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促进作用。

二、单选题

1、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它是人脑的特有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来看,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思维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拔苗助长”,其结果事与愿违。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人们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胡锦涛、温家宝等做出重要指示,号召全国广大基层干部向周国知同志学习,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真正成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贴心人。之所以要学习周国知同志的这种精神,是因为()

A、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B、正确的意识反作用大于错误的反作用

C、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4、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6、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意识活动也是物质活动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活动7【讲授】小结反思

各组同学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说说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标签:本质意识

《意识的本质》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