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做一个快乐的”生本”班主任

做一个快乐的”生本”班主任

情の殇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做一个快乐的”生本”班主任

做一个快乐的”生本”班主任李永利一、对“生本教育”理论的一般认识教育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儿童在身体、智慧、审美、价值观和各方面的社会适应性得到锻炼提高与和谐发展。教育只有回归到教育的自然属性,教育与生命韵律和谐统一时才可能展示美丽的生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中意蕴的教育世界观所揭示出的教育本质是促使个体在不断的生长中主动发展自身的人格和学力。“生本教育”理论的创立者郭思乐教授认为:“教育是依靠人的特殊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它最终或基本上是由一个带有整体性、活动性和生长(创新)性的生命自己实现的。”教育只有归属到遵循儿童的自身发展规律,点燃内在的发展热情,形成主动发展的内在品质,才能有效发挥一切教育的外在影响,才可能在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中提高教育质量。唯物主义辨证法的经典著作中常常枚举鸡蛋能孵化出小鸡而石头却不能的事实来阐述“内因”与“外因”对于事物变化的关系,那么教学——教师与学生谁是教学的中心,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却争而未果。“师本教育”模式下教师自觉不自觉地会站在教学舞台的中央,以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向学生(观众)作程序演示,“知识”是货物,教师把其搬到教室,学生又把其原封不动搬回去,教室成为“货物”中转站,教与学变成令人痛苦的无奈之举。“生本教育”的“超越两难之法”在理论上、行为上、逻辑上论证了儿童是决定教学的主要方面——教学的中心。在上世纪初叶,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也研究过儿童中心问题,把这一观点作为基本的教育原则。她还注意到生命自然发展的事实,发现人的“完成”实际是由自己不断努力达到的。“生本教育”对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指出一条新的思路: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最终研究还是回到学生身上,教育所努力的就是优化一个环境,促进儿童学习的“自然发展”。“生本教育”理论尤其注重教学实践,强调“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而,教学不能平均用力,课程改革策略要立足于建构开放化、弹性化、均衡化系统,不但要传承人类文明成果,而且要满足社会未来发展需要;不但要与现实生活、时代社会紧密联系,而且要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要使儿童的人格和学力均能得到和谐发展,使每一个儿童成为一个具有不断自我超越的意识和能力的人。只有“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体——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激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才可能使教学也成为生命的系统。知识的生命因其完整而生动,儿童的生命因其完整而精彩。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师本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目标内容与主体活动不统一。即使教学目标非常清晰,教学内容非常经典,但以截流式的思维对儿童实行“针剂”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体的整体意义、意念和行为、意志和活动被“肢解”成“拼盘”,在课堂上展示。二是师生角色定位与功能不清楚。由于长期的思维定势,我们的教学采取单纬度的知识线性输入方式,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尊贵与权威,这种教师本位论必然导致教学组织的非人本化,常常以教案来规制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事实上,如果把学习比作搏水,那么在信息海洋里,只有不断地进行练习,才可能娴熟掌握技能,也只有在练习中才能体验乐趣,锻炼意志。三是学风与教风华而不实。(范文网 www.ixbw.com)由于教学的不开放性,使得教学重理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教学忽略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忽略实践经验的积累,忽略系统知识的相互关联。二、“生本教育”的实践策略在教学、教育和管理班级上运用生本理念,其效果实在让笔者感到特别地兴奋。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笔者信任学生的能力,凡是他们能做到的事情,都交给他们去做。学生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当学生获得主动权的时候,他们的能力发展使人感到震惊。1.活用资源,事半功倍。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的任务终归要学习者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代替或包办的。只有让学生参与,自己完成,他们才能把知识内化成为自己所有。作为班主任,笔者经常提醒自己,要为学生提供最大的主动权和参与机会。为了搞好班级纪律,我尝试让学生来自编班级管理条例,哪一个同学想到的纪律要求就把它编成班级管理条例,并起名叫:×××同学管理条例,在班里公布、实施,由想出这个条例的学生来负责该项内容的监督与实施。想不到学生们纷纷踊跃举手编自己的条例。如:不准随便扔垃圾、见到老师或客人要有礼貌问好、要准时交作业等等,他们想的比我想的还要完善。学生看见这些纪律要求变成有自己名字的管理条例感到多光荣啊,像创造发明了一件伟大事物般神气认真。结果,班级的纪律一下子就好了。因为平时爱倒蛋的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所以,大家都很认真守着“岗位”。特别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他们有了这样光荣的“岗位”,便产生了自信和骄傲。班级是属于学生的,要学习、要遵守纪律的是学生,所以,教师也应该把管理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同样,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品德、行为习惯也好,都不能只是单向传授,教育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的机械传授。只有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完成,他们才有空间去创造和锻炼,以至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这就是“生本教育”说的“借力”,依托学生资源来教育,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让儿童成为小思想家。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的转型,现在的儿童跟以前的不同了,他们接收的信息很多,甚至有的超越成人。这要求教师民主、平等,那些传统的控制和压抑的教育方式不再适合了。儿童有自己不同于成人的观点,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儿童的观点来教育儿童。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我发现讲过以后学生很快又忘记,总是要反复地提醒,效率很低下。然后我重新思考“生本教育”,反思自己必须转换方式,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悟。学习的核心是感悟,人形成思想必须要通过感悟。于是,每节班会课我都请学生来发言,要求他们说说本周的建议及要注意的事项,并讨论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形成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依赖老师讲,把教与学的任务都落实到学生自己身上。真的没想到小家伙们比我还讲得好,还更有感染力。自此,以后的品德、行为习惯教育都不用我操心了,学生自己能够解决,而且他们的言行变得越来越好。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同学们朗读很不认真,有个同学马上举手说要给大家提一个建议,他说:“我想给大家提一个建议,我希望同学们朗读要有感情,表情要好,声音要美。我觉得你们没精打采,像没有吃早餐一样。”这个同学的一番话,使全班同学都受启迪。可见用学生来教育、影响学生,他们之间就会产生共鸣,其效果比老师单调的单向传授要好得多了。再有一次,有个学生问:“我想问同学,你知道蚊子的家在哪里吗?”这可把我考倒了,但话还没说完就有人举手回答:“我们的家就是蚊子的家。”他的一句话令我恍然大悟,觉得还蛮有道理。儿童思考问题不一定跟我们相同,我们应相信儿童也是天真的思想家,要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拓展教育的风采,使学生能真正受到启发和教育。3.创造“生本”表扬艺术。开心和成功的体验是学习的源动力,当学生感到开心和成功,就会喜欢上这门课和这个老师,所以,在教育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要让学生感到开心和成功,就需要多多表扬。过去,我们很多教师的表扬都是机械性的,常采用“鼓掌”“你真棒”等一些死板的言语,往往使学生感到厌倦。失去了表扬的意义。其实,表扬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有老师表扬学生,有学生表扬学生,还有学生来表扬老师。因为我们追求的是促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学生的活动是自由、自主的,表扬的方式和对象可以由学生选择和创造。我们不能预测学生的言行,因此,表扬不应是机械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当我跟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希望能让学生感到高兴和自豪,当请同学回答时,我会说“请我们可爱的××同学回答”,或“请我特别喜欢的××同学回答”,或“请聪明的××同学回答”等等。当他听到自己是可爱的、聪明的、或是老师特别喜欢的,心里都会乐滋滋的,自然会更加认真了。当有同学开小差时,我会说:“亲爱的×××同学,你是在开小差吗?”或“我相信聪明的×××同学一定能马上坐端正,不信?大家看看他。”等等。一句批评的话,却含有表扬和鼓励,学生都很乐意接受。有时候,还可以叫学生用自己的眼神、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示对×××同学的鼓励。表扬不是呆板的,而是一种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的艺术,我们应探讨多一些能让学生感到喜悦的表扬方式,使学生不再害怕学习,不再觉得自己笨,而是感到学习的成功和愉快,从而爱上学习。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运用“生本教育”,想方设法调动和利用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就会迅速地发生变化,焕发新的光彩,教师也能享受生命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世界。这就是笔者作为班主任所体会的最大快乐。(作者单位:武汉市桥口区新合村小学 湖北武汉 430000)

做一个快乐的”生本”班主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