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雨的四季》说课稿

《雨的四季》说课稿

孤魂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雨的四季》说课稿通用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的四季》说课稿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的四季》说课稿通用1

说教材:

《雨的四季》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拥抱自然,热爱生活,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十分契合主题,文质兼美,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语言文字上都堪称典范。写景散文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文,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去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说学情:

经过前两篇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学生对写景散文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写景的手法,但对于多角度的赏析以及散文的表现手法,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和训练。

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配乐朗诵、师生共读、学生自读、仿读、齐读,多种朗读形式并驾齐驱

小组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预习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义

2、课前搜集关于雨的成语、古诗句

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角度品味文中精彩语句

2、学会从侧面描写出景物特征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和学生齐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江南寒意少,冬月雨仍飞”。(由学生耳熟能详的写雨的古诗导入,唤起他们对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雨的感受,同时帮助他们积累巩固古诗词)

二、整体感知

1、配乐诵读

安排四个朗读好的同学分别读2、3、4、5段,教师读1、6、7段,师生共读,要求其他学生听时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后完成

①圈划春夏秋冬雨的各自特点(用四字词语概括)(此环节是培养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从整体把握文本,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这些特点文中都能找到,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正沉静,冬雨自然平静)

②请用一些词语、成语或古诗来描述各个季节的雨,如夏雨:大雨倾盆(此环节是调动学生的旧知和情感体验,使其与文本更大程度产生共鸣)

三、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挑选一个雨季,读一读,赏一赏,评一评,然后小组推举代表汇报,教师适时参与探讨,汇报安排如下:

1、小组代表先朗读,其他同学评价朗读,仿读

2、品味精彩语句(提示:可以从修辞,准确用词等角度说明)(此环节主要检测学生已有的赏析能力,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以及前两课的学习,对一些常见的修辞,如比喻、拟人手法已具备了一定的赏析能力,教师不必多讲,大可让学生展示,但一些动词、形容词的精当使用,需要教师点拨,如第3节中的“浇灌”“鼓着”,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来揣摩体会,将“浇灌”与“洗淋”比较,“鼓着”与“浸着”比较。此外,感官描写如果学生说不到,教师也可点拨,可以结合朱自清《春》中写春风时候调动各种感官来写。总之,此环节主要是小组合作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备课时要充分预设,才能回应学生回答中的疏漏和不足,这是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更多的教学机智。)

四、质疑解难

课文旁边的思考题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不会或不到位的由教师指导,此环节更多发挥教师主导性。教师着重讲解两个问题

1、第2段,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了万物经雨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引导时可以和朱自清《春》中的春雨描写比较,“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区别,并让学生感受到,写景散文中运用侧面描写可以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特征,如这里就从侧面写出了春雨滋润了万物,给大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后指导学生从第3段和第五段中找出侧面描写的句子。

2、第6段,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并引导这里采用呼告的修辞,便于更直接表情达意和抒情,这是作者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追问: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升华了?分别从第1段和第6段找情感的词。从“喜欢”到“爱恋”可以看出作者对雨的情感越来越浓。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有如此这般对自然的爱恋。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学习刘湛秋,把对雨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雨季,运用侧面描写,仿写几句,教师给出示例:如夏雨那段,地上,喝饱了水的茄子皱纹渐渐舒展,洗了澡的青椒肌肤光泽透亮。(教师提供示例给学生一个台阶,降低了难度,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写出整段或整篇雨的文章有一定难度,但在老师引导下仿写几句还是能达到的。读写共生,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仿写就是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后,让学生大声朗读仿写的句子和文章第6节,将自己和作者对雨的情感达到高度统一。

《雨的四季》说课稿通用2

一、说教材

《雨的四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是这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写景散文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习写景的手法,这篇文章也不例外。

二、说学情:

经过前两课《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学生对写景散文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部分写景的手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赏析品读,但他们还不具备独立阅读赏析的能力,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学习专抓住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领悟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

四、重难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品味语言,学习方法,感受画面美。

在教学中,采取讲授法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雨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但是你注意过,在不同的季节里雨也是不同的吗?(出示图片,配雨声音乐)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一篇描写四时不同之雨的散文《雨的四季》。

设计意图:创造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为下面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2.检查预习:

找同学上讲台听写,其他同学在下面写,听写完同桌互换纠错,讲解完重点字词以后留一个小组作业,每个人纠错两遍,写完连带听写的原稿交给组长检查。

设计意图:基础知识很重要,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字词的好习惯,同时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负责的意识。

3.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请学生思考问题:文章划分为几部分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为学生营造意境,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这篇文章层次清晰,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结构划分的问题。

1

喜雨

2-5

绘雨

6-7

赞雨

(2)文章描绘的是四季的`雨,那为什么题目反而是雨的四季呢?

设计意图:品味文章的题目,初步体会作者的语言运用之妙。

4.研读赏析:

(1)作者在第一段中就说到:“任何时候的雨都是美的”,接下来他是以什么顺序来描绘雨的美呢?(时间顺序)接下来咱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再来读一下课文。女生读春雨秋雨,男生读夏雨冬雨。

设计意图:范读以后学生分组读,在朗读中对语言有直观认识。不同的朗读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那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预设回答是春季)那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一个段落。

设计意图:教师讲授第二自然段,复习学习过的写景手法,并为学生营造赏析语言、研究方法的学习气氛。

明确:春雨

描写了哪些景物

运用了什么方法

这样的景物和写法体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老师带领大家分析了第二自然段,那剩下的三幅雨景图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分析一下?还是小组合作,大家集思广益,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2)雨的特点大家都清楚了,那对于这样的雨作者是什么态度呢?(喜欢爱恋)你从哪些地方最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明显这篇文章的抒情和前两篇有差异。

设计意图:由景到情,通过回忆前两篇文章的抒情方式,引导大家了解本文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明确:写景的语句中

开头结尾的段落

(3)“她”到“你”人称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补充作家的知识,刘湛秋是“当代抒情诗之王”

5.类文阅读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指出,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即使是相同的景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客观景物的描绘都沾染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以此引出作业。

6.作业:

雨是很平常的,相信同学们都经历过雨,那么请同学们写一写你印象深刻的一场雨。感情不限,可以是喜欢、欣赏,也可以是讨厌、恼人,但是,请同学们在写作中尽量多的去运用我们学习的写景手法。

标签:四季

《雨的四季》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