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家乡的重阳节作文

家乡的重阳节作文

扶南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家乡的重阳节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重阳节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重阳节作文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到重阳节,我们家乡有好多习俗呢,重阳节这天,人们都会合家欢聚,登高远望,尊敬老人......

金灿灿的太阳拉开了白云的窗帘,那是个重阳节的早晨。我拿着精美的礼盒,健步如飞地跑到外婆家。外婆家就像天然的果园,有香甜的芒果,梨子,哈密瓜。外婆看到我和我手中的礼盒,问我:“这里面是什么啊?”我光笑不说,只是要外婆和我一起去爬山,外婆爽快地答应了。

秋高气爽,露水很重,金黄的树叶上都蓄满了阳光,秋风给了它们翅膀。金黄金黄的叶子照亮了幽暗的山林,也照亮了山里的山雀,小草也换上了黄澄澄的`睡衣,躺下睡觉了。我和外婆手拉着手,慢慢地走着,外婆是上年纪的人了,不一会儿,外婆就气喘吁吁了。这时我从礼盒里拿出一根拐杖,依偎着外婆,笑眯眯地说:“外婆,给,这是你的节日礼物”。外婆接过拐杖,抱着我的头疼爱地亲了我一下,然后和我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休息,我给外婆说起轶闻趣事,逗得外婆哈哈大笑。

外婆的精力恢复了,我们又向更高的地方走去。我们来到一棵野李子树下,那里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边上有浅浅的青苔。一只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这可让正吃着糖果的我走了神,我也爬上野李子树,摘了一个野李子,只轻轻咬了一口,就立马吐了出来,“呀,真苦!”我皱着眉头,吐着舌头说道。外婆笑着转过身来说:“你呀,又不是小动物,要知道那好吃的早被别人吃完了。”我想了想不好意思的笑了。我随手拿出水瓶来喝水,想赶走嘴里的苦味,却一不小心让水瓶掉进了水池,急得我真想跳到水里去捞。这时只见外婆倒抓着拐杖,把拐杖变成了一把大勾子,一勾就把那要命的水瓶勾了上来。我咕噜咕噜的喝着甘甜的泉水,嘴里再也没有了苦味。外婆慈祥地看着我说:“豆豆,水瓶掉了包在我身上,可如果你摔伤了,外婆只有心痛,啥办法都没有哇”!我看着这湖面,又歪着头看看外婆,幸福的笑了。我看了看天,天又高又蓝,“啊,好亮的云”,我情不自禁地说:“从重阳节里感受到快乐真好”,我和外婆望得更远了。

家乡的重阳节作文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读起这首诗,我都会想到重阳节。我的家乡有一个独特的重阳习俗——做栗糕。

那一年重阳节的清晨,我也是早早地跑到了楼下,对着对爷爷奶奶道一声“节日快乐”。看到奶奶手上拿了几个板栗,我好奇地便问:“奶奶您拿几个板栗干什么?”“拿来做栗糕的。”听到栗糕,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那您教一下我呗。我也想亲手制作这一美味。”我央求奶奶。“当然没问题。”奶奶高兴地答应了我。

厨房里,奶奶给我了几个蜜枣,让我跟她做。奶奶把蜜枣切成了丝儿,我也学着把蜜枣切成了丝儿。我切的并不是很好看,好在越来越得心应手。随着个数的增多,我和奶奶的.动作几乎一致,仿佛是两位干练的运动员激烈地比赛着。

切完蜜枣,奶奶马上拿起起了几个板栗用水烫一下。我又好奇了:“奶奶,这是为什么吗?直接剥不是更省时间吗?”奶奶笑了:“大孙子,一听就知道你不缺乏劳动经验啊。”奶奶告诉我,泡上热水更能轻松剥去栗子的外衣。我先剥了一个没有烫过水的栗子,壳很坚硬,只能用小刀划了个口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了一个边边。我又从热水中挑出一个栗子,轻轻一捏,壳就扁了,我再用指甲一抠,壳就破了。果然是轻松多了。

随后是切板栗。切板栗的奶奶,几刀下去就切成了一个个丁,而我也不甘示弱也切成了它的模样。这比剥板栗要简单。

为了不给奶奶添乱,剩下的部分我只能让奶奶做了。只见她左手倒糯米粉,右手倒入大米粉,又迅速放下袋子加了些糖,最后快速地加入一点温开水。没等我眨眼的功夫,奶奶揉起了面团,动作那叫一气呵成啊。我都被看呆了。回过神来,板栗丁已经揉在面团里了。

奶奶左手捏着面团,右手一撕,再一揉,栗糕的大致形状就做好了。依样画葫芦,我也学做了几个,跟奶奶做的不相上下,让我不免有些得意。

紧接着给栗糕刷点油,放进烤箱。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烤箱内的栗糕慢慢膨胀了起来,皮也慢慢变成了金黄色。这时,屋里屋外香气十足,让我不知不觉地咽了一口唾沫。美妙的味道把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天空中的夕阳把天空照得金黄金黄的,仿佛一个大栗糕,美极了。

以后的年年,重阳节我们都在栗糕中度过。

家乡的重阳节作文3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九月初九两阳相会,俗称“重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个节日,都会让我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我最喜欢在家乡过重阳节了。重阳节前一天,孩子们都会闹着父母亲或奶奶做桐叶粑吃。从山上摘来新鲜的梧桐树叶,洗净备用,把花生米、腊肉、香肠等各种配料炒得香喷喷的,捣碎后和上一点野菜、红糖,裹上面粉,捏成糍粑形状,放入桐叶中包好,捆实,或蒸或煮,即可使用,滋味甜糯绵软,香气扑鼻,叫人难忘。

过去我的家乡很穷,桐叶粑要在过节过年时才能吃上一回两回。而且多用野菜做成,很少有包肉的。如果哪个小孩运气好吃到了包肉的`桐叶粑,别的小孩准得羡慕死。记得有一次过重阳节,奶奶用野菜活着一点面粉做了些桐叶粑,特意把其中唯一一个裹有鸡蛋的桐叶粑留给了我。我捧在手中,尽管心里馋得要命,却舍不得一口吃完,生怕这次吃完了,下次就没有了,想留着慢慢品尝。谁知就在这时,家里的狗窜出来一口就把桐叶粑叼了去。我又气又急,追着狗打,奶奶看见了,也一边骂狗一边想把桐叶粑抢回来。可人哪有狗快,一会儿狗就叼着桐叶粑无影无踪了。我伤心地大哭起来。奶奶安慰我说再给我包一个有鸡蛋的桐叶粑,可翻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也没能再找出一个鸡蛋来。那一年的重阳节,我眼泪汪汪地坐在桌边,和大人们一起吃着粗糙而难以下咽的野菜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可现如今不同了。短短十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电了,山村的黑夜亮如白昼;修路了,家乡不再贫穷闭塞。为通电通路这事,乡亲们可乐坏了!专门在宽敞的柏油马路上敲锣打鼓地庆贺了一天。现在过重阳节,桌上不但有鸡鸭鱼肉,连“百事可乐”等时髦的饮料也上了桌。桐叶粑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现在的桐叶粑不再只有难嚼的野菜,而是各种里馅,各种样子应有尽有,味道好的不得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为了读书求学,我已离开家乡来到了吉首。可每当我吟到王维写的这首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乡的重阳节,想到重阳节那令人回味的桐叶粑。

家乡的重阳节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