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心得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心得

暮夏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心得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心得1

在日常的班级授课中,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一直是让我苦恼的问题。学生读书漏字、错读的情况偶有发生,体会不到文章表达的意味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多以范读、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但整体指导效果不佳。看完于永正老师及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朗读处理,感慨大师处理精妙的同时,也不免要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运用到以后自己的教学指导中去。

一节课于老师通过朗诵和默读两种方式,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段,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

朗读时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生读,后又范读,让生比较,说出感受。从学生的多个回答中总结出,读书时需要注意语音、语调、感情、表情停顿等方面。于老师没有直接总结后告诉学生朗读应注意的要点,而是把体会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走得离文本更近了一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做到了发展学生思维,引学生进入了深度学习。

课堂中朗诵固然重要,可也少不了学生静静地默读。于老师默读时让学生画出认为应该思考的.句子,学生画出后又引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句子,让你懂得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把这些感受写在书上,这就是批注。读书不留痕可能是很多孩子在默读时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会认为我看过了,好了,我的任务完成了。于老师通过课堂上让学生圈画、批注教育学生读书需要思考,加批注、做圈画就是思考的呈现。是呀,正如我现在在写这篇反思一样,不写我可能会对今天看过的课例、理念很快忘记,但正因为我写下了、我思考了,雁过留痕,我的记录终会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裨益。

对照于老师对于默读的处理,我更觉得平时的课堂阅读不应该一味追求朗读,应该诵读和默读有机结合,更应该留给学生默读的空挡,让思想飞一会。

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指导涉及古诗,时代和空间的跨度让古诗的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更难以把握。余老师层层递进,通过一遍遍的朗读,一层层的适时指导,抽丝剥茧一般帮助学生体会。从读流利到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再到读出苏轼的怡然自乐又要找出作者复杂情愫的语句最后找出代表作者欣喜的字,读出快乐。一次提问,一层指导,让学生通过一遍遍朗读中,明白了文言文朗读的基本要求,品味到了诗人的复杂心情,了解了写作背景,让诗人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一下子立体、丰满起来。人物形象的丰满让余老师不用再施以更多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朗读已经丰盈起来了。结合此课例反思我自己的古诗教学,往往是孤立的文本解读,读是读、悟是悟,没有站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角度后,进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有效朗读的进阶。

阅读指导对于语文教学至关重要,以后的阅读指导要从本书所学之法出发,基于文本、基于课堂、基于学生,教给学生“实”方法,带给学生“真”品味,走向“有效阅读”之路。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心得2

初得这本书是在学校的师徒结对时,起初也陆续看了几页,还来在忙碌的工作中把它遗忘在了抽屉角落。在寒假终于有了闲暇,再次捧起它细细品读,真是收获不少。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河南省最具影响力与最具成长力教师”韩素静在长期亲身教学和大量听评课基础上用心写就的总结和反思。书中有对源自教学一线的大量课例的翔实记录和精心剖析,涉及新授课、讲评课、听读课等多种课型和多个教学环节,从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上的遗憾、捍卫课堂常识、我这样教语文四个方面,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不同走向的课例进行解读,挖掘其精妙与遗憾之处背后的原因,并对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策略,对教师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就是不上那些模式化的教学来降低师生语文素养的课,不上那些运用花哨的手法渲染课堂的课,不上那些体现不出语文素养的只能碎问碎答、就课文教课文的课”在我们上课为了让学生觉得有趣,我们总是找些视屏、图片等。但是过多的图片会影响学生的想象能力,剥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而教师自以为设置了十分有趣的活动,课题气氛仿佛十分活跃,但在活动后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课堂应切切实实落到实处。

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到宏观而忽略了微观之处,只注重了套路而忽略了细节。书中无论是薛法根老师的“生字首次放大书写”,还是于永正老师步步引导解释相近字“姹”和“嫣”、解析多义字“庞”、联系生活理解“饱经风霜”,都鼓励孩子在思考中理解、记忆,而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每处都体现了抓住语文课堂细节进行教学。这样的课例,告诉作为新教师的我,应深入关注细节。这样的课堂才能去笼统、去松散、去模糊,对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才能清晰、明确,教与学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用毕生精力和意志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与治学智慧,并语文的教学的美好阳光播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未来,我也将不断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做一名有特色, 不断进取的学者型教师,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感谢韩老师的在这本书《上好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中分享的真知灼见。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心得3

文中王晓春老师有提及语文课面面俱到,却没有把知识点讲透讲清,我深有同感。在语文教学的处理中,往往会出现课堂上没有把知识点夯实,匆匆而过的情况。这样的行为会产生的结果就是知识点出现时,老师每一次出现都在讲,可是学生也听的一知半解。

闫学老师在讲解文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时,通过读、思、文使得学生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方法。教师明确写作手法的以后,加以板书,通过直观的形式出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又对此手法更加印象深刻。在讲解寓情于景的意思时,闫老师引用了《人间词话》中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又用通俗的语言对以阐述,帮助学生了解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为了使学生体会更深入,闫老师采用了文本对比的方式,把《祖父的园子和《呼兰河传》中的文字片段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快乐的萧红到伤心的小女孩,感受景物的状态,通过一悲一喜的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刻感知寓情于景就是景物的变化就是心情的变化。一个写法,对比品味,让学生理解更深入、掌握更扎实。

学生有没有学会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让他说一说来检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时更要夯实每一个知识点,不能匆匆而过,浅尝辄止。

在进行阅读指导时,不少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这个部分应该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那个地方应读的轻一点或重一点。

阅读教学时先指导再阅读,这是很不应该的。教师的指导直接剥夺了学生自己品味,自己理解的环节,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久而久之,学生读中悟的能力会慢慢退化。闫老师对阅读指导的方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就是适时指导,不超前,不过度,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双鹰眼,在学生默读时,及时发现不符合“默读”要求的现象,实时纠正,帮助学生调整。当然默读的功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学生一定会在老师一遍遍的强调中提升自己默读的能力。

学生朗读中不乏有一些学生会出现唱读、拖声的现象,闫老师的处理方式也是及时处理,并加之示范,帮助学生改正不良或不正确的'阅读方式。从学生情况出发,进行有效指导。当然,在学生读错时,及时进行纠正,也是必不可少的。犯了错误立马改正,因为错误产生的时效性太短,学生就更容易改正。从学生的问题着手,阅读指导才会更加行之有效,课堂教学才更加有针对性。

老师要注意在抛出问题后,不能一味追求学生的快速应答。课堂教学要留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不能只追求课堂上小手如林的虚假繁荣。在面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是,敢于否定的同时,更应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手脚架”,给予学生一些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欣学生思考,引学生总结。不能为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为了教学的进度,简单粗暴的否定学生,直接出示问题的答案等。

课堂教学,教的是学生,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抽丝剥茧式的深入教学,夯实每个教学环节,细化每个知识点,把教学的每一步走稳,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心得4

在假期里,我静静品读了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这本书。仔细品读书里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课例分析,我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纯净与本真。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犹如语文教学中的一颗闪亮的指明灯,指引着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上的'遗憾”、“捍卫课堂常识”和“我这样教语文”。韩素静老师教给我们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就是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追求教学效率的语文课,上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语文课。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阅读此书,我也很急切地想要学习韩素静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当我看到第四部分的“语文教学中的五个一时”,犹如醍醐灌顶,真真切切地学了一招。

所谓“五个一”,是学生的五项常规性语文作业,即“每日一词”、“每日一句”、“每日一话”、“每日一篇”和“每周一首”。看似很简单的作业,但如果每天坚持,效果会很明显,韩素静老师就这样在自己的班级中,把简单的“五个一”开展得井然有序,效果鲜明。

“每日一词”,让学生每日在积累本上积累一个成语。“每日一句”,让学生每天积累一句经典名言。“每日一话”,让学生每日在“心里话本”上说说心里话。这里的“心里话本”就是常说的“日记本”,换个名字,就会使这个本子变得很温存,学生也就愿意写。“每日一篇”,让学生每日写完作业后阅读一篇优美文章,让学生学会读书,喜欢读书,热爱读书,让学生意识到读书是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让学生养成每天不读书就睡不着觉的习惯。“每周一首”,让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

这是韩素静老师总结的语文教学中的“五个一”,适用于学生,何尝不适用于我们教师呢?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阅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做的,如今这个时代,“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需要我们为他们储备一片海洋,整个天空,以及细水长流、永不干涸的溪流。

读了这本书,我见识颇增,成长许多,我也暗下决心,我要继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不断进取的学者型教师,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