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棼谷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数学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论文1

一、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科学评价

俗话“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现在的学生在家喜欢得到家人的表扬,在学校最喜欢得到老师的鼓励,尤其是小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赐予热情的激励和体贴关心的语言,老师的每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都是有影响力的[1]。在课堂上,我们老师一边教课文一边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现场反馈回来,以及时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环节尤其要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有的时候也可以在课文讲解结束时立即对当堂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当然训练题是我们语文教研组老师集体备课精选出来打印好的,题型不定,有选择、连线、填空和探究,内容不仅有基础知识,也有运用和拓展性的,如语文课《赵州桥》写的是我国一座古老的石拱桥,现存完好,有1300多年的历史,作业中就可以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家附近的一座自己非常了解的石拱桥或者混凝钢筋桥。这样检测不仅让学生达到知识的强化,而且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还可以进行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像考试一样,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当堂批改,下课立即收交[2]。整个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因而换来的是学习的高效。这个过程中还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弱势群体”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的及时反馈,我们老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正确,成绩中等尤其是成绩还比较差的学生的回答有的时候答案不完美甚至不正确的时候我们要都鼓励,不能批评,这类学生能够回答问题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他们还在思考,有积极的参与问答意识,如果老师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那么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以后参与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所以在课堂上不管是对于上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还是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甚至成绩提升较快者,老师可以通过语言、物品来奖励。奖励的形式和奖品可多样范围,也可一次一次扩大。这样的話,在以后教学中,学生不但没有了心里负担,反而个个会抢着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在给予评价这是评价的方式之一。我们还可以进行学生与学生的互相评价,因为他们的评价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还有就是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相互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使同学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除了课堂上的鼓励之外,我们老师在同学们的作业中也可以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做的好的同学给予一朵大红花,有进步的同学给予一个大大的赞,有的时候一旦发现书写凌乱,潦草,于是,我批语道:“如果你是乖孩子,从现在开始,作业正确的多一点,字写得漂亮点,老师就奖你一个笑脸。”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的时候作业真的变样了。其实,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们老师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都要进行表扬,对于答案不完美我们也要给予鼓励,让其更加有信心,有勇气面对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3]。

二、借助现代教学媒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应该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他们读和写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里。”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实验心理学家日赤拉曾做过两个实验: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3.5%来自于嗅觉,1.5%来自于触觉,1%来自于味觉。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实验,实践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同时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运用多媒体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无限拓展时间和空间领域

[4]。的确,兴趣非常重要,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就是一件难事。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很多课文老师讲起来是非常的枯燥,学生很难懂得其中的意思。这样的语文教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语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今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多媒体的发展则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我们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促使语文训练趣味化、生活化。因为,多媒体课件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我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文时,并不作多余的叙述,直接请学生欣赏一段关于庐山瀑布的视频,学生被瀑布气势及周边的独特景色所吸引,学习起来很认真。在讲解课文时,学生对于瀑布的整体形状、瀑布的声音理解水到渠成,十分轻松。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愉悦地、主动地学习知识的前提[5]。

参考文献

[1] 时莉莉.浅析如何构建自主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群文天地,20xx,(10):176.

[2] 秦仕红.浅析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读书文摘,20xx,(24).

[3] 王朋芳.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J].关爱明天,20xx,(10).

[4] 张海瑞.让展示点亮高效教育之灯——浅析小学语文的课堂展示[J].学周刊,20xx(14):135-135.

[5] 王萍.浅析如何打造小学高效语文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xx,(33).

小学数学论文2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世纪。这种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又是一门教学艺术。通过教学过程中灵活有效的问题设计,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设疑;启迪

创新学习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是实施创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其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紧紧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针对学生实际,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为学生设疑,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带着要探个究竟、弄个明白的心理,主动地、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是思维价值确切、思维指向明确的,注意把现成的结论变为问题情境,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住突破点,围绕关键问题设疑

抓住突破点,就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设问,这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关键问题解决了,下面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后,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提出第一个问题:“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呢?”让学生弄清楚两图形的内在联系,是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备条件。完成了上面的发现后,转而提出第二个问题:“根据上面的发现,我们都知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样计算呢?”由于学生已经有过自己的具体操作,明确了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完全可以独立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就抓住突破点,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攻破了本课的知识点。

二、抓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疑

数学知识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结构的严谨性和联系的紧密性。每学一点新知识都会受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和影响,都与旧知识有着某种联系。而旧知识又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出发点。抓住了这些联系也就抓住了解决新知识的突破口。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把事先做好的圆柱体教具模型的圆柱体侧面沿一条线剪开并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设疑,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来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学生可以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尝试用剪、卷、滚的方法将圆柱的表面展开,得到两个完全相同圆形的.底面和一个长方形的侧面,从而通过切实掌握圆柱的表面展开图面积而达到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不仅增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而且改变了抽象和乏味的课堂气氛。

三、利用悬念设疑

所谓悬念,就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和情趣。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设计一道智力题:提出问题:“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后,用等号把5,50,500这三个数连起来?”学生急于想找到答案,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诱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的学生会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等。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时又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呢?”学生一听,思维会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5元=5.0元=5.00元。”教师接着说:“像5,5.0,5.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小数的性质。”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设疑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因此,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联系实际的习惯。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趣味题:爸爸身高1.75米,桌子高0.83米,如果爸爸站在桌子上,能摸到2.7米高处的电灯吗?学生首先通过1.75+0.83=2.58的计算,然后判断能否摸到电灯。当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时,有的学生说:“摸电灯时要伸出手,就能再加上一段长度。”有的说:“他还可以抬起脚呢!”等。可见学生已能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产生了创新思想,提高了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精心设计这样两道趣味题:(1)妈妈给小明10元钱买4元一件的文具,最多可以买几件?(2)二(1)班40人去春游坐快艇,每条艇最多能坐9人,问至少要几条艇?这些问题既贴近生活实际,又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点,同时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故意设障进行设疑

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1)1.6÷0.25,15÷0.15;(2)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什么是“学问”?不仅要会学,更要会问,只有有了疑,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才能学会问。教师要学会精心设疑,这样才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论文3

数学学科本有的强抽象性和强逻辑性,让学生学习起来常常很容易感觉到枯燥和乏味,今天为大家带来新颖的小学数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新颖的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新颖化

摘要:小学数学由于教学对象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记忆力更偏向于机械记忆,对知识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多将有趣的教学形式加于课堂中,更有利于教学对象的理解和教学课程的进行。本文将针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多种教学形式的好处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学;多样化;新颖化

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我国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传统方式来教学,即按照书本内容循规蹈矩的讲解,从定义到例题再到课后习题,遵循着不变的流程,并没有什么新意。依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来讲,小学数学的课程学习主要的侧重点还是在于记忆以及知识的应用,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分析、比较、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以及推理、判断等形式实现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思维水平还处于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的小学生,思维发展有限,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流畅或者中断现象很容易发生,自觉性和目的性比较弱,很容易倦怠,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又好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数学学科本有的强抽象性和强逻辑性,让学生学习起来常常很容易感觉到枯燥和乏味,这就很难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接受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如在数学概念有些抽象的情况下或遇到难以记忆的数学公式时,大多数学生理解、记忆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接受,若此时教师还是按照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来教学,学生就很难集中精力也更加难以接受新知识,因此以往只是简单、反复的讲解,让学生采取重复背诵记忆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压根无法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会让他们觉得学习乏味枯燥,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会很差,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

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难以集中,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于课堂学习上,唯有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有效率。要想解决如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这个问题就要对症下药,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入手,在课堂教学中直观形象且色彩比较鲜明的具体事物和教材比较容易提高他们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加进教学中,就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把故事、游戏、动画、图片、声音、游戏、视频等作为教学工具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新颖的教学形式

无论是在标准的要求下,还是为了更加有效率的开展教学工作,寻找有效的、多样的、新颖的,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是师生们的共同期望。

首先是利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授课内容,如定理、公式、数学名词、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简介,设计成有趣的故事情节,用图形图像表示出来,再基于此进行教学。小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为20至25分钟,容易分心,但是对于自己有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容易集中,学习积极性就会高,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就会相应的更好,学生的记忆时间也会更长,也可通过对故事的回想来回想复习教学知识。有趣的教学方式创设出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较为集中于课堂上,激励起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且小学生对直观性内容比对于语言性、逻辑性的内容接受起来更容易。这样的课堂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白、简单易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促进了知识迁移。数学故事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具有趣味,弥补了数学抽象、枯燥的不宜教学处。

其次是利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教育游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下适当的、有教学针对性的游戏。教育游戏,一般都是具有互动性、挑战性、趣味新、奇幻性的特点适应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学生的出发点是想要玩游戏,但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又通过游戏中的知识设定巧妙的学习到了知识,在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必定更加记忆深刻,且游戏特有的竞争性又起到了良性循环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促进了每一个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的养成。一些游戏还可以分组进行,学生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赛,小组中成员共同探讨问题,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小组与小组的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克服游戏中困难,最终完成挑战。教育游戏中包含的合作与竞争的多维学习关系,这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整节课中都处于较高的状态。

最后,游戏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手形的,也可以是基于网络的。如今处于计算机信息化时代,即使是小学生对于电脑的熟悉程度也不亚于任何一个成人,而且由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一般的游戏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电脑游戏对于他们来说,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运用好电脑这个工具。而且电脑游戏的选择范围也非常的广,减小了教学过程中寻找教学游戏自愿的困难。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与新颖化的必要性

就现在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以课堂为主要部分,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有吸引力是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借助数字故事的直观性汇合数学游戏的娱乐性就可以很好的改观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形式,将多种多样新颖的教学形式所结合于课堂上,能够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快乐学习,也可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婉如,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庭用硏究[D],宁夏大学.

[2]王婷,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硏究—Z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D],宁夏大学.

[3]刘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张茁(1970-),女,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吉强镇中心校袁河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论文4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教学带来影响。我就有了用旧教材尝试新课程的想法。

一、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

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学中底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针对这一时期的期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是帮助他们做好学前心里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若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简单的提示,并鼓励、表扬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最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在讲质量问题的时候,我先提出: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一个比较重?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有人说当然是铁重。也有人认为一样重。我让双方自由辩论,认为一样重的是甲方,认为铁重的是乙方。学生各讲各的道理,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我抓住时机肯定了甲方(胜方)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表扬了乙方(败方):“谢谢乙方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辨别是非的机会,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好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乙方的同学并不因此而消极,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二、让旧教材焕发新活力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教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有权调控课堂,并引领教学的进程,但教师的过度控制又会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新世纪新课堂的重要特征。为此,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创意和合理的要求均需得到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他们会幻想、会想象,会玩耍、会创造,他们有主观、有个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他们自己的.含义,这也是他们的权利。教师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心理或目光来挑剔他们。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不仅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更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的道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况且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在教学“巧数线段”时,我决定不直接讲解,而是尝试让学生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数一数ABCD中有几条线段,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研究起来。几分钟后,我请两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一说:

学生A说:“因为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学生B说:“我们的方法是以A为左端点有AB、AC、AD三条,又以B为左端点有BC、BD两条,再以C为左端点有CD一条线段,所以共有321=6(条)。”

我大大表扬了这两名同学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们都是正确的。这时,其他同学也开始议论纷纷:我和A的方法一样,我和B的想法一样……。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露出了神气的表情,我才放心了。看来,我们真的要适应新课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千万不能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了!

实现新旧教材过渡的前提在于教师从“教教材”到会“用教材”,创新性的“整合教材”,把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上,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数学知识解释、应用的过程。教会学生把握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发展。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学生认同了,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从“教材”到“学材”的过渡。

小学数学论文5

1.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益处

1.1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场景,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景:乌龟和兔子进行赛跑,在一分钟内,兔子跑了200米,乌龟爬了10米,试问乌龟爬的距离是兔子的几分之几?通过情景创设,把枯燥的分数运算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

1.2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学习思维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概念性的知识让小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从学习的困惑中走出来,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课本,而是充满活力和趣味的数学知识。学生能够轻松地接触和了解数学知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1.3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数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情境创设,把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长期以往,学生就养成了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数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是它的显著特征。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时,教师要注重探究性情境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灵感。

2.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地创设

2.1情境创设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每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把握这一重要原则。在学习“乘法运算”这一章节时,可以进行如下情境创设:全班40名同学一起去动物园玩耍,已知门票价格是20元/张,求一共花了多少钱?

2.2情境创设要联系现实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使创设的情境贴合生活实际。在学习“除法运算”这一章节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小明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他共六口人,妈妈买了一个西瓜回家,试问怎么切才能保证每人所吃的块数一样?每人能吃西瓜的几分之几?

2.3情境创设要以数学知识为依托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谨记:情境创设要以数学知识为依托,试问,如果脱离了数学知识,那么情境的创设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教师将这样的教学情境引入课堂:小明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奶奶让座,这一举动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就完全没有意义。

3.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地创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教师需要经过慎重地考虑,以便选择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情境的创设要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纳入考虑范围,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保证所创设情境中的知识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情境创设要为数学教学服务,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要保证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数学学习;再次,情境创设的目标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注重所创设情境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真正学习到数学知识。

4.总结

总之,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改进了教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小学数学论文6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过程散乱,评价方式枯燥,评价效果低下。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才能够构造全新模式的评价体系,让评价成为促进全面发展的动力,成为学生快乐的体验,这样的评价才是新课程评价的精髓。

1.评价主体的单向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师生评价关系是不平等的。评价就是教师说了算,不允许学生说话,教师处于至高无尚的地位。学习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考试成绩分析以及课堂教学中散乱的语言评判。这种单向的评价无法做到“以人为本”。学生仅成为评价的客体,在学习中被被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错误的导向作用,导致小学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做作业、做试卷的代名词,在大量的题海中获得考试成绩的提升;另一方面,这样的评价还抹灭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评价过程是痛苦的、被动的,不适合新课改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要求。

2.评价内容、过程的单一性

传统小学数学评价的单一性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评价功能是单一的,评价仅仅是对学生的甄别与选拔,评价的激励性、导向性被忽视,评价的人文性没有被纳入思考的范围;其次,评价途径也是单一的,过程评价就是对作业的批改,总结性评价依靠一张试卷,书面评价成为唯一的途径,数学=做题;再次,评价内容是单一的,因为对教学目标的认识狭隘,评价仅针对传统的“双基”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没有评价,对于数学知识探究与形成的过程评价更显得“虚弱”,对于评价过程的人文化则没有涉及,评价无法做到以人为本,也无法做到促进人的发展;另外,评价过程重视定量评价,缺乏定性评价,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被淹没在浩瀚的题海中。

3.评价方法的机械性

在单一性与单向性的制约下,传统小学数学评价呈现出机械性的特点。这种机械性首先体现在:学生只有通过机械的答题训练获得较高的成绩,才能够得到老师的激励;其次,这种评价带来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加重,大量的作用批改与作业训练让师生苦不堪言,学习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再次,这样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枯燥的,评价过程缺乏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方法手段“目中无人”;另外,由于过于重视总结性评价,导致评价的诊断功能滞后,无法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同时,这种评价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违背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厌学,评价过程人文性的缺乏导致了教学无法以人为本。

二、新课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新要求

与传统的应试评价不同,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评价过程是快乐的、评价内容是全面的、评价方式是灵活的、主体关系是民主的,这样的评价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效果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1.评价过程与结果人文化

目前,对于评价的激励性与全面性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于评价过程与结果的人文化研究较少。其实,评价过程也是学生的体验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是快乐的,评价过程才能够谈得上是“以人为本”。所以,一方面评价要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从评价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的同时,促进身心与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评价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变延续多年的传统应试评价,从学生能力与态度价值观层面,进行全面多维度的评价,减少应试评价的比例,加大激励性评价的比例,提高评价的舒适度。

2.评价主体与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以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为主,以考试为唯一方式的单一性评价。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要求是落实评价的多元化。首先,体现在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不仅指老师,应实行教师、学生、伙伴、家长四维度评价主体,特别重视自我、伙伴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把评价权从教师手中分配到各个主体手中,避免评价的单一性。其次,体现在评价方式多样化,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的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定量评价也只是手段之一,适时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适时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单独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等等。

3.重视评价的维度与过程

随着小学数学从双基向四基方面的转变,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应该立即调整,从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扩展到对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方法、情感价值观的多维度评价,从各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其次,要重视过程评价,重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小组合作的评价等,养成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与实践反思的能力。尤其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看,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传统的总结性应试评价无法对此进行诊断,只有我们介入到学生的实践过程与思维过程中,才能够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去思维、去实践、去合作。

三、优化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策略

1.让评价过程变得更为快乐、舒适

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要照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体现人文关怀。如果数学的学习评价内容与方式是学生厌烦的,违背教育的快乐原则与健康原则,这个评价就是失败的。

(1)以民主平等的评价关系为基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生态的基础上,建立评价的生态观念,让评价不再成为教师的“裁决”,而是成为一种“协商”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与结果给予自己的看法,教师的评价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因为一切评价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与情感转换为自我反思与激励的过程,才能够起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多元评价、多样评价等都有了理论上的立足点。

(2)要加大激励性评价力度。评价的目的是发展,虽然发展不能够完全依赖于激励,但相对于传统评价的消极性,目前需要加大激励性评价的比重。要深刻认识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道理,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很多,途径也很多,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语言、目光、分数等进行激励,还要努力把激励评价系统化。例如:通过班级的《评价公布栏》,对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一个学生主动发现了一个问题、解决了一个问题、大胆发言了、在探究中表现突出等学生,可以通过在公布栏中加分、加小红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提升评价的游戏化色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学中,可以开展各种数学游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游戏中对自己活着同伴进行评价,例如:开展口算比赛活动等,通过同学的互评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开展教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评价等。游戏过程中的评价符合学生的心理喜好,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再如游戏“我当小老师”,请学生上台当老师对统计表提出问题,考下面的小朋友,答对了就鼓掌。不仅要求“小老师”会提出问题,而且会解决问题,“小老师”极易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2.让评价标准更加全面、对症

学习评价是一个细致、持久、科学的过程。要加大对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公正性的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够让评价发挥其积极的效果。

(1)提升评价的目标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习的过程、知识的特点,给出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针对三年级数学内容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口算、 听算、笔算和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单项测评。其中口算注重准确性和对速度的要求,笔算注重计算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用题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答。同时,给出一定的量化标准,例如:在口算测试中,给出定量的口算题,规定时间是5分钟,鼓励学生在完成目标的数量和有限时间中超越目标,能算多少题就算多少,不以 100 分为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级评价,优秀率40%、达标率在80%。教师要善于设计这样的测评过程,才能够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2)重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评价。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同的,不同的基础如果用同样的要求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奋斗目标,根据学生进步的情况进行分成评价,以便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发展。例如:在学习学案的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集中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用A、B、C、D标出等级,A级是必须掌握的内容,B级是大部分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内容,C级是优生提升的内容,D级属于个别学生冲刺超越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对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探究,互相帮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3)重视评价信息的全面收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建立在全面的基础上,防止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如何才能够做到全面呢?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评价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如:学习时间、思维、情感、实践、结果、数量等,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把握,才能够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拓宽评价途径的方式保证信息的全面性,例如:让课堂中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笔试和面试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等。

3.让评价的形式更加灵活生动

小学生对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非常敏感,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体验到愉快。为此,不仅需要提升评价过程本身的舒适度(前面已经有论述),而且要实现多种方式的评价,让评价灵活多样,减轻评价的压力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充实新鲜感。例如:

(1)不限时间的考试。选择一个时间宽松的时候,给学生一个难度适中的试卷,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后交上来,不限实际。这样的考试让学生更加自信,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把自己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这样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2)无人监考的考场。相信学生能够诚信、鼓励学生诚信考试,通过无人监考的考场让学生享受到被信任的感觉,让学生在自我监督与群体舆论约束中树立自己内在的道德防线,提高道德的自主性与自觉性,这样的考试不再仅仅是数学的检测,更是道德成长的过程。

(3)电子化考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走进学生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人机之间的对话,让学生通过微机上的试题软件与活动课件,对自己进行检测。例如:在微机中针对章节内容设置题库,每次都能够通过软件自动生成不同组合的试卷。学生通过微机可以对自动生成的试卷进行自我练习,微机自动批改并给出提示。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得分不满意还可以重新生成试卷进行练习。这样的评价过程具有自主性,能够让学生通过努力活动自己满意的结果,把评价与学习的激励高度融合起来。

(4)语言与肢体动作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一对一评价,让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交流的深度更加深入。例如:针对某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让学生选择一定的问题进行互相提问;教师通过个别交谈与个别练习评价,给予学生个别评价;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的语言评价。这些评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亲切感,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无声鼓励赞许的目光、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如:把“争章活动”与课堂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好问章”“合作章”“进步章”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5)活动式评价。小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再通过游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例如:扑克牌游戏。10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最容易出错,用一种学生熟悉的'东西来练习计算。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在座位上和同座的小朋友一起玩。如:1个人拿1位数1-9;1个人拿2位数10-99 。每人出1 张,算一道,加法题,谁先算出来这两张牌就归谁。如果算错了,裁判要帮助你纠正。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评价与竞赛的过程。

另外,要改革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传统的评价结果是对成绩进行百分制排名、分档次、对优势进行鼓励、对差生进行打击,99是优生、89就是差生,要被老师批、家长骂。为了体现人文化的关怀,就不能够强化分数之间的细微差异,对结果进行模糊处理。如:在一定的等地制的同时,大量引入如争章式(类似于少先队的争章活动)、问卷式、小结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尽量从评价中获得正面体验。

4.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向评价,这种评价与生俱来的权威性、不可抗拒性,学生处于被压制的地位。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评价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确立以学生、教师、家长为主要评价人的评价体系。

首先,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评价要体现“以人文本”,教学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因为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等,学生自己的感觉是最真实的,而教师的评价往往是笼统的、武断的。另外,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小组内同学是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要重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和孩子之间有这特殊的关系,家长评价的影响力不可低估,由于家长对教学的不了解,他们的评价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在教学中合理引导家长进行科学评价,让家长的评价成为促进孩子学习的一个主要动因。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份作业题,让学生写出“一家人到北京旅游,请制定三种旅行计划,分高、中、低三档,并列出火车票、飞机票、宾馆住宿、景点门票等费用,然后根据家庭收入确定一个合理的方案。然后把这个方案给家长进行评价,请家长提供修改的意见。在此作业过程中,通过家长的力量促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自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会学习是终身受益的。

5.评价的内容更加全面化、科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评价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技能的学习,主要评价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新课程的评价应该落实全面的评价观,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落实评价工作。

首先,双基的评价不能缺少。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逻辑性的学习必须通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得以把握。无论我们如何去发展学生多元化的能力与情感,都不能够放弃对双基目标的重视。在当前新课堂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强调对思想方法与实践活动的重视,开展了很多活动,但是这些活动没有促进双基的学习,反而在“热闹”的氛围中忘记了基础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与活动失去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思维而思维、为了活动而活动,走入了教学的误区。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小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对于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基本的思想,方法这些本质的东西就是在过程中形成的。为了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人本、高效,就要对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合作讨论行为等进行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例如:“圆的认识”中,学生在学习用圆规画圆的基础上,思考其他方法画圆。经过思考讨论得到了用一个钉子,一根绳子,一支笔就可以得到圆;还可以用瓶盖等圆形物体描出圆;用两支笔就可以画圆……针对这些富有创意的想法,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圆的实际问题。如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为什么在街上观看表演时,人们总爱围成一个圆?等。对学生好的表现都应给予评价鼓励。再如:教学64-30=?,多数学生都用这几种方法:①60-30=30,30+4=34。②用十位上的6减去十位上的3,再与4和起来就是34。③用加法算减法,34+30=64,64-30=34。只有一个学生例外,他这样想:把64看作6元4角,30看作3元,6元4角减3元就是3元4角,即34,这种思考方法就应该及时鼓励和表扬。

再次,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技能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所以,在评价当中不能仅仅关注对知识与思维的评价,也要重视的合作探究中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合作精神评价、科学精神评价、毅力与勇气的评价等等。例如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甲城往乙城运75吨货物,如果用载重量是5吨的大卡车运一趟要110元,用载重量是2吨的小卡车运一趟运费为50元,请你设计几种运货方案,比较一下,哪一种运费最省?”设计几种运货方案并不难,但要算出运费最省的一种就有难度了。在大家难以突破的情况下,有个同学迟疑地说了一句“可能是大货车”,这时候教师立刻迎合过去“对,就是大货车!”给予学生鼓励与信心,然后鼓励学生一起思考“为什么是大货车呢?”这样,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发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这样的过程就是通过非智力的因素激发智力因素,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多年来关于评价的文章很多了,我们目前需要的是立足教学实际的具体评价“清单”与评价方法,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提升。

小学数学论文7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与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式

每次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当很好地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论文8

1寻找生活化的素材

虽说数学和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差别,但是我们仍不可忽略两者间的紧密联系性,因为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不可脱离实际生活而无意义的存在。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老师要精通数学教材,将生活中与数学课本内容相联系的状况带入课堂,使理论课堂与实际生活接轨。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运用轴对称原理建造的建筑、工艺品等,让同学们将轴对称这一概念完全理解,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充分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熟练运用。同时还应指出,由于数学与生活侧重点的不同,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与生活中人们所认为的轴对称图形是有一定出入的。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注重丝毫不差的精确度,而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则被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比如人体,由于人的双眼或者双手有正常范围内的偏差,以严密的数学思维来看,人体不属于轴对称图形,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体还是被当作轴对称图形的典型。通过数学视角和生活视角的对比,让同学们找出数学和生活间存在的联系和不同,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和生活不可忽略的联系和分歧,打消“学习数学无用”的顾及。

2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理论的接受程度较弱,想要他们实现对数学理论的完全理解,一定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能为了数学而数学,数学问题的提出要有意义,有现实依据。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老师对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状况,因为24时计时法的学习是为了日常生活二服务的。因此,老师应避免提出一些在数学角度具备思考意义,而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无意义可言的问题。

3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我们已经谈论了多次,数学是为生活而服务的。所以,数学课堂不能够脱离现实生活。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依据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出相关的生活会情景,这样既方便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老师应摆脱那种纯粹数学角度的问题,例如给学生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让学生求出图形面积。这种问题与实际生活状况是有很大出入的,因为现实生活中很难有什么地方的样子是完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不能单纯依靠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将现实问题解决。因此,老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不规则的图形带到课堂,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求出图形面积。图形的面积不是依靠一个计算公式就可以简单求出,还需运用到先前所学的余数或者之和三角形的面积内容,老师可以将未学到的公式教给学生,以便在解题时运用。

4促进学校、家庭与社区间的合作

使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另一条途径就是让学生亲自投身与社会实践,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学校、家庭与社区的合作来完成。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统计图,统计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小区一年的水电费变化状况,也可以是自己家半年的水费变化状况。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总结概括小区水电费或者自己家水费的变化说明了那些问题,以及今后自己小区或者家庭应该怎样做来减少水电的浪费。通过这种实践,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思考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是促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重要性的要求,也是使数学为生活服务的作用的充分展现的要求。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首先应正确理解数学生活化的含义,认识到数学和生活各自的本质和特点;然后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寻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避免数学问题脱离实际;在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打破“为了数学而数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学校、家庭与社区间的合作。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论文9

今天是周末我不上课,刚好姐姐又来了,所以我们准备去爬紫金山。

我和姐姐爬到半山腰时因为太累了,所以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就问姐姐:“姐姐我问你一个问题,小敏和小红一起爬山。山一共有1000个台阶,小敏每分钟走65个台阶,小红每分钟走60个台阶。

她们一起从山脚往上爬,问多少分钟后她们第一次相遇?”

“这还不简单。”姐姐说。

过了一会,我问姐姐:“姐姐好了吗?”

“呃~~~,我没草稿纸,不会。”

其实我知道是姐姐比较浮躁,才没想到的,要不然她怎么会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我见姐姐有一点不耐烦了,我就说“姐姐,你想1000个台阶,小敏和小红要想相遇的话,小敏就要从山脚走到山顶再回头才能和小红相遇,用1000x2=20xx(个)算出一共有20xx个台阶,在算65+60=125(个)算出两人一分钟能走125个台阶,最后用20xx除以125等于16(分钟)算出16分钟后她们第一次相遇。”

“这么简单,看来我想的复杂了。”姐姐说。

休息了一会我们就继续向着终点前进了。

小学数学论文10

一、进行快节奏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了好奇心,在刚开始上课的十几分钟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认真的听取教师讲课。但是随着课堂的深入,一些学生就开始出现了走神的状况,不能继续跟随教师进行数学的学习。教师要掌握课堂节奏,能够时刻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改进,争取让学生每节课都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激情课堂的时候,通常都是进行快节奏的讲课,这种快节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不会造成思路的暂停。有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思路,不停地放慢讲课的节奏,总是慢吞吞地等待着反应缓慢的学生,殊不知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拖沓了教学的情节,让学生的精力消耗殆尽,早早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采用激情的讲课方式,加快讲课的进度,让反应快的学生拉着反应慢的学生迅速前行,没有时间浪费在无所谓的纠结中。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课堂效率,让一整堂课都能够丰富连贯、充满激情。

二、创设多种激情教学情境

教师如果营造了充满激情教学课堂氛围,就可以带动学生进入到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讲课。教师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首先,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画、视频、动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数学,教师要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学生体会到动态的魅力,不再是一味地盯着静态的课本。其次,教师还要丰富数学教学的手段,使用一些教学器械,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进行激情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图形的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拿一些生活常见书本、皮球、毛绒玩具、瓶子、水杯等物件,让学生一一说出这些物品所包含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形,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鼓励学生提出教学的质疑

数学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教室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数学学习过程的疑问,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思维注意力。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听讲、思考、演练的过程,学生发现教师讲课中有一些疑问,首先就会进行思考,自己想不明白,才会真正地提出来。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认真思考数学问题、加深数学理解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数学质疑,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还能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思维,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进行精密的思考。教师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数学疑问,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的训练。例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讲解的时候,可以使用一种最复杂的方法进行解题,这个时候肯定有反应快的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说出一种简单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独特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充满个性化,形成快乐、激情的学习模式。

四、建立完善的成功鼓励机制

小学生很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给学生一句肯定的赞赏,就会让学生好几天都会保持着良好的激情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善于使用鼓励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于课堂表现好、精力集中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鼓励,让这些学生体会到被当众表扬的滋味,给更多的同学树立榜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还要在作业中对进步很大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被关注被肯定的滋味,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要包容学生不成熟的错误,帮助他们改进缺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是一门充满激情的学科,教师要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特点,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充满教学的激情,进行快节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营造多种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学生则要配合教师主动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发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努力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论文11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开始接触到正规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也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总结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觉得小学数学必须做到有尺有度,做到有章可循。因而,笔者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三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师;三度教学

小学数学让学生开始学会正规的计算,小学数学让学生开始感受数学的规律,小学数学让学生开始领略数学的神奇。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片新奇的学习天地。对于教师来说,这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所有的学生都将从这儿出发,然后再去开拓另一片知识的土地。面对小学数学的教育,面对小学生的教育,笔者选择了三度教学,即束缚有度、奖赏有度、情感与思想的调度,下文笔者将详细地对三度教学进行阐述。

一、束缚有度。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当下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去遵守社会的规章制度,其实教学亦是如此。小学生需要束缚,教学需要制度。只有适当的束缚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束缚有度。

1、纪律有度。只有拥有良好的纪律,才能保证营造出好的课堂氛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都十分地清楚小学生的性格。他们活泼可爱,他们好动、好表现,当然这些也是他们优点的一部分。纪律有度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清场所,看环境再决定释放自我的性格和情感。由于小学生刚刚踏入校园,他们还未习惯被束缚,还不习惯校园课堂生活。因而,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在课堂上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到自己的情绪。遇到开心和不开心的事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同学分享,遇到问题也要马上问同学。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也就会导致课堂氛围的杂乱无章。当然这就必定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同时这也是学生性格缺陷的一部分。课堂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场所,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是需要的,但是这应该是由教师去带动,并且能在教师的掌控范围内,才不至于让课堂氛围失去方向。因而,小学教师在教学之初要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让他们理解课堂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在适当的场所控制自我的情绪也是一种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需要在良好的氛围下开展,小学生的性格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导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伏笔,因而,纪律有度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前驱步骤。

2、思想无度。就目前社会上反应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拥有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人才正在逐渐地流失。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笔者不禁开始深思:是否是我们最初的教学已经在剥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于是,笔者觉得重视思想这方面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才刚开始接触到正规的教学,因而他们的思想还是较为原本的思想,没有受到太多框架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保留这份珍贵的思想,又要引导这份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拥有了一份有别于他人的宝贵的独特思想,那么,教师要做的应该是鼓励和指导他(她),让他(她)能够保持并发展这份思想。事实上,适当地鼓励和指导,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也能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并且同时拥有了一份独特。总之,即使小学数学教学教给学生的是统一的知识,但是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独特的思想,让他们在正确的导向下畅游无度的思想世界。

二、奖罚有度。针对小学生的性格,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笔者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奖罚有度是可行的。有支持才会有后盾,有鼓励才会有上进,小学教师理应成为学生的后盾。当学生有所进步时,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适当的鼓励能让学生备受鼓舞,能让他们保持自信,能让他们愈战愈勇。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应该适当地给予惩罚。适当的惩罚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次的错误,是为了防止他们的下一次出错。至于奖励,笔者更赞同的是精神上的象征奖励。物质的奖励可能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也容易让他们被宠坏。精神上的奖励更能鞭策学生的前进,也更能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因此,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在同学、家长面前表扬他们,让大家目睹他的进步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家一同进步。当学生犯下错误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又不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在学生犯错时,私下教育是最好的惩罚方式。很多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或者家长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受,因而在进行教育时更容易触碰到学生敏感的心灵,反而起到了反效果。因此,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教师或者家长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受,采取一种委婉的教育惩罚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认同自己的错误。奖罚有度,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情况适当地调整。

三、情感与思想的调度。小学数学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即对数学的情感。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为了数学今后的学习教育,小学教师理应重视情感的培养。因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种更为活跃的教学方式,营造更为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不是枯燥的。对于数学课本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或者是有意思的课题研究,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操练。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只要是学习就可以不分场所和时间。数学思想的教育在小学阶段进行还尚早,也并不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当思想理论的教学削减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时,教师就会觉得得不偿失了。对于思想的追求,笔者相信学生在情感成熟时就会开始去自我追逐。因而,综合各方面的考虑,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调度好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带着感情学习数学,掌握数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笔者从不轻视自己的工作。这份工作同样让笔者感受到成功,感悟到灵魂,感动到内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在蒸蒸日上,广大教师的教学的雄心也从未削减,笔者相信,有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切的教学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小学数学论文12

一、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提倡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基础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地、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广大教师的心中,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了跟随教师的思维,他们成了学习的机器,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创造性。这种习惯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并尊重和关心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而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好奇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和观众。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打破师道尊严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教育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性,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让他们通过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能力通过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说,数学教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另外,要想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

四、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教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相信通过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小学数学论文13

一、运用库存调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激起学习的欲望时,他们才会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和随时调用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24时计时法”教学引入片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吗?生(齐):知道。师:开幕式是在什么时间?生1:是2008年8月8日8时。生2:不对,是晚上8时。师:不错。生2说的时间有什么特点呀?生3:他说得很清楚,是晚上8时。生4:早上、晚上都有8时,不说清楚就搞不明白。师:他这样说更加准确。那我们就来看一段北京奥运开幕式吧。(教师从白板库中调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录像进行播放。)看着精彩的北京奥运开幕式画面,学生异常兴奋,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发问:屏幕上有没有写“晚上8﹕OO”?学生都睁大了眼睛仔细地观察屏幕。生1:没有写晚上8:00。生2:我看到了,是20:00。师:为什么说20:00就是晚上8:00呢?学生大部分有些疑惑,少数学生举手。生3:晚上8:00就是20:00。生4:因为20-12=8。师:说得有点道理。(师板书:20﹕00晚上8﹕00)师:这是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叫做“计时法”。晚上8:00用的是“普通计时法”,而20:00使用的则是“24时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这种利用电子白板库存调用功能调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引入新课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两种不同的计时法,即“晚上8﹕00”与“20﹕00”,还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计时方法的不同,真切感受到了生活中计时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绘图涂色功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认识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数学中一些抽象性的问题很难充分理解,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即使借助实物和教学挂图辅助,教师在讲授时也有很大的难度。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借助电子白板的绘图涂色功能,那么只需利用手中的无源感应笔就能把一些过程性的问题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从而轻松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有关“圆的面积”的内容时,传统的教法是借助教具“圆的面积演示器”来操作的。由于“圆的面积演示器”分割的份数仅有16等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让学生借助电子白板动手操作,分割的等份数便可以随意选取,灵活性大大提高。同时,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验证,动手动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由此可见,电子白板演示迅速便捷,演示手段多样,演示效果直观、形象、生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效率。

三、应用白板交互功能,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构建,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借助一定的教学辅助手段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电子白板的强大交互功能,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良好的体现,为师生搭建一个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过程,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白板上涂一涂、移一移、画一画,再说一说,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存在的不足,明确教学的得失,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应用回放拖拽功能,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电子白板的回放与拖拽功能,可以对已经操作过的过程进行任意多次的回放,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时教师只能讲一遍,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仅讲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一情况下,借助白板的回放与拖拽功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及时调控,从而使练习变得更具针对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五、结语

电子白板技术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借助电子白板的卓越功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小学数学论文14

一、思考时的“宁静”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且抽象的学科,有时非常需要师生在宁静的氛围里进行缜密的数学活动与思考,一味追求数学活动的热闹并非新课标的本意。事实上,有时候课上出现的“冷场”,并非坏事,这往往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在寻求自我解决的办法,所以我们要准确判断同时给他们留足时空。一次,我通过视频给学生展播:王老师带领7个小同学去公园踏青,到了门口看到公告栏上写着:(一)购买单人票,每张5元;(二)“团购”,10张起卖每张3元。请问同学们,王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如何做才能花钱最少又能合情合理?这个题目播放完后,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动笔算,也没有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而是微笑着暗示他们多看屏幕显示的问题。此时室内鸦雀无声,过了两三分钟,有的学生摊开笔墨算了起来;有的是紧锁眉头,低头沉思;有的是一脸迷茫。又过了会儿,我问道:大家想到解法了吗?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探讨一下,已经想出解法的同学把自己的思考(演算)过程说给组员们听听,实在想不出的,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大约2分钟后,就有学习组长举手表示问题解决了,大约3~4分钟,各个小组都完成了。于是我任意点几个小组,让他们汇报,都顺利说出:购买单人票需要5×8=40元,“团购”则要3×10=30元,虽然多买了2张,但毕竟省了10元。所以“团购”合算。甚至有经济头脑的学生说,想办法把剩余的2张卖掉……就此案例,倘若我立即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正确的解法和结果肯定会找到,但在短促的时空里,学生的思维能想多深多广呢?学生们只能为了迎合教师的心理,去附和、去从众,表面上谈论得热热闹闹,实际上仅仅是几等优点生参与了思考。然而,我滞留的“几分钟”,留给学生宁静的思考、尝试、想象和创造的“天空”。在短时间里,学生可能是“灵光一闪,计上心来”,可能是“恍然大悟”,也可能是“绝处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锦上添花”。

二、倾听时的“宁静”

学生要想学习,首先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在求知过程中认真专心地听取他人发言或讲解。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一要学生能积极认真地听教师的点拨、讲解和指导,尤其是听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剖析和释疑;二要学会静心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或同伴间的交流,并能提出自己的设想或修正。笔者观察了现今的数学课堂发现:学生不会倾听,当教师让他们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或解法的思考过程时,往往发言的声音被淹没在七嘴八舌之中,结果众说纷纭,没有收获,教师却对此倍感欣慰,大加赞赏,认为落实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因为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人人参与了。事实上,这是错的,这种做法养成学生在公开场合不尊重他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的习惯,同时也是对他们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家都知道: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如果不能“宁静”的倾听他人的见解,就不会从他人发言的信息中汲取营养、发现别人的亮点和不足,又岂能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此“热闹”的教学,能有效吗?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个人以为:只有在相对宁静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仔细倾听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

三、作业时的“宁静”

现今许多老师都把“写”纳入导学环节,这是正确的。事实上,让学生“宁静”地写,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静”的时空,让他们静静地写下课中自己的疑问和独特的见解、思路,促进他们“知网”的自我完善与构建。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提供“反刍”的机会,让他们静静地回味自己知识的学习。此时,他们便是“毫无忌惮”,无需察言观色,无需想答老师所问或挺他人所说,而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得。当然我们教师也要“闭口”,无需唠叨。但现实的状况不尽如人意,课中总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认真专心地练习,教师边巡视边唠叨“某某的字要写好,某某,你人要坐正,同学们,要细心啊……”其实,教师这样做没有错,目的是培养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为了提醒他们、防止他们麻痹大意,但这往往忽视了学生需要安静的思考空间。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不时有几个“宁静”的几分钟,这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尊重、数学思维的关照。此时此刻,我们不需要给学生过分的帮助和太多的提示,相信他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务,只是要给相对“滞后”的学生来点个别提示与帮助。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拥有一片“静空”。

小学数学论文15

“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论文吧。

摘要:起初,集合论主要是对分析数学中的“数集”或几何学中的“点集”进行研究。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集合论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现代各个方面,成为表达各种严谨科学概念必不可少的数学语言。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集合的元素已由传统的“数集”和“点集”拓展成包含文字、符号、图形、图表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构成了各种数据类型的集合。

关键词:集合论、计算机、应用

1、集合论的历史。

集合论是一门研究数学基础的学科。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是数学不可或缺的基本描述工具。可以这样讲,现代数学与离散数学的“大厦”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的。21世纪数学中最为深刻的活动,就是关于数学基础的探讨。这不仅涉及到数学的本性,也涉及到演绎数学的正确性。数学中若干悖论的发现,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而这种悖论在集合论中尤为突出。

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G。Cantor)于19世纪末创立的。

十七世纪数学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微积分。在之后的一二百年中这一崭新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其推进速度之快使人来不及检查和巩固它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出现了一场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尔开始探讨了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

经历二十余年后,集合论最终获得了世界公认。到二十世纪初集合论已得到数学家们的赞同。数学家们乐观地认为从算术公理系统出发,只要借助集合论的概念,便可以建造起整个数学的大厦。在1900年第二次国际数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布“??数学已被算术化了。我们可以说,现在数学已经达到了绝对的严格。”然而这种自得的情绪并没能持续多久。

这一仅涉及集合与属于两个最基本概念的悖论如此简单明了以致根本留不下为集合论漏洞辩解的`余地。号称“天衣无缝”、“绝对严密”的数学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从此整个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由此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危机产生后,众多数学家投入到解决危机的工作中去。1908年,德国数学家策梅罗(E。Zermelo)提出公理化集合论,试图把集合论公理化的方法来消除悖论。他认为悖论的出现是由于康托尔沒有把集合的概念加以限制,康托尔对集合的定义是含混的.策梅罗希望简洁的公理能使集合的定义及其具有的性質更为显然。策梅罗的公理化集合论后来演变成ZF或ZFS公理系统。从此原本直观的集合概念被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之上,从而避免了悖论的出现。这就是集合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公理化集合论。与此相对应,在1908年以前由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被称为朴素集合论。

2、集合论在计算科学中的应用。

集合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集合论包括集合、关系和函数3部分。1)集合集合不仅可以表示数,而且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运算,还

可以用于非数值信息的表示和处理,如数据的增加、删除、排序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描述,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数值计算来处理的问题,却可以用集合来处理。因此,集合论在程序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与知识库、形式语言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关系关系也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中,例如计算机程序的输入和输出关系、数据库的数据特性关系和计算机语言的字符关系等,是数据结构、情报检索、数据库、算法分析、计算机理论等计算机领域中的良好数据工具。另外,关系中划分等价类的思想也可用于求网络的最小生成树等图的算法中。3)函数函数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计算机中把输入、输出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函数。类似地,在开关理论、自动机原理和可计算性理论等领域中,函数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其中双射函数是密码学中的重要工具。

起初,集合论主要是对分析数学中的“数集”或几何学中的“点集”进行研究。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集合论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现代各个方面,成为表达各种严谨科学概念必不可少的数学语言。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集合的元素已由传统的“数集”和“点集”拓展成包含文字、符号、图形、图表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构成了各种数据类型的集合。集合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及其运算,更可以用来表示和处理非数值信息。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排序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描述等这些很难用传统的数值计算操作,可以很方便地用集合运算来处理。从而集合论在编译原理、开关理论、信息检索、形式语言、数据库和知识库、CAD、CAM、CAI及AI等各个领域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得到了发展,如扎德(Zadeh)的模糊集理论和保拉克(Pawlak)的粗糙集理论等等。集合论的方法已经成为计算科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屈婉玲,耿素云,等。离散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KennethH。Rosen。离散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3〕陈敏,李泽军。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

〔4〕龚静,王青川。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浅析[J]。青海科技,20xx。

小学数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