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枝桠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

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我正引导孩子们交流课文第四部分的学习体会,一个孩子对雨来为什么不要“扁鼻子军官”递给的糖和金戒指很感兴趣。我便鼓励其他孩子针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初,一部分孩子都认为雨来不要鬼子的东西是因为他知道即使要了,有可能也是死路一条,还不如不要。我便启发学生思考:那么雨来不要,他就没有危险吗?他害怕鬼子吗?于是孩子们又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认为,雨来之所以不要鬼子的东西是因为他从小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他是一个爱国的孩子。”一个孩子说完。另一个孩子急着站起来说:“雨来一定不会要鬼子的东西,因为雨来是绝对不会贪这个小便宜,而出卖李大叔。”我便顺势引导:“是啊!同学们想想,如果当时雨来接受了扁鼻子军官的东西,他们会怎样看待我们中国人?”“他们会觉得我们中国人很贪财,爱贪小便宜。”

一个孩子愤愤不平地说。这个孩子话音刚落,另一个孩子接着说:“他们一定会觉得中国人没骨气。”我马上表示赞同,适时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啊!同学们,做人就一定要有骨气,不能丧失自己的.尊严”。这时,教室里还有一只高高举起的手迟迟不肯放下。这部分的重点内容都分析完了,这孩子怎么还举着手?不会又给我出难题吧?教学改革以后,孩子们上课时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可我却对有些孩子的独特感悟感到有些招架不住了,真担心又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可看到孩子那张着急的脸,我还是尊重了他,示意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涨红了脸,眼睛盯着我说:“老师,我觉得雨来可以接受鬼子的东西,当然前提是假装给鬼子带路,把鬼子带到我军的埋伏圈,就像王二小一样,然后趁机把鬼子歼灭。”听后,我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孩子居然有这样的想法,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大力表扬:“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觉得你比文中的小英雄雨来还有机智,真佩服你!”可我的这一句表扬却引起了周围孩子们的议论,一只只手齐刷刷地举起来。“同学们,你们有意见吗?”孩子们纷纷点点头。“老师,我不太赞成肖闯同学的意见,因为鬼子是绝对不会跟着雨来走,他们都很狡猾。”

一个孩子发表完他的意见,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同学们都争着想发表自己的意见。“雨来这样做不行,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因为他如果说一个假设的地点,鬼子信以为真,那么雨来对鬼子来说就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鬼子就可能会杀害雨来。其二是因为鬼子也不会相信雨来,一定会让雨来在前面带路。”“老师,我认为鬼子绝对不会相信雨来,因为他们看见交通员李大叔跑进了这间屋子。”……听到这里,我真感到惭愧,同时又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而感到高兴。我马上又做了一个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会思考,这位同学的这个点子的确挺好,但任何一种方法都得结合一定的环境来周密的考虑,不能只看到片面就得出结论。”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2

雨来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它伴随着我走过小学,走过童年的时光。今天,又重拾雨来的故事,内心有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的品质。教学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1、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也是乐此不疲。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

2、让学生广泛收集课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雨来是一个英雄,但不仅仅是一个人。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3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抓住重点部分导读。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为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确认价值指向的导读目标。引领小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用学习《夜莺的歌声》的方法也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经验,先概括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提炼最简练的语言拟小标题,所以比较好。

接下来我从题目入手:课题中有一个关键词“英雄”,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是个小英雄,快速地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在交流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学生谈完体会后我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表现雨来英雄的.句子大多都在故事三掩护李大叔和故事四勇斗鬼子上。既然从这两个故事中就可以体会到雨来的英雄形象,那么课文为什么还选了另外几个故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问题。开始,学生还表情疑惑,不一会儿,用小手举起来了,又过了一会,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如果雨来游泳本领不高的话,那么他很难逃脱,同时也表现了雨来很聪明,很机智。”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要写雨来上夜校读书。因为是上夜校读书使雨来知道,身为中国人,就应该爱自己的祖国。也正因为雨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掩护李大叔上,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表现得那么勇敢,宁死不屈。”还有的说:“我知道为什么要写后两个故事。因为听到枪声,全村的人都以为雨来死了,都为雨来感到惋惜,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体现得更为深刻,所以安排了第五个内容。而雨来机智逃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更体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说的多好呀!其实作者安排每一材料都是有目的的。老师更佩服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另外,我还抓住文中的几处景物描写,一是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美,开展小练笔,恰当地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郑赞同学这样写到:“清晨,被朝霞染红了脸的小池塘里,鱼儿在水中慢慢地游荡。美丽的荷花不时摆动优美的身姿,好像在与朝霞媲美。啊,多美的早晨呀!”子康同学这样写到:“荷花开的时候,它展开自己那娇嫩的花瓣,非常耀眼!远远望去,静静的荷叶上就像躺着一位睡美人。风一吹,荷花就在池塘里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陈威写到:“太阳下山了,天空出现了火烧云,像一团团火焰。火烧云倒映在家乡的小河上,像许多快活的小红鱼在游动。河边的蒲公英被火烧云染上了红色,被风一吹,在空中翩翩起舞。”二是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么美的家乡谁会不爱呢?谁会让他人任意践踏呢?也正因为如此,雨来才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4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抗日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在鬼子面前宁死不屈、英勇抗争的动人故事。

今天用了两个课时的时间学习了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主要是教给孩子学习默读的方法,让孩子提高阅读的速度。作为四年级的孩子了,但是我发现许多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布置预习任务,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完成。于是我决定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默读的练习。经过计时默读,学生的默读有所提高。至少他们懂得了如何进行默读。四年级的课文篇幅较长,如果课前预习不到位就会出现课堂上上课进度慢,跟不上节拍,老师也很难流畅的将课讲完。所以我感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比赶进度会更有效。

第二课时学习时,我抓住“小雨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交流,对于引导雨来上夜校读书时,我拓展了文中两次提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句话,他们有什么联系吗?从而了解雨来掩护李大叔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是因为夜校的`学习做的铺垫。于是这时,我突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学习语文是为了什么?大部分孩子听后一言不发,愣了大约半分钟,才有部分孩子,说学语文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是为了考上大学”等等,站起来的孩子的回答不外乎就是这些答案。居然没有一个孩子表达出对语文的热爱。我们从出生就接触语言,到了四年级了还每天都在学语文,但是孩子们就认为学习语文是必须学的内容,却从没有一个知道为什么学语文,只知道学习好就可以,不知道学习语文到底作用有多大。这就是教育的失败,老师只是教知识,并没有“育”孩子的灵魂。这也是我所欠缺的。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5

一看到这个题目,内心就会有一种暖暖的感觉,雨来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它伴随着我走过小学,走过童年的时光。今天,又重拾雨来的故事,内心有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不过,站在学生的角度,望着如此“冗长”的文章,头还是有些大的。如果只是从讲故事的角度,是很容易把握的,可我们的课堂不仅仅只是这点要求,于是,我只能重新坐下来思考,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这是关键。于是,我再次静下心来默读全文,觉得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必须完成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以及敌人引诱不成,恼羞成怒,动手责打雨来部分,边找边读,边读边体会,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的情绪一直被文章精彩的情节所牵引着,他们时而紧张,时而愤怒,不光读得好,体会得也很不错。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除此之外,这篇文章中其他几处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我也引导学生去读,在读中去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不管学生以后能不能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我想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应该是有所收获的,我觉得足矣。

课文上完了,虽然自我感觉课堂效果还不错,但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如: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长长的文字背后,我背负了一点压力,生怕学生理解不了,还是扶得比较多,整整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才完成教学任务;其次,由于文章确实很长,有些精彩的地方还未品味得到,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去积淀底蕴,努力去克服。我想尽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可读性强。教学时主要结合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

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教师教学时分别提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文"三种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章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难点,抓住“为什称雨来是小英雄”这一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采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现在的生活有巨大差异。如何弱化这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中不断升华,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7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篇文章,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学生读。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和反思:

一、把雨来的英雄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学习机会。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也比较集中,教学思路也比较清晰。

二、抓住文中多处出现的反复的手法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个最突出的写作方法——反复。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将某些词语或句子重复使用,称为反复,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这些地方进行教学。

例1: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1句子中的词语反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鬼子军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露出的'气急败坏的情态,表现了敌人穷凶极恶的性格特征。反复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2: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这是句子的反复,抒发了大家见到雨来活着之后的万分欣喜和激动的感情。反复的作用,把人们又惊又喜的情态、又疼又爱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例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雨来的识字课本上的两句话,作者精心地选择它,并安排在师生的诵读中,它会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反复地使用,也暗点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自然而又有效地渗透写作指导,仍将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方向。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8

2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预习探究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部分: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合作交流

三、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①会读多音字。本课多音字较多,哪位同学能读准字音。如:“还”、“弹”、“扎”、“拧”,在本课分别读“huán”、“dàn”、“zhā”、“nínɡ”。

②理解重点词。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还有些鬼子说的话,具有日语特点,如“这个,金的,也给你”,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推推搡搡:搡,猛推。推推搡搡就是使劲推的样子。

劫难:灾难。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鸡冠花:一种草本植物,开的花形状像鸡冠,通常为红色。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师归纳板书:

雨来 游泳本领高

夜校读书

掩护李大叔勇敢机智

智斗强敌热爱祖国

村民夸奖

机智脱险

4.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

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①自愿读或者表演。②大家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品读体验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①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却含蓄深刻。这句话既写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④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的主要意思,3.指导归纳各段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引用原句要加引号。如:

①“望着妈妈笑”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把缸挪回到原地”

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来没有死”

4.探究段间的联系。

①课文为什么描写还乡河景色美?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

②课文为什么描述雨来上夜校读书?

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③课文描写鬼子阴险狡诈和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9

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

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以及敌人引诱不成,恼羞成怒,动手责打雨来部分,边找边读,边读边体会,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的情绪一直被文章精彩的情节所牵引着,他们时而紧张,时而愤怒,不光读得好,体会得也很不错。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除此之外,这篇文章中其他几处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我也引导学生去读,在读中去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不管学生以后能不能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我想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应该是有所收获的,我觉得足矣。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本单元主要是要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设计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默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篇课文的相关认识和反思。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1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个最突出的写作方法——反复。教学中,我就这一写作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加以指导。

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将某些词语或句子重复使用,称为反复。《小英雄雨来》中多处出现了反复,它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一)突出人物形象

例: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句子中的词语反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鬼子军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露出的气急败坏的情态,表现了敌人穷凶极恶的性格特征。反复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增强抒情效果

例: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这是句子的反复,抒发了大家见到雨来活着之后的万分欣喜和激动的感情。反复的作用,把人们又惊又喜的情态、又疼又爱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三)深化中心思想

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雨来的识字课本上的两句话,作者精心地选择它,并安排在师生的诵读中,它会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反复地使用,也暗点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望学生在今后阅读中能够辨识,在写作中能够应用此方法。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2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课文,节选自管桦的小说。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给每段加上小标题。根据小标题内容进行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我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融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抓住重点部分导读。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领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为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确认价值指向的导读目标。引领小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可体会雨来是个小英雄。

不足

学生讲故事时,应在小组内先讲,然后在班上讲。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应直接指名讲,使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锻炼。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3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阻止学生讲故事。“体会雨来机智、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时把这一问题融入“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环节中,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雨来的机智,明白雨来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他上过夜校,受过爱国主义教育,也明白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那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同时也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4

《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中,可运用语言本身的特点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例如,对芦花村(故事发生的地点)景色描写段落的品味:“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通过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最后连起来读,并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芦花村的景色的优美。

要知道,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教学中,突出芦花村的的美旨在引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自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碰撞。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必然会燃烧起来。

在教学中,可用板书突出雨来在夜校里学习的内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再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感情。把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爱和对自己祖国的爱直接连起来,为揭示雨来的英雄行为做铺垫。板书和有感情朗读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无疑也熏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在重点段(鬼子把雨来捆绑起来,对他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坚强不屈)可先安排学生默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课文中哪些词语把鬼子的丑态色画出来了?一边讨论,一边在黑板上作“鬼子”、“雨来”的对比板书,把敌人丑恶嘴脸和雨来在敌人面前的坚强不屈清晰地提示出来。在本课教学中,要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学生通过课文本身的词语、句、段看到了敌人的凶残,领悟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和坚强不屈。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5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讲的是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文章由六部分组成,要求学生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通过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在这篇课文前,有课内容相似的`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近花了2课时都未能完成教学任务。(讲述课文背景的相关介绍)或许是自己比较投入吧?加上我们班有许多学生都看过《小兵张嘎》《鸡毛信》等故事片,我就联系他们的已有感知进行点拨,使他们能树立更明确的爱国意识。我这样处理或许不太合理(时间不允许,进度要落下很多汉拔高了要求,超出本课的目标),但最起码,学生的感情目标是达到了,而且效果不错,我个人觉得本单元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体验战争时代的孩子的生活、爱国精神等,我想也算达到了吧?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