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

幻想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日月潭》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月潭》教学反思1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教学反思2

我在第二课时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隐”、“筑”、“晰”等6个字,会写“展”、“建”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看图介绍宁波的一处景色。

根据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首先谈话导入,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学习3、4描写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自然段。用你熟悉的记号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用一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在讲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问题,自己解决一个难点“隐隐约约”,教师只做引导。在学习中午太阳高照时,抓住“清晰”这个词进行理解、感悟。在学习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句子时,抓住重点词“朦胧”,让学生找到比喻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然后迁移运用,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用到看图说话中,介绍宁波的景色。最后一个环节的写字指导中,我出示的是两个同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但在书写中又有所不同。

整堂课上下来,自己也有所感悟反思。我觉得有几点还是上得比较成功的:

1、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的层次比较清楚,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文本联系生活场景的方法,如“隐隐约约”、“朦胧”。

2、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也希望学生能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所以我有意识地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好词的词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看图说话,迁移运用。但是可能我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仅仅让他们背了自己喜欢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把3、4段都背下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当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整堂课的重点上讲,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在学习“朦胧的日月潭”的文字时,我突然要求学生找出比喻句,而且要学生精确地说“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像什么”。本身这个题目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有点困难,另外一个,也冲淡了已经营造起来的感情基调,以致于再让学生谈感受时兴趣不太大了。而且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读时,可以用上轻音乐,帮助学生激发感情,促进感悟。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没有指出。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在看图说话时,第二张图出示的是东钱湖的湖光山色,学生只想着怎样把我出示的词语用进自己的语言中,而没有顾及其他,在这里,其实我应该指导学生看图的顺序。当学生在看图说话说出了好词好句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光荣的氛围。

《日月潭》教学反思3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的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在这次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它也是我们在以后教学中所应用的重要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学年主要采用先预习,再通过小组内学习交流汇报完成识字教学,而在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时,我们主要利用读,标,圈,划,打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完成预习,在第二课时时展示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小组自学识字过程。之后在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让学生当小老师完成识字教学的初步过程,在在点拨的过程中完成整个识字。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3)通过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隐隐约约”、“朦胧”等词语,同时感受日月潭的秀美风光。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由于“先学后教”这种新的模式,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词语在心里虽然是根深蒂固,但在模式的教学过程只是一个初始阶段,有些地方还是把握的不好,所以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丢掉了朗读,结果还是缺少朗读而使整个教学脱节。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没有指出。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当学生说出了好词好句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很光荣的氛围。

3、在板书过程中粘贴的生字不应提早摘掉,而导致没有板书。

总之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争取努力钻研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与自然风光有关的传说故事。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词也多,如何既不打破传说情节的完整性,又能让学生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好重点句段,较好地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预习单,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漆”“冒”等10个生字,认识“筹”等5个二类生字,理解并积累课文中“一筹莫展”“披荆斩棘”等重要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品质。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

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它美丽的自然景色。课伊始,我就播放一组与日月潭有关的风光图,并配上歌曲《日月潭》,图片上的风景与歌词中唱的一一对应,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对日月潭的`向往之情。最后将图片定格在从高空俯视日月潭的那张图片上。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青山怀抱、树木葱茏”这两个词语,由此引出下文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故事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传说的题材特点便是故事性强,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中分别提炼了四组词语:吞吃日月、漆黑一团→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又累又饿、化作青山。这四组词语中的生字较多,我根据学生完成预习单的情况,相机在课堂上给予纠正和点拨。我觉得本节课设计得比较成功的环节就是对“披荆斩棘”这个词语的理解。课堂上,我用语言描述创设了一个情境:就在人们一筹莫展

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于是,他俩踏上了降伏恶龙的征途。他们不知翻越了多少座山岭,突然,一片带刺的灌木丛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这些带刺的灌木就叫“荆棘。”大尖哥和水社姐会怎么做呢?学生说大尖哥和水社姐会斩断荆棘,身上被尖刺扎破了,仍坚持往前走。我立即肯定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一张在荆棘中开出的一条小路的图片。我告诉他们“拨开荆棘、斩断荆棘,继续向前进”,就叫“披荆斩棘”。这时我出示一组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说:“同学们,你们看,翻山就是越岭,披荆就是斩棘,类似的词语我们还学过一些,比如:腾云、斩钉还有吗?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例举了“顶天立地、惊天动地、千辛万苦、冰天雪地”等词语,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这样,在读好词语、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好重点句子、难读的句子,再来读好故事的情节,个人觉得比较扎实。

最后,引导学生抓住这四组词语,说说传说的情节,并理清文脉,可谓一气呵成。

《日月潭》教学反思5

(一)教学理念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诠释策略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诠释策略中“提取关键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扫除阅读障碍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疑问的词语。

(二)教学思路

提取关键词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深入领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使之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效果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三个:

一、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同学们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不仅运用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们更形象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叫日月潭,并给同学播放一段关于日月潭名字由来的传说的视频,这样更加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三、三四自然段是朗读重点,我通过提取关键词语简单放手,让学生来感受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日月潭景色的变化,同时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三四自然段,让同学在读熟读美的情况下联系了背诵。

《日月潭》教学反思6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尝试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像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常用的识字方法,但在《日月潭》一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采用这些方法。当时想,能不能换一种独特的方法来识字,让学生有新鲜感,更能激发孩子识字兴趣呢?于是我认真研究了《日月潭》一课,觉得《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我便有了大胆的设计。从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入手,让学生理解、感受、体会文中华丽的词语。再从词语中识字,更能使学生掌握字、词、意。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配乐欣赏日月潭,在课堂上这一环节,一下子便把所有的同学都带入了风景优美的日月潭中,然后同学们观看了日月潭不同地方的美,不同时间的美,再来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此时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在教学“清晰”“朦胧”时,我也用了两幅鲜明的画面来帮同学们理解词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课的每一个生字我都是在同学们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来认识掌握的,并同时设计了形近字练习题进而巩固生字。这节课上同学们都能在愉悦的课堂上掌握了字词,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积累的兴趣和愿望。

本课识字教学方法的尝试使我深有感触,虽然识字教学有些枯燥,但只要自己用心研究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就能找到适合这篇课文的识字教学方法,能让孩子更有兴趣、更喜欢、更接受,才能在识字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日月潭》教学反思7

本周有幸听了蒋老师上的《日月潭》这一课,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蒋老师的精彩和细心,让我受益匪浅。蒋老师的课完全按照我们沂南三小的“先学后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进行,实用、有效,课堂效率高。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

蒋老师揭示学习目标,表达简明、具体,学生一目了然: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称来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态度目标;目标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不偏不高不低,符合课程标准及课本要求。

二、教材处理

蒋老师的.课知识体系把握准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内容定量妥当,蒋老师将感悟日月潭的美景作为了一个重点,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时贯穿着词语的理解,朗读的指导,全面规划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朗读能力,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揭示目标,导入自然,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蒋老师都是从出示日月潭,日月潭的特点入手。

2、蒋老师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科学,结构严谨,节奏适中,蒋老师注重了利用课本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蒙蒙细雨时的不同景象。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在指导生字认读时,蒋老师利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屋内白茫茫的玻璃,理解什么是“朦胧”,并让学生回忆晴天时,透明的玻璃,对比理解文中的另一个重点词语“清晰”,调动学生感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激发学习兴趣。

3、蒋老师注重了学法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蒋老师的学法指导:

日月潭在哪里?用“”画出,用“”画出你认为美的词语或句子,目标明确,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习惯的培养。

整节课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能快速明确学习目标,紧张地读书、练习、讨论。蒋老师的班级学生常规训练得很好,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认真,秩序井然。

四、教学效果

蒋老师的课教学效果好,当堂训练的内容学生都能较准确地完成,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如要说缺点的话就是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有些短,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堂课都上得很成功。

《日月潭》教学反思8

今天早上把小鬼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早读课时先让大家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兴致极高。我心里真是高兴,想着等到的新课一定会很精彩。心里充满自信。可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做小动作的同学也很多,致使整堂课显得十分僵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在想想,可能是一方面自己心急,没舍得花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以为学生面对课件里直观的图片资料,应该会像早读课时兴致高涨,可为什么反而提不起学生的兴致?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难度大?记得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提出:为什么称它为日月潭?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就能回答得出来,可实际上只有一半同学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在讲读第四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读句子,用“——”画出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结果连优生都不理解什么叫“点明景色特点”,更别说画出词语了。

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讲解第一句话,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清晰”这个词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句话,结果还有近一半学生没找出“朦胧”。不知道学生是否因为这个节接触到的新词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我已找出图片帮助他们理解了,比如: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等,可是这节课就没能达到预期的精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9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习了背诵。

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表达,抒发情感,并结合板书,达到文情融合为一的效果。

课文开头说日月被两条恶龙吞吃了,天地间漆黑一片。为了给后面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作铺垫,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了光明,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因为学生都有过停电的感受,所以,大家的感想很多。有的说没有光明看不清前进的路,有的说没有了光明就不能做任何事,生活极其不便,还有的孩子联系日常生活,说没有了光明,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难以生存,忍受饥饿和寒冷,等等。通过交流,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光明的严重后果,感受到了人们迫切救回日月的心。

后面的想象也较多,比如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他们有的说会遇到狂风暴雨,有的说会遇到猛兽,有的说会遇到寒冷和饥饿……说的有理有据。我又让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两位英雄如何战胜恶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特别是男孩子的斗志,说得很是精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

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1、合作学习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各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学习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如果我能多请几名代表交流会更好。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想象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接着给他们欣赏几幅黄昏时的日月潭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进行说话训练黄昏时的'日月潭怎么样?有的说:“黄昏时,日月潭变成金黄金黄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轻纱。”有的说:“黄昏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还有的说:“黄昏,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变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动人。”随着孩子的回答,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正确运用词语。

3、重视朗读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注重情境教学

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图片,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充分利用好图片,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在教学3、4自然段时,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6、总结全文时:分层作业,既有基础部分:读(有感情地读课文)、抄(摘抄好词好句);也有课外拓展部分:查(查找有关日月潭的传说)。

7、教师的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教师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 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同桌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日月潭》是一篇十分精美的文章,结构思路清晰,文字优美。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和传说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运用日月潭的传说,唤起孩子们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兴趣。深刻理解“潭”字后齐读课题。

2、认知生字,四字词语的巩固,指导书写。

【在导入和学习生字的环节上,我做了比较周全的准备,上的时候也比较轻松自如,孩子们当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二、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进行课文讲解:

1、结合图片、日月潭俯瞰地图和神话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2、运用课前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为什么早晨的景色是“隐隐约约”?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喜欢吗?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同时我采用了“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词语中品读课文。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感觉有点紧张,书写不是很满意。课下需要加强书写练习。

2、语速有点快,个别学生可能跟起来有点吃力。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教师话语有点多,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教过之后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互相合作,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合理想象,拓展文本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我让学生看图,想象一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也会很美很美?孩子们在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有的说:“日月潭的傍晚很美,天上星星闪闪,山上灯光闪闪,水中也是一闪一闪,真迷人。”“大雾天的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整个天空一片朦胧,对面的山、水、天空都看不出了。”……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此外,实践积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隽文。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实践运用。相信,学生的“好词佳句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本节课环节的设计应该是很清楚的,条理是很明朗的,但是因为离我们这里比较遥远,有的景色学生的体会还不到味。

《日月潭》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