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深化一带一路的战略认识

深化一带一路的战略认识

颜面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深化一带一路的战略认识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的战略抉择,也是甘肃必须抓住的最大战略机遇。深入把握《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的战略内涵,更好地推动甘肃黄金段的建设进程,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

“一带一路”涉及约65个国家(含中国),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根本性扭转我国只能是现有国际经济秩序被动接受者的尴尬局面,实现向区域性国际经济新秩序主导者的身份转变。一是拓展国家发展空间,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对外经贸往来的体量越来越大,传统国际市场的承受能力越来越有限,进军发展中国家、开拓新兴市场成为我们开拓国家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二是应对国际战略挤压;三是开发我国中西部地区,推动我国经济的梯度转移与均衡化发展,促进我国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四是平衡国际力量,通过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平衡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逐步夯实我国全球大国地位,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五是维护世界和平,通过与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维护我国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捍卫世界和平。

二、按照现有基础和可行方向理解战略布局

从现有基础来看,与我国陆路相连、且形成长期经贸往来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依托传统的贸易路线有望形成四个主要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路线最长,从连云港出发,抵达波罗的海沿岸,主要涉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中蒙俄经济走廊从天津出发,同样抵达波罗的海沿岸,主要涉及蒙古、俄罗斯等国;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从新疆出发,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主要涉及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从昆明、南宁出发,抵达新加坡,主要涉及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此外,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是上述战略的有效补充。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目标,打造通畅安全高效的海上战略通道,合作的重点是建设海

上战略支点。“一路一带”战略,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布局,而且涉及到国外经济政治等复杂因素,规划国外更是困难重重,只能规划可行的方向,这些方向就是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方向,各省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主动承担起为国家战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任务。

三、把握节点城市、能源资源区块与重点经贸产业园区的战略要点

国家规划从目前的贸易现状出发,突出了节点城市,它们是支撑经济走廊的战略节点,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商贸文化先行者、规划战略落实者,承担着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战略使命;突出了能源资源区块,这是建设“一带一路”毋庸讳言的战略需求,规划明确了我们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领域,提出可在当地国家兴办企业进行粗加工,以半成品、成品后出口国内,明确了各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突出了重点经贸产业园区,这些重点园区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已经有着长期合作关系与发展潜力的国际经贸产业园,这也给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省一个重要启示:“一带一路”建设不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而是要借助经贸产业园,将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把设想变成现实。上述战略要点,就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逻辑与发展框架,形成了“支点-平台-走廊”的逻辑发展骨架,使得“一带一路”从构想落到实处,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稳步推进。

四、理解“一带一路”有关甘肃的规划内容

在《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我们要积极努力的建设好这个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敦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同时《愿景与行动》强调,“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这里提到甘肃、兰州各1次,将陕西与甘肃并列、强调陕甘综合经济文化实力,对陕甘宁青共同提出了“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的发展定位。此次规划不是“给政策”“给地位”的规划,而是“有为才能有位”的务实思路。

《深化一带一路的战略认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现在,规划已定,我省要紧紧围绕规划的近期目标有所作为,从而为中长期更好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下基础。一要着眼于我国与重点国家、地区将要形成的合作规划和实施方案,选准重点国家、地区紧密经贸往来,为甘肃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争取更好位置与战略机遇;二要加大省内贸易自由化改革力度,结合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申报,创造更为便捷的贸易便利化通关条件;三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领域的产业合作,夯实我省

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条件以及产业基础;四要立足打造“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将黄金段构想落到实处。(2017-04-17甘肃日报,作者:张建君,系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和思考2017-05-15 22:42 | #2楼

中国现在处于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的境地;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并且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当今世界也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虽缓慢复苏,但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一带一路“战略则顺应而生。 2017年9月和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道路。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再次创新,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大范围、高水平、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彰显了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

好追求,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然后,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 最后,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可以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各国期待高,自己准备少投入多效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人文环境复杂,宗教、民-族-矛-盾多,国家之间边界争端、水资源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等。这些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在国内,在于

“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要想长久的把困难解决好,必须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是保障,要协调;道路联通是条件,要满足;贸易畅通是目标,要互利;货币流通是途径,要跟进;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 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规划背后是中国日渐清晰的国家新战略,即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低调做事,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一步一个脚印,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

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深化与沿途各国的经贸、人文、生态、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从而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为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当担一个稳健、成熟的世界大国应尽的地区责任与使命。

历史1305 孔丽芳 041305013

深化一带一路的战略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