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别弃我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德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1

当前教师队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观念陈旧、知识滞后、教学方式单一化模式化等,这些素质缺陷不仅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形势不相适应,甚至还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大弊端。

在我从事教学工作期间,我发现学生对许多教师的教学作风和能力不甚满意,甚至对高职称教师或名师亦不例外。在许多实行教师聘任制的民办学校或改革力度较大的学校,教师的淘汰率相当高。这说明当代中学生对中学教师的期望值是相当高的。

那么,处在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需要具备怎样素质的教师队伍呢?

我认为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第三,必须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

第四,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方法;

第五,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社会,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师的可能性甚大,所以,教师完全没有资格在学生面前高居支配地位,而应该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给予充分的尊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教师的职责。

现今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但父母的期望和社会竞争压力让一些学生承受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变得孤僻、霸道,难以适应中学生活。最近的心理测试显示,“骄子”们很多都存在心理障碍,这让我们意识到关心学生心理比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细致地了解同学们的`心理,与他们平等交流,用年轻人的视角和经历引导他们,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现在的中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但有些同学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做出幼稚和偏激的行为。例如,最近“网恋”现象越来越普遍,让一些学生沉浸在虚幻的爱情中,甚至放弃学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更加细致地与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和爱情,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XXX曾说过,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关键。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影响每一位学生。良好的师德不仅可以体现自我价值,也可以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得说: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师德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表述使教师道德体制与其他职业道德体制明显的区别开来。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

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师德最基本的体现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为人师表的核心是要求教师言行一致,自己精通所教授的知识,崇尚正确的行为,坚决杜绝错误的行为。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树立榜样,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这些行为品质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完美的教师应该将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不仅仅是教书匠,更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德”是人类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教师自身和学生都至关重要。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2

师德是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的概念,不同的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第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有苦有乐,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第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师应该亲近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研究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课堂要成为学生研究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研究、去实践。

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自己的榜样下茁壮成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因此,教师必须转变研究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研究”的理念,跟上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与有道德的人接触和交往,同样,学生也希望接近有道德的教师。因此,我们必须成为有道德的人,才能成为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在学校里,学生受同学和教师的影响,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让他们成为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

教师的学识、权力和外表等因素也会促使学生接近,但这些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需求。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教师的人格和道德力量,这种力量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说,道德比学识、权力和外表更加重要。

教师最好的回报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评价,往往是在失去所有外表吸引力、权力和对学生影响的因素之后得到的。好的师德师风应该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相互研究。

教育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然而,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师道尊严往往会让学生失去自我。因此,大学教师有义务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研究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只有当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逐步觉醒和发展,从而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另一个好的师德师风的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在校园里,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甚至成为“专制”的代名词。大学教师虽然不像中小学教师那么专制,但是师道尊严的流毒依然深入人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过多指责和否定学生,因为这样会忽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得不到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而且,有些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讨论问题的民主氛围,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因此,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师德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如果教师群体的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相伴相随,其危害性就更大了。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从学校乱收费到教师贪占学生,都成为了极坏的社会风气。因此,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做出贡献。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因此,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只有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是教师立身之本,更是学生成长之路上的引路人。

教师的行为举止、工作态度、社会观念以及举止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在上课时,教师应该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应该在课堂上表现出不良情绪,更不能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老师。

只有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良好的师德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够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在改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认真批改每份作业,即使是两百多人的大班。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了解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的改进。这样的认真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时刻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尽力使课堂研究效果最大化,认真备课,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对专升本学生授课时,学生来自不同的专科学校,对同一门专业课程,掌握程度相差很大。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了解,然后对没有学过的和掌握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补课,使他们能尽快赶上本科层次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解惑,对学生和同事在学术上不能有丝毫地保留。教师应该毫无保留地提供教案、资料等给学生和同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研究,汲取他人的经验和知识,促进自己的进步。

树立良好的师风需要每个老师的努力,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我们希望能借评估的东风,“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提升自己的德能,使我们的学校更加优秀。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