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攻心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粤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也是我们近年来中考考察的重点、难点内容,无论是实验操作考试还是理论考试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空气的成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对空气中氧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氧气在人和动物呼吸作用中所起重要作用。认识了氧气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对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记录方法与描述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学生的主要障碍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引导帮助。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首先以[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引入新课。

(二)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有关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并阅读课本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氧气不易溶解于水)(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考,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

物理性质

1、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183c液态氧-218c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是学生达标的关键。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物质的性质,所以,讲课时注意引导学生想到(或观察到),这些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它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以上这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之路。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并有程序地教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描述及文字表达式。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根据物质的元素种类,我们把纯净物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现在我们从这两类物质中选取木炭、铁丝、石蜡,看看他们会与氧气发生怎样的反应。 [演示实验一]木炭与氧气的反应[观察与思考] 1.把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燃烧,先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然后将木炭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

2.待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加以振荡,再观察石灰水发生什么变化,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后思考。 [学生活动]:问题讨论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和在空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物质产生?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学生书写)C+O2 → CO2

[问题探究]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9页,思考回答)

[师生讨论归纳]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含量相对较少,物质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较少,而在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机会。

[演示实验二]铁与氧气的反应

[设问]铁丝也能燃烧吗?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铁丝燃烧是什么样的?[观察与思考]

1、把铁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2、把红热的铁丝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集气瓶内应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湿的细砂)。 [问题讨论] 1.细铁丝在氧气瓶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固态物质(四氧化三铁)熔化而溅落瓶底,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本实验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先铺一薄层湿的细砂?观察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用文字式表示如下: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学生书写)Fe+O2 → Fe3O4

[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 [演示实验三]石蜡与氧气的反应

氧气除了和碳、铁等单质反应外,还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呢?把铁丝固定的点燃着的一小段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仔细观察瓶壁上有什么现象?[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结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学生书写)[问题探究]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能知道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吗?

[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反应,能支持燃烧。

[分析]观察今天实验的前两个反应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三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问题]氧气性质活泼,那么它有什么用途呢?下面我们一起观察几幅生活中常见图片,来看看氧气有什么用途。

1、阅读课文,及71页图示。

2、课后在网上、课外书籍上查资料或与父母交谈

这样有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参透“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种观念。让学生多关注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生活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小结]炼钢、气割气焊、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练习检测:ppt展示[请求援助]我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气体,只知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谁能帮助我把它区分开?现在我又遇到一个难题,我将三瓶气体弄混了,只知道是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谁能再帮助我把他们区分开?[课堂小结]通过学生起来谈收获,总结本节课重难点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一个思想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习,学生喜欢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做实验,因此我就想借此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会观察并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这也使我感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尽力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而不是束缚他们的手脚。多让他们有亲自实践、煅炼的机会,这样才是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的最好办法。学习化学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实验,因此,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探究实验都必须做到实验操作准确,现象明显。尤其是教师演示在确保安全性操作的前提下进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描述,本节课还要会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会自己归纳总结。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气氛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师生合作融洽,什么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领导给予指正和点评。本人一定虚心接受积极改进。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点击鼠标)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点击鼠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实验2—2]至[实验2—5]

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点击鼠标)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调整了课本顺序,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氧气有那些用途?学生展开讨论,

得出结论:(点击鼠标)

一、氧气的用途

如果学生说不全我将采用以下两种补救方式:

1、阅读课文,及18页图示。

2、课后在网上、课外书籍上查资料或与父母交谈

这样有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参透“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种观念。让学生多关注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生活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点击鼠标)(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氧气不易溶解于水)(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动画(点击鼠标),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点击鼠标)

物理性质1、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183c液态氧—218c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