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痴货i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1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 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 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2

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XX月XX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习“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习热情。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来我想让学生有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哟规律的事物却不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让学生当成课外的作业去完成,当然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的。

四、给与学习主动权,做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探索规律,然后在集体的反馈中矫正,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习,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仪显示不够清晰等原因,课堂中也出现了各种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的颜色,给教学带来一定得麻烦;在比如由于学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摆一摆”的环节改成“画一画”,虽然学习目的同样达到了,但总感觉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点紧张的情绪,把学生在操作时放点轻松的音乐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的这一环节也给漏掉了,只有操作,没有音乐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而引起的,这有待于以后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平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E、14-10=4,4+1=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1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5)这些小鸟的卡片上的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十几减9),你发现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特点呢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同学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节课学习了几节课的内容,你们真是太棒了。可能有的小朋友还不能熟练的计算,让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中再多多练习,争取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教学反思: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

(二)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准备

1.按要求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数到五十二.

(2)两个两个地数,从二数到二十.

(3)五个五个地数,从五数到五十.

(4)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2.在横线上填数.

(1)3连续加3,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2)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学习新课

1.谈话.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教学例1.

(1)出示:1 4 7 10 13 □ □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

(4)尝试练习

找规律填数:

a.3 7 11 15 19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b.15 12 9 □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

3.教学例2.

(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0 10 30________100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数的差都一样吗?算算看.

生:每相邻两数的差是10,20,不一样.

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40.

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0.(边说边板书)

(3)填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

生:是60.

师:怎样计算?

生:用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

师:想一想,怎样检验?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

1 2 4 7 11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

□里填( ).

4.教师小结:

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巩固反馈

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

(1)3 5 7 9 □ 13

(2)8 11 14 □ □

(3)35 30 25 □ 15 □

(4)□ 17 15 13 □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

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

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

红色:0 3 6 9 …

黄色:1 4 7 10 …

绿色:2 5 8 11 …

4.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2 3 5 8 □

(2)1 6 16 31 □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兴趣的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复习准备阶段,让学生按要求数数和按规律填数,为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故事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地引出了数列规律的课题.

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叙述规律→运用规律→规律的概括,这种抽象的过程也完全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最后全班参加游戏竞赛,使全课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本课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教学要求.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

2、 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 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 (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 1 ) (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你们还会认吗?

( 2 )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 9:15)

( 3 )分针指着 3 ,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 (学生尝试说) 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 4 )分针指着数字 3 是 15 分 (出示钟面模型) ,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 、认识时、分的关系

( 1 ) (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

( 2 )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 1 时 =60 分

( 3 )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 .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 .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 (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生生互动)

2 .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 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 .拨一拨,说一说

( 1 )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 2 )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连线

( 1 )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 2 )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 3 )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习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习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间

1时=60分 2时40分 3时5分

2:40 3:05

五、教学反思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 (课件出示图片) 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师: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 ,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 1 : 9 时 15 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 2 :还可以说 9 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 9 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 1 :时针走过了 9 ,就是 9 时多了。

生 2 :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 3 啊,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针走了 15 下。

生 2 :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教材既安排了认读时刻的教学,又安排了写时刻的教学,尤其3时5分这个时刻的电子表表示方法学生很容易写错。何不改变一下呈现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 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 (指着模型)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 教师板书: 1时=60分 )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 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 (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习,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习。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习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习,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习: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习: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习。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习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习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习。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习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平;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3.创设发新书的真实情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小棒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发新书

(一)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课件发新书】

师:今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是新华小学一年级(1)班的一名同学。他可是一个特别关心集体的人,班里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你们瞧,他又在忙什么?

师:同学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他好像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

生:他们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9人,他一共抱来40本书,每个同学发一本也不知道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课,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一致认为够了,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1: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够了!还剩下两本呢!

生2: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还知道我们班一共有38个人,如果把书给我们都够了,那他们班比我们班人少,也一定够!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实际上,小明抱来40本新书,发给同学们每人一本,他想知道这些书够不够?其实,只要算出来班上的人数,就能知道40本书够不够。一共有多少人?你能根据这个数学问题列个算式吗?

生:18+19=?

师: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试一试,再和你们小组的伙伴说一说.

师: 那么,19+18 到底等于多少?我们该怎么算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

(三)学生汇报:

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10+10=20,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9+8=17;再把这两个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

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

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这样算起来会觉得简便一些,用20+18=38;把19当成20来算,多加了1个,这样算出38后,要把这多加上的'一个给减去,38-1=37.

师:这些都是不错的口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种方法来口算,相信除了这些方法,你一定还有别的好方法,不妨在课后告诉你的小伙伴!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小棒!

师: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怎么样?自己有信心做对吗?好,试试看吧! (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叙述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对满十进一的写法进行指导。

师:怎么样?和你想的一样吗?如果做对了,就快为自己鼓鼓掌吧!你真棒!如果让你自己完成几道题还能行吗?

(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的方法还是很多样的!随后,一起解决到底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

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长“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用含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单项式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点。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现实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材料中个体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抽象、概括单项式及相关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一张奔驰在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照片,并配上歌曲《天路》,边欣赏边向学生介绍青藏铁路所创造的历史之最。

情境问题:

青藏铁路西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伟大成就,激发

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一次情感教育。

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

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3=300(千米)

t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t=100t(千米)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 · ”或省略不写。

如:100×a可以写成100a或100a。

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类代数式整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路程=速度×时间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观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

思考: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独立完成),并观察列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可交流讨论)。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体积是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则圆珠笔的单价是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

解:(1)6a2、 a3 (2)2.5x (3) vt (4)-n

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a 2=6·a·a a3=a·a·a 2.5x=2.5·x vt=v·t -n=-1·n

单项式: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注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实际背景出发,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火眼金睛

下列各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不是?

(1)a (2) 0 (3) a2

(4) 6a (5)

(6)

(7)3a+2b (8)xy2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

解剖单项式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如:-3x的系数是 ,-ab的系数是 , 的系数是 。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如:-3x的次数是 ,ab的次数是 。

小试身手

单项式 2a 2 -1.2h xy2 -t2 -32x2y

系数

次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是否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概念。

单项式的注意点:

(1)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的___,且乘号可_________;

(2)带分数作为系数时,应改写成_______的形式;

(3)式子中若出现相除时,应把除号写成____的形式;

(4)把“1”或“-1”作为项的系数时,“1”可以__不写。

行家看门道

①1x ②-1x

③a×3 ④a÷2

⑤ ⑥m的系数为1,次数为0

⑦ 的系数为2,次数为2

设计意图:单项式的书写和表示有其特有的格式和注意点,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注意点。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 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为 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解:(1)12n,它的系数是12,次数是1

(2) ,它的系数是 , 次数是2;

(3)a2h,它的系数是1,次数是3;

(4)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5)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单项式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试一试

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设计意图: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式子更具有一般性,而且发散学生思维。

大胆尝试

写出一个单项式,使它的系数是2,次数是3.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提高

尝试应用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48%,则女生人数是 ,男生人数是 ;

(2)一辆长途汽车从杨柳村出发,3小时后到达相距s千米的溪河镇,这辆长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3)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 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单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能力提升

1、已知-xay是关于x、y的三次单项式,那么a= ,b= .

2、若-ax2yb+1是关于x、y的五次单项式,且系数为-3,则a= ,b= .

设计意图: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

五、小结:

本节课你感受到了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1、单项式的概念: 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2、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系数:单项中的数字因数;

次数:单项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3、会用单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注意列式时式子要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使学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束寄语

悟性的高低取决于有无悟“心”,其实,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去思考,去发现!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期盼,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六、板书设计

2.1 整式

单项式概念 探究 例1 多

单项式的系数概念 观察交流 尝试应用 媒

单项式的次数概念 能力提升 体

七、作业:

1.作业本(必做)。

2. 请下面图片设计一个故事情境,要求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单项式表示,并且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选做)。

设计意图:布置分层作业,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让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八、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以启发引导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l,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知识.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复习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投影)

问: 是几个 ? 是几个 ? 是几个 ?

(2)填空

是4个 是 是个 是个 .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新授.

这样的分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板书:简单的分数加法)

2.教学例1.【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出示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想呢?(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1)

是2个 , 是1个 ,2个 加上1个 是3个 ,就是 .因此

(板书: )

(3)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

3.教学例2.【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2)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出示图片,板书

(3)再让学生说 的思考过程.

4.练习.

(1)口答:

(2)计算并说思考过程.

提问:1用分数怎样表示?(可表示为 、 、 、 )

小结: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数.

三、随堂练习.

1.填空

(l)2个 加上3个 ,是5个 ;就是

(2)3个 加上4个 ,是个 ,就是

(3)2个 加上7个 是个 ,就是.

2.判断正误,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

4.一块皮子,做皮包用去这块皮子的 ,做皮鞋用去这块皮子的 ,一共用去这块皮子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五、课后作业 .

1. + + + +

+ + + +

2. + + + +

3.讲桌宽 米,长比宽多 米.讲桌长多少米?

4.一块布,做衣服用去了这块布的 ,做床单用去这块布的 .一共用去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