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杯与酒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案例:“认识平面图形”

[背景分析]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

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的数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区分这些图形的同时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美的体验,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

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什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师:认识了这四个朋友,它们还委托老师另外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把这些智慧星送给认真动笔表现出色的孩子,你们商量商量要奖给谁?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争着抢着说,教师指导补充)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饮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师圆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

(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因为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可以画出很多画。

师: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学生记忆犹新,激情高潮。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造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方法──竖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5~106页“节约用水”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视频,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优美的水声。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水)

教师:老师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水”的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宝贵的水资源)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或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预设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是啊,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很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水的珍贵。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教师追问: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水声引入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连续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活动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昨天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我们新世纪小学有多少个水龙头?(100个)如果每个龙头都漏水的话,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下来要浪费多少升水?(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这样漏一天,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漏水的水龙头情况?

教师: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看来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大家认为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学校的水龙头漏水量?(预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师:那我们选一个统计量来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平均漏水量约为0.05升,那么,一个水龙头一天又将漏水多少升呢?100个水龙头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完成1号学习卡的任务。

3.建立直观印象。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为72升,你知道72升水有多少吗?我们的矿泉水桶的容积为18升,一天漏水的体积相当于多少桶矿泉水的体积?

教师: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一所学校的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使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教师:同学们,单单我们一个学校的一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就是26吨水啊!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使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教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水的信息(如果1个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如果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这些水可以造多少吨纸?如果水电厂平均每20吨水可发1度电,这些水可以发多少度电?一吨水的水价按2.5元计算,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学所需资金约30万元,这些费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同学们自己选一个问题计算,各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答案。)

教师:谈谈你看到计算结果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计算、统计等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冲击,进一步激发学生重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四、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教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老师相信大家也会节约用水的!接下来,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要和大家分享的?(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结合计算结果,联系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五、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地球总水量、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之几等),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并了解我国缺水现状以及水的用途。其次是了解各自家中、学校的生活用水情况,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

课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组图片,令学生感悟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有关地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相关的资料与数据,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触动。

小学数学教案4

设计说明: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

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

(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

生:(考虑后回答)有!

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每组学生把记下的面贴在吹塑纸上,展示在大黑板上)

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办法,注意听仔细,说过的办法就不再说了。

生1: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照样子剪下来。

师:你的小手真灵巧。

生2:我们把圆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纸上一拓,就留下了这个面。

师:你们的办法真方便。

生3:我们是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的。

师:你这个办法真好,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

师:小朋友真是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现在,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在三个立体图形中找一个你最喜欢的,把它的一个面记在纸上,好吗?

(全班动手画图,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师:看一看大家刚才记下的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知道,有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画一画,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

2、帮图形娃娃找房间

师:平面图形这个大家庭里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它们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房间吗?(生:愿意)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准备的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请部分学生给随手贴在黑板上的图形找相应的房间。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个图形应该在这个房间里吗?

、巩固延伸,实践运用

师:小朋友帮助这些图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间。可是,还有几个淘气的图形跑到了我们的书法室,小朋友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师: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常常与小朋友见面。请大家在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形状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并交流。

师:(课件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这是我们在街上常常看到的一些交通标志,它们又是什么形状呢?它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

1、围一围

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吗?(能)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请你拿出钉子板,自己来围一围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围)

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2、画一画

师:小朋友的动手能力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来画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们就在方格纸来“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觉得怎样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方便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可以沿着方格纸的边线来画,就比较容易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课件示范画长方形的一条边。)

画好后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怎样的图形。

五、快乐游戏,巩固深化

师:刚才小朋友找得真仔细,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

生1:能。我可以用图形拼各种物体。

生2:我还可以用图形画出其它物体。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你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自己选择办法,没有想到的可以先参观其他人的'作品,再自己选择。比一比,谁的设计最美丽。

(学生自行活动,教师巡视)

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

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

请把你们认为最好的设计带过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学习。

〖总评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节客课的重点是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而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技能,学习知识,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一年级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整节课以第三只小猪搭房子的故事导入,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巧妙地回顾了前面的学习内容。在认识平面图形后,又创设了给图形娃娃找房间等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个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

2、分组合作,求异探索。本课教学中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新课部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自主操作,探索知识,充分体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思考,并且培养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也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树立自信心。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的图象、声音、文字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做到正确识别。

小学数学教案5

新学期伊始,我们学校在4月18日下午对全组教师的教案进行了一次认真详细、全面具体的检查,现总结如下:

一、整体检查情况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课时教案突出“三维”目标,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详细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现了学习方法、课后小结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逐步向素质教育的目标靠拢。

3、部分教师要备好几门或好几个年级的课,任务繁重、备课量大,但他们都能认真对待、仔细备好每一门、每一节课,充分体现了各位老师对备课工作的重视程度。

4、多数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培训项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科学内容和进度。

5、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教学的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二、问题指出

1、在本次教案检查中,虽然备课次数不足的现象消失了,都能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要求。但是个别教案内容没有趣味性,不能引发学生思考,应该引起全体老师的重视。2、部分教师的教案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没有体现情景的.创设,不利于实际教学的操作。

3、大多数的课后反思过于简单。但不乏有写得好的反思,这需要各位老师值得重视。

三、整改措施

1、继续重视教案中“分层设计”的整改,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作出不同评价。

2、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充分利用它山之石,让自己的教案不断完善、趋于完美。

3、加强集体备课,特别是口算、计算练习,设计练习时注意分层。

4、检查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5、提倡教师课后如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

以上是我校本次教案检查的大体情况。教案反映一位教师的教学态度,希望大家在不断钻研教学的同时,认真编写教案。也希望做的好的继续坚持下去,不理想的要端正态度加以改进,真正把教好书的口号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及三个基本特征。

2、能利用数射线的特征找相邻数,比大小等。

3、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性,抽象性,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感知到排队整齐的美感,初步渗透沿着直线排队比较整齐的方法。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排过队吗?我们来看看小花,小树的队伍。再欣赏一下,小朋友,大朋友的队伍。

课件展示:小花的队伍,小树的队伍,小朋友,大学生,解放军的队伍;

师:你知道他们排得整齐的小秘密吗?

2、师:数宝宝们也想学他们的样子排队,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给数宝宝排排队。(出示0—10的数字卡片)

二、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积极性,力求能真正体会和理解数射线的基本特征。

1、戴上小口罩把这些数宝宝读一读。

2、把这些数宝宝按从小到大排一排。

师:怎样才能让这些数宝宝们像小树,小朋友们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呢?回忆一下刚才整齐的队伍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体会到沿着一条直的线排可以整齐。)

师:在黑板上出示一条直直的线。师:现在就让数宝宝到线上来排队吧。

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

师:谁来排第一个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

(小结:0是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

三、引导学生体验到从小到大地排,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

师:谁来排第一个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

(小结:0是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

师:接下来排谁呢?

四、使学生体会到间隔距离一样长才好。

认识间隔一样。

(1)师:真好,我们小朋友知道要从小到大地排了。谁来摆一下?

(在排1,2的过程中,有意设置2的距离与前面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间隔距离一样长才好。)

(2)小结:(指着黑板)一个一个数宝宝空开的距离要一样,为了做到一样长,我们可以按相同的长度,把他们的位置定下来。

(3)请学生把剩下的'数宝宝全部排好。让学生感受排得整整齐齐的数宝宝。

五、认识箭头

4、认识箭头。

(1)师:看到这么整齐的队伍,10后面的数宝宝11也想和他们排在一起。

问:11排在哪儿呢?怎么办?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预估1:紧挨着10写。(再次强调距离要一样,这样不可以。)

预估2:把线延长。(标好11后,追问12怎么办?还有别的数宝宝呢?)

(3)能不能想一个标志,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条线还可以画下去?

小结:用一个箭头来表示这条线可以一直延长下去,所有的数宝宝都可以上来排队呢。

六、取名字

5、总结:

(1)观察排好队的数宝宝,师:这条神奇的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复习3个特征)

(2)给它起个名字吧?

(3)回忆:谁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创造出这条数射线的?

引导学生回忆:要一条直的线,0是起点,排在第一个,后面的数宝宝从小到大一个接一个排在后面,空开的距离要一样长,最后还要加个箭头。

(可以让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今天认识的数射线)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

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2.教师指导学生按一种标准分和按不同标准分并组织练习。3.拓展延伸,课堂总结。1.观看录像,感受分类的价值。2.自主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3.自由发言,交流体验。4.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3.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 (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2.(1)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 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 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 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 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 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 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 来表示。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

(1)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点击画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时发出各自的声音,画上符号。 提问:我们把这些交通工具按什么要求,分成了三类?小结:把一组物体按一种标准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按不同标准分。

1.多媒体显示小故事<<它俩谁分得对>>提问: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来的花分成3堆,都说自己的方法对。你说谁分得对呀?

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

2.选一选,分一分。 多媒体显示:观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出色的回答给予表扬:小朋友们真聪明!只要他细观察,肯动脑筋,会学到很多知识。3.听口令游戏。 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游戏。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 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么来分的? 谈话:现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么来分的'? 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四题。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三)按不同标准分

1.学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状来分的。

2.仔细观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据颜色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根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

3.玩听口令游戏。 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 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 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题。 学生观察后讨论,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 (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 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 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 按不同的标准分

(注:由于学生刚入学,这里的板书教师要加上拼音。)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分类

小朋友们,你们别嫌垃圾脏糊糊、臭烘烘的,里面可大有文章呢!让我们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里究竟有什么?我们也可以将垃圾分一分。我们可以将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类。

不可再生垃圾:

☆ 主要是指果皮、菜叶、需要扔掉的变质食物和脏土等。

☆ 大多携带细菌,或是非常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和繁衍。

☆ 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危害我们的健康。

☆ 应当及时清除,封闭回收,严格销毁。

可再生垃圾:

☆ 主要是指废纸(像旧书报)、废金属(像易拉罐)和废玻璃(像酒瓶)等。

☆ 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好像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 应当科学地分类回收,实现再生利用,使废物不废,再立新功!

有毒垃圾:

☆ 主要是指电池、废灯管等。

☆ 这些东西含有毒物质,非常容易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

☆ 应当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国家统一回收处理。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处理。

☆ 认真做好分类工作,三类垃圾最好装入不同的垃圾袋。

☆ 对不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坚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须系紧袋口;必须扔进指定的回收箱,严禁乱丢乱扔。

☆ 对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最好分类放置;定期进行处理,卖给由国家经营的废品回收站。

☆ 废电池等有毒垃圾,一定要投到学校、商场特设的回收桶里。

☆ 在公共场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纸、喝空的饮料瓶等)严禁随手乱扔,必须投进垃圾箱里。

☆ 口香糖好吃却不好清除,所以绝对禁止乱吐乱扔,必须用糖纸或废纸包好后,再投进垃圾箱里。

☆ 从楼上向下投掷垃圾的做法万万要不得!

探究活动:

看着眼前的这些垃圾,小婷一时不知该怎样分类才好。请你帮她分一分,然后装进不同的垃圾袋。可口可乐易拉罐、梨核、鸡骨头、啤酒瓶、粘有酱油污渍的废报纸、用过的卫生棉签、脏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业本、漏底的开水壶

拓展活动:

活动一 :分铅笔

小朋友通过按不同的标准分,可以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头分;按笔杆的形状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的材质分。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活动二:将大街上的人分一分

如按性别分;按年龄分等。

活动三:整理书包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评价设计

一、“看谁分得好”,请小朋友们从每一行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不同类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二、“看谁想得好”请小朋友们看下面的四个图形,你可以怎样分,看看哪个小朋友分类的方法多。

三、“比一比谁最棒!”下面四组图形小朋友们会分吗?可以怎样分?你有几种分法?

小学数学教案8

课题:商三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用计算能准确地判断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

3.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说得数。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师出示下面的两道除法题,指名两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指名学生参照上面做的两道题,说一说上一节课总结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二、新课

(一)教学例11.

1.出示例11:“计算9730÷78,并用乘法验算。”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计算的数都比较小.如果计算的数大了,同学们还会不会算?”

(1)教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这道除法的竖式,先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要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写在哪里?”(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写出竖式,先说一说从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看题,问:“这道除法题的商是几位数,为什么?”(因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这道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是97,比除数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写在百位上,这样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数了。)

(3)教师:“这道除法最后除尽了吗?”(没有,余58。)“那么我们算得对不对呢?这道题计算的数比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验算。)“好!现在大家就一起来用乘法验算。”(指名一学生口述验算过程,教师板书,并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与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

2.巩固练习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61页,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着重检查学生写商的位置对不对。最后集体订正,如果有共同的错误,要一起说一说。

(二)教学例12

1.让学生看课本第59页例12。指名学生读题,教师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题写在黑板上。

2.教师:“谁能不经过计算就说出它们的商各是几位数?”(指名学生回答.)“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判断最快?”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教师继续引导:“如果让我们计算,当算到哪一步时,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几位数了?”(只要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应写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几位数了。)

3.教师小结。我们只要把除数与被除数的前两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几位数了。如果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指着例12的第1题说),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指着例12的第2题说),说明在被除数的前两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两位.我们看对不对?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下例12的第3题,商是几位数。

4.巩固练习

让学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学生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仍然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只是被除数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数(板书课题)。除的时候,要按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去计算,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特别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写错.我们还学会了不用计算就很快地判断出商是几位数,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计算的有没有错。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训练。

三、小结1、出示图。

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6+4=10。

师:这帽图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4+6=10。

师:在日常生活中,6+4=10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说说加法算式的其他内涵。

2、出示图。

(1)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反馈,并结合图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1、做课本97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计算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连线和比较大小。

2、做题单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3、做课本97页的第8题。

(1)比一比谁开的花最美。

教师说明完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做对的你的花才能开得美。

(2)填空,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互相订正。

4、做98页的第13题。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规律后,独立完成。

(2)破密码。

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最快打开保险箱的门。

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还要自己复习两个加法表和两个减法表。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戏。每个同学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对。

学生快速口算。

讨论:指名回答。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时,师巡视。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 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 116-(50÷25+8)×2

[116-950÷25+80]×2 (116-50)÷[(25+8)×2]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 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1、-——÷——×——+

2、-——×——÷——+

3、÷——+——×——-

4、-——÷——+——×

5、+——÷——-——×

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 40×6

÷13 282-

50- 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 支

讲评时 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提高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11

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① 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

② 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

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巩固练习:

1、 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 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12

教材分析:

《节日礼物》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学生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历观察物体和5个正方形搭成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能区分拍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教材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节日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四个画面上分别标出四次看礼物的顺序,鼓励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并让学生体会由远及近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本班的学生接受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25%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本课需要展开观察、想像、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首先让学生自学观察,再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体验,丰富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③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④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教学难点: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会越来越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应该是学生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的一种方式,学生互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对话,了解我们自己的学习进步、学习状况,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己的弱点,了解他人的学习状况,帮助自己学习上取得进步。

内容设定:

伙伴们评评我: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互评。通过学生的互评,加强学生间信息的沟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反思,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使竞争与合作意识同步发展。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观察、猜测、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变化,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用五个小正方体学具摆自己喜欢的图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接着,创设小狗观察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有困难的可用学具模拟体验)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小狗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接着,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体会并判断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物体的范围逐渐缩小。整个过程充满了观察、猜想、体验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听和看”的方式介入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课上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在实际应用、拓展延伸环节中安排了判断图片观察位置的练习,例如:“有两个侦察员明明和莉莉,他们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间房子,请你分别标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说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车的平面图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等。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很多人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数学中充满了美,我们要深入挖掘数学的美,展现数学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练习中安排的“这是两幅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赏一些优美的风景、名胜图片等,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5、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过去课堂教学的总结评价历来是教师的专利,本节课我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主评价,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和谐。

小学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小学数学教案14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P.145页口算(四)。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具、学具。挂图、年历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在一年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节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示挂图)图上描述的是什么事?你知道这些事发生的时间吗?把你知道的跟同学说一说好吗?

3、你们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1、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上直接了解到哪些知识?

①让学生独自观察

②同桌讨论

③你们能根据年历回答问题吗?

一年有几个月?板书:一年12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2、教学生记天数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也知道大月和小月,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很快的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1)可以用拳头帮助记忆。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师做示范 学生动手数一数

(2)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们记住一年中的大月。( 出示儿歌)

板书: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考考你

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①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笔在年历上画出来,并说说是大月还是小月。

②老师的生日是大月的第二个月,你知道是几月吗?

4、游戏

我们一起轻松一下,玩个小游戏吧,老师报月份,如果是大月就请同学们举右手,是小月就请同学们举左手,明白了吗?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8页做一做

四、本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学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