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颜初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生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板书房子,领读后问:小朋友们,房子,你们住着,你们见过,知道有哪几种房子吗?

2、板书云,齐读课题,看到这个奇怪的题目,你们感到奇怪吗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

(1)读后回答:谁造云房子,造了干什么,后来呢?

(2)出示:课文一共六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造云房子,

第 自然段写小鸟在云房子里玩耍,第 自然段写云房子没有了

2、指读第一二自然段

(1)生提出生字词:太阳公公 来不及 造 一些 礼堂 横

自读,理解

师讲解

礼堂:供开会或举行典礼的大厅

(2)指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做客 玩耍幢 叽叽喳喳

(2)师讲幢,房子一座叫一幢

(3)领读生字词

4、指读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忽然 一阵 洗 干净 咦 剩下 笑眯眯 水汪汪

(2)让生说说上述词语的意思

(3)领读生字词

5、自由读课文

三、课堂作业

1、比较下面各组字,再组成词语

耍( )公( )阵( )及( )

要( )分( )陈( )极(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习题3:读读抄抄再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造房子 太阳公公 来不及

二、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群小鸟是什么时候造房子的?它们造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

(1) 一群小鸟是什么时候造房子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公公本来指外祖父或者年老男子,这里把太阳叫做太阳公公是什么意思呢,说说你的想法

(2)过渡:它们造的云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讨论

一群小鸟飞过来,它们说: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应该怎么读呢?

各处练习朗读,指读,师范读,再次指读,评读

不一会儿云房子就造好了,这些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轻轻读有的……有的……一只小麻雀,画出写这些房子美的词语

观察插图房子的式样

口述云房子的样子

(3)各自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三、背诵指导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想: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轻轻读刘文,边读边记。

试背第一部分

2、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1)试背诵第一句话

口头填空

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 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

像 那样 开着。有 的 ,有 的

也有 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2)试背诵第二三两句。

(3)同桌互相背

(4)指背

四、课堂作业

1、填空

一( )雨 一( )小鸟一( )麻雀

一( )风 一( )太阳一( )蓝天

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这一部分写的什么?

玩得怎么样?

2、开心极了是一句总括的话,课文是怎么具体告诉我们小鸟们开心的呢?请画出有关语句

(1)指名朗读有关语句,侧重体会飞出来,飞过来,叽叽喳喳,做客,玩耍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想像一群小鸟在天空中,在云朵里愉快地飞翔的情景

(3)以愉快的语气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3、轻轻读第五六自然段

课文里问云房子哪儿去啦?小朋友们能告诉小鸟们吗?

比较:(1)一阵风吹业,白云不见了。

(2)呼啦啦吹来一阵风。咦?云房子变小了,去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到哪儿去啦?

你喜欢上面的哪一句,为什么

没有了没有了,指的是什么东西没有了

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是什么意思

三、背诵指导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阵:告诉车做偏旁横改成提

耍:上面是而不是面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公:上面是八不是人

3、练习描红

五、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

(1)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 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

像 那样 开着。有 的 ,有 的

也有 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2)云房子哪儿去啦?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 一样

只剩下一个 的太阳和一片的蓝天

板书:

有的……有的……

造 有……有……也有……

云(雨过)一些 小鸟

(天晴)没有 开心 出来 过去

做客 玩耍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陨”等30个生字;会写“陨”等3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独立回答课后问题。

3.了解有关陨石的资料,对陨石有深入的认识。

4.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陨石的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

2.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体会我们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陨石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看,这就是来自天外的客人——陨石(板书课题:天外来客——陨石)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先解决。

2.解决学生不认识的生字、词。

3.分组读文检测。

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学生针对刚才课前提的问题,有目的性的进行回答。)在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陨石曾经是星星,它有自己的轨道,能够发光,它含有丰富的物质,落到地面上以后,它就熄灭了,变成了坚硬的石头,安静地沉睡着,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再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受,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体会我们的愿望。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天外来客——陨石》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交流资料,拓展知识:

1.对于陨石,你都了解什么?

把你了解到的知识或者有关信息,介绍给同学们听。

2.同学交流资料。扩展课外知识。

进一步加深对陨石的了解。

三、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进行词语扩充。

1.给“石”加个偏旁,可以成为新的字,试一试。

2.用“石”能组成多少个成语呀?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词语。

板书设计:

天外来客—陨石

航行在宇宙

穿过大气层会发光

星星 是由物质组成,含铁和镍(坚硬)

落到地上变石头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请听《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播放《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发音。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按下列分工朗读课文。

第1段:全班齐读。

第2段:第一小组朗读(值日小组)

第3段:第二小组朗读。

第4段:第三小组朗读。

第5段:第四小组朗读。

第6段:第五小组朗读。

第7段:第六小组朗读。

第8段:女生朗读。

第9段:男生朗读。

第10段:全班齐读。

二、教师挂出课前绘制好的图(如下)。

(可以起名为:“孔雀开屏”图或“伞形花序”图。)

1.教师课前准备好按照图上编序号的圆的大小,剪12个圆纸片,在这些纸片上用不同的颜色(每一个序号一种颜色,共10色)写上如下的字:

(1)东风来、脚步近

(2)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3)春草

(4)春花

(5)春风

(6)春雨

(7)迎春

(8)新

(9)美

(10)壮

2.请同学们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然后看图,对照课文,每——个空白圆里应该填写什么字。(可二人小组讨论。)

3.教师将12个写好字的圆纸片,分发给12个两人小组(每个值日组里2份)。请各组想一想本组拿到的圆纸片该贴在哪个空白处。

4.请拿到纸片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本组的圆纸片贴到恰当的空白处。教师指名陆续到台前来贴。各组比赛,看哪组贴得准确无误。如果有的小组贴错了地方,另一组正确的就贴在圆圈外,待都贴完,让学生讨论哪个正确,贴错的一张应贴在什么地方。再进行调整。

三、请同学们根据图,划分文章结构(画在书上)。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文章的结构划分,允许同学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应予以肯定。讨论后,请同学们把图转换成结构提纲,把圆纸片上紧缩的词语展开,给各部分、各层次归纳段意,抄写在笔记本上。同学们的笔记也不可强求一致,只要真正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允许同学们有创造性的归纳整理。教师发现好的,要当堂予以表扬。

四、带着如下的问题深入阅读。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盼”春。)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课时

4.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由花联想到果。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写树花之后写地上的草花,野花虽然小而疏,却别有一番情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同样招人欢喜。本段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

5.春风,最难描绘,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请你分别说说各是怎样描绘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呢?(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又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人们不能不感谢春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春风给子的振奋。)

6.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春雨图?{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7.作者描绘迎春图,从哪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作者由“风筝”写起,自然引出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地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春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春、爱春的心情。)

8.作者赞春,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像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新”,突出了“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像小姑娘,突出了“美”,突出了“活”,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像健壮的青年,突出了“壮”,突出了“力”,春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以上各小题,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全班——一讨论,或边朗读边讨论。)

五、教师指导朗读。

1.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2.朗读的层次要清楚,参考结构分析。三大部分之间,略有较长停顿。在停顿时,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感情的三个阶段是:盼,、爱、赞。

3.朗读时,头脑中要出现一个一个的图案,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4.教师指导一位学生(有朗诵基础的),让他(她)朗诵成功,其他同学听教师指导和这位学生朗读,从中得到启发。

六、做文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家庭作业]

背诵全文。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表情朗诵。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朗诵录下音来,有条件的录下像来,交给教师。教师选择1——2人的朗诵,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评议,以提高同学的朗诵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读图]

课文四幅插图趣味横生。第一幅图中的太阳须眉皆白,脸色涨红,拇指高挑,怒视着右边的风。风面目狰狞,怒发冲冠,左手的拇指也来个以牙还牙。奇怪啊!到了最后一幅图的时候,一对冤家竟笑容可掬地靠在了一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拇指虽然翘着,但是送给了对方。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再来看另外的两幅,哈哈,天上的太阳金光四射,地上的孩子热汗直流;空中的风血盆大口,水中的船箭以离弦。真是你有你的杀手锏,我有我的绝命刀。

[读读教材]

读读教材,就会恍然大悟。

课题是《谁的本领大》。这“谁”究竟是谁呢?看了图,不难猜出,自然是风和太阳。原来是风和太阳在比本领,因为什么比呢?比什么本领,比了几次呢?结果怎样呢?

因为什么比?结果怎么样?首尾段的两个词就能说得清。前面是“都说自己的本领大”,后面是“你的本领也不小哇!”“都”是原因,“也”是结果。怪不得前后两幅图变化如此之大。

比了几次?比什么本领?比了两次,第一次(1——3自然段)比谁能脱下孩子的外衣。结果是“看我的吧”的太阳取得了胜利,正是如此,第二天,再见到风的'时候,他是“得意”地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本领吗?”“还敢”一词不但是得意洋洋,还有浓浓的火药味。第二次(4——8自然段)比的是谁能让水中的船走得快些。结果是“这有什么难的”的风把船吹得“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这一回,让“得意”的太阳“惊讶”起来,向风挑起了拇指,由衷地感叹:“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两次比赛,让俩人清楚了自己,明白了别人。

[教学设想]

1、课题入手,鼓励质疑。

2、用好插图,指书

初读要感知内容,感知到什么程度呢?不妨把这几幅图的内容连在一起,来个看图说话。不过,语言一定要简洁。

精读要再现情境,什么样的情境,那就是课文中的插图。情境再现到什么程度,那就要在读书中抓住解读中的重点词句。二者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为了增加情境的真实性,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两个头饰吧。戴上头饰,看看图上的表情,文字的内涵在戏剧性中就得以展现了。

3、再用插图 适度延伸

最后一幅图,风和太阳靠在了一起,两个人经过了一番较量,真是不打不相识,能没有话说吗?让孩子们戴着头饰继续说下去吧

想要验证自己说得怎么样吗?不妨去读读《伊索寓言》。

(自己读教材时,过多的关注了课文的插图,权作抛砖吧!请老师们多提意见,并上传你对教材的解读、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