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争端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经典】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写信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文训练,这一习作训练过去已安排过三次。多次安排写信训练,目的是为了加强习作的就用性训练,一给人写信你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较自由。而本次习作的要求是"针对来信"学会写复信,这就跟写信不同了,得仔细读读来信,搞清来信写了哪些事事,重点讲的是什么,然后针对来信的内容写,给对方一个答复。

2、本次习作的要求是:针对教材提拱的赵老师的一封信,给老师写一封信。赵老师的来信主要写了两点:一是赵老师调离一个月后,回顾与五(1)班同学相处的日子肯定同学们"学习上都有上进心,成绩也不错"接着指出五1班同学班级集体荣誉感却不如五2班,这封信就针对来信的内容,按习作提示的要求,对五1班同学的缺点应该采用如何的态度,作为重点写在回信中,介绍"目前同学学习、生活情况……"然后再把自己想告诉对方的其他事情写上去。

二、教学目标

1、学会针对来信的`内容回信。

2、从老师的信中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并通过回信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努力听从老师的教导,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要求和重写好回信:1要针对来信的内容写。2回信要有重点,把来信中最关心的事写具体。

教学难点:明确赵老师来信中最关心的事,搞清楚班级在加强集体荣誉感上,如今做了什么,成绩如何。选择这方面最好、最令人欣喜的情况写复信。

四、教学准备

在班级工作中,时一步强调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将为集体服务、为集体增光的决心落实在行动上。把取得的成绩记载下来。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写回信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2、针对"习作内容",按照"习作要求""习作提示"开始复信/。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复习过去我们学过的几次写信练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这次习作的任务是要"针对来,给赵老师写一封回信。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明确写回信的要求。

(1)自学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内容。

(2)针关键复信,讨论给人写信和写回信有什么区别?通过同桌上议,全班讨论明确给人写信比较自由,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回信必须针对来信的内容与,那么"赵老师的来信"写了什么呢?

3、初读"赵老师的来信"。知道赵老师来信上写的内容。我们如何根据赵老师的来信,写回信呢。

(1)如何具体回信的问题学习"习作提示,懂得我们应该如何给师长、亲友写回信。(明白来信内容一一答复。在答复对方要知道的内容后,还可以把自已想说的其他事情写上去。)

(2)再读"赵老师的来信。说说赵老师想知道的是什么?

4、根据上面的学习讨论,明确必须以自己班在"集体荣誉感"方面的情况为主要内容,给赵老师写回信。

(1)学生谈谈我们班在提高集体荣誉感、搞好班级工作上做了哪些工作,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取得哪些成绩有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2)说说以上内容,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想对赵老师说一说?

(3)在上述前提下,复习书信格式。

学生写信,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指点。如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应作全班性交注流、指导。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继续完成习作。

2.教师以一、二习作为例,指导评改。

(二)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教师巡视,对优秀学生及有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教师在巡视中注意选择两作品,准备作为交流、评改的例文。(一有普遍的问题,经修改可以成为较好的作品;另一是优秀的作品)。

3、交流评改。

(1)明确"习作要求"即是评改要求,应按这一要求评议。

(2)第一存在些问题经评议可以成为优秀作品的,第二是优秀作品。

(3)按习作要求评改外,还得考虑书信正文的格式。

4、评议后,修改,完成。对后进生要给以鼓励并个别辅导。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的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更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以花来证明。”

二、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品读百合花的形象,感悟人生的意义,懂得信念对人生的价值。

2、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百合形象。(2)品味语言,感悟文章蕴含的哲理。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圈点欣赏能力。

三、教学课件设想:

(一)、导入:

出示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朗读并说说其中的含义。(成功要付出努力;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这首诗的理性解读,来看林清玄笔下一朵开在人们心田上的花,看看它开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故事。

(二)介绍作者林清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幻灯)

(三)、出示学习目标(幻灯)找一个学生朗读。

(四)整体感知:

找一个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后同学们思考:

1、在百合开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它又是凭借什么战胜这些困难的?

2、根据文章内容, 将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这是一株 的百合花,因为 。

预设:坚强、执着、努力、自信、默默无闻、纯洁、美丽 欢喜 全心全意 令人感动 看清自己 实现自我价值 勇敢 普通 认真

(五)细读文本,赏析句子:

围绕“是什么力量使百合开花,是什么力量使偏僻的山谷变成百合谷地的? ”这一问题,学习运用批注式阅读法研读词句,选择文中有关百合花的描写,从某一角度进行批注式阅读,谈一谈对百合花的认识。

教给学生作批注的方法,示例1。(幻灯)

学生默读课文,自己作批注,交流。教师在总结学生句子的基础上再示范几个例子。

师生总结作批注的方法。(幻灯)

(六)拓展:想一想:百合花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七)写一写:如果在这么多的百合当中,就有这样一株百合,它认为自己和杂草没有什么两样,它没有这种信念,你能用一段话来打动它,让它鼓起勇气,重拾信念吗? (请你用“不管……都……”的句式, 写上一段话来劝劝他。)

(八)总结:1、写信念的名言。

2、联系实际,想一想,现实中有哪些百合花一样的人?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3、赠花活动:口头表达。

4、回扣课文,总结:林清玄散文特点。

(九)布置作业:

(十)温馨祝福:送你一句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初步鉴赏古典诗歌能力;

2、提高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

教学难点:对诗歌背景及其所用典实的了解。

教学方法与思路

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归纳所要复习的重点;

2、掌握具体方法;

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诗的王国,优秀的诗人像群星灿烂,优美的诗篇流传久远。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年代相去甚远,许多同学对古典诗歌的理解总是有一定的难度,有时似懂非懂,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考试中失分较多。这说明我们有必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提高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解答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古典诗歌鉴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板书课题:古典诗歌鉴赏)

二、从高考题归纳古典诗歌鉴赏的要点

1、投影显示199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习题1)。

引导学生思考:鉴赏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第一题是元曲句子的鉴赏,第二题涉及结构、内容、主旨、风格。

2、投影显示1997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习题2)。

引导学生思考:鉴赏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

3、归纳古典诗歌鉴赏题的鉴赏要点:

(1)字词

古代诗人在用词方面可谓孜孜以求。苦吟派的卢延江曾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推敲的诗坛趣话更是流传千古。

提问:你还能举出表现古人讲究炼字的例子吗?

明确: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

(2)诗句

诗句的理解往往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因此,对诗句的考查也是重点之一。它的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修辞技巧,表现手法,有时还考查诗句所涉及的典故等。

(3)意境

诗歌的主题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境界,因此,鉴赏古典诗歌,必须体味意境。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4)评价

包括作者评价、内容评价、思想评价、艺术评价等,往往是总体评价。

三、借鉴题例,把握鉴赏三个环节

1、显示题例:习题1、习题2

2、思考与练习

3、把握鉴赏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

板书设计:

词语把握

语言选词炼字

句义把握

1、了解名物

典实

背景

2、感悟

3、联想

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1、出示材料甲,训练对词语的把握能力。

材料甲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躁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内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2、出示材料乙,训练整体把握能力。

材料乙读陆游的《小园》,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D)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枳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A、第一、二句是描写,B、第三、四句是叙述。

C、卧读陶诗是指D、卧度陶渊明的诗。

E、这首诗属于田园诗歌,F、其选材和表达的意蕴与陶渊明的诗很相似。

G、陆游不H、可眼不I、愧为爱国诗人,J、即使是写田园生活,K、也表达出忧国忧民之心。

4、出示材料丙,5、训练整体鉴赏能力。

材料丙对以下一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待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

D、作者将对友人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张炎《南浦*春水》的鉴赏文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2、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

教具准备

有条件的可用黄山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一记。想一想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

2。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3。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半包围结构,先里面再封口。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4。理解词义。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5。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评议:他读得怎么样?听了他的读之后有什么感受?

2。指导朗读。

3。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秀丽神奇”和“尤其”练习说话,介绍一下别的风景区的特点。

四、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

2。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它们?

二、品读课文 展开想象 体会“奇”“趣”“多”

1。过渡:这些石头怎么有这么有趣的名字呢?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块石头?为什么?

(根据学生所说相机指导学习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2。 指导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块石头为什么叫“仙桃石”?

(看着图加上想像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仙桃石”神奇有趣。

(4)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介绍了“仙桃石”的什么?(先介绍名字,再介绍样子)

3。指导学习第三段

(1)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课文用了哪些词描写了猴子的动作?(抱、蹲、望)

③出示课件,理解“翻滚的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

(3)指导朗读

(4)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与“仙桃石”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4。学习第四、五段

请同学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展开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

(1)“仙人指路”

这段共有——句话,先介绍了奇石的————,后介绍了奇石的————。因为这块奇石——————,所以称它为————。

指导朗读,想象情境。

(2)“金鸡叫天都”

书上没有画“金鸡叫天都”,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来把这块奇石画出来呢?

师范读课文,生“随文配图”,画一画“金鸡叫天都”。

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画。师生评议。

5。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

谁来背一背?(放音乐和画面)

6。学习第六段

( 1)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出示课件展现黄山奇石)我们也来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2)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当小导游: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加上丰富的想象,向游客们介绍黄山的奇石(练习,指名说)

7。齐读全文 共同体会它的“奇”“趣”“多”

三、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2。师述:我们伟大祖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还有许多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区,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许多美丽的景区,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依照《黄山奇石》的方法,仔细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与同学交流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者是启音部二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玩画画,他们对各种绘画材料充满好奇。让他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体验美术媒材的特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引导他们创造性地使用因此并不陌生,只是没有专门的研究制作过。其实学生对剪纸拼贴的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他们大都比较大胆,创作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只不过他们在色彩的处理,构图的安排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

1按照学生能力分组:

A组学生6人,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的纸和笔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前阶段学习过简单儿童画。运用剪刀的熟练度是缺乏的,所以,本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地探索研究,尝试自主地完成课堂任务,并能熟练掌握运用剪刀的方法。

B组学生6能够有目的用蜡笔涂色,但构图的大小,控制的不到位,作业显得凌乱,对于运用剪刀的方法基本不会,通过本节课能鼓励学生学会用剪刀剪,并能完成本课任务。

重点:让学生能自主绘画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鱼儿,提高学生的创

造能力,并能设计鱼身上的不同花纹。

难点:让学生用剪刀剪出鱼身上的花纹,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教师:课题道具,学生用纸(A4纸,彩色纸),海底世界,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水彩笔,

学生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生:鱼

生:头、身体、尾巴、、、、、、

生:鱼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

生:xx

生:xx

生: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师:那有谁知道鱼儿是有哪些部位组成的呢?

师:鱼是有头、身体、尾巴组成的,那鱼的头上有什么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现鱼身体的两边还有什么呢?

师:想我们一样是用手来游泳的,它们的名字叫鱼鳍,没有了鱼鳍,小鱼就游不动啦!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海底世界到底有什么样子的小鱼呢?

师:这里有长长的菱形的鱼,这里有三角形的鱼,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呢?我请举手的同学来说一说。

师:海底世界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鱼儿,现在同学们睁大眼睛来看一看,老师在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师:老师家里有切菜的刀,每天都要用它来切东西,现在老师就想把它变成一条可爱的鱼,看好啦,加上小鱼的鱼鳍,小鱼完成啦。师:老师用剪刀把小鱼的外形给剪出来,在用剪刀的时候,不可以随便剪刀别人,人后沿着画起来的边轻轻的剪下来。这样一条可爱的小鱼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啦。

师: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怎么画一只漂亮的'小鱼(贴课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画一条自己喜欢的小鱼的形状,要求是一只完整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少了鱼鳍,它就游不动咯。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中(二)教学新授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鱼了,可是每条小鱼生:、、、、、、身上都没有漂亮的花纹呢,那可怎么办呢?

教授新课的创作要求,让学生学习制作过程更加完美。

作品欣赏师:老师这里有四条不一样形状的小鱼,他们也没有漂亮的花纹,可是呀,老生:、、、、、、师喜欢自己给小鱼贴上颜色漂亮的,形状不一样的花纹,这样才好看。

生:xx

(三)作品欣赏

师:我的小鱼真漂亮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别的小朋友怎么打扮自己漂亮的小鱼。

欣赏和分析作品,输送艺术信息,增加交流,激发学生表现创造的欲望,为下一步制作做好情感的铺垫。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情绪,鼓励学生开放手脚,大胆表现。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小寓言故事。文章篇幅不长,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导学生仔细读书,品味儿子们折筷子时的表情以及农夫对儿子说的话,让学生们从中有所领悟,受到启迪。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由于家庭,社会的原因孩子们大都比较自私。让孩子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3、会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

教学难点:

难点从故事中悟到团结的重要性,从而产生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

教学准备:

筷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学的儿歌《三个和尚》吗?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一个和两个和尚时有水喝,可是三个和尚时却没水喝吗?(他们不团结,都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2、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类似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团结的力量》板书课题

3、再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幻灯片放映)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自由读第1、2自然段,找出描写老人心理的句子,画一画,在旁边做好批注。

(1)全班反馈他们的父亲为此很伤脑筋。老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

(2)请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此”和“这事”具体指的内容。

(3)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2、学习第3自然段我们有了困惑难题会怎么办?(想办法解决)老人有了烦恼,那他是怎样解决这个伤脑筋的难题呢?带着这个问题,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到答案。请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来教育孩子们。

3、学习第4-9自然段

现在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课文的4-7自然段,同时找到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他用到了什么道具?他又是怎样利用道具呢?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找到长老教育农夫儿子的办法:折筷子(板书)长老用到的道具:筷子(拿出准备好的筷子)长老怎样利用筷子:折一根筷子----易折断折八根筷子----折不断(请学生表演儿子们两次折筷子的表现:一个儿子嘲笑道:“折断筷子还需要使劲吗?”大儿子两手用力折,脸都涨红了,这捆筷子还是好好的)(板书)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悟出一根筷子力量小好折,八根筷子放在一起“力量”就大了,如果再想折断就不容易了。(板书:一根易折断力量小八根折不断力量大)

(3)自由读课文第8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农夫对儿子们说的话,体会做父亲的良苦用心:单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只顾自己,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是的,农夫的良苦用心我们体会出来了,那么他的八个儿子有没有明白呢?我们来一起读第9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儿子们理解了老人的用意。轻轻的亲亲热热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兄弟中的一员,你会对你的弟兄们说什么呢?如果你的兄弟向你道歉你会怎样说呢?想象一下,儿子们以后会怎样相处?

(4)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团结就是里力量吗?小组讨论:拔河比赛合唱大扫除。

(5)引申介绍一些有关团结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个小故事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2、师总结:无论是我们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是一个大集体,只有大家都团结才会让生活越来越好,只有大家都朝一个方向使劲,我们的班集体才是最好的班级。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

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书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

三、细读理解,激发情感

(一)自由读课文前6个自然段。

1?边读边想:发生撞船事件的原因,为何后果如此严重。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1)第3自然段:“雾愈来愈浓,……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因为当时雾大,又是凌晨最黑暗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撞船;凌晨又是人们睡得最熟的时候,意外发生,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是惊恐万分,一片混乱。

(2)第5自然段:“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玛丽”号是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速度快,负载又特别大,所以撞上“诺曼底”号,发生了严重后果。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哈尔威船长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语句(投影出示),体会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

①明确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

②启发学生理解“吼道”一词。

(预设:联系前文两船相撞以后极其混乱的情景,只有用船长的威严才能让大家不再混乱,从而听命令有秩序地逃生。)

③理解以后感情朗读,读出“吼道”的味道。

(2)“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①又一处语言描写,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一系列对话,读一读,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了解这样情况?

②再读出示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这样说?

感受当时环境的混乱与危急,体会人物的果断与坚决,从中也能看出哈尔威船长关心弱小。

③引读:“正因为哈尔威船长的果断与威严,所以……”学生接读(投影出示):“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3)“把克莱芒救出去!”

人物语言,表现他关心弱小。(“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2.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品质。

(1)齐读“20分钟到了……海水把船尾浸没了。”所有人都得救了,那哈尔威船长怎样了?

(2)(投影出示)“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物的神态描写,读好这句,读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3)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语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屹立、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鼓励学生结合词语含义进行个性朗读,从中深入体会人物品质,使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再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第2课时

一、朗读课文,回顾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默读课文,展开想象

默读课文,想象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此时正在随着轮船下沉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

假如你是被救旅客当中的一员,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三、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指名朗读重点段落。

四、识字、写字

1.检查字词读音情况,注意“弥(mí)、呛(qiàng)”的读音。

2.指导写字。

“弥”的左半部是拉弓射箭的“弓”;“呛”的右半部不要与“论”的右半部相混淆;

“德”字左窄右宽,左侧是双立人旁,右半部要写得紧凑,强调右半部心字底的上面有一横。

“志”字的上半部是“士”,上横长下横短,不要写成“土”。

五、积累内化

1.分类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镇定自若……屹立在舰桥上……

描写景物的: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

运用修辞方法的: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2.背诵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六、扩展练习(灵活安排)

仿照课文的写人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表现同学的优秀品质。

教学反思:

断尺

教材简析

《断尺》是由一名学生的习作改写的。作者回忆了一把断尺的来历,以及由这把断尺引出的故事,表达了少年儿童之间纯真的友谊和作者对这种友谊的珍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3.了解并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

4.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师出示一把断尺,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围绕这把断尺,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同桌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主要围绕以下3点引导学生读书。

1.断尺的来历。

(1)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断尺对“我”的重要性?

(“完了!”我心里急得发慌,“没带尺子怎么做题呀!”我紧张地望了望周围的同学……我简直急得不知所措,头上渗出了汗珠,嘴里不住地念叨……)

(2)这时的“我”还像刚开始答卷时那么胸有成竹、毫不在乎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我”的心情?

(紧张、慌乱、不知所措……)

(3)“不知所措”是什么意思?

(4)你能体会“我”的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心理吗?读一读这几句话。

2.王瑶有哪些优秀品质?

(1)在第2自然段中有几句对话描写,读一读,你认为王瑶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大方、助人为乐、乐于助人、会关心人等)

(2)同桌配合朗读对话。

3.“我”对这段友谊是如何珍惜的?

(1)从“我”的哪些动作中能看出作者特别珍惜这把断尺?动笔画一画。

(“不!妈妈!”我冲妈妈大声说完,马上跑到厨房,从簸箕中的垃圾里翻出那把断尺,像宝贝似的捧着、看着。)

(2)为什么非要把断尺捡回来呢?

(断尺象征着友谊,“我”特别珍惜这段友谊。)

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了解倒叙的写法

1.交代倒叙的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先写了事情的结果———铅笔盒里的一把断尺,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断尺的来历。这种写法就是倒叙的写作方法。

2.齐读第1段。读了这个开头你最想知道什么?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倒叙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3.你还读过这样的文章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倒叙的写法。

五、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2.提示学生“簸箕”的“箕”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它的本音是第2声。

六、扩展阅读

学生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第35课《梨花老师》,并回答课后问题。

七、拓展练笔

你们知道吗,《断尺》这篇课文是一位学生的作文。那么你的人生中有值得纪念的事情吗?请你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写一写。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材简析

《给予的故事》包括《一壶水》和《“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文章。《一壶水》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在饥渴至极、几近死亡的时候,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所做出的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将水倒进吸水器里,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课文《一壶水》说明了一个道理———真诚地相信别人,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真诚奉献的品质。

《“给”永远比“拿”愉快》一文记叙了发生在高尔基与其儿子之间的小故事。高尔基在一座小岛上休养,看到他10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栽种的花开放了,感到无比喜悦,就给儿子写信,鼓励他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课文表现了父子间美好的亲情和高尔基时时注意对儿子进行人格培养的拳拳爱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感悟真诚是人的美德,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

3.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无私、勇于奉献的品格。

4.认识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文章中讲述的道理,学习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2.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高尔基画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1?揭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给jǐ予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1)这壶水是从哪里来的?这壶水与家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2)为什么要以“一壶水”为题目呢?

(3)“给”和“拿”为什么加引号?

(4)“给”是什么意思?“拿”是什么意思?

(5)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呢?

二、先学习《一壶水》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围绕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主线,交流感悟

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板书:道理)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是围绕着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板书:抉择)

1.理解“抉择”。

(1)这个人面临的艰难抉择是什么?

(是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还是把这壶水直接喝下去保住自己的生命。)

(2)为什么说这个抉择是艰难的?在书中标画出有关语句。

①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②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后来的人呢?

(3)结合上面的句子谈谈理解。

(4)在重要的(本文是生与死)关口的选择,叫做“抉择”。

是什么给了他力量使他在生与死面前做出了正确的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了呢?

2.理解“道理”。

(1)“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是什么?再读纸条上的话。

(“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上水来。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2)从纸条上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①告诉人们喝到水的方法:不能直接喝水,而是要先把水倒入吸水器,才能有水喝,并且在走时还要再装一壶水,为以后的人着想。

②上面的话说得很中肯,相信纸条上的话,也就是相信写这张纸条的人对人的真诚和无私。

③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给了课文中那个迷路的人一种力量,使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良心会得不到安慰。

(3)读了纸条上的话,本文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把水壶装满,再自己喝个痛快?为什么又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

(4)从他一系列的动作中你能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品质?

(真诚、无私,相信别人且勇于奉献。)

(5)文中还有谁也具有这种品质呢?谈谈你的感受。

(他只不过是重复了在他之前的那些人的同样做法,他们是一群真诚、无私的人。)

三、学习《“给”永远比“拿”愉快》

(一)回读课题,回顾提问。

1.回顾先前提出的问题。

“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2.出示高尔基的画像,介绍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在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合作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感悟道理。

1.理解文中“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

(“给”指的是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是付出、是奉献;“拿”指的是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是接受、是索取。)

2.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1)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时,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2)当你给予别人好的东西时,也就是无私奉献时,不仅能使别人得到益处,而且会因为别人的需要而感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的,自己是有存在的价值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3)“拿”是索取,是接受别人带来的美好的东西,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没有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说“给”永远比“拿”要愉快。

3.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感受过“给”比“拿”愉快的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乐于奉献”的理解。

四、回归整体,加深感悟

再次朗读这两个故事,加深对文中哲理的感悟。

五、巩固识字

以卡片形式检查巩固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六、综合实践活动

学了《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在自己的班级里,或到你居住的社区,找一找“无私、乐于奉献”的人进行一次采访,了解他们的境界,然后办一期手抄报,歌颂我们身边这些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

灌水——打水——装满水“给”是奉献

“拿”是索取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值得赞颂的事

教材简析

《值得赞颂的事》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的习作训练,主题是“舍己为人”。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该单元阅读和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提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范围和要求;第2部分为一幅插图,表现了一个救落水儿童的场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本设计力求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鼓励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和从各种媒体收集的值得赞颂的事,培养学生养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2.进行写事的训练,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发生在本班或本校学生、老师中的值得赞颂的事;收集最近媒体报道过的值得赞颂的事,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何为“赞颂”?

2.说一说在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值得赞颂的事。(指名说)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要求。

如何才能把你知道的这些“值得赞颂的事”写具体?

师逐条整理并板书习作要求:

1.写最受感动,最值得赞颂的事。

2.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要把经过写具体。

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指导看图,启迪思路

1.仔细看图。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这幅插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看图想象。

根据这幅图想象一下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把原因、经过、结果3部分串联起来,说这件事情的经过。

四、指导选材,先说后写。

1.想想自己见过、听过的值得赞颂的事。

提示:可以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只要它感动了你,你就可以去赞颂它,自由地抒发你内心强烈的思想感情。

要求:选取你印象最深的画面、你认为最值得详细描写的情节。重点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下功夫。

2.组织好语言,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

3.选取典型当众说,大家评一评,重点是细节描写。

4.根据评议,充实构思,动笔写作。

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构思有问题的学生选材、构思。

五、品读赏析,体验成功乐趣

1.指名朗读习作,集体评议。

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

2.根据评议,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共同分享习作的乐趣。

六、激励总结,提升情感

同学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每一件“值得赞颂的事”,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动,完成了本次习作,你们真棒!只要大家平时多观察、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精彩就在你们面前,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感动。

语文教案 篇8

  一、 周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明月》,两篇主体课文,一个语文天地。

  二、 周教学重难点:

1. 生字:一类字18个、二类字24个、多音字2个。

2. 积累:(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

(2)用学过的不同方法理解词语。

3. 作文: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三、周学科融合:

在学习“明月”这个单元的过程当中,学生从古人、今人的笔下感受到月色的美,又从人类登月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无穷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探究月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说月亮,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以期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月球奥秘、训练学生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完美结合。

四、 周学情分析:

时值中秋佳节将近,学生手边一定有很多关于赏月、说月的素材,指导学生多上浆、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创设谈话情景,发动学生畅谈科学家在对月球地表及矿物质做出科学分析后得出的成果,可谈论有关月亮的天文气象知识,还可以讲述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概括出要点,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古诗二首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

两首唐诗——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

学法

教师导法

指导朗读 引导品味

学生学法

有感情朗读,品味意义,背诵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积累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生字目标:认字6个,写字6个。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背诵学过或背过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引入新课。

(2)自读,摘录生字新词,自学解决生字词。

(3)自读后指名读,读通,读对。

2.细读感悟点:(1)出示自学提示,出示“金钥匙”,标出问题,理解诗意,品读。

(2)体会重点词句,读出诗味,诵读。

(3)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背诵。

3.能力训练点:(1)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2)鼓励学生尝试默写。

4.拓展延伸点:

(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2) 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 鸟鸣涧

残阳

江边 美 静 山中月夜

课后反思

走月亮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亮下赶路,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充满了诗意。

学法

教师导法

指导朗读 引导品味

学生学法

有感情朗读,品味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2.积累目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生字目标:认字7个,写字6个。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呀!(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细读感悟点:1)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书中的文字)

(4)小结: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我们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5)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有可能问: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3.能力训练点: 1)你有没有欣赏过美丽的夜景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可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播,其实美好的景观,美好的情感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验就会发现。

4.拓展延伸点:这节课即将结束,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想法,赶快把他写在《日积月累》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语文教案 篇10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宿新市徐公店优秀教案三精品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一、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二、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四、板书:

宿新市徐公店

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

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

(动)

色:黄(绿)(黄)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