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计算机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陌流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1

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新产品创新设计的快慢,决定了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也制约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1、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概述

1.1、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的概念

创新是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最有力的手段。因此如何创新是各个企业都在关注的问题。进入信息时代后,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例如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极大地推进了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一样,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今,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产品创新中更是大大推动了产品创新的进程。计算机辅助创新 ( 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简称CAI。CAI系统融合了发明 创造学、现代设计方法、多工程学科领域知识与计算机软件技术,将多个领域的科学知识有机地综合起来,可以在新产品开发的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和方案评价等阶段为设计人员提供支持,有助于设计者拓宽思路,打破思维定势,引导设计者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获得突破性创新知识,为产品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方案,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2、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的结构

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平台是创新设计的工作平台。该平台由四部分组成 : 知识库系统、信息检索系统、概念设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其逻辑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层 : 界面层、应用程序服务器层和资源层。

1.2.1、界面层

界面层是系统和用户进行交互的平台。界面层有三部分组成:二次开发接口、应用程序客户端、第三方工具。除了交互的功能,界面层还起到了系统集成的作用。提供了用户与系统的友好访问。

1.2.2、应用程序服务层

应用程序服务层是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的核心部分。由六部分组成 : 用户需求分析、设计问题分析、创新设计问题求解、设计方案管理、设计知识管理、设计资源管理。创新设计问题求解之后,就可以得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管理分为三个方面进行管理 : 记录创新设计方案、创新设计方案评估、最佳设计方案输出。

其中设计方案评估这一步骤非常重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实现过程的正确性。问题改正的阶段越早,消耗的精力也就越少。因此进行合理的创新设计评估,是计算机辅助创新系统必不可少的功能。

1.2.3、资源层

资源层是一个集成知识资源的平台。包含各种的信息库和知识库。一般来说,资源层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 : 用户需求信息库、科学效益知识库、发明原理知识库、专利知识库、领域知识库、多层次信息检索引擎。

2、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工具为 SQL Server、My SQL、Oracle 等任何后端数据的 Web 应用程序,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主要包含了针对新产品开发及现有产品改良创新的问题分析与定义模块、导航模块、方案求解模块、知识与方案管理模块。这些模块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基于方法流、过程流、时间流的问题分析、定义、求解及方案与知识管理的一切方法与工具指导。

2.1、问题的分析与定义模块

问题的分析与定义对问题的求解方向及准确求解提供了目标与基础,在该模块设计者通过系统平台,应用不同的方法工具进行问题分析与定义,以便为后期应用 TRIZ 的问题求解子模块进行问题创新求解做铺垫,在该模块,设计人员主要通过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因果分析、设计措施定义等4个环节来实现问题的分析与定义。

首先,设计者根据用户的“战略需求参数”及“核心根原因”等信息设定出系统改进的“理想解”。其次,对“理想解”、用户的战略需求、系统的不良现象与结果、核心“根原因”等进行综合分析,以 BS 法、QFD 等定义出实现用户的核心需求所需的各项技术措施,即将用户功能需求转化为创新设计的技术需求。然后,建立“用户需求—技术措施”关系矩阵,并结合 AHP 分析法确定出技术措施的权重及其排序。最后,进行问题求解策略分析,即根据用户战略需求参数、技术措施等,按照问题求解策略分析方法,将实际设计问题转化为 TRIZ 问题。

2.2、导航模块

系统的导航模块是处于问题分析与定义模块与创新问题求解模块之间,是将实际的工程参数或工程问题直接转化为标准 TRIZ问题的重要一步。该模块中主要有技术效应导航、技术进化导航、技术冲突导航、物理冲突导航。

技术效应导航可以有效的辅助设计人员完成系统所需的功能抽取,及实际功能到标准功能参数的泛化,可用状态的判定及通过物质状态与标准功能进行技术效应及其对应实例的检索。物理冲突导航也可辅助设计人员对当前设计问题中存在的物理冲突参数进行分析与定义,并通过格式化的冲突参数描述,找出可用的分离原理,并通过分离原理进行发明原理及对应工程实例的检索。

2.3、创新问题求解模块

系统的问题求解模块是系统平台的最核心部分,该部分主要包含了技术效应求解子模块,技术进化求解子模块,技术冲突求解子模块,物理冲突求解子模块。

设计人员可通过系统提供的原理、路线及跨学科知识资源,借助系统的'技术冲突、物理冲突、技术效应等问题创新求解工具,并应用相关的原理、路线及跨学科的知识库资源,进行创造性的问题求解,得到初步创新解。

2.4、方案与知识管理模块

该模块为使用者针对问题的求解过程与结果提供了过程及结果存储接口,并提供了系统知识库的动态更新与扩充接口及网络知识的检索接口。可为自定义知识结构提供存储支持与格式化的上传与输出。方便使用者对问题的分析与定义过程、创新结果、所用知识资源等的查看、重用及积累以及各创新方案与各领域方案的融合,也可使使用者将创新方案融入系统平台的知识资源中,以便对系统平台的知识库进行扩充与更新。

主要研究了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的开发,分析了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的概念和结构组成,详细的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与定义模块、导航模块、创新问题求解模块、方案与知识管理模块,为后续 CAI 系统开发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2

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单单是从事医疗、教学、科研活动的专业医护人员和医学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包括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百姓,然而由于他们的工作、学习性质和生活氛围决定了他们获得医学信息需求和对国内外医学领域中的新动态、新技术的主要渠道是期刊、专着、论文等。但是,由于现在因特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他们获得最新信息的机会增加,时间缩短。因此,实现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需要,它也是信息化背景下一种创新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模式,呈现为动态的形式和开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既是工具、环境和载体,也是教育的资源、内容和系统。与传统运用书籍杂志对大量的基层医生和百姓进行健康教育模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具有内容的丰富性、模式的新颖性、速度的快捷性、交流的自由性和参与的平等性等特点。同时,由于近年来医学健康教育在抗击“非典”、“禽流感”以及“抗震救灾”工作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运用互联网将专业化医学知识充分展现在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面前、针对社区患者及高危人群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深化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现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

互联网的医学信息内容丰富、广泛,更新速度快,语言总体上浅显易懂。但信息存在着繁杂重复的现象,难以保证其准确性,专业性,信息权威性。同时,医患互动少,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人际传播,从考查过程来看,目前互联网医学传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缺乏专业性

医学健康网站就把专业、准确的医学知识利用网络的扩散优势呈现给大众,通过提供大量的疾病防治知识以及为用户搭建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来帮助大众获得更多的健康信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照顾能力。其中它所提供的信息中平均只有1/3内容来自医学类媒介,其余2/3的信息是摘自各类综合性媒介。网站多从非医学专业媒介中获取信息,可以看出编辑人员对健康信息的专业要求相对较弱。例如:医学频道中72%的信息来自于报纸,其中42%的信息来自综合类的报纸,30%来自医学专业类报纸,而剩余的网站来源中只有5%是来自医学类网站。在这些医学网站中,医疗专家和卫生组织的引用率偏低,使得医学信息的权威性不高。在网络医学健康知识中,内容引用医疗专家、医疗组织的比例总体只维持在15%-39%之间,而且医疗专家和卫生组织的引用大多数是出现在医疗新闻的信息中。更多的医学健康知识中是没有出现过多医疗专家的佐证,有的是“专家介绍说”、“专家提醒说”、“专家提出建议”等,这些模糊的来源并不能证明和确保信息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甚至在提供医学健康知识的文章中作者是医疗领域专家的更少,比例只在5%以下。

2、信息缺乏可信度

互联网是全球分布式网络,信息从产生到获取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信息来源、获取、使用处于无序状态,也没有信息的严格把关,网络之间的摘引频繁,信息发布者不承担责任,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一个网站并声称自己是一个健康专家。因此,互联网上的健康信息质量良荞不齐、大量重复、无用多余甚至是虚假错误,这使得人们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健康网站的编辑人员资料、内容编辑方针和程序的缺少,以及这些信息过多来源于网络的、较少佐证、无公开规则把关的编辑形式无法充分保证网站所提供的医学信息的可信性,健康网站通常提供大比例的医学健康知识与意见,甚至是某种健康主题偏颇的、存在着潜在的误导性及相互矛盾的信息。例如:有信息报道肥胖是基因问题,体重不是人为控制的,或者饮食在减肥中不起作用,但有文章推荐个体需要控制他们的体重来维持健康,或培养一个严格的饮食习惯,或推荐更多的体重自我控制方法和减肥运动来减少肥胖问题。任何健康主题在简短的报道由于编辑人员的编辑能力和健康素养等因素,在叙述中某个方面被选择或被强调了,其他的方就被省去或遗漏了,因此难以保证其内容是受众所需要的和对受众有帮助的.。信息出口的多元性使得医学信息存在着不完整性或是偏颇的可能,这些影响到了那些依据这些医学信息做出健康决策用户,也降低了互联网医学健康信息的可信度。

3、网络医患互动不充分

目前网络医患互动形式主要采用以用户在线提交咨询的问题,医学网站自动存入,网站注册会员医生回复形式为主,同时提供在线注册医生电子邮件的医患交流形式。在医学频道中,在线专家板块是以引用专家的话语组织的文章报道形式,并不是医生与患者间的直接交流,严格来说不属于专家在线交流。而在健康热线中的专家在线则提供在注册医生的资料和联系方式以供患者问询,从形式上做到了医患的互动,但从医患的际交流上看,在线医疗专家与患者的互动意义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医患之间的交流果不是很充分。一般患者在咨询中没有提供个人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体征,对于自己症状的表述含混不清也不详细,因此医生的回复也存在多种可能性,要么大而概全,要么需要辅助检查,难以进行个人诊断,更多的则是劝患者进行医院就诊咨询,没有给到患者建设性的帮助,交流效果达不到患者需要的理想度。而大多数医生用电子邮件是为了参考和进行的医生与医生之间交流而不是用来与病人的交流。因此,总体来说互联网医患互动的形式和效果还较为有限,在用户遇到健康问题时,他们能够充分寻求互联网上的健康帮助,从而与医生进行深入探讨,这种网络医患互动形式能大大降低社区居民获得医学信息的时间和成本,这对于其具有潜在的实质益。但提供在线咨询的医生并没有进入医患关系的角色或在从事医疗实践行为,彼此不互惠和医生行为的无责任承担,导致了网络医患互动的不充分,从侧面也说明网医患传播还有极大提高的空间。

二、项目建设

1、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的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是由南通大学医学院医学信息系、南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承担的《南通市基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居民健康档案应用平台建设》课题所相应配备建设的http://www.health3g.cn/网站中普及社区居民健康科普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常见疾病索引和常见症状索引两部分构成。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中医学健康科普常识包罗万象、容量巨大、形式多样,突破了传统健康科普知识内容的匮乏和重复,形成丰富、多元知识,从而不仅为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健康科普常识,也为社区医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医学工作经验的随时交流和相互借鉴。

(1)常见疾病索引

常见疾病索引主要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人体八大系统的标准,划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造血器官和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疾病,精神、行为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传染和寄生虫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等其它疾病共十二部分。其内容则主要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内、外、妇、儿科等多本权威书籍。每种疾病又分为疾病的病因、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的治疗、疾病的预后和预防六个部分如高血压。

(2)常见症状索引

常见症状索引内容主要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诊断学教材,共有26个常见症状。每个症状分为症状的病因、症状的发病机制、症状的临床表现、症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症状的治疗、症状的预后和预防六个部分如发热。

2、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的模式

(1)形式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模式新颖,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社区居民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实际动手操作的需要。其新颖性和操作性比信函、电话、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医学百科图书馆中寓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来传播健康卫生科普知识,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表现健康教育的内涵,使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居民在轻松的气氛中领会自我保健知识,在趣味盎然中获得卫生知识。

(2)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中,通过Macromedia Dreamwear8、GIF Movie Gear4.2等专业网页制作及动画工具采用HTML、Asp.net等计算机语言技术,多种形式汇编网络环境下健康医学教育百科图书馆中的各种实用性健康科普常识,从而有利于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观阅,达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播健康教育知识。

3、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的特色

(1)速度快捷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通过互联网能将各个社区的居民联系起来,其速度快、信息量大和覆盖范围大的功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率;其速度之快、信息之新更是其他大众媒介无法比拟的,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其最大效用,有效提高了健康科普知识教育的效益。

(2)交流自由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领域。只要有需求、能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健康教育科普常识的学习。利用互联网低成本联络,不仅大大降低了健康教育的成本,避免了时间上的短期性和形式上的局限性,而且充分保证了健康教育交流的自由度、开放度和可持续性。网络家园根据季节、流行病发病期以及不同人群需要的知识,循序渐进地传授保健、卫生科普知识,使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发生情感的联系和共鸣,形成统一的卫生行为规范,达到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目的。

(3)参与平等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是自由、民主、平等的虚拟空间,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享受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带来的各种最新、最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信息服务。健康教育的宗旨强调受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突出其主体使用。而网络的“虚拟性”与“隐源性”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心灵开放程度。社区居民可以完全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查阅、学习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患,并在此力求解决疑惑,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既是健康教育的现代内容,又是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它利用网络的特性,不仅实现了跨地域、跨时空的平等交流,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开辟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渠道,而且由于网络是虚拟的人际交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区居民的思想顾虑和心理戒备,缩短了距离,减少了人际交往中的负面效应。因此,对于拓展健康教育的内涵、方法有着积极的意义,实现“增值”效应。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一方面把现实空间的仿真情景展现在了用户面前,有利于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在网络中了解、认识、接受健康卫生各方面知识;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特有的信息高集成性、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使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自主选择所需健康常识的内容和方式,从被动接受健康常识到实现自主性自我学习健康常识,最终培养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健康生活意识和行为习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的发展。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逐渐兴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计算机网络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同时,会因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本文将分析计算机网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安全 对策 分析

维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是保障人们个人隐私的重要举措。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可以达到使用者的使用目的,能够实在其存在的价值。网络的安全问题则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网络全面普及的今天,通过网络暴露出个人隐私会影使用者的财产与个人安全。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特征分析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一般来说,网络安全就是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浏览的数据得到保密,不被随意的泄露。而这里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信线路的设备安全、通信数据安全、通信管理的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的领域较宽,通常只要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完整、真实等都会影响其网络的安全。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指硬件上的安全,更多的是指软件上使用数据的安全。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就能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

1.2计算机网络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安全表现出的形式多样,其特征是根据形式而变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分别是:

(1)计算机网络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没有取得使用者的意见是无法随意更改其数据信息的,更无法将数据破坏与丢弃;

(2)使用者在网络中保密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能被随意泄露出去,未经许可也不得将信息其他用户;

(3)网络数据信息具有可用性,能被得到授权的实体访问与使用;

(4)网络具有控制信息传播的能力。

2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病毒侵蚀网络

计算机进入人们的视野后,网络病毒便随之传播,出现形式多样,无孔不入,已经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原因。尽管研究了正对病毒入侵网络的相关杀毒软件,但是在高科技的网络环境下,病毒的花样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给个人与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若网络使用者随意浏览病毒网页,就会加大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几率,不仅会让计算机中重要的个人信息数据受到破坏,重则计算机还会瘫痪,无法继续使用。病毒无孔不入,使用者必须提高警惕。

2.2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具有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为各种软件提供一个使用平台的地方,只有保证了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才能是软件正常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决定了整台计算机的运行,是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若是系统的自身出现安全漏洞,就会让计算机在使用网络时存在安全问题。计算机操作系统具有三个安全问题: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结构体系;操作系统的进程;操作系统传输数据的环节。这三个方面都是导致操作系统出现网络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2.3计算机数据的存储内容有安全隐患

计算机的数据库会自动将使用者在网络中浏览的网络信息存入其中。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所有的信息都是为了方便使用者的二次使用,其中大量的数据信息都会被系统自动梳理,然而,这些数据信息没有得到严密的保护,就会被泄露出去,随之出现多种网络安全问题。部分网络不法分子会利用用户计算机内储存的个人信息,盗用其内容,修改数据内容,不仅会影响数据内容的真实可用性,还会影响用户的个人隐私。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

3.1增强对网络病毒入侵的防范与检测

避免恶意的病毒入侵网络安全事件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预防,增强网络病毒入侵的防范检测有三种方式。

(1)采用病毒入侵的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能够发现计算机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病毒衍生。

(2)防止病毒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能够分析计算机网络中是否被病毒侵蚀,然后采用专业性的杀毒软件将其清除;

(3)提高用户的.病毒防范常识。用户拒绝使用外来不明来历的存储卡,拒绝浏览不良信息,就能达到防御的目的。

3.2加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首先,要采用科学、合法合理的手段去管理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在用户的设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以防止网络黑客冒充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攻击;其次,用户要使用安全系数好的操作系统,在计算机条件允许下避免使用已经过期的,不被保护的操作系统;最后,计算机网络行业的技术人员,需要及时研发安全系数高的操作系统,有效的避免恶意病毒的入侵,保证网络的安全。

3.3对网络数据应用加密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信息可以通过将的技术来保证其安全。

(1)采用密码技术。密码包含数字与字母,用户可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密码,提高其安全程度,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确保其安全性、可用性与完整性;

(2)采用口令的密保方式。用户在设置密码时,要尽可能的将其设置的复杂一些,在一定的期限后更改,避免他人的盗取;

(3)应用usbKEY。利用专门的硬件接口的设备,能够有效的避免信息泄露,能使用户的网络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密。

4结语

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要做到完全安全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保证用户自身的信息不被泄露,必须严格遵守网络制度,规范网络行为,避免不良的网络行为带来严重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黄丹.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10):54+56.

[2]千一男.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29):7131-7132.

[3]温少皇.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xx(13):357.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4

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可以这样断言,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如此紧迫地逼到了各行业企业的面前。其次,中国企业应对网络经济,既要主动地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又要稳妥地防范风险和躲避陷阱。

近两年来,人们对网络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网络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网络经济的实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形成的网络经济,以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为基本特征。短短的4年时间,因特网的使用人数就超过了5000万,而达到这一规模,收音机、电视和电脑则分别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证据表明,因特网的出现完全可以与印刷术、蒸汽机、电话和装配线等相媲美。

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泡沫”,而否定网络经济本身,以及它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尽管一哄而起的网络“激情”所导致的一轮“泡沫”已经破灭,网络经济大潮并不会因而停滞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器和震荡之后,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同时,人们也日益清醒、冷静地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实体经济。生产力变革的最终实现,取决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否进一步整合。只有当网络经济创造的.生产力可以使传统经济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尽管这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因此,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应当这样定义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按照这个定义,网络经济绝对不是网站经济,也不等同于网络公司经济,在网络经济中唱主角的,恰恰是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而进行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活动的各类实体企业,自然也包括一切传统产业中的各类企业,它们才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各类网站企业或网络公司只不过是为各类实体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而已,它们中的一些不景气正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新兴企业的破产。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

可以这样断言,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目前看来,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至少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长方面。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

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业经营方式。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其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的确在发生变化。因特网可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的业务的本质。网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是由于,一方面每个采购合约中投标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就是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描述。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

(4)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5)企业组织结构。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中国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时代背景,已容不得我们对信息化和网络经济有模糊的认识和肤浅的理解。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言,企业对网络经济的理解和态度将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命运。为此,我们只能丢掉幻想,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急起直追。

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如此紧迫地逼到了各行业企业的面前。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发展网络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或是商务模式的选择问题,而是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是惟一的选择,任何忽视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彻底转变观念,中国企业才能够通过学习来认识和把握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调整、变革企业的战略构想、运作模式和组织构造,以求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合作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中国企业应对网络经济,既要主动地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又要稳妥地防范风险和躲避陷阱。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脱胎换骨般地改造企业,是对企业家战略远见、创新胆识、经营智慧和管理艺术的最大考验。一般说来,近期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结合企业信息化战略和对传统运作方式的改造,促进自身结构优化升级,适时推动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模式创新。当务之急是找准切入点,构建企业内部网,用最新的、最适宜的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业务流程和经营组织方式。通常可以选择从最重要的局部流程或部门做起,然后逐步推广,直至全面提升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的运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已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紧密结合宏观环境和市场的变化,设计或选择自己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和开展电子商务的长期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并通过与不断变化的网络运用环境相适应的多档次技术和经济组合,完成循序渐进地、从基础到高端地分阶段、分步骤发展过程。具体而言,中国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大体上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第一步:部署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企业网络,为构建企业电子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基础硬件、软件环境。其中,对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公共的基础设施平台,通过公共接口直接接入公共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或电子交易市场;第二步: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网上协作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办公自动化,满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时上传下达的要求,实现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外部网站。从而加强企业内部运转效率,及时对内、对外发布信息;第三步:建设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最典型的系统是企业资源规划管理(ERP);第四步:建立针对企业经营三个直接增值环节来设计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和产品研发管理(PLM)等。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5

随着现代人们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对于计算机依赖性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其系统提供的各项软件之上,而逐渐地向各种应用软件扩展。支持系统运行的系统软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就需要通过应用软件来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这给应用软件的发展带来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在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些用户乃至开发人员认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无所不能,进而要求开发出满足其各种不切实际需求的软件,给整个应用软件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把握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而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开发技术,以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1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1.1规范性原则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规范性原则是指,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规律,同时技术设计和技术实现应该切实可行,避免过于扩大开发技术或者应用软件的作用而进行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开发。同时,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规范性还意味着,在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和使用习惯,这样才能够开发出操作性较强的应用软件,才能够拥有用户的忠诚度。

1.2易维护原则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相反,其开发和维护对于应用软件开发人员来讲,应该是并重的。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后续的维护问题,为维护提供便利。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机应用出现问题后产生难以维护的状况,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标准化地开发,这样,在应用软件出现问题之后,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源头,并且便于及时进行修改。

1.3“少即是多”原则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少即是多”原则是指,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最简便的指令、最简化的步骤来进行程序编写,这样,应用软件运行和用户的使用才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才能够不使应用软件的使用成为负担。

2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分析

2.1生命周期技术

生命周期技术就是将软件的开发当作一个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中,软件开发的每一个步骤:问题定义、问题分析、用户需求研究、框架构建、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后续维护等都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一个环节和后一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并且是不可逆的。首先,进行问题定义。对问题进行定义是进行应用软件开发的首要步骤,即要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应用软件,这个应用软件要满足用户的哪些需求。并且把这些问题或者说是这些需求进行分解,制作出相应的操作规范。其次,问题分析。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问题想要实现的目的、实现途径,同时,根据当前的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来进行可行性分析,保障软件开发切合实际。再次,用户需求研究。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目的,因此,需要对用户的每一项需求都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确定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并确定出每项功能的实现方式。又次,框架构建。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之下进行相应的框架构建和调整,搭建出应用软件的基本模型。程序编写。程序编写是在搭建好的框架之内,按照程序编写规范进行相应的程序编写,以使软件能够正常运转。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对编写好的软件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测试,以发现并且解决软件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软件的正常运行。最后,进行后续维护。根据用户的反馈以及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后续维护和更新,保障软件的正常运行。

2.2原型法

原型法即以用户的需求和问题为原型来进行软件开发,这种开发方法更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原型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于软件应实现的功能、软件的界面、软件的个性化设置等进行调查和整理,以作为软件开发的原型。其次,根据整理出来的用户需求来进行软件模型构建,使软件能够实现用户的实际需求。再次,对开发出来的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通过进行运行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善;二是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修改,保证用户需求的切实实现。最后,对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及时对软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对软件进行升级,使软件运行更加稳定,同时功能性更强。

2.3自动形成开发技术

自动形成开发技术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开发技术,主要是通过开发软件来实现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在这种开发技术中,软件开发人员只需要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研究,然后通过软件来实现编程过程,非常便捷。但是,这种自动形成开发技术需要有严格的规范保障才能够使开发出来的软件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需要人工对软件进行相应的调试才能够保障软件的良好运行。

3结语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计算机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成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就尤为重要。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使用户能更快捷地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原则,无论我们使用哪种软件开发技术,都需要遵循这个原则,如此,才能够保障软件开发能够既符合科学规律,又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而每一种软件开发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在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技术,以最终实现软件开发的基本目的。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6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1.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2.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2.1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2.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2.3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3.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3.1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3.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4.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途径。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7

摘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讲解计算机科学领域里“有什么”的基础上,探索通过作品设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由“有什么”到“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升华,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化为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品设计;教学探索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点多放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有什么”,即二进制、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多媒体以及计算机网络,这些内容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传统的教学以及考核模式把这些内容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强制灌输给学生,学生忙于机械记忆以应付考试,而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也很无奈,总想在有限的学时内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计算机技能,但最后只能走马观花式的授课,因此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想学习,事实上,大部分学生不是什么都不想学,只是对于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纯粹的基础理论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1,2]。很多同学在经历了背知识点的复习之后,考试结束如果有人问起学到了什么,经常会说好像什么也没学到,原因在于虽然学生上课听了,知识点记了,实验课上实验也做了,但是他们没有机会使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完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比如一段搞怪的动画、一段怀念中学同学的视频、一个小时候玩过的弱弱的游戏,给学生一个机会或者说一个要求,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作品,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基础知识技能的有用之处,并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一作品设计的内容

要想学生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升华、内化为一种计算思维能力,需要在“有什么”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能做什么”[3],也就是计算机能解决什么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作品设计作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热情。作品设计就是自主学习,经常有老师抱怨课时太少,这个软件也没法讲,那个软件也没法讲,可是事实上,学生玩游戏玩美图,都是软件,没有人教也会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学计算机基础中除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上讲解,还应该混合使用自主学习的模式,即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不讲软件使用的具体操作,仅仅提出一个设计作品的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完成。我们设计了三个作品,分别是计算机配置单、多媒体作品以及组装局域网,为了不让学生疲于应付,而是能够真正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作品,并不要求学生全部完成,只要独立完成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作品,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平时成绩,主题没有限制,必须独立完成,如果工作量太大,需要合作完成,可以单独申请。

(一)计算机配置单

计算机硬件组成,是计算机基础课内容之一,在基本内容讲解基础上,我们设置了一个作品,即一份计算机配置单,引导学生在一定预算之下,通过网络或者DIY配机实体店搜索当前市场上的计算机配件型号与价钱,比较学习过的各配件性能指标,综合考虑性价比,完成一份配置单,可以是Word、Excel或者PPT等形式,可以使用数据和图形分析CPU以及I/O设备花费比例。

(二)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部分的主要理论内容是音频数字化、图像数字化以及视频和动画的原理,由于学时限制,没有时间详细讲解各种软件的使用,我们尝试在介绍每种媒体结束后,介绍几种常用软件。音频数字化之后介绍GoldWare,使用这个软件打开一首音乐,就可以看到基础知识部分讲的概念,如声道、采用频率和量化精度,GoldWare有着强大的编辑音频文件的功能,课上举例截取音乐的高潮部分作为手机铃声。图像数字化之后介绍Photoshop,这个软件很多同学都用过,介绍抠图和相片祛痘功能,相片祛痘时,基础知识中的像素的概念就会出现了。视频之后介绍最常见的MovieMaker,制作过程按顺序排列图像和视频,学生可以形象地理解连续的图像播放的含义。动画之后介绍Flash,展示动画是如何在一帧一帧之间顺序变化。这部分我们设置了一个作品,即多媒体制作,音频、图像、视频以及动画都是可以的,实践证明这个作品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生们的主题很多,如家乡介绍、中学生活回顾、大学生活片段、喜爱的动画、喜爱的乐队等等,这些内容都在学生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很好的作品,不仅学生有收获,老师也对学生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组建局域网

现在每个学生都用网络,手机上网,计算机上网,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大家平时上的网是Internet,除了Internet这种广域网,还有一种也很有用的网络叫局域网,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作品,就是自己在宿舍组建局域网,局域网一旦组建成功,无需花钱上Internet,也可以在宿舍联网打游戏,一听到这个,很多学生真是眼睛发光,这一作品要求使用word或者ppt或者视频记录网络组建过程。

二作品设计的益处

(一)学生的收获

在学生的作品设计过程总结中,可以看到很多同学真实的收获。物理14级3班的林佳铭同学,在总结中写到:“老师,我做好啦~!就像你说的,真有成就感!但是我也在使用MovieMaker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1)我发现制作时在右面的预览时背景音乐与视频的同步情况和保存成电影之后的同步情况不同。保存成电影后背景音乐会比预览时走得快。本来我昨天都做好了,结果今天发现这个问题后又得重头做一遍(片中会出现歌词的文字,需要非常同步才行);(2)视频效果中的“淡入,从白变起”与“缓慢放大”或“缓慢缩小”一起用的时候会出现bug,具体情况是图片突然放大或缩小后就不动了。但遇到这种情况把“缓慢放大”或“缓慢缩小”删除再重新添加就会变得正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开始以为这是偶然情况,可是后来又遇到几次。”应用化学15级1班马聪同学,在总结中写到:“从上个星期天运动会结束一直到现在才做好。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作品后还是很高兴的,有一种自豪感,最重要的是从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功能,就像在一片森林里,不断的发现宝藏,我将会继续探索,去发现更多宝藏!”课程结束后,也许学生忘了教这门课的老师是谁,忘了背过的知识点,但他们一定会记得自己倾注心血完成的那个作品,记得那个作品背后的基础知识,这就是在知道“有什么”的基础上,完成了“能做什么”的升华。

(二)师生的交流

在网络通信发达的今天,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交流,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对于学生的答疑、解惑、鼓励和安慰,就是很好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同于一道计算题的讲解,这种交流可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表达方式以及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多一些了解,同时也多一些理解,在对话中引导,在交流中进步,教学相长。教学实践中,对于这类不同于计算进制转换、计算多媒体数据量的作业,学生还是很陌生的,最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畏难,有的学生不断向老师强调自己基础差,没用过计算机,做不了作品设计,对于这类同学我们就是不断地鼓励鼓励再鼓励,并且在课前展示已经完成的作品,请完成的同学讲解基本过程,最后很多同学表示在老师的鼓励下完成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作品。

三结束语

在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有的安装不了、格式不对、字幕加不了、软件BUG、无法保存,在我们看来这一切都是闪着光的,学生遇到的这些就是学习,不仅是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人生中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建磊.关于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xx:12-13.

[2]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xx,4:59-62.

[3]陈后金.转变教育观念造就知而有识学而善用的优秀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xx(10):10-11.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8

摘要】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运行效率。由于受到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计算机危害的隐蔽性,计算机危害很容易给计算机使用者带来很大的损失。对计算机安全危害进行研究,根据计算机安全危害的特点,提出计算机安全危害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危害;特点;对策

计算机有两类安全危害形式,危害计算机本身和以计算机为操作工具进行危害。计算机为目标时,主要以损害数据信息处理设备为主,进行窃取、损害计算机数据,是纯粹的计算机危害;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危害时,使用计算机进行盗窃、伪造、变更数据,是传统的犯罪行为,是广义的计算机安全危害。

1、计算机安全概念

计算机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保护,使计算机软、硬件、数据避免遭到破坏、修改、暴露。公安计算机管理监察司对计算机安全定义为计算机资产安全,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信息资源不受到有害因素的损害。

2、产生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原因

计算机容易受到很多方面的危害,从主观和客观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2.1客观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让计算机破坏者有机可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信息有着比较高的共享性,进行共享时比较容易,计算机系统存在缺陷,造成作案者作案的机会。

(2)计算机作案后,可以通过特殊的计算机手段隐藏或者消灭作案痕迹,隐蔽的作案手段使得计算机危害发现不及时,隐蔽性高,发现难度大,案件侦破困难。

(3)计算机破坏收益性高,常常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并且实施危害时与普通计算机程序十分相似,难以被察觉,因此计算机安全危害风险低收益高。

(4)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的脱节,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没有跟上,法律上建设不到位。

2.2主观方面

(1)计算机作案者缺乏底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对计算机作案高收益趋之若鹜。

(2)部分作案者恶意制造破坏,纯属报复社会,发心中不满,对人和事尽心蓄意报复。

(3)一些计算机破坏者为了展现自己的高超技能,以破坏计算机安全为代价展示自己,以破坏计算机安全证明自己能力。

(4)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的客观缺陷和个人因素,使得计算机危害行为愈演愈烈,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威胁。

3、当前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特点

3.1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作案者技术性强

计算机本身有着比较完备的安全防护功能,计算机进行过一些必要的安全系统设置,因此计算机安全作案者一般都是有着比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技能,而非专业人士常常对着些技能非常缺乏。计算机安全危害者对这些计算机安全防护技能非常熟练,掌握着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使用其他作案手段,进行计算机危害时,普通人难以发觉,隐蔽性非常强。

3.2危害计算机安全的手法极其隐秘,不易被发现

实施计算机危害常常以计算机数据信息和应用程序进行损害,目标常常是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危害实施者了解到一些计算机漏洞后,根据这些漏洞,植入自己编写好的计算病毒。然后作案者利用网络远程操纵计算机病毒或者计算机程序,而计算机使用人员很难察觉和处理。有一些病毒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触发激活,隐蔽性非常强,计算机使用者不易发觉。

4、计算机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显示,计算机安全危害每年给美国带来的损失超过170亿美元。超过75%的公司报告财务损失人大程度上是计算机安全导致的,这其中只有59%能够定量计算。而我国,随着计算机的大量使用,木马等计算机病毒给计算机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仅仅银行和证券等金融领域的计算机安全损失就高达几亿元,其他行业的计算机威胁也时常出现。一些计算机危害是蓄意攻击,一些计算机损失是无意发生,都给系统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因此,使用计算机网络很有必要进行进行安全防护,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计算机系统中,局域网和广域网都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各种威胁,采取具有着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和可用。

5、防范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对策

5.1保障计算机物理及网络环境的安全

进行计算机安全防护,计算机物理实体安全是首要的,计算机基础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场所的安全决定着计算机的安全。另一方面,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被破坏,防止不法分子非法侵入计算机,不经允许查看、调用、更改、破坏计算机数据,进行一些非法操作。使用专门的计算机技术检测计算机安全系统,对安全系统的缺陷及时进行增补。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危害,有针对性的进行计算机系统加固,减少计算机安全损失的可能性。

5.2运用和完善加密与认证技术以及加固防火墙

使用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信息被窃取,是信息保护的有效手段,进行加密保护主要有两种手段,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使用认证技术可以使用电子数段证明计算机使用者合法身份,主要有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签名。使用加密和认证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计算机安全危害事情的发生,阻止非法操作计算机,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防火墙对计算机至关重要,访问策略、安全服务配置等技术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现在计算机危害多种多样,一些计算机防护技术落后于计算机威胁,防护墙需要及时进行加固。

5.3努力发展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

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是计算机安全保障的基础。计算机系统存在缺陷,常常是计算机作案人员进行危害的渠道。同时计算机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水平和更行速度,也是计算机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提高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培训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安全性,建立完善的计算机人才培训体系,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能够根本上减少计算机危害事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国毅.试论计算机安全危害的特点与对策[J]。中国新通信,06:70.

[2]韩涛,常峰.当前计算机安全危害的特点及对策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08:220.

[3]赵文胜.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D].武汉大学.

[4]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及若干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5]张烨.计算机网络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

[6]王晓昕.计算机犯罪略论[D].中国政法大学.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9

摘要:本文通过传统自动化变电所和程序化变电所的比较,说明了程序化变电所的特点,提出了程序化操作对变电站系统的要求,最后说明了程序化操作时信息的验收和实现。

关键词:程序化操作;变电所;信息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电路科技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在变电站的应用当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最初的常规远程终端单元(RTU)变电站到后来的综合自动化站,再到现在最新的以综合自动化为基础的数字化站以及程序化操作变电所,越来越先进的技术被运用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

2、程序化变电所特点及操作验收

2、1程序化变电所特点

传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操作一般采用键控方式的逐项操作模式,首先由运行人员根据操作要求及操作规程编写操作票,然后由操作人员按照操作票的执行要求和顺序进行操作,并人工进行相应的检查,操作票的执行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方面操作票的正确性和执行操作票的准确性都随着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状态而带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工写票、审票、操作、检查的过程也使操作时间变得冗长,操作效率较低,同时也将系统运行方式变换过程便长,导致系统运行方式薄弱。

而实施程序化操作,只需要变电站内运行人员或监控中心运行人员根据操作要求选择一条程序化操作命令(比如说将某线路运行状态由运行改为检修)。操作票的选择、执行和操作过程的校验由变电站操作系统自动完成,实现“一键操作”。一方面大大降低的操作中人为因素,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和系统运方变换时间,提高了操作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程序化变电站采用分层分步式自动化系统,其控制也是分层分级设置。其控制操作方式分为远控、站控、就地3种方式。

a。远方遥控。由调度人员在调度端发出下行控制命令。

b。站控操作。由运行人员、操作人员在变电站层监控主机发出操作命令。

c。就地操作。作为后备控制方式,当监控系统故障或网络故障时,可在间隔层测控装置的手动控制或通过保护测控装置上的薄膜键盘进行就地控制。上述3种操作方式通过使能开关进行切换,当切换到就地时,远控及站控的遥控命令不被执行;当切换到远方操作时,就地操作不产生任何作用。传统自动化站操作一般采用键控方式的逐项操作模式,操作时要逐项执行、顺序操作并且人工检查,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程序化变电站实施操作,只需要运行人员根据操作要求,选择一条程序化操作命令(如将某线路转为检修状态);操作票的选择、执行和操作过程的校验由程序化操作系统自动完成,实现“一键操作”。一方面极大降低了操作中人为因素的误操作、降低了人为干预程度,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大幅缩短了操作时间和系统运方变换时间,提高了操作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而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操作的每一步什么时候开始实施、什么时候可以实施下一步、什么时候结束、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异常都由程序化操作系统自动判决。

2、2程序化操作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程序化操作的过程弥补了原操作规范的不足,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繁琐操作和误操作,提高了整个变电站工作的效率,有效保证了倒闸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程序化操作可以利用远动工作站实现顺控逻辑,实现了双机热备用,保证了系统方案实现的可靠性,也提高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机制。另外程序化操作的顺控规则预演妥善解决了顺控逻辑的正确性校验,提供可靠直观的界面,并把整个倒闸操作全程显示出来,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对整个操作过程有了一个整体意识,防止了人为的误操作。为了实现程序化控制,作为其基础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1、实时数据采集,能及时向程序化控制服务器提供最新的站内所有开关位置,所有的模拟量(电流,电压,功率),以及其他辅助的遥信点。为程序化控制提供及时可靠的判断依据。实时数据采集功能在目前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早已具备,并且其精度和误差已经能控制在较高的水准上。

2、友好的操作界面,可以在操作时实时的观看主接线上的变化。

这点也能满足相关要求,但随着程序化操作的具体实施,对友好操作界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操作票预演界面、程序化操作规则校验工具等等,这些将在以下的部分做解释。

3、防误闭锁功能,由于有了五防功能的配合,可以最大幅度的减少由于程序化控制逻辑而产生的误操作。程序化操作与防误闭锁功能相结合能有效防止程序化操作过程的误操作,保证操作实施的可靠安全稳定,并为跨间隔的程序化操作提供有力的.辅助条件。

4、可靠的操作功能,将程序化控制的每个步骤可靠的执行。程序化操作过程的每个步骤都有相关的手段和工具去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或者条件不满足都将中止该次操作,从而保证每个步骤的可靠执行,同时也给程序化操作提供了一种实施的标准和规范体系。

5、事件记录功能,能够记录下程序化操作的整个过程。

通过事件记录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程序化操作的正确性,并在每一个步骤完成后可以通过记录数据核实上一步骤的正确可靠以及为下一步骤的实施奠定基础。

6、通讯技术,系统具有与多个远方调度中心、站内微机型继电保护、站内电量计费终端(ERTU)和直流系统等智能装置的通信能力。在远动机房设置远动通信工作站,与调度通信通过远动通信工作站进行,通信具有主备通道自动切换功能。程序化操作的远方调度实施在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现场作业的劳动量,提高了效率,同时解决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倒闸操作问题。

2、3程序化操作的验收及实现

所有程序化操作规则、操作判断都保存于相应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中,在增补间隔或者运方改变时,就可以直接增补和测试装置。这种方式减少操作中监控信息的交互,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可靠性,加快了响应速度。

1运行状态辨别和检测

设备运行状态是程序化操作中一个比较重要依据,必须使用独立的程序实时进行采集和判断。为了防止不到位的情况,要求所有位置开入双位采样(合位、分位)进行判断,即手车从工作位置到试验位置时,不仅要求判断工作位置辅助接点打开,还要判断试验位置辅助接点闭合。需要判断的开入有断路器位置和刀闸位置、手车辅助接点等;同时利用交流电流、电压作为辅助判据,判别装置的实际状态。如开关分位时,应该同时检查二次回路没有电流。

2程序化操作规则

为满足现场运方变化的要求,程序化操作的规则应设置成可以整定;如果接线方式已经确定,也可以直接固化在程序中。分析规则后可以发现,规则的要求就是判断遥信状态、实施控制;实施结束后再判别遥信状态。

在程序化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该间隔保护动作、实施控制后分合不到位、执行急停操作时则立即中断程序化操作,并做记录。记录程序化操作执行到哪一步,什么原因造成程序化操作的中断,并把这些信息上传给后台和调度系统,以备检查。程序化操作中断后,如果需要处理就要进行常规操作。如果正常动作后,则上传操作成功信息。为方便程序可靠、稳定运行,把程序化操作这个逐步操作的过程做成一个公用程序,考虑操作可靠性、安全性,程序化操作规则需要整定3种信息。(1)规则总数。(2)各规则的总步数。如线路单元由热备用状态转运行状态,总步数2、第1步,在热备用状态时,合断路器开关;第2步,检查断路器开关是否合上。(3)各规则的每一步规则设置。每步规则也分为3个缓存区,第1个缓存占用1个字节(8bit),其中最高位bit7作为判断是实施控制还是判别遥信,其余7比特位只在实施控制时加以检查,可以分别表示开关合位、分位,手车工作位置、试验位置,地刀合位、地刀分位,带电显示信号;第2个缓存作为实施控制的遥控号或判别遥信的点号;第3个缓存作为实施控制的目的(控合还是控分)或判别该遥信的合还是分。

在这个实现方法中,充分考虑了操作前后、位置信号的变化情况,有效避免了以前有些程序化操作系统中只关注当前操作的前后情况,没有考虑在执行后续操作中,前面条件由于种种原因不(下转37页)(上接36页)满足的情况,提高了操作过程中容错处理能力。下面以线路单元由热备用状态转运行状态为例说明。

第1步a。遥控(10110010b);b。断路器;c。控合。

第2步a。遥信;b。断路器位置;c。合位。主站或当地后台进行程序化操作时,运行或操作人员直接下发程序化操作命令(转运行状态、转热备用状态、转冷备用状态、转检修状态),间隔装置立刻进行判断,如果不满足要求,直接回传信息,并禁止操作;如果满足要求,装置自动识别装置当前状态,自动调用相应的操作规则,逐步执行各项操作,完成程序化操作任务。

3、结论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不停的影响着现在变电站的运行和操作方式,特别是程序化操作技术的实现,为运行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10

其中,d是传播距离,c是光速。

在一个小区内如果传播时延过大,也会引起终端的上行链路对附近其他终端的下行链路接收形成干扰。为了在eNode B接收端实现各终端的上行信号同步,终端必须提前一定的时间发送上行的UpPTS和子帧2。如图3所示,以eNode B发射端的时间作为基准,该时间提前量应该等于终端到eNode B的无线传输时延τ,也就等于Node B发射的下行信号到达终端的无线传输时延。如果以终端接收到的下行信号时间作为基准,该时间提前量就是两倍的无线传输时延(2τ)。

相对于接收到的下行信号基准,由于终端需要以2τ的时间提前量发送上行UpPTS和子帧2,如果2τ大于DwPTS和UpPTS之间的保护间隔GP,就会引起该终端的上行UpPTS信道干扰附近其他终端接收来自Node B的DwPTS信道。因此,按照以下公式可确定不产生上下行干扰的最大传输距离(即最大覆盖距离):

(3)其中,tgap是保护时间间隔。

根据标准中的特殊子帧配置,可计算得出不同特殊子帧配置格式下TD-LTE基站的最大覆盖距离,如表1所示:

如果存在移动通信直放站等转发设备,由于直放站设备内部的滤波器件固有时延和光纤介质中的信号传播时延,会导致上述时延保护间隔对应的最大覆盖距离进一步缩小。

考虑到该干扰信号经过远距离的传播损耗后,信号功率已经比较微弱,工程中一般较少考虑该干扰的影响。

(4)邻频干扰。由于设备滤波特性的非理想性,干扰也存在于使用相邻频率的各方之间。

假设不同频率上的终端数量和位置分布相同,从3GPP标准中对接收机的ACS和ACLR指标要求来看(一般在30dB以上),相对于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小30dB以上,即邻频干扰比同频干扰弱1000倍以上,可以忽略。

4 、系统间干扰

4.1 系统间干扰类型

从形成机理角度可分为邻频干扰、杂散辐射、接收机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

(1)邻频干扰(ACI)

如果不同的系统分配了相邻的频率,就会发生邻频干扰。由于收发设备滤波性能的非完美性,工作在相邻频道的发射机会泄漏信号到被干扰接收机的工作频段内;同时被干扰接收机也会接收到工作频段以外其他发射机的工作信号。决定该干扰的关键特性指标是发射机的ACLR和接收机的`ACS。

(2)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s)

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滤波等部分工作特性非理想,会在工作带宽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不包括带外辐射规定的频段),包括电子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各种谐波分量、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以及发射机互调等。

邻频干扰和杂散辐射不同,邻频干扰中所考虑的干扰发射机泄漏信号指的是被干扰接收机所处频段距离干扰发射机工作频段较近,尚未达到杂散辐射的规定频段的情况,即有效工作带宽2.5倍以上(或者工作带宽上下边界10MHz以外的频段)。当两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差带宽2.5倍以上(或者相隔10MHz以上)时,滤波器非理想性将主要表现为杂散干扰。

(3)接收机互调干扰

接收机互调干扰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TxIMD)、交叉调制(XMD)干扰。

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射频器件非线性,在两个以上干扰信号分量的强度比较高时所产生的互调产物。

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双工器滤波特性不理想,所引起的被干扰系统的发射分量泄漏到接收端,从而与干扰源在非线性器件上形成互调。

交叉调制也是由于接收机非线性引起的,在非线性的接收器件上,被干扰系统的调幅发射信号,与靠近接收频段的窄带干扰信号相混合,将产生交叉调制。

(4)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功率太强,而将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推向饱和区,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被干扰系统可允许的阻塞干扰功率一般要求低于LNA的1dB压缩点10dB。

根据不同干扰形成的特性,邻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都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机内,被其接收而恶化通信质量的;阻塞干扰则是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以外,通过将被干扰系统接收机推向饱和而阻碍通信的。

对于落在被干扰系统的接收带宽内的干扰,可以进行功率上的相加。总的干扰功率为:

(5)其中,PACI、PSE、PIMD分别为邻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单位为dBm。

一般情况下,三种干扰的强度相差较大;合成的干扰功率将主要取决于其中最大的一项。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三种干扰强度相等,总的干扰功率增加4.5dB,仍符合一般情况下干扰指标留有的余量要求。因此工程中一般分别核算各干扰情况是否满足系统指标要求,以简化分析。

4.2 系统间干扰分析方法

干扰分析的方法很多,3GPP TR36.942中提到有两种:确定性计算方法和仿真模拟方法。

(1)确定性计算方法

也称最小允许耦合损耗MCL(Minimum Coupling Loss)计算方法。确定性计算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较容易地获得理论估计结果,所计算的结果对应于最恶劣的情况,对应的MCL要求较严格。

确定性计算方法是基于干扰系统和被干扰系统的有关参数,计算出系统间要实现必要的干扰抑制所需要的最小允许耦合损耗MCL。一般MCL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MCL=干扰源输出功率-衰减-允许的干扰电平

(2)根据收发设备的ACS/ACLR或者杂散信号功率、互调抑制要求等指标,结合其工作带宽和发射功率,可以计算出达到一定干扰抑制要求的MCL。

1)衰减

对不同的干扰类型取定为不同的参数:

对邻道干扰是ACIR;

对互调干扰是互调抑制比。

2)允许的干扰电平

对带内干扰一般可以根据允许的接收灵敏度恶化程度确定(后续计算中取恶化量为1dB);

对带外阻塞干扰一般由接收设备LNA的1dB压缩点确定。

3)其他增益和衰减

由于收发设备的指标是按“天线连接处”定义的,因此耦合损耗CL包括天线间相对增益、天线间空间损耗、外加滤波器的信号衰减、馈线及接头的衰减等部分,在增加了外部滤波设备时,还包括滤波设备的信号衰减。

(2)仿真模拟方法

仿真模拟方法是对干扰系统和被干扰系统的基站、终端的发射功率、基站的负载等情况进行设定,通过仿真得出设定环境下的系统间干扰情况。仿真模拟方法考虑了功率控制、用户分布等对系统间干扰情况的影响,故对系统间的干扰分析比较全面,尤其是涉及到终端的干扰场景。

4.3 系统间隔离度要求

根据标准中的接收机和发射机性能要求,运用确定性计算方法得出LTE和其他系统(包括不同运营商的LTE系统)的隔离度要求,如表2所示:

对应上述计算结果,在实际系统中应用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1)以上确定性计算结果是按照单载波发射机考虑的。如果干扰系统实际配置了N载波,假设各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相同,则干扰功率会成倍增加,因此隔离度要求也需相应增加lgN(dB)。

(2)上述的干扰隔离度计算结果都是按照标准最低要求进行的,实际系统设备的性能(如CDMA基站的杂散抑制水平)应优于标准的要求,因此实际组网当中,基站的隔离度要求还应结合具体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核算。

4.4 系统间干扰解决方案

总体上,系统间干扰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天线空间隔离和加装隔离滤波器。此外,如果频谱资源相对比较宽裕的话,可以灵活配置载波获得保护频带。

(1)天线空间隔离

天线空间隔离是使干扰系统的发射天线与被干扰系统的接收天线保持一定的物理空间距离(角度),使得发射天线的电波经空间衰减后满足到达接收天线端的恶化电平程度。

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环境,可以利用铁塔或天面的不同平台、不同位置进行天线的空间隔离,具体可以采用水平隔离、垂直隔离和混合隔离这三种方式。

水平隔离度和距离关系式

(6)垂直隔离度和距离关系式

(7)其中:

Ih:干扰系统发射天线与被干扰系统接收天线的水平隔离度(dB);

Iv:干扰系统发射天线与被干扰系统接收天线的垂直隔离度(dB);

GTx:干扰系统发射天线朝向被干扰系统接收天线的发射增益(dBi);

GRx:被干扰系统接收天线朝向干扰系统发射天线的接收增益(dBi);

dh:天线水平间隔;

dv:天线垂直间隔;

λ:无线电波长,如为杂散干扰,应取被干扰系统接收频段波长;如为阻塞干扰,应取干扰系统发射频段波长。其量纲保持与dh、dv相同。

假设GTx+GRx=0dBi,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出系统间空间隔离度要求,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计算结果,EV-DO和LTE的垂直距离要求7m以上,实现起来很困难。实际上,根据天线隔离度实测研究,当天线间距比较远时,所实现的隔离度要小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即使垂直距离达到7m,也很难达到100dB的隔离度。普通天线共址时只能实现50dB~70dB的隔离度,可见EV-DO基站天线很难和TD-LTE基站天线共址建设,需结合天面自然或者人为设置的阻挡增加天线之间的隔离度。GSM系统和TD-LTE系统共站时,也要保证足够的垂直隔离,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

(2)加装隔离滤波器

滤波器分为两种: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具体网络设计需注意:

1)对同频加性干扰需在发端加装带阻滤波器,以降低接收频段内的功率;对阻塞干扰则需在收端加装带通滤波器,以降低接收频段外的功率。

2)尽可能利用天线架设位置的障碍物,可以另外采用增加隔离板的方法。

3)提高发射滤波器性能,如针对每一个频点采用窄带滤波器来进行滤波,可以减少天线隔离要求。

4)采用线性功放,降低功放后信号的杂散。

根据邻频干扰分析的结果可知,LTE FDD和TDD系统之间无法邻频共存。因此将来在做频率规划时,若条件允许,应尽量留有充足的保护频带,避免不同运营商的LTE FDD和TDD系统邻频共存。如果LTE系统下行发射频段和现有2G/3G系统的上行接收频段相邻,或者LTE系统上行接收频段和现有2G/3G系统的下行发射频段相邻,也应尽量留有充足的保护频带,避免邻频干扰过大影响系统性能。

5 、总结

根据确定性分析,除EV-DO系统外,一般通过空间隔离可满足TD-LTE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干扰隔离要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计算结果是基于标准中最低要求进行的,实际设备的性能一般远优于标准的最低要求。因此实际在进行网络设计时,可按照具体设备的性能指标重新核算干扰隔离度要求。

参考文献:

[1] 3GPP TS 36.101 v10.1.1. User Equipment(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Release 10)[S].

3GPP TS 36.104 v10.1.0. Base Station(BS)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Release 10)[S].

广州杰赛通信规划设计院. TD-SCDMA规划设计手册[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xx.

3GPP TS 05.05 V8.20.0(20xx-11).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Release 1999)[S].

3GPP TS 25.104 V10.3.0(20xx-09). Base Station(BS)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DD)(Release 10)[S].

3GPP TS 25.105 V10.3.0(20xx-06). Base Station(BS)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DD)(Release 10)[S].

3GPP2 C.S0010-C v2.0.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DMA20xx Spread Spectrum Base Stations[S].

3GPP TR 36.942 V10.2.0(20xx-12). Radio Frequency(RF) system scenarios(Release 10)[S].

3GPP2 C.S0032-B Version 1.0.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DMA20xx High Rate Packet Data AccessNetwork[S]. 20xx.

[10] 3GPP2 C.S0033-B V1.0.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DMA20xx High Rate Packet Data AccessTerminal[S]. 20xx.

[11] TSG-RAN Working Group 4(Radio) Meeting #8TSGR4#8(99) 631Antenna-to-Antenna Isolation Measurements[S].

[12] 3GPP2 C.S011-B Version 1 Recommand Minimum PerformanceStandards for CDMA20xx Spread Spectrum Mobile stations,Release B[S].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11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各行各业开始大面积信息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科学的对非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文章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从实用性、趣味性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像电力和电话一样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与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几乎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或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要用到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里的非计算机专业也应该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时代的要求。

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已被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列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六门核心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教学学时一般都偏少,所以教学难度大。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基本理论知识讲透,同时又要让学生学到很多实用的技能是每个任课教师的艰巨任务。

下面将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几方面展开讨论。

一、 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教材选择不合理

目前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教材非常多,但是要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却并不容易。

首先,计算机网络是综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更新非常快。往往教材选择不注意,所选教材的知识已经落后了。

其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而言,不同的专业也要选择不同的教材。如电气、自动化专业就和机械、经管等专业在教材选择上就要有所区别,侧重点不同。电气、自动化专业就要和计算机专业靠的近一点,理论性就要稍微强一点;而机械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要能够为后续学习工业网络作铺垫;经管类的计算机网络学习主要解决学生在今后财务管理上所要用到的基本计算机网络技能问题。

2、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

现在绝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局域网组网等方面进行深入介绍。这些内容理论性强,相对枯燥,学生看不到又摸不着,很快会对计算机网络从感兴趣到失去兴趣。这会直接导致学生上课走神、不听课、教学互动差,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一定要针对不同专业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很好的结合起来。

3、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性很强,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实验课和实训课。因为对于非计算专业来说,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和设备。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上,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

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一定要给学生创造实践动手的机会,实在没有条件,任课教师也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回去自己动手组网和维护等,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的认识。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1、不同专业要有所区别

目前很多专业已经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如电气工程、自动化、机械、经管等,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一定要有所区别。当然主干内动大体上是要一致的,这里讲的要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课程最后计算机网络应用这部分内容上。

例如,对于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在网络与弱点布线、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等方面要结合起来;对于机械的同学,就要将计算机网络与机械设计制造、智能化网络化控制结合起来;对于经管的同学,就要解决经管的同学平时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网站制作等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后续毕业设计和工作中遇到的跟网络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内容要循序渐进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而言,不能讲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就直接将数据通信的知识,虽然说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但是对于非计算专业的同学而言,数据通信的知识深奥难懂,学生很快会对计算机网络失去兴趣。

所以以我个人经验而言,我第一次课用来讲解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修知识,虽然有些专业的同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里也学到过,但是很多同学反映内容不深刻,那些知识同学们用了电脑自己也知道。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紧紧抓住很多同学不知道的知识,如很多同学在选配电脑时会有很多误区,认为CPU核心越多越好、主频越快越好;内存容量越大越好;显卡显存越大显卡就越强;笔记本电脑如何选购和维护等,这些问题几乎和所有的同学都有关系,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首先解决同学们平时电脑使用和选购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同学都会很感兴趣。后面的课程应该把网络操作系统的内容提到前面来讲解,在讲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同时帮助同学们解决平时电脑使用中的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和备份、一键还原、电脑开机慢、病毒防护、数据恢复等,解决学生电脑使用中软件方面的问题。在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之后再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其他理论内容,当然讲解任何一个部分都要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学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课是必不可缺的。实验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要重视实验课教学。对实验课的教学应重视以下内动。

第一,重视网络实验环境的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实验,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在做物理层实验时,需要用到各类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等),在做网络层实验时,需要各种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配合,投入资金,加强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1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普及率的逐渐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鉴于计算机在当今21世纪的重要作用,需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工团对当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和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解决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下世界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网络就如同空气一般的存在。然而,计算机在方便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的一定的安全隐患。网络的覆盖是在全球范围的,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1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挑战

1.1病毒和木马所造成的隐患

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病毒和木马这两个词对多数用户也许并不陌生,病毒和木马又是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病毒和木马的总量极大,种类繁多,形式不一且更新速度快,拥有多种危害计算机网络的方式,因此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简单地说,计算机病毒是通过已经被感染的软件运行,这些恶性程序会改变计算机程序的工作方式,从而获得计算机的控制权,会造成计算机功能和数据的破坏。木马是指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一段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具有破坏和删除文件、发送密码、记录键盘和攻击Dos等特殊功能的后门程序。随着杀毒软件的增多和用户防范意识的提高,木马与病毒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今的有的木马已经具有自我传播与自我复制的能力,具有了病毒所具有的传染性。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1.2系统与网络漏洞造成的威胁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限,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也存在着许多漏洞。漏洞的存在也给病毒和木马的`侵入创造的机会。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电脑都存在漏洞。从一个角度看,计算机用户大多使用Windows系统,不排除一部分用户使用的是盗版系统,而盗版系统的安全系统往往不够完善甚至根本没有,因此盗版系统无疑存在更多的漏洞和安全隐患。在另一个角度,远程控制和后门程序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远程控制的环节比较复杂,其中任何环节出了问题,整个远程控制都有可能遭到破坏。

2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防范措施

2.1积极防备计算机木马与病毒

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用户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针对计算机病毒和木马而言,安装如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等维护系统安全的软件极有必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定期进行病毒查杀的工作,将风险降到最低。并且在使用U盘等储存器连接电脑时要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尤其是其来路不明的状况。防范病毒的软件主要有两种:①单机防病毒软件;②网络防病毒软件。单机防病毒软件主要针对本机,对本机的数据进行监控、扫描,而网络杀毒软件注重网络上病毒的查杀,在病毒传入传出电脑的过程中截杀。用户在安装查杀病毒软件时需要有所比较,选择安全有效的杀毒软件,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并且由于病毒的更新速度快,杀毒软件也要及时更新。另外,防火墙的建立也对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2.2采用数据文件加密增强防护能力

计算机用户在使用个人电脑时,对重要的数据文件进行加密处理,用户可以设置相对复杂的密码,并进行定期更换,以达到最优的防护效果。而在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当中,数据加密更加重要。数据加密可以有效地保障数据安全,其核心技术是加密算法,加密算法主要有三种形式。最早出现的应用形式是对称加密,主要由发出者对数据进行加密算法处理,在加密过程中编写的密钥在解密时也可以使用,因此也被称为单密钥加密,有着高速度、高效率的特点。而就不对称加密而言,发送方利用公开密钥对文件进行加密,而明文的打开同时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简称公钥和私钥)这两把不同的密钥,公钥和私钥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可以互相匹配,因此不对称加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第三种是不可逆加密算法,这种加密算法在加密过程中并不需要密钥,明文加密后再次打开需要重新编辑原来的明文,并且原有的加密环节也要重复,这种加密算法工作量大,过程也比较复杂。但就目前来看,不可逆加密算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结语

计算机自发明以来,就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无论在体积、硬件和软件、功能上都有着很大的突破,然而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否进行了有效维护也对计算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需要建立健全对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并且要紧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耿金秀.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xx(08):110~111.

[2]张邻.试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9):182.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13

Flash软件画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Flash技术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论是网站、广告、动画、游戏,甚至程序设计与多媒体化展示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运用。本文首先对Flash动画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具体化叙述了Flash的实际定义与特点,并对Flash动画当前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针对性阐述了Flash动画在整站式网页设计过程中交互式导航系统、Web图像动画展示以及鼠标动画的应用。在此针对性研究Flash动画在网页设计中的相关研究,望研究结果能够对今后的学者一定帮助。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Flash动画 网页设计 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程度呈现出优质化的发展形势,从而促进网页动画渐渐发展起来,此外网页动画设计在网页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促使人们在关注动画整体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网页动画方面。在构建及设计网页时,运用Flash帮助网页实现多媒体化的网页成果展示,同时也渐渐成为网页设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Flash的运用及特点

MacromediaFlash作为一种交互式编辑矢量图及多媒体创作软件,因特网网页设计矢量动画文件格式时常得以较多的运用,此外,针对性分析Flash,可以了解到目前其主要具备以下六大特点:第一,将矢量图形作为主要运行前提,致使其自身文件导出容量不大,在进行图片缩放时对其自身的清晰度影响不大,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便捷性;第二,Flash具备非常优质化且强大的AS代码,在设计动画时运用Flash技术,促使动画的交互性优良,便于读者在阅读过程的理解并实施相关互动;第三,针对实际运用过程分析,Flash动画在运作时主要采用插件,若用户想要实现视频观看,仅仅需要安装一次视频插件就可以直接观看,避免繁琐性多次安装的现象发生。此外,由于Flash构建的动画自身极小,所以其具备较快的调用速率;第四,在设计Flash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页面控制按钮帮助页面实现链接的跳动,还可以运用鼠标实现页面动画中的运动及移动。第五,Flash可以实现动画视听效果内容的升华,譬如渐变声、位图等等,用户在制作图片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构建全Flash制作站点;第六,Flash动画属于一种“准”流式文件内容,无需全部下载完成就可以实现动画观看。

2Flash动画在网络设计中的应用

在网页设计中,Flash动画具备非常多关键性的作用,如流式播放动画、FlashMV及短片动画等,此外其所表现的'形式中存在一定的交互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网页设计时,避免繁琐、复杂的动画设计效果的存在,毕竟物极必反,只会降低网页的品质;如图1所示。2.1网页动画信息交互的实现为了进一步却宝宝网页动画信息交互整体的流畅性,其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Flash动画导航的交互性设计。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设计时,往往会使用针对性的Flash动画脚本——AxtionScript。实际设计过程中,通常由编程者的思想与Flash在事件中作用共同形成动力,并依据动画中的相应内容实现AxtionScript的具体化定义。2.2网页动画相关要素的设计第一,交互式导航系统。在网页设计中,导航栏对用户主要起到一种引导性作用。所以在设计时需要将其设计为多个导航级别,并构建针对性的标识来将其区分,以色彩为例,可以采用较为鲜艳、清爽式的搭配。第二,Web图像动画形式展示。传统网页中,Web图像主要呈现静态,不过经由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最近几年在网页设计中渐渐出现了一部分动态化的Web图像。同时在其色彩方面的运用,主要采用RGB模板,并在网页安全色方面运用216色,其主要的色彩格式包括GIF、PNG以及JPE6。第三,鼠标动画。为了实现优质化Flash动画效果,在制作动画效果时要特别注意鼠标在移动过程中其轨迹图案及色彩搭配。首先,要确保鼠标移动过程中的色彩与网页设计色彩是不同的,有助于用户一眼就可以将鼠标找到。最后就是,鼠标在色彩区别网页之后还要注意其透明性,避免遮蔽信息的现象出现。

3结语

综合全文内容,在网站设计过程中,Flash作为一个极具重要性的视觉性元素,其可以在帮助网站实现多媒体化效果展示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数据通信这一措施全面性丰富网站自身具备的素材及资源,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化的效果。截至今日,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结合Flash自身所具备的多种优质化特征,笔者相信在今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Flash动画一定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用途,更具普遍性,最终实现网页设计的主体化运用趋势。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文献

[1]乔慧.Flash动画在网页制作中的应用及发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xx(21):68.

[2]关晓轩.Flash动画在网页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20xx(11):91-93.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14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和敏感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发展语言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交际化内容的输入量,探索符合培养现代化人才要求的英语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当前,随着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和内容,其突出的作用,正在逐步被人们认识、理解、接受和应用。我通过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深深体会到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一、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即多媒体课件)是将计算机作为主要教学媒体,直接介入教学过程,为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密度高,容量大,直观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多功能全方位地虚拟真实情境,为教学提供互动空间,同时还能对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多媒体技术为构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

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制作课件时,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和在制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并不了解,为此也经常徒劳无功。后来我咨询了计算机老师,把这些在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在以后制作中基本的操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表现出学科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合作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来提高课件质量。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小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因而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思维敏捷,积极主动。计算机声像兼备,既直观又生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他们的兴趣就能大大激发出来。

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产生整体效应。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在教师使用传统的学具授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远不如教师授课时使用生动的课件。因此教师应该在现代化手段的下,将多媒体教学深入每个教学点,让学生在教学中起着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件作为创造更多元、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出现。多媒体在教学中,即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课外辅导,他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

如在教学“Can I help you?”这一语言时,通过计算机设计了几个情景:

⑴小花狗到小猫的水果店去买苹果。

⑵一位少先队员帮助一位老爷爷过马路。

⑶一位游客到明珠大酒店登记住宿。

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熟悉了“Can I help you?”而且知道使用这句话的具体环境(什么时候说),它所表达的意思(怎么说),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学中,学生既要考虑所处的场合,又要使所表达的内容前后连贯,也就是要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上下连贯、前后呼应的语篇中。在学习“Can I help you?”句型时,根据前面设计的情景,我们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使学生自动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如“Thank you./Thanks.”和“You are welcome./Not at all.”等句型和单词,并将它们用到现在的情景对话中。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复习了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知识整合、灵活运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将基于相同主题的学生现场表演与计算机虚拟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他们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氛围,使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轻松创设各种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导入新课。

一般来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每一单元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课题,如人物称呼、颜色、购物、喜欢什么,会干什么、打招呼等等。这些话题都由每一单元的主情景图导入,这个情景图的作用是一个单元所有知识的总揽,教师可以据此来告知学生在本单元需要学习那些东西,并逐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层层深入。因此,单元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每一单元其他环节完成的好坏。但要做好导入,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创设相应真实的语言环境,方能紧紧扣住学生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传统模式导入,无非通过图片讲解,放录音对话,若由老师解释相关语言背景等方式,很难营造一种真实氛围。而利用课件,则可以多管齐下,向学生真实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摆脱母语羁绊,充分调动眼、耳、脑、口等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的语言习得环境”,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PEP教材四年级下册《Is this your skirt》一课的导入,我通过相关软件截取乐光盘上的一段关于衣服的视频。这段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橱窗里五颜六色的衣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呈现内容的重点是要学习的各种衣服。学生兴趣很高。当然不同话题的导入方式也不一样。如“Country Music”一单元,可利用音频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如“Country Road”再配上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自然引出Country music和country singer这一话题。再比如四年级下册有关天气《It’s warm today》一课,可剪辑一段反映飓风登陆前后的音像资料,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飓风的危害,将其带入真实的情境之中。

这些生动直观的导入方式,都能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英语教学的重难点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生成,最基本的是知识与技能,在知识与技能当中需要教师去突破重难点。如何突出重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若处理不好,一节课收效甚微。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抽象、难以用言语来描述的问题,通常让许多老师感到棘手。而多媒体课件由于其形象直观特点,能使抽象东西形象化,既突出重点,又能使难点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牢,兴趣盎然,增加美感。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15

响应式网页设计原型研究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内容

当今,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各种智能设备层出不穷。传统网页设计采用“固定页面及元素宽度,任何终端统一页面效果”的策略,无疑将造成网页在一些新兴移动终端上显示的文字极小、链接分布极密,用户需要在屏幕上不停操作来自主寻求较好的体验。面对这一弊端,网页设计师聚焦于“响应式网页设计”这一关键词,试图使用一套代码为各类终端设备提供不同的设计和体验。从先前“为固定设备设计网页”跨越到“响应式网页设计”是一个较难的过程。一些新手可能已经积攒了诸如媒体查询、流式布局、弹性图片等零散的设计开发技巧,掌握了HTML5和CSS3的使用方法,但他们依然无法驾驭响应式网页设计。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能够指导他们立即开展响应式网页设计实践的可操作流程,即原型。

1两个关键概念:响应式网页设计与原型

响应式网页设计(RWD,Responsive网页Design)是一种网页前端开发技术,它可以描述为,“兼顾多种不同设备屏幕尺寸、分辨率、系统平台和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布局的显示机制”。原型(Prototype),也叫“原样”,是“模拟科学”中的一个术语。在心理科学中,由于很难对动作或心智活动认识清楚,所以一般沿用JR安德森的观点,把原型(Prototype)视为关于范畴的最典型的样例设想,即把“原型”视为外化的实践模式,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综合上述,响应式网页设计原型可描述为:符合“响应式网页设计项目分析、各类终端具有适合自身用户体验的不同页面效果、一套代码完成所有不同终端的网页制作、各类终端与主流浏览器良好兼容”等一系列规则的,外化的响应式网页设计活动实践模式。

2建构响应式网页设计的原型

建构原型一般采用心理模拟法,它包含三个步骤:

(1)响应式网页设计活动的功能分析;

(2)响应式网页设计活动的结构分析;

(3)功能分析与结构分析的有机结合。其中,功能分析的重点是作用的对象,条件与结果;结构分析的重点在于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响应式网页设计的目标是能够高效的编写一套代码为各类终端设备提供良好的设计效果和使用体验,这需要具备HTML5、CSS3、Javascript和jquery的基本技能。响应式网页设计之父——伊桑.马科特认为,响应式网页设计应该首先针对小屏幕进行设计,然后逐步增强针对大屏幕设计。这种思路颠覆了传统固定宽度的网页设计方法,对于那些已经积攒了零散的响应式网页设计开发技巧、HTML5及CSS3等技术,能够较熟练的完成固定宽度桌面端网页的新手而言,恐怕很难理解从小屏幕开始设计然后渐进增强的思路。考虑到新手已经习惯设计制作固定宽度的桌面版网页,响应式网页设计如果从固定宽度的大屏幕网页制作开始,然后改造这套代码将仅适用于桌面的网页依次兼容平板端和手机端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响应式网页设计活动包含了“项目分析”、“网页平面设计”、“桌面版网页制作”、“平面版的改造”、“手机版的改造”及“兼容问题的调试”这6个典型的子活动。这些典型要素的关系可以描述为,“要想高效的完成某响应式网页设计项目,首先需要项目分析,其阶段性结果是响应式网页的总体方案,即在用户群体需求分析及主题解读的基础上,进行色彩分析及定位,确定UI版面布局,分析设计网页功能模块,确定网页风格等,最终形成包含“前言”、“需求分析”、“系统分析”、“风格设计”、“各类终端UI版面初步布局”、“色彩定位”、“网页建设日程规划”等部分的网页总体方案文档;然后,根据前期方案中“色彩”、“风格”及“各类终端UI版面布局”等的分析,依据页面设计原则,利用photoshop绘制适用于各类终端显示的平面效果图;随后,利用“HTML5+Css3”技术采用

+css布局完成固定宽度桌面版网页的制作并生成网页文件和样式表文件;接着,在这套代码的基础上,利用媒体查询技术、流式布局、弹性图片技术,结合平板终端的页面效果图将代码改造成兼容桌面及平板的网页;之后,在上述修改的基础上,继续利用媒体查询技术和弹性图片技术,结合手机终端的页面效果图将代码改造成兼容桌面、平板、手机的网页;最后,利用火狐和IETester软件查看初步完成的响应式网页,解决跨浏览器的兼容问题,形成完整网站。该过程中任何环节如果出现不妥当都应该返回上个步骤进行重新修改。结合上述对网页设计活动的功能与结构分析,不难发现,响应式Web设计活动原型中的6个典型子活动复杂程度不同。其中“桌面版网页制作”、“平面版的改造”、“手机版的改造”及“兼容问题的调试”这4个典型子活动是比较复杂的,包含了很多熟手的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阐述。

3熟手的关键技术

从上述适用于新手的响应式网页设计活动基本原型发现,制作一个能够兼容主流浏览器的固定宽度桌面版网页是响应式网页制作的开端。那么,首先在“桌面版网页制作”这个环节中提取一些熟手关键技术,作为给予新手的技巧提示。

3.1兼容主流浏览器的桌面版网页制作技术

为了防止不同浏览器给予相同HTML5标签的初始样式存在差异,熟手利用HTML5+CSS3制作桌面版网页制作时,一般会在样式文件(扩展名.css)中给出如下初始化代码:*{margin:0px;padding:0px;}body{margin:0px;padding:0px;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6px;color:#cccccc;}ul,li,a{margin:0px;padding:0px;list-style:none;}div{overflow:hidden;float:left;}#wrapper{width:1007px;height:auto;margin-left:auto;margin-right:auto;overflow:hidden;clear:both;}这部分代码块可以实现页面在IE内核和Firefox内核的`所有版本浏览器中居中对齐,外层布局盒子与浏览器头部无缝紧贴;

及css3完成固定宽度布局时,默认所有内部布局

向左浮动,溢出属性为隐藏;所有构成页面的HTML5元素的默认边距和填充属性为0px;HTML5的列表标签默认项目符号为空,边距和填充为0px。此外,确定页面尺寸,目前大多数显示器为1024像素*768像素,那么以此为默认显示器时,页面的宽度尺寸一般设置为“1007像素”。初始化CSS代码后,接下来就是利用

+CSS完成布局,这里提示新手:完成布局后,务必在IETESTER和Firefox中检查网页布局是否能够兼容主流浏览器。然后,根据桌面版网页平面设计效果图完成页面的制作。此外,熟手的经验是制作过程中频繁检测桌面版网页是否能够完美兼容各种浏览器。

3.2利用流式布局、弹性图片、媒体查询技术修改桌面版网页

(1)相对视口尺寸,将最外层的布局

(例如:#wrapper{width:1007px;...})的宽度设置为96%(这个值取决于当前页面的视觉效果,也可以给其他数值);然后,将最外层的布局

内部的页头布局、导航布局、内容布局、侧边栏布局、页脚布局

对应的CSS样式中的width属性值利用公式——目标元素宽度÷上下文元素宽度=百分比宽度把网页的固定布局修改成百分比布局,也就是将固定像素宽度转换成对应的百分比宽度。

(2)将页面中所有HTML5标签元素对应的CSS样式表中的margin-right、margin-left、padding-right、padding-left的属性值也用公式——目标元素宽度÷上下文元素宽度=百分比宽度来修改。

(3)将CSS样式表中的font-size属性值的单位用em来代替px。这里依然使用公式——目标元素宽度÷上下文元素宽度=百分比宽度。这里需要提示新手的是:在标签的初始化代码中,如果有font-size:16px;语句,那么在给其他元素的font-size属性上修改值时,公式中的“上下文元素宽度”就等于16px,例如,#logo{font-size:48px;}现在要修改为#logo{font-size:3em;}。

(4)为了实现弹性图片,让图片随视口缩放,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的弹性设置使用“img,object,video,embed{width:100%;max-width:100%;}”。其中,max-width属性是用于确保缩放时不会超出图片最大尺寸。同时,熟手还会使用AdaptiveImages解决方案来实现自适应图片。

(5)媒体查询可以通过判断不同设备终端,提供不同的样式使其实现在不同终端都能获得最佳的用户体验。例如,某个响应式页面用电脑浏览页面时,页面信息会以平铺的形式分布在页面合适的位置;用手机浏览页面时,导航按钮会相继隐藏起来,部分信息变成左右滑动的方式呈现,页面会重新布局,图片相应缩小。媒介查询的语法格式是,例如:设定宽度不超过400像素的屏幕尺寸,代码是:。虽然,HTML5+CSS3提供了良好的媒体查询功能,但当前仍有一些浏览器不支持,你可能需要添加如下基本样式:3.3不同种类、不同版本浏览器的兼容问题解决跨越浏览器的问题一直是响应式网页设计的难题。熟手面对这一问题时,一般采用“渐进增强与降级”、“利用javascript修复老版本IE”、“使用Modernizr辅助修正样式,按需加载资源”、“给IE6,7,8追加媒体查询功能”等方法。

4结束语

对响应式网页设计而言,当前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还不是终点,网站前端设计师需要继续努力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而对新手学习者而言,响应式网页设计开发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学习者在多个项目中,利用原型进行多次定向、操作及内化才能真正掌握。

计算机毕业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