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囚人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理解名言警句,背诵积累。

2、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重难点

理解短文内容,培养独立阅读勈习作,训练。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名言警句,背诵积累。

2、阅读短文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学生自由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分句读,检查读音与停顿。

3、师生讨论理解句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说的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水有源泉,因此流淌不停;树有根,所以蒸蒸日上。办事要开源固本,才能求得不断发展;看问题要追根溯源,才能抓住本质。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再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也必定会有一次失误的时候;愚笨的人肯动脑筋,总有一次是正确的。告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深知别人的人算得聪明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算得上明白通达的人。用以教育要善于正确认识别人,正确估价自己。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说说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6、抄写这些名言警句。

二、阅读短文训练

1、学生自由读短文,划上自己不懂的字词。

2、再读课文,讨论释疑。

3、默读思考:短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1)吉鸿昌被逼出国“考察”。

(2)吉鸿昌在美国大街遭到嘲笑。

(3)吉鸿昌在邮局遭受到侮辱。

(4)吉鸿昌百叶窗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昂首走在美国大街。

4、你从吉鸿昌的所作所为中感受到什么?

5、感情朗读短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大家高兴吗?谈谈你以往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一些活动,好吗?

二、进行交流

1、谈话:学校老师也希望大家每一个“六一”都过得愉快,有意义,所以先在同学们中征询好的建议,今天我们一来筹划一下。自己的“六一”儿童节。

2、议定计划框架。

(1)活动新颖有意义。

(2)参与面广。

(3)切实可行。

3、分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整理并发言。

4、小组长全班内发言,评选一项最切实可行方案。

5、中队长整理“六一”活动计划,送交学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步骤

一、读题目明要求

1、自由作文,写人写景记事都行。

2、想好主要内容与写作顺序。

3、写具体,写清楚主要内容。

4、修改作文

二、讨论定材料

1、独立思考你想告诉别人什么。

2、小组内讨论,定出自己的写作素材。

三、学生拟定提纲,写作文草稿。

四、分小组评改作文稿。

五、全班讲评、交流。

六、誉写作文。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一读古代名言,背下来。

2.读懂短文内容,正确回答文后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阅读”“评议作文选”、“作文”均为教学重点。

2.“读一读”“背一背”内容的理解、学生评议作文选是难点。

教具准备

“读一读、背一背”内容投影片,阅读提示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累运用六”

二、读一读、背一背

1.自读自悟,理解词、句意思。

2.指读古文名言。讨论,交流,师生共议句意。

3.背诵。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要求(投影片)

a.自读短文,思考: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b.思考文后思考题,准备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

a.指读短文。(本文讲小仲马不依靠父亲的威望去发表作品,他坚持自己的长做,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b.“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的`理解。(小仲马是要以真实的水平征得编辑的认可,而不是依靠父亲的名望取悦对方。)

c.读了短文后想说什么?(学生说,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本学期,我们都自编了作文选。我们现在来展览一下,以求得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

二、小组观摩

评出组内最优秀的准备班上展览。

三、全班观摩

展出各组优秀作文选,评议:各有什么特点?

四、交流

这次编作文选的收获和体会,说一说如何把编作文选的工作坚持下去,养成习惯。

a.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c..总结:编作文选时对我们提高作文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坚持下去,养成习惯。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读背古诗词,体会诗人背景离乡的离愁。

2.阅读短文,认识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动人故事,学习他的高尚品质。

3.引导学生模拟当小记者,懂得有关小记者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会写记事文章,并从中有所领悟。

二、教学重点

1.阅读短文,学习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默默奉献一生的高尚品质。

2.通过模拟当小记者,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手段:

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学习格言警句,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要热爱祖国;懂得在邀请别人时要诚心诚意。

知识要求:会读、会背格言警句,理解其意思;学习短文《三顾茅庐》,理解短文内容。把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事、快乐、梦想、美景写成作文,要把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能力要求:培养背诵格言警句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顾茅庐”这个词语的意思;向别人推荐好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独立选择作文材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读、背格言警句,理解意思;理解短文内容,明白故事说明的道理;能选择一本好书,具体说出书好在哪儿,清楚明白地向同学介绍;作文不出题,选好材料要动脑筋,把作文写具体,写清楚,需要下功夫。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格言警句

1、读一读,读准字音

卑、炬

2、理解意思(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寸寸河山寸寸金:河山像金子一样宝贵,寸土寸金,不容侵犯。

位卑未敢忘忧国:地位虽然地下是普通百姓,但不能忘了为国分忧,因为都是国家的主人,有为国分忧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的.兴盛、灭亡,人人都有责任,都应为国家的发展出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的丝直到死才吐尽,蜡炬的泪直到燃尽才能流干。借指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指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做大事情的时候不肯出力,怜惜自己;而见到很小的好处就去拼命,这不是英雄好汉,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事业与私利。

人故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会死,有的人死得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3、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己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同桌互相讨论。

三顾茅庐:顾,看望;茅庐,草房。

三国鼎立:指三国的势力对立(像鼎的三条腿)

2、细读课文,找出描写刘备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在书上批注。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告诉我们邀请别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4、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明确要求

二、课前准备

1、选择自己准备推荐的好书

2、想想这本书好在哪儿,应该如何向别人介绍。

三、小组推荐

在小组内互相推荐好书,选出说得好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书的种类最好要多样化

五、大家评议

六、表扬优秀学生

第三课时

一、写作指导

1、选择好写作材料,是写好这次作文的第一步。这次作文不出题目,不规定内容范围,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也就是说,你心中想表达什么就写什么,用我手写我心。只要是你认为可以说的,就可以敞开心扉尽情的说。

2、把意思写清楚、具体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不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者写自己的理想、心里话等等,都要把自己要告诉别人的写具体,写清楚。写人要抓住言、行、神态、心理等,突出人物的品质;写事要写清楚六要素,事情的经过要写清楚具体,回忆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写好作文。

3、动手作文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成、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句格言。

2、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5、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6、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7、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阅读短文《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谁来谈一谈里面的情况。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庐。

3、板题、读题。

4、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也可讨论解决。

2、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3、汇报思考所得。

4、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中你懂得了什么?

5、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格言,读背格言。

2、收集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3、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上节课所学的格言。

2、简要说说《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二、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的《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书,它能让我们懂得历史,还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这节课,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板书):推荐一本好书。

三、进行口语交际

1、释题:推荐是向别人推举介绍的意思。

2、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汇报:一本好书应该语言优美,内容丰富。

4、回忆你自己读过的书,想想介绍哪一本给同学。

5、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过的好书。

(1)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

(2)也可以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与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到班上汇报。

7、评评谁说得好。

四、同学之间交换别人推荐的好书,看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向家人介绍你今天在班上听来、看到的好书内容

六、小结

好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让我们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我们应该不断地多读好书。

七、作业:

1、利用课外时间每周读一本好书。

2、好生可试着用一段简短的话写写书的内容,你对书的看法和书给你带来的帮助。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7个训练,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2、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参与竞赛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难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谁的普通话说得好

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出示两道朗读题,每个组读一题。要求:人人参与,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⒉检查分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翘音zh、ch、sh,后鼻音ang、eng和复韵母ei、ui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区分f-h和鼻音n-l。

⒊两大组交换学习内容,比一比哪个组学得快,音读得准,普通话流利。

教学这两道题时,也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先对重点的拼音进行复习,然后再提出要求分组朗读。

二、播放录音,做拍手游戏

⒈播放课前制作的《拍手歌》,教师边读边拍手,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

⒉告诉学生想做这个游戏,得先熟读儿歌,借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熟读儿歌。

⒊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协作,边拍手边诵读儿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更要参与,要注意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也可借此题的学习组织学生课间休息,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疲劳)。

三、比一比,谁认的`字多

⒈分别出示“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的内容,告诉学生比赛内容。

⒉找自己的好伙伴,将这两题分别读给他听,并请他给你评一评,你认识多少字、多少个词。在不认识的字、词下面作上符号,请你的伙伴教教你。

⒊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学习结束后,分别抽好、中、差三个学生读一读,激励优秀的争取更优秀,后进赶先进。

四、写一写你想写的词语

教师不要作过多要求和限制,让学生选择自已想写的词语写一写、读一读即可。

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关注一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课内解决困难,激励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五、 同桌互读《问答歌》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4能认真写不限题裁的作文,学会修改作文。

重难点、关键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芦”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

成、诚恳谦虚者方能成大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l.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名格言。

2.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

4.全班齐该。

5.开火车读。

6.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7.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寸寸山河寸寸金:每一分国土都比金子还珍贵。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地位卑下(低微),但是我从来不敢忘记

国家的忧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起与灭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一直吐到死,才把丝

吐完,蜡烛直到烧成灰以后眼泪才流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都要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要干大事时,担心生命有危险,而一见到小便宜,便没命地去抢,不是英雄好汉啊。

点拨:前三句告诉我们应以国家为重,处处为国家着想。后三句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

8.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

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9.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四、阅读短文。

1.谈话: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谈—谈里面的情况。

2.引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芦。(板题,读题)

3.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4.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也可讨论解决。

互相攻伐:互相攻打。

蜀:三国时代的蜀国,在四川省一带。

鼎立:鼎,旧时青铜器,有三只脚,借以比喻魏、蜀、吴三国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互相相持的局面。

推荐:推举。

隆中:地名,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6.汇报思考所得。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话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访。

谁喜欢哪个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如:张飞(直率)、关羽(忠勇)、刘备(诚恳、待人有礼貌)、诸葛亮(多才多艺、顾大局识大体)。(结合指导看图)

7.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做所为中你值得什么?

本文主要讲刘备。从他做为一国之君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这件事中看出他足个诚恳爱才的人。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诚

心诚意才能得人心。

8.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五、小结。

六、作业。

1.补充格言.读背格言。

(1)寸寸,寸寸。

(2)位卑未敢。

(3)天下兴亡,有责。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或。

(6)而,而,非英雄也。

2.根据意思写格言。

(1)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2)人本来就会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再写二句你收集到的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感受汉语表达的灵活有趣,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加以注意。

2、积累语言。

3、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4、能在购物市场上与别人进行交际,能将自己的购物经过清楚地讲给同伴听,并能认真听对方的讲述。

5、能把自己感受较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清楚、具体地写下来,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把自己感受较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清楚、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

1.拟定活动方案和注意事项,准备有代表性的物品(如饼干、方便面、文具等物品)。

2.有关学生假期生活的图片、影像片断等。

学生:

1.了解基本的购物知识,带一些商品。

2.回忆自己的假期生活。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主阅读三个句子。

2同桌相互读,纠正字音。

3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4谈谈“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三者各自的意思。讨论、交流第一句中三个短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再读二、三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三者意思有何不同?“知足者常乐”和“常乐者知足”各自的意思是什么?体会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有趣。

6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与同伴讨论解决。

2齐读四字词语。

3演一演:师生互动游戏——“你来比画我来猜”,一学生背对老师,老师选题中的一个词语,抽其他学生或全班参与,可以用动作、表情、语言描述等来演绎,但不能说出这个词语。

4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谈表演过的体会:这些四字词语都是表现人物交流时不同情态的词语。

5哪些词语用在好的事物方面?哪些又是用在坏的事物方面?

6巩固。看谁记得快,出示词语第一个字,学生快速抢答出该词语。

7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说”的词语。

三、开心一刻

1读一读,乐一乐,再想一想,悟一悟。

2交流读后所获取的知识。

说说笑话让人发笑的地方在哪里。(准确认识“具体”和“抽象”)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3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笑话讲给家人听。

四、综合性学习

1.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师:孩子们,购物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我们去书店、商店、农贸市场等地方购物时要说些什么,如何选择商品,如何与对方打交道。平时你都是怎么做的呢?

2.分组交流。

交流各自购物的经过,说清楚自己如何选择,怎样与对方打交道。

3.各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老师适时评价。

如,生:我买了一包洗衣粉,这是家里需要的;买了一包饼干,这是妈妈爱吃的;还买了一包瓜子,这是我爱吃的。

4.师随机采访学生在购买前是否心中已经想好要买哪些物品。

总结:看来孩子们真会当小主人,在购物前都做好了调查,做到心中有数,购买需要的商品,不乱花钱。

5.老师讲解保质期的常识。

出示饼干、方便面。请学生看这些商品的保质期(其中方便面为过期商品)。最后,请同学们看看自己买的商品是否过期。

6.文明购物的评价。

师:小朋友们在购物时是否文明呢?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演一演吧!

师生合作演小品:请一位学生扮演超市营业员,教师扮演购物小朋友,去购物时对营业员没有礼貌,喂喂乱叫。接着教师再扮演另一个学生,问营业员时较有礼貌。观看表演后,学生进行评判。请学生自己评判购物的行为是否文明。

7.谈收获。

8.课后实践。

五、习作百花园

1.教师出示学生假日生活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先和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注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讲清楚、具体。

3.全班交流。

4.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讲述。

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如何写?老师巡视,鼓励学生着力表现假日中自己感受到的快乐。

6.学生动笔作文,把自己所讲过的文字记下来。

7.写完后进行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8.再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9.小组推荐本组的优秀习作到全班朗读、展示。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提示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

2学习自主阅读,进行批注、勾画。

3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收获。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9

课时备课

1.积累背诵描写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16个成语故事或成语,感受人间爱的情感。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理解成语故事,受到启发。

教师准备

写有“读读背背”中16个词语的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讲授故事,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现在讲一个三国故事。(教师简要的讲述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然后启发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情谊?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词语。

2.出示词语,学生朗读。

(1)出示小黑板。

情同手足

一见如故

部分彼此

推心置腹

忘年之教

惜老怜贫

不期而然

心心相应

无微不至

问寒问暖

心地善良

亲密无间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友好相处

天涯比邻

(2)自由朗读一遍。

(3)教师指名读一读。

(4)学生齐读。

(5)教师打乱词语顺序,指名读。

(6)学生开火车读。

(7)学生再自由读。

3.开展竞赛,看谁背得快。

二、完成阅读。

1.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一些成语,以前我们也学过成语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学生自愿讲说故事。讲完后,师生可以给予评议。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自读文章,思考短文后1题为什么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1)默读文章,思考短文后1题,用画出答案。

(2)教师组织学生订正答案。

4.浏览故事,找出与题目对应的'短语。

5.再读短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先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点播。

6.拓展练习。

班内交流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词(长相思)。

2.通过阅读《贝壳》,理解短文内容,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3.通过介绍少儿节目,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能写出一种自己要发明的东西,培养想象和作文能力。

教学准备

1.抄写《长相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收听或收看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少儿节目。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出示词《长相思人学生认读。不认识的宇。

聒,guō,声音嘈杂。

2.介绍作者。

纳兰性德,原名成稳,清代著名词人,康熙年间进士,曾任侍卫,随康熙皇帝到过许多地方,江南塞北都有他的足迹。他主张作诗须有才学,填词须有比兴。反对模仿。此词作子康熙二十年(l681年),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

作者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精练的手笔,描绘钱北方塞外的雪夜风光,抒发了思乡的离情别绪。

(以下解释,供参考。)

走过了千山万水的路程,~直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东巡的队伍歇息下来,一片灯火。(写出了皇家巡行的气魄和阵势,展示出空间的辽阔。)

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嘈杂的风雪声扰得人不能成眠,家乡可不是这样。

3.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贝壳》。

1.指名读短文,纠正读音,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苟,马虎。形容办事认真,丝毫不马虎。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卑微:地位低下,没有权势。

脆弱:不坚强,经受不了挫折。

2.默读短文,思考第2题。

3.讨论交流。

(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了什么?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去做,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2)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做,让后人从中体会出我的坚韧不拔,执着的追求,体会出我的一颗纯朴、真诚的心。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提出本课要求。

同学们喜爱听广播、看电视。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节目。大家回忆一下,在你听过看过的节目中,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的口语交际深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节目介绍给大家。发言时可以先说节目名称,再说节目的主要内容,最后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也可以调整顺序,但要说得有条理,能让人听明白。

二、分组交流。

每个同学分别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也可以就某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节目,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三、全班交流、评价。

1.学生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

2.教师对勇于发表见解、表达意思清楚的学生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人。

1.同学们一定读过有关科技发明和科学幻想的文章,并收听或收看过有关这方面的节目,你有没有产生过自己也发明点什么的想法?如果有,能和同学、老师交流交流吗?

2.指名读习作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二、拓展思路。

1.说说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2.师生评议,哪些发明既想象大胆神奇,又能联系实际。

3.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再说说自己有哪些新的想法,鼓励学生不重复说别人要写的内容。

三、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和表达的顺序。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评讲)

一、自读自改。

二、《小组评认。》

1.组内轮读习作,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2.评出本组最佳作文,准备到班上交流。

三、全在交流、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评价:

1.是否写清楚了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外形及用途;顺序是否清楚,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

2.个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誊写。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新词,学会积累词语的方法。

2、阅读短文《雪化后是什么》,理解主要内容,懂得思考问题要有创见、有新意。

3、通过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科学小实验,学会把话讲清楚、说明白,并要耐心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4、学写书信。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读一读。

⑴ 自读,思考,说说这些词语都描写了哪些景象。(星月、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

⑵ 先让同学们自由练读,然后邀请4位同学当小老师一人读一行,带领全班齐读。要注意读准字音。如,拱(gǒng)、烁(shuò)、滂(páng)、沱(tuó)、掣(chè)。

2、背一背。

⑴ 教师举例启发。第一组中,月亮刚从东方升起到高高悬挂在天空,说的是哪两个词?月光像流水一般柔和,指的是哪个词?

⑵ 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像老师一样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其中一组词语,先让同桌猜,再让全班同学猜。教师在旁指点。

⑶ 仔细观察每组词语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启发学生注意各组词语描写对象和排列顺序的特点和规律。如,第一组月亮从“东升到高悬”;第二组“众星、群星、繁星”;第三组从“和风细雨”到“大雨滂沱”;第四组从“电闪雷鸣”到“风驰电掣”。)

⑷ 鼓励学生背诵这四组词语。

二、完成“阅读”

1、自由朗读,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说说“我”、班长、爸爸和王叔叔五岁的儿子对“雪化后会变成什么”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答案?对“我”和班长的回答,文中的老师有什么评价?让学生谈谈对文中的三种答案,自己有什么看法。

启发:“雪化后会变成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爸爸会觉得是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和爸爸苦苦思索两天想不出来,而一个五岁的孩子会突发奇想,说出了满意的答案?

3、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发?

4、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课前准备:想想自己喜欢的科学小实验有哪些,收集关于小实验的资料,确定好要介绍的小实验,并自己在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在班级展示。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准备好各自的小实验了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自己喜欢的小实验介绍给大家,比比谁的小实验做得最有趣,谁介绍得最清楚,好不好?

二、介绍方法

1、指名一个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实验。

2、教师点拨介绍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 向大家介绍小实验时,应该说清楚以下几点:

① 这个小实验叫什么名字。

② 做这个小实验要准备哪些材料和工具。

③ 是怎样一步一步做的,可以边做边讲。

④ 可以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

⑵ 同学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不明白的地方要提出来。自己讲的时候要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要认真解答同学的各种疑问。

三、分小组交流

四、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1、听的同学可以提出与该实验有关的问题,由介绍的`同学回答。

2、介绍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同学谈感受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1、听了同学的介绍,了解了许多有关小实验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方法。

2、平时要多与他人交流,说话要有条理,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要认真听别人说话,领会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

六、以下实验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1、白纸显字。

⑴ 实验步骤:准备碘酒和米汤,以木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干后还是一张白纸,刷碘酒在纸上还原字迹。

⑶科学道理:淀粉与碘酒结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显出蓝褐色,字迹便显露出来。

2、会跳舞的纸人。

⑴ 实验步骤:准备磁铁、铁钉和纸做的小人。以磁铁吸贴在铁钉上的纸人,纸人便翩翩起舞了。

⑵科学道理:磁铁的正负极分别对铁钉产生吸引力及排斥力。

3、纸锅煮水。

⑴ 实验步骤:准备纸做的小锅、酒精灯和水。纸杯盛水,点着酒精灯在纸锅下烧水,水开而纸锅不坏。

⑵ 科学道理:加热纸锅的同时,酒精灯燃烧的热量均匀传递给纸锅中的水,导致水烧开,而纸锅烧不坏。

4、巧取硬币。

⑴ 实验步骤:准备小碟、玻璃杯各一只,火柴、小纸片一张、硬币一枚。小碟装少量水,硬币放入碟中,使水没过硬币。点燃纸片,放入玻璃杯,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在碟中(不罩住硬币),取出硬币。

⑵ 科学道理:玻璃杯中纸片燃烧消耗氧气,杯中气压降低,杯外的大气压将水压入杯中,硬币便露出来了。

一、导入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亲戚、朋友不能经常见面。当我们有事情或心里话想告诉他们时,就可以请“书信”来帮忙。它可以帮我们传递亲情、友情。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书信呢?

二、用投影提供下面书信的例子,要求学生搞清楚以下几点

1、这是谁写给谁的一封信?(这是表妹石秋写给表姐红红的一封信。)

2、在信中,写信人向收信人讲了一件什么事?(石秋告诉表姐红红,上个星期天,她家搬进了新楼,她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3、这封信都包括哪些内容?(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的话、署名和日期。)

我们在写信时,既要把事情写清楚,还要注意写信的格式。那么在写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三、自读介绍怎样写信的短文,了解信与信封的写法

1、轻声读短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把短文的内容与前面的例信相对照,了解书信的书写格式。

2、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写书信。

红红表姐:

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姑父、姑母都好吗?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星期天,我家搬进新楼啦!全家四口再也不用挤在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吃饭、睡觉(jiào)、学习、工作了。我自己也有了个小房间。

我的房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夜晚,月光照进来,像给我的房间披上了一层薄纱。

你还记得我家的那张旧书桌吗?它虽然很普通,我对它却有特殊的感情。我把它搬进我的房间,让它陪伴我读书、做作业。

时间不早了,就写到这里。

祝你

学习进步!

表妹

石秋

×年×月×日

3、轻声读短文第六自然段,把短文的内容与后面的信封相对照,了解信封的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写信封。

四、指导学生写书信

1、阅读作文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⑴ 收信人: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

⑵ 正文内容: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⑶ 写好信封,把信寄出去。

2、教师启发谈话。

⑴ 这封信你准备写给哪位不常见面的亲戚或朋友?

⑵ 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过哪些事情?哪一件事很有意义,值得告诉亲朋好友?

⑶ 你在信中准备怎样问候和祝福亲戚、朋友?

3、学生自由练说,然后分小组互相交流。

4、指名说信的内容,师生评议。

5、学生练习写书信、信封,教师巡视指导。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12

一、教学内容

1、读背古诗词,体会词人背景离乡的离愁。

2、阅读短文,认识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奉献,直至生命

最后一息的动人故事,学习他的高尚品质。

二、教具准备

1、抄有古诗词的小黑板。

2.抄有P98第l题答案(即短文第4节部分内容)的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

谁记得我们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自由起立背一、二句或整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写的思念家乡的古词。(出示小黑板。,)

<二>学习古诗词、

1.生自由练读后,鼓励大胆的孩子起立试读。

2.正音。

菩(pú)萨(shà)蛮(mán):词牌名。

鹏鸽(zhègū):鸟,像鸡,比鸡小,羽毛照白相杂,善走,不能久飞,吃植物的种子和昆虫等。肉味鲜美。

3.指导正确朗读古词。

4.讲解有关知识。(可由师生共同来讲、)

(1)生简介辛弃疾。

(2)本词共两阙,中间用空格来表示。

(3)江西造口壁:地名。

(4)书:写

5、讲解诗意。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6.弄清作者当时的心情。

词中的“可怜“愁余”二词体现了诗人的`忧愁。

7.指导感情朗读与背诵。

四、完成短文阅读。

1.谈话:你听过别人说他很忙吗?他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2.揭题,板题 巴甫洛夫很忙。(简介巴甫洛夫)

3.齐读1—3节,了解说这话的人物、时间及省略号的有关推测。

4.自由渎文,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出示第4节部分内容,回答巴甫洛夫“忙”的内容,体会这位伟大的科学献身科学的高尚品质。

a.挚爱:深深地爱着。

b.“感性材料”指上文的在生命最后一刻,巴甫洛夫向助手口授的关于自己生命衰变的感觉。

c.不近人情:文中指巴甫洛夫为了不影响自己最后的工作,拒绝了亲人朋友的关心、探望。引导学生体会他对人情的冷漠与对科学的热爱。

5、组织学生围绕这一壮举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人物品质和文章中心。

(1)用一句话来赞美巴甫洛夫。(围绕第5节的点明中心的词)

(2)联系自己的见闻,说说是不是还有其他科学家也像本文主人公这样为科学献身;

(3)从反面例子谈谈那些浪费时光,只为自己享受的人的品质及你对他们的看法,理解“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己为高尚。”

6.齐读短文,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

五作业设计

完成短文后面的二个问答题。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