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

静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儿腹泻的治疗要根据腹泻严重程度判断,若是轻度腹泻,仅伴随着大便次数增多表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精选篇1)

1.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窦性心率频率为(60-100)次/ 分

2.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常有(发热,甲亢,休克,贫血,剧烈运动)等,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为(100-150)次/分

3.窦性心动过速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出现(规律窦性 P 波),频率(>100)次/分,P-P 间隔(<0.6)秒/分

4.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是(P 波在 I,II,aVF 导联直立,aVR 倒置)PR 间期(0.12-0.20)秒

5.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率少于(60)次,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常见原因是(缺氧,睡眠状态,高钾)等

6.窦性心动过缓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出现规律窦性 P 波,频率<60次/分,P-P 间隔>1 秒)

7.窦性心率不齐指窦性心率频率在(60-100)次/分,快慢(不规则)

8.窦性心率不齐典型心电图表现为(窦性 P 波 P-P 或 P-R 间隔长短不一,相差>0.12 秒以上)

9.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是(室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超过 5 次/分)

10.二联律是(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

11.三联律是(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

12.期前收缩常见原因有(劳累,情绪激动,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13.期前收缩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闷,心悸,乏力,头晕,发作呈短暂性,间歇性或持续性)

14.房性期前收缩典型心电图表现为(P 波提早出现,其形态与窦性 P波相同,P-R 间期>0.12 秒,QRS 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 QRS 波群相同,期前收缩后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15.室性期前收缩典型心电图表现为(QRS 波提早出现,形态宽大畸形,QRS 时限>0.12 秒,T 波常与 QRS 波群的主波相反,期前收缩后有完全代偿间歇)

16.频发房性,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常用(维拉帕米),室性期前收缩常选用(利多卡因)

17.房颤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

18.房颤时心房律为(350-600)次/分

19.持久性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发症是(动脉栓塞)

20.房颤听诊的典型表现是(脉率少于心率,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绝对不规则)

21.房颤急性期首选的治疗是(同步直流电复律)

22.最严重的心率失常是(室颤)

23.室颤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

24.室颤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突然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发绀,血压测不清,颈动脉搏动消失)

25.室颤典型心电图表现为(QRS 波群与 T 波消失,呈完全无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形态,频率,振幅好低各异)

26.一旦发生室颤,应立即进行的措施是(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27.随时都有猝死危险的心率失常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源性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2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青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心慌),心率(150-250)次/分,心电图表现(QRS波群形态正常,P 波为逆行性,与 QRS 波群保持恒定关系,起止突然发生)

29.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心慌),有(既往发作)史,心电图表现为(连续三次以上快速宽大而畸形的 QRS 波,有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精选篇2)

1.腹泻常伴症状

(1)轻型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 次/天)及性状改变;无脱水及全身酸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常因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但常迁延,可继发其他疾病。患儿可表现为无力、苍白、食欲低下。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2)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3)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呕吐咖啡色液体,食欲缺乏,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4)脱水由于吐泻丢失液体和摄入量不足,使液体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脱水,由于腹泻患儿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的比例不同,可造成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以前两者多见。

(5)代谢性酸中毒一般与脱水程度平行。轻者无明显表现,重者可有面色灰白、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根据血 C02CP 分为轻度(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

(6)低钾血症多见于急性腹泻脱水部分纠正后,或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伴腹泻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腹胀、肠鸣音减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血清钾<3.5mmo1/L;心电图示 T波增宽、低平、倒置,出现 U 波及心律失常。

(7)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活动性佝偻病患儿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出现惊厥,应考虑低钙的可能,当用钙剂无效时,应考虑低镁的可能。血镁正 常 值 为 0.74 ~ 0.99mmol/L ( 1.8 ~ 2.4mg/dl ), <0.58mmol/L (1.4mg/dl)可出现惊厥或手足搐搦。

2、护理方法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2)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4)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

(5)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6)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7)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

(8)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 8~12 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初愈后应注意调摄饮食。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精选篇3)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是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2.经典的突触分为轴体突触、轴树突触和轴轴突触三类。

3.胆碱能受体可分为M型和N型。

4.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有聚合式、幅散式、环路式等。

5.中枢抑制可分为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

6.第一体表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第二体表感觉区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7.一个脊髓α-神经元或脑干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8.牵张反射有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类型。

9.肌梭是长度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腱器官则是张力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10.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姿势、形成随意运动。

11.延髓有“生命中枢”之称。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部位。

12.根据自发脑电活动的频率,可将脑电波分为α、β、δ、θ。

13.慢波睡眠有利于体力恢复;异相睡眠对促进精力恢复是有利的。

14.做梦是异相睡眠期间的特征之一,并且常有某些疾病的发作。

15.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有紧张性支配、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神经作用的影响和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16.条件反射就是由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17.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

18.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有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总和现象、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19.特异性投射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其功能是因其特定感觉;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需通过脑干网状结构,经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其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20.全身体表感觉区主要投射到中央后回,称为第一体感区,其投射的特征有左右交叉、倒置分布、投射区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度呈正相关。

21.骨骼肌牵张反射有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类型,其反射弧的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内。

22.腱反射的生理意义是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肌紧张的生理意义是维持躯体姿势。

23.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主要在中央前回,其功能特征有交叉支配、倒置分布、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24.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它可分为M型受体和N型受体两种类型;能与儿茶酚胺类物质特异结合的受体称肾上腺素能受体,可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