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忘殇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该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应该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应该算x。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小学数学教案2

小学数学教案欣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4、 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5、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 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7、 小组内进行交流。

8、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9、 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10、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要绘制的图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绘制的步骤:

6、 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7、 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 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 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A、 学生表现

B、 作品优点、缺点

C、 需要改进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3、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4、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观看影片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审美意识。

通过再次欣赏课本上的美丽图案,观察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以及各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真实感受图形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每位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教师的总结性的评价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的能力,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

让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 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span=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平衡,一样重

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小熊猫的重量+40=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a+40=100

2.x+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100=x+40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

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xx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xx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5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说明: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

1.活动内容:

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a)说明: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以便于自己检测教学设计上合理与否。

五、习题设计

1.题目设计

2. 题目解析

六、总结

1.教学效果

2.个人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6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使学生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

2.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推理概括能力,向学生渗透函数对应思想。

4.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

难点:

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悦耳的背书声,吸引海底的`小鱼来到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它们啊!出了几个题目让你们做!

小鱼说:你会吗? 2*5= 4*4= 3*1= 5*4= 1*2= 5*3= 4*2= 4*3= 2*2= 1*3= 2*4= 2*2=

师:同学们,你们1—5的乘法口诀学得真认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次,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编口诀,你们敢挑战吗?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师:老师很喜欢鱼,可是又老是养不好鱼,于是我就想,用三角形摆金鱼可以吗?(课件先出示一条金鱼)

师:摆一条金鱼用了几个三角形? 摆2条呢?那么摆3条、4条、5条、6条呢? 学生讨论,然后完成下表。

(教材61页主题图下面的表格) 鱼(条) 1 2 3 4 5 6 三角形(个) 6 12

提问:

1、6是有几个6相加得到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那12呢?18、24、30、36呢?

2、你能根据1*6=6,1*6=6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 板书:一六得六)

师:你能编出6的其它5句口诀吗? 请你把教材61页的口诀补充完整 (板书: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 在生汇报时师板书,并让生说一说口诀所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6的乘法口诀编出来了。齐读!

师:认真观察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

这些发现都可以帮助我们记住6的乘法口诀。

师:你认为哪句容易记,哪句难记?你有好办法很快记住吗? 如果我忘记了“四六”是多少怎么办?

口答:5个6比4个6多几,比6个6少几?

师:现在自由记忆口诀看谁记得最快? 1)齐背 2)分组背 3)对口令 4)开火车背 5)指名背 6)同桌比赛,谁背得熟练 三、趣味练习,应用新知 1、用口诀读下面的乘法算式 2*6= 3*6= 4*6= 6*2= 6*3= 6*4= 6*5= 4*5= 6*6= 1*6= 2、钓鱼小高手2*6= 4*6= 6*4= 1*6= 6*5= 6*6= 3*6= 6*2= 6*3= 5*6= 3、谜语: 有时挂在天上,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师:这首诗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字?谁能最快的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4、根据图形说口诀和乘法算式

四、情感沟通,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还 可以加上教材分析、作业布置、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7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高山镇奋进矿校:谷旭晶

一、教学内容:《年、月、日》。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获得较长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引导--探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并利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计算机课件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 更完美地体现。另外,电脑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将教师的思路和策略以软件的形式来体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电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还处在发展中,同时我希望通过这堂课抛砖引玉,促进电化教学的发展。

2、学法: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决疑问的方式,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得到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歌曲导入 )

课件出示过生日的场景音乐动画(生日歌伴随Flash动画)。通过提问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寻求年、月、日形成的原因。

2、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xx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出示问题,分组探究。)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吗?有几种情况?

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说明:我们把有31天的那个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个月叫小月,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记住大月、小月

哪个月是31天?哪个月是30天?怎样记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记忆法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5页,

看下面的一段话:“可以像┄┄”(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带领学生读儿歌。

6、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 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7、出示练习题让生完成。

8、出示课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布置作业:课本46

页第4题.

板书设计 :

年 月 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和大约几时。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对策: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正好有一段动画片,想不想看?

在这段动画片里有一样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请你们边看边找,比一比,看谁能第一个把它找出来。(课件播放动画片)

2.指名汇报,公布正确答案:钟表。

3.提问:你知道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处吗?学生介绍

4.揭示课题:钟表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它能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钟表”。出示课题。

【开课伊始,从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入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说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及能力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组织探究,认识钟面。

(1)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小闹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真漂亮!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吧!(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各种式样的钟表)

(2)师:无论什么式样的钟,都有一个钟面。仔细观察你的钟面,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用教具钟演示:12个大格,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板书)

由学生介绍时针和分针。

提问: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每人在自己的实物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

(3)师:下面请你们拨动你的小闹钟,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时针和分针同时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样快的……

(4)师:老师这儿也有个钟面(课件出示一个空白钟面)。

提问:这个钟面完整吗?再给它加上些什么才算比较完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1)指着刚刚添加完整的钟面,提问: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是怎样认出是3

时的?(学生介绍认识整时的方法)

(2)出示5时的钟和表,提问:这只钟和这块表上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几时。

(3)出示电子钟,提问:你知道这个是什么钟?这个电子钟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小结:圆点后面两个零,前面是几就几时。

(4)师拨钟面,指名口答。

(5)请你拨一个你喜欢的整时,让同桌的小朋友来认一认。同桌活动集体反馈时根据学生拨的整时让学生说说当时一般在做什么?

3.认识大约几时。

(1)教师拨钟(5时整),提问:这是几时?再拨(5时过一点),提问:这又是什么时刻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讨论最佳答案。再拨(5时不到),提问:这个时刻怎样说比较合适呢?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几时不到和几时过一点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2)出示“7时不到”“7时刚过”“7时整”三个钟面,指名认钟并说明理由。

(3)交流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小闹钟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可以是整时或大约几时)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师,介绍一下自己拨的时间,并说明此时此刻自己一般在干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观察、拨钟、小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去获得新知。】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1.画一画。“想想做做”5。

丁丁听说我们小朋友今天学习了认钟表,想出示几个钟面考考大家,可没想到他是个小马虎,画出的钟面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个钟面,依次指名说说缺少什么。

你能帮帮丁丁,把这几个钟面补充完整,并且使钟面表示的时间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时间吗?学生完成,集体评议。

2.议一议。“想想做做”6。

课件出示:有一天,老师听到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明说10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二节课,小丽说10时的时候她在床上已经睡着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原来一天之中,上午有个10时,晚上也有个10时。

3.说一说。课件出示:上午时,中午时,下午时,晚上时。

让学生根据这几句话填上合适的时间,并说说当时自己在干什么。(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力求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加强趣味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时的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开放。

周末的时候你们一般都做些什么呀?

请小朋友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张周末的“作息时间表”,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渡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题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学数学教案11

教材分析:

《节日礼物》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学生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历观察物体和5个正方形搭成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能区分拍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教材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节日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四个画面上分别标出四次看礼物的顺序,鼓励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并让学生体会由远及近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本班的学生接受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25%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本课需要展开观察、想像、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首先让学生自学观察,再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体验,丰富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③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④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教学难点: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会越来越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应该是学生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的一种方式,学生互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对话,了解我们自己的学习进步、学习状况,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己的弱点,了解他人的学习状况,帮助自己学习上取得进步。

内容设定:

伙伴们评评我: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互评。通过学生的互评,加强学生间信息的沟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反思,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使竞争与合作意识同步发展。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观察、猜测、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变化,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用五个小正方体学具摆自己喜欢的图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接着,创设小狗观察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有困难的可用学具模拟体验)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小狗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接着,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体会并判断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物体的范围逐渐缩小。整个过程充满了观察、猜想、体验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听和看”的方式介入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课上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在实际应用、拓展延伸环节中安排了判断图片观察位置的练习,例如:“有两个侦察员明明和莉莉,他们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间房子,请你分别标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说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车的平面图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等。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很多人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数学中充满了美,我们要深入挖掘数学的美,展现数学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练习中安排的“这是两幅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赏一些优美的风景、名胜图片等,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5、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过去课堂教学的总结评价历来是教师的专利,本节课我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主评价,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和谐。

小学数学教案12

一、旋转与平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4题。

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

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交流。

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让学生自己平移,再说一说平移的距离。

二、试一试:

做课本第5页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再交流。

2、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一练:

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

第1题: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2题: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第3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第4题: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

教学随笔:

二、除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购书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并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第8页的题。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师提问:能买多少本《趣味数学》?

(3)学生列出算式后尝试解答。

(4)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使学生学习口算方法。如,把15个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即150÷5=30;也可以这样想,因为5×30=150,所以150÷5=30。

(5)师提出:150元能买多少本《科普读物》?

(6)师生先讨论:150÷6能直接用口诀计算吗?然后共同完成竖式计算。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议一议:怎样检验算得对不对呢?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想到检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商乘除数的方法可以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

四、练一练:

第1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计算。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验算的情况。

第3题: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的教育。

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小学数学教案13

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运算概念的自主建构规律,让学生充分体验运算顺序的生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1.重视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学习新课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让学生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和综合算式,这个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重视用画图策略呈现数量关系的作用。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圆片图、线段图,使题中的数量关系形象地体现出来,这样符合从低到高的抽象程度,便于学生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抽象能力,从而为找到解题方法打开方便之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72×25÷40(502+28)÷5

3.6÷0.9×100560-70+1024

2.5-2.5×0.41.2+8-0.04

1.观察上面这些题分别属于我们以前学的什么知识?

(整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

2.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的)

3.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

(1)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2)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占。

(3)我国大约有的城市供水不足。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一)]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复习,引导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习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学生知识结构中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旧知识,以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21页情境图。

师:这是六(1)班本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①气象小组有12人;②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提问: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说你是如何思考的。

2.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1)独立思考,找出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请同学们找到与求航模小组人数有关的数学信息,把它读出来。

②将与求摄影小组人数有关的数学信息读出来。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先求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通过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气象小组有12人。也就是说摄影小组的人数是多少人的几分之几呢?(12人)

(2)引导提问。

①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气象小组的人数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

②在这里是把什么作为分的对象?(气象小组的人数)

③这里的单位“1”是谁?(气象小组的人数)

(3)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①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呢?

②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这里的单位“1”是谁?(摄影小组的人数)

③你能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小学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活动准备:

1.情境导入

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活动过程:

(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3)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4)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5)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

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并与幼儿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P8~9“分草莓”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5、填空:P7“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8“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