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

桑稚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1

我喜欢一边吃冰淇淋,一边喝咖啡,喜欢吃路边摊子上的刀削面,喜欢半眯着眼睛看太阳,我的生活是那样单纯。直到有一天,我读了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才知道,高中生的那一群人,生活得同样精彩。

记得有一次在书山书海中遇见《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它正安安静静地躺在那个角落,紫红色的飞舞的字被如同墨一般的黑色包围着,它似乎拥有魔法,吸引了我的好奇,于是,我打开了第一页。从那一刻起,那本书影响了我的一生。

郭敬明的文字是会灰色的,带着压抑。文字是忧郁的,淡淡的忧郁在他们身上散发,并包围着我,有点难受,我哭了。

整本书都讲了郭敬明他的高三生活,让我认识了他的朋友:小A、颜叙、崇明、微微和CD店老板。这里面讲了他们之间的'友情、他们的生活。有点颓废,又是那样不寻,那样令人羡慕。他们都是忧郁的孩子。

其实他们外表和我们一样,干净整洁,书包里也装了沉甸甸的书本和练习册,他们背诵ABC和我们一样认真,他们也会将装订整齐的试卷一遍遍的看,而且每一遍都是那样的认真。可是,我们被这样的生活所俘,就像在被慢慢加热的水底待着的青蛙,渐渐在不知不觉中迷失、死亡。而他们以他们的方式发泄释放。整抽屉的CD,在寂寞的夜晚,将耳机调到震耳欲聋,踩着鼓点,身体在空气中舒展。黑暗中,他们自我麻醉,他们的表情是麻木的,眼神是空洞的,但内心的感情是黑色的浪潮,每每午夜,便可听见,哗,哗,哗,无情的,洒脱的释放。

郭敬明在文中说他喜欢读安妮宝贝。安妮宝贝是我向来不喜欢的,也许是对如今泛滥网络文学的偏见。不过我还是改变了主意,特意去了趟书店,买了她的《彼岸花》。我看见的仍是灰色,安妮宝贝似乎更绝望。这一次,我不哭了,我的泪已经流干。她很残忍,那种一针见血让我看见了活在内心深处的自己,那种空虚、无助和脆弱。也许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在伤口上撒盐,痛得彻底,才会避免下一次错误。

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生活并没有那样悠闲,我开始重新打量这个世界,试探着用手去触碰未知,现在我很忙,我已经没有时间眯着眼睛看太阳了。有一次,我一个人走在陌生的道路上,忽然停下来去看太阳,那太阳很亮,很温暖,我闭上被太阳照得生疼的双眼,眼泪不知不觉流了出来。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开始听摇滚。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热爱摇滚,因为也是忧郁的,就像痛哭的孩子,真的。我记得郭敬明在里面说过一句话:“喜欢摇滚的彻夜不归的人,他们是孤独的,其实他们更喜欢妈妈送递上来一个亲手削的一个苹果”。当我们被生活中精致的物质填满时,情感冷漠了,其实那种淡淡的体贴才真正让人回味。

我也开始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用45°的倾斜角看星星,喜欢和星星说悄悄话。在那个时候,我才能把我心中的快乐或者是痛哭倾倒出来,和星星说往事,那些往事现在回忆起来是那样的甜蜜,我就像一个幸福的小乞丐,怀抱着一大堆曾经的美梦

我的生活渐渐图上了一层灰色,阳光照不进来。也许有那一天,我拨开这这层灰色,然后在阳关中慢慢舔伤口,而我生活的信念也变得更加坚定。《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你,让我成长。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2

“单车上的17岁, 浩浩荡荡的穿越你我单薄的青春. 明亮. 伤感. 无穷尽……”

窗外, 是黑沉沉的夜,空洞的眼光在寂静的屋子里来回游荡。翻动书柜——原本虚无的心灵, 霎时间找到了安放的位置,那是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翻开书,也翻开了那些尘封的记忆,觉得世界就这么静下来,不知为什么,只觉得我应该哭泣——或许阅读就是一种孤独……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岁月如水,韶华如年。其实至今仍弄不明白这样的书名是何含义,或许这是只有热爱绝望和寂寞的人,新时代造就的80后的敏感一族才明白的文字。书中写对青春成长往事的回忆,是少年对愁滋味的真知灼见,切身体验。他喜欢写作孤独和忧伤,他仿佛早已洞穿了未来的命运;但也时常透露出明朗和空灵,在似乎注定的绝望中固执的把持仅有的一抹阳光,一丝微笑。它记录了一个敏感而内敛,乖巧而忧郁的`少年灵魂深处犹如岩浆般涌动的内心,关于价值观,关于人生、社会、朋友,情感,有面对未知的痛苦迷茫,也有冲破迷茫的希望。他的文字使我常觉得觉得他字里行间写的是我或者说我是他的倒影,使我从孤独中得到成长。他文字的年龄超过了他的实际年龄,让人觉得他深沉。对啊,青春就是明媚的忧伤, 孤独的快乐,有始终的叛逆,有狂野的不羁,有一往无前的倔强,有不顾一切的冲劲,有永不妥协的骄傲……

这本书中最好的作品是《天亮说晚安》,如同作者说,这是“最心疼的文字”了。主人公从一名近似疯狂的摇滚少年变成一个对父母千依百顺的乖孩子,留下的只是让世俗之人羡慕的失去灵魂的躯体,真不知是喜是悲。就像我们“失去自我”的生活,每天生活在无休止的书卷旁,听着无休止的理论说教,青春无休止的消耗在从家里去学校的路上……

总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 却总是惊奇的发现,早已无人再把我当孩子看了,即使是父母。每每如此,总油然而生出莫名的深深的委屈和感伤。我惧怕长大,惧怕有一天,青春成为我埋藏在心灵最深处的回忆,成为纸上的一滩墨迹,颊边的一抹泪痕……不想相信自己正在一天天走向被称为成年人的领域里,这使我茫然却又清醒地痛。青春快乐,却总是这么无奈,时光短暂的无奈,学业压力的无奈,把青春交织的扭曲变形,纵然如此,我们却还是这么的热爱它,或许明知会失去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

究竟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生活要最彻底的解脱和轻松,做酣畅淋漓的快乐。生活充盈着积极进取,却也不能少了幻想,不会胡思乱想的生命就不是高级生命。现在的生活却不允许我们自由的幻想,我们必须有包袱,有责任,脑子里可怜的幻想总被滔滔大论的文字书卷挤得无容身之所,是该面对还是逃避,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了,总没有答案,可就在这想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默认的接受了孤独的面对压力,乖乖的承认对青春自由洒脱的抑制,难道这就是最无奈的岁月中最华丽的情节?

“单车上的17岁, 浩浩荡荡的穿越你我单薄的青春. 明亮. 伤感. 无穷尽……”

合上书, 我伫立凝望, 窗外是黑色的朦胧, 朦胧之中, 隐约看见的其实是自己的青春的倒影和闪耀的年华罢了......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