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青果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妈妈”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渎课文。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妈妈的爱无时不在身边,懂得回报母亲无私的爱。进而增进母子亲情。

《妈妈的爱》是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小诗,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是一篇意义很强的课文。

二、学情分析:

本首诗里所描绘的生活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个学生的家庭,每个学生都经历过,正因为司空见惯,成长中的孩子反而容易忽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爱之中。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

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0个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独立识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平日的爱,懂得要尊重关心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四、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歌的感情,有感情朗读。

五、设计理念:

凭借教材把浓浓的亲情传递给学生,让孩子留意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体会妈妈的爱。,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朗读,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字词,受感染。让他们在感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准备:

磁带《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文

谁愿意介绍自己的妈妈?

说到妈妈,老师看出你们很自豪,今天我带来一首赞颂妈妈的歌,一起来听听,会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正如各种所唱,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们从小到大,妈妈付出了很多心血,这就是妈妈的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妈妈的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同桌合用一本书,相互检查正音。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擂台赛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诗歌中把妈妈的爱比做什么?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整体感知内容。

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想怎样学这首诗?

就按你们说的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

集体交流后,学生汇报。

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为什么喜欢她?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妈妈的爱为什么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联系实际,赞美母爱

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从那里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朗诵这首儿歌,能背得背下来。

3、把你对妈妈的赞扬像书上那样写成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6个词,学会7个生字。

4. 初步认识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学习本课的6个词,7个生字。

2.初步认识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即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 :“溪”字的教学。

教学准备:录像机、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问:谁见过大海?听到过波涛翻滚时海的声音吗?能够想象得到海浪撞击岩石的壮观场景吗?谁见过江河?谁来学一学江河流水的声音?(哗—哗—)谁见过小溪?谁来学一学小溪流水的声音?(哗,哗,哗)谁又见过泉水呢?泉水、小溪、江河、海洋都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各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放录像片)

这段录像片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看词学词学句第3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指导看图。刚才我们看了录像,认识了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插图,你能不能从插图上看出它们,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泉水:是从地下涌出的水,两山之间的比较细的水流。小溪:弯弯曲曲。江河:比较宽广。海洋:无边无际。能不能从图上看出谁流向谁?

通过看录像和看图,你能按照水域的大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

(板书:泉水 小溪 江河 海洋)

(二)指导朗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看课文有几句话?采用什么形式写的?哪几句是问句?是谁问的?哪几句是回答问话的?

2.指导读好疑问句。

方法:(1)读出疑问的语气;(2)每句前的“泉水泉水”、“溪水溪水”、“江水河水”要连续读,气流不断,表示出寻问时急切的心情。答话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练习一问一答读、分角色读、集体朗读。

(三)学词学句

1.第二句中的'“我”、第四句中的“我”和第六句中的“我们”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第2、4句用“我”而第6句用“我们”呢?

2.看图画一画: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请同学用箭头板书出来。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文。

5.再看一遍录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为什么大海能如此宽阔、无边无际?

板书设计

3.泉水 小溪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照板书读词语。

二、学习生字。

(一)读生字卡片,要求正确、声音宏亮。

(二)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三点水旁的字较多)。为什么这课三点水旁的字多?

集中学习这几个字。

“溪”:重点指导分析右边字形。右上是“”,中间是“幺”,右下是“大”。书空练习;说一说这个字你怎样记。(板书:溪)

这个字比较难写,当老师板书时,要求学生要认真看,仔细数笔画,认真记字形。

“海”:(板书海)重点指导笔顺及在田字格中各笔的位置。

说一说“海”的笔顺,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流”:怎样写、怎样记?(板书流)重点指导右边的笔画和笔顺。

用这三个字练习口头扩词。“江”、“洋”两个字组成比较简单,练练口头扩词即可。

“泉”:认识水字旁。下面和“”区分开。

“都”:注意右边是“阝”不是“卩”。

(三)指导写好几个难字:溪、海、都、流。

三、巩固复习。

(一)读词比赛。目的:认准字形。

(二)说一说“溪”字你怎样记?书空写一写。

(三)猜字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在另一人后背上写字,让他猜是什么字,并交换练习。

(四)出示练习2。

泉水流进( )里。

溪水流进( )里。

江水、河水流进( )里。

步骤: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说说填什么。

3.填在书上。

(五)改练习2中的第3个句子,加上“和”和“都”,使其成为练习3中的例句。

问:老师在句子中加了什么?加完以后句子的意思变没变?(告诉学生:顿号有表示和的意思。)

完成练习3,先说,再写出来。

四、指导做作业 和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3. 泉水 溪水

《泉水 小溪》是一篇看图学词学句。这课的教案突出了以下四点:

一、观察画面,认识事物。

学生对“泉水、小溪、江河、海洋”是比较生疏的,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片段、指导看教学挂图,形象生动地理解认识事物。初步感知:“泉水”是从地下涌出来的水,两山之间比较细的水流;“小溪”的形状是弯弯曲曲的;“江河”指陆地上更大的、更长的流水;“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再让学生按照水域的大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安排,符合“看图学词学句”的课型要求。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句。

这篇课文共有6句,句子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写的。老师提问:“哪几句是问句?是谁问的?”“哪几句是回答问话的?”在学生回答问题和读书中认识了这课句子的形式。老师再进一步在图文结合中指导理解词句意思。如:第2句、第3句中的“我”指的是什么?(第2句的“我”指泉水;第4句的“我”指溪水。)第6句中的“我们”呢?(江水、河水。)为什么前面两句用“我”而这一句用“我们”呢?(因为第一句单独问泉水,第3句单独问溪水,它们回答都用“我”,第5句是问“江水”、“河水”两个,所以它们回答时要用“我们”。)再如:老师指导学生看图画一画: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再用箭头板书出来。(参看教案中的板书设计 。)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建立词句的概念。

三、指导朗读,加深印象。

老师在教案设计中加强了朗读指导。如:问句要用疑问和亲切的语气读。读“泉水泉水”重叠词时,把第一个“泉水”的“水”字读音稍拖长一些,另外注意声音高低的变化。“溪水溪水”,“江水河水”的读法亦如此。读回答问题的三句话时,要用亲切、肯定的语气朗读。特别是最后一句,要在“都要”这个词语上加重语气。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抓住特点,指导识字。

本课识字教案的安排,采用了在语言中识字,音、义、形分步教的方法。学生在第一节课,已经借助汉语拼音认识了生字词语;结合课文理解了生字词语的内容;第二节课安排重点分折记忆字形,并指导书写生字。

本课共有七个生字:泉、溪、江、海、洋、流、都,之中有六个字跟水有关,老师抓住本课生字偏旁部首表义的特点先集中学习这六个生字,难字重点指导,易学的字让学生自己分析记忆。这样教学便于抓住汉字特点来学习,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有意指黑板的画面,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3)我们新疆老乡能歌善舞,让你们把葡萄吃个够,还要跟我们跳一跳舞2师生共同跳新疆舞,并送给学生小新疆帽。)(4)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6、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想看的请举手。我再给你们放一段录象。(放音乐朗诵,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把“看”

到的互相讲讲,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整体感悟这段。)

7、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这段语言,背诵了这段语言,这还不够,我们学语言更重要的目的`是用语言。这里正好需要导游,而且这段话就是很好的导游词。谁愿意当导游小姐或者导游先生?用书上的语言或者创造语言介绍介绍葡萄沟的葡萄?注意要向别人介绍葡萄沟不能光背诵这段话,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还要注意态度亲切,礼貌和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老师相机表扬学生。例如,这个词你用的真好;我们一定把你这句用上,你态度温和,适度等等)

8、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9、观察、品尝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

三、升华

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

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自评:

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情感。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

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甚至到依依不舍。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交际。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不一定专门设置交际课。所以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见教学设计),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感悟。“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一定有个过程,“悟”一定有个过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导游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演示、表演节目、画图、朗读、比较,即看、读、听、想、吃、唱、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子、意境……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葡萄沟

葡萄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色鲜味甜

真是个好地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模式:

1. 模式名称:“自主发现”课堂教学模式

2. 主要环节:借助情境运用比较朗读课文

尝试说话求异发现巩固深化

3. 模式特点:利用现代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观察说话训练为突破口,以主动尝试学习为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看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认识豹字旁,懂得“礼貌”、“再见”等词语的意思,会使用礼貌用语。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说话,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3. 懂得要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说话,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貌”、“谢”是本课生字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 (多媒体出示图片“孙悟空”)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你知道它有什么本领?

2) 孙悟空在天上看见小明,想考一考小明是不是有礼貌。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孙悟空考小明》。

3) 小朋友,如果你是孙悟空,你会怎么考小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启发思维)

4) 那么,孙悟空又是怎样考小明的'呢?请小朋友认真看图,大胆练说。

二、 看图练说,总结学法

1. (多媒体出示图一):(动画效果)孙悟空变成小明的老师来考小明。

2. 谁来说一说刚才看到的图?请几位学生说图意

(孙悟空摇身一变,变成小明的老师,小明看见老师说:“老师好!”老师说:“小明好!”)

3. 总结学法:刚才几位同学都是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先说孙悟空变成什么,再说小明怎么做,最后说孙悟空怎么做。)

三、 学法迁移,继续练说

1. (多媒体出示图二):(动画效果)孙悟空变成小妹妹来考小明。

2. 用刚才的方法自由轻声练说。

3. 指名说、评议。 学习“谢”,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不用谢”

4. (多媒体出示图三):(动画效果)孙悟空变成老爷爷来到小明家。

5. 同桌互说。

6. 表演,评议。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再见”。

四、 运用比较,求异发现

(多媒体出示以上三幅图)

1. 孙悟空三次考小明,这三次中哪些地方相同?

都是考小明是不是有礼貌。

小明三次考试都考得很好,很有礼貌。

哪些地方不同?

考的内容不同图一:考小明尊敬老师图二;爱护幼小图三:尊敬老人

考的地点不同图一:学校图二;路上图三:家里

使用的礼貌用语不同图一:老师好图二;不用谢图三:请再见

2. 小明考试合格吗?为什么? (小明在任何地方都很有礼貌。)

学习“礼”“貌”

(这一训练旨在让学生在求同、求异的比较和分析中,自我发现,自我总结,总结出无论在什么地方,遇见谁,小明都很有礼貌,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

3. 如果你是孙悟空,你怎么把结果告诉小明?(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启发想象。)

4. 看图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把结果告诉小明的?

语文教案 篇5

语文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推进,极大地解放了教师与学生被束缚的教学热情、智慧和欲待迸发的创造力。虽然,语文课程标准的理想化表述与课改实践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虽然不同区域之间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导致其课改的某些不平衡,虽然如此,包括语文在内的课程改革的宏观态势是令人鼓舞的,这确实是百年以来语文教育的一次伟大新生。因此,即使对语文课改中问题的冷峻审视和反思,也是为了将课改的负面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语文课程与教学更健康、更和谐、更有力度地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刷新:观念与方式

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范式的转型。所谓课程范式(curriculum paradigm),是指一个课程共同体所普遍拥有的课程哲学观和相应的具体课程主张的统一,换言之,在某个课程共同体中,各门学科课程尽管内容不同,但都建立在同一教育哲学观和课程观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计划实施直到课程终端评价,具有若干共性的'特征,从而适应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语文课程从过度预制、封闭和垄断的指令型课程转向生成、创新和个性化的新课程,这是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它强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刷新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刷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

刷新之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验区语文课上,那种教师独演主角、学生作冷漠看客的现象少见了,那种贯穿课堂、滔滔不绝的“讲风”显著地减弱了,语文教师们普遍认同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这标志着语文教师已经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言语实践及其内心体验。在具体方法上,构建在人格平等、思想敞亮基础上的文本与师生多边交互对话,已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追求。同时,语文教师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是课程的附属者和教材的“传声筒”,而是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人文、网络诸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引进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积极主体。这种课程主体意识的觉醒,使语文教师对课程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真切“感觉”——从课程外在于“我”到课程同化于“我”,从课程“役”我到我“驭”课程。这就引发教师与语文课程的关系出现了革命性变化,正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那样。正因如此,在指令型语文课程中曾几乎无处容身、被视作“异端”的王泽钊,而今被青岛及其以外许多实验区教师尊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先驱”。《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都对他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学存在,做了客观和理性的报道。

刷新之二:语文教师的教研观念和方式。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课例的探讨,努力克服“教”与“研”相分离的“非校本教研”倾向,这已在语文教师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风气。大家自觉地意识到:教师即研究者。而且,这种所谓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与口号的简单阐释,也不仅仅是对西方教育理论的横向迁移,更主要的是对自己正置身其中的教学事件、教学现象和教学细节的自觉审视,是对日常的学校生活和课堂实践的有效反思。这种朴素而有意味的研究及其教育叙事、教学札记等具体方法,日益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和应用,愈来愈呈现出作为“校本教研”的鲜活生命力。特别是江苏、浙江、上海等文化先进的实验区学校,依托本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课堂为自己的实验室,以改善学生学习效率为根本目的,正在形成开放、民主和有效的规模化“校本教研”局面。

刷新之三: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所谓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认知和行为取向,它高于课堂学习中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者的选择。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偏重于学生单向对知识的接受,价值重心置于客体的学科知识体系上;新课程注重的是对语文知识有意义、积极的自主性和发现性学习,其价值重心落在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之上,虽然,接受性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较多信息,突出了课堂作为简约性认识过程的特点,但在语文指令型课程和教学中由于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而被滥用,其单一性、封闭性和机械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致热情和能动精神丧失殆尽而又不得不在考试的沉重压力下被迫接受听说读写的机械训练,这样,人啊,人的灵性、才气和激情这些生命的珍贵“内存”因无法得到有效释放而被压抑着,本应美趣无穷的人性化的学习必然异化为枯燥的电脑式“输入”,故语文接受性学习方式只是造成个体生命的知识数量的积累和增长,而没有促进生命质量的健康发育和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导向的新学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