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心偿~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朱总司令的敬仰之情。

2、 学会写一类生字10个,认识二类生字。

3、 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词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掌握略读方法,学习略读。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基础知识;

1、 正音字:泞(ning)陕(shan )

2、 生字:

淅:X xi 左中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淅淅沥沥

沥:L li 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呕心沥血 沥青 披沥

泞:N ning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泥泞

袖:X xiu 左右结构 查衣补旁

组词:袖手旁观 袖珍 领袖

嗓:S sang 左右结构 查口字旁

组词:嗓门 嗓音 嗓子

陕:S shan 左右结构 查耳刀旁

组词:陕西陕北

厚:H hou 半包围结构 查厂字旁

组词:得天独厚天高地厚 厚道

炊:C chui 左右结构 查 火字旁

组词:炊具炊烟 炊事 无米之炊

伍:W wu 左右结构 查单人旁

组词:队伍落伍 羞与为伍

亏:K kui 独体字

组词:亏欠幸亏 理亏 功亏一篑

3、 区别字:

伍( )吹( )陕( )嗓( )泞( )

悟( )炊( )峡( )搡( )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朱德总司令的事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和朱总司令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人物,了解时代背景。

师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朱总司令的资料(图片、文字等),在班内交流,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课件出示朱总司令的相片,介绍朱总司令革命历程。)

三、朗读课文,认识生字。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

1、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词,多读几遍。

3、检查读生词。(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4、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5、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6、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朱总司令的?

7、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配乐读全文,体会饮水思源的道理。

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好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

思考:从文中能否看出老陈头脚上有伤?

(老陈头步子一扭一扭的,有点踉跄。)

朱总司令为什么不先说话,直接就动手去抓老陈的行军挑子?

他是怎么想的?从这你能看出什么?

“起肩就走”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二、组内讨论:

“这行军挑子容易挑吗?”从文中哪儿能看出来?

(夜雨淅淅沥沥,黄土高原一片泥泞。过了两道光秃秃的山,又过了一条很深很深的沟,村子里黑沉沉的。)

“然而晨光迷蒙,前进的队伍人影幢幢,分不清谁是谁”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四、实践活动。

课外读有关朱总司令的故事,或作品,利用活动课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读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各种形式读,如:评读指导、比赛读)

二、学习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指的是文章中人物活动或事情发展所处的一定时间、特定地点以及周围情况等。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环境,二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的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如果没有环境描写,作者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读者则很难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题,讲清楚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

生:五台山。

生:我到过雨花台看孔雀,孔雀很漂亮。

生:我到过动物园。

生:我去过上海,我看到了东方明珠。

师: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神奇的地方。

师板书:鸟岛。

师:看到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鸟岛有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鸟岛有多少只鸟?

生:我最想知道鸟岛在哪?

生:我最想知道鸟岛有多少鸟。

生:我最想知道鸟岛

师:小朋友最想知道鸟岛在哪里,怎么样。(师板书:在哪里?怎么样?)

正巧我们这篇课文就是一篇介绍鸟岛的文章,我们打开语文105页,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生读课文。

生:筑巢一眼望去

师:很好,他学会了两个词。

生:我学会了玉白色,陆续。

生:我学会了陆续,巢,和随。

生:我觉得了筑巢,

师:课文中的生字都学会了吗?那读书读得怎么样,自己先练一遍。

学生自读。

师:谁来读第一个自然段。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不仅他读得棒,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真会学习。

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个词再读一遍:湖水解冻。

生读。

师:那么难的词都会读了。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把青绿色的鸟蛋再读一遍。

生读。

师:这一部分特别难读,我们再读一遍。

生读:窝里窝外。

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因为

领读。

师:通过读课文,知道鸟岛在哪吗?

生:在青海湖。

师:在青海湖哪里?

生:在青海湖西部。

生读第一小节。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海湖。

师:鸟岛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是—

生:海西皮。

师:有一个同学去旅游,可是一只鸟都没有见到,鸟岛鸟岛,怎么会没有鸟呢?

生:冬天到了,鸟都飞到远方了。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冬天寒冷,鸟都走了。

生读:每年春天。。。

师:你从哪里知道冬天没有鸟。

生读: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

师:会读书,会思考,真聪明。

师:这句话会读吗?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一群一群,而且没有陆续。

师:多了两个词,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了陆续,就没有了有顺序地飞来,没有了一群一群,就没有一群群鸟儿飞来。

师:那一群一群是怎么飞来的?

生:可能是排着人字形从遥远的地方飞来。

生:也有可能是一个接着一个飞过来的。

师:一个接着一个吗?

师:一群一群。

生:是一群接着一群。

师:一天接着一天,接连不断地飞来,那是不是有很多种鸟,这种景像,这种气势,你能读出来吗?自己练。

生自读。

指读。

师:一群一群读得真好,再来读。

生读。

齐读。

师:这么多的鸟儿会在这里干什么?

生: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师:将这一句,连着前面这一句,你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好吗?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每年春天。。。。。。养育后代。

师:真了不起,有些同学已经会背了,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冬天没有鸟,那么什么季节去能看到鸟岛是美丽,最壮观的景象。

生:春天,

生:在六月去。

师:到底是春天还是六月份呢?请快速读二、三自然段。

生自读。

师:是六月,我还来了六月鸟岛的光盘,想不想看一看,要用你的脑子来看。闭上眼睛,边听边想。

师:六月的鸟岛有鸟,有鸟窝,有鸟蛋吗?

生:有。

师:根据我读的句子和词语,想象六月的鸟窝是什么样,鸟蛋是什么样。

师: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鸟蛋。

师:什么样?

生:圆圆。

师:什么颜色?

生:玉白色,青绿色。

生: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师:还有吗?

生:我看到了有几个幼鸟在追逐。。。

生:我看到了几只小鸟出来了。

师:还有吗?

生:我还看到了鸟妈妈在招呼小鸟。

生:我看到了鸟妈妈在找食物给她的孩子吃。

师:六月的鸟岛真热闹,想不想亲眼看一看。

放录像。

师:看到这种景象,你觉得鸟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热闹。

生:我觉得上面的鸟都很幸福。

生:我觉得鸟岛是一片鸟的海洋。

生:我感觉鸟岛是为小鸟和大鸟专门。。。

师:鸟岛就像是他们的家。真是鸟的世界。还可以说是鸟的—

生:海洋。

生:天堂。

生:还可以说是鸟的家。

师:鸟岛的鸟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练读一下。

生自读。

指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她读得很不是流利。

师:那你来读。

生读: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有感情。就是小鸟成了鸟的.世界读得特别好。

师:我也想来读一读。

师范读。

师:能背出来的背,不能背的看着书读。

生齐读、背。

师:都背下来了,现在我们知道,冬天鸟岛没有鸟,夏天最热闹,那么秋天呢?课文有写秋天的吗?

生:没有

出示:秋天

生:秋天,鸟儿都飞走了。

生:秋天,鸟儿向南方飞去。

师:还着什么感情?

生:带着快乐的感情。

师:是吗?

生:悲伤。

生:依依不舍。

师:这个小鸟不仅在中国有名,在外国也有名,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闻名中外。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自豪。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站起来,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这闻名中外的鸟岛,之所以能闻名中外,是因为这里是鸟的世界,鸟的家乡,除了这里有好的自然环境外,还有什么?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出示生字。

师:这些生字我们熟悉吗?读一读。

生读。

师:能给他们找个朋友吗?

部筑育密

玉拾类朋

生:育,体育,类,人类

生:密,密密麻麻……

生:亲密无间。

师:间是多音字。

师:词语真多,还有不同的词语吗?

生:筑,建筑。类,种类。

师:再看看谁的记忆力最棒,能把这些字记下来。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用脑子把字形记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 《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示例

1.所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要求1、认读11个生字。

2、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用具

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南沙群岛的有关知识。

二、由原题《生命禁区的太阳花》做引导

1、什么是生命的禁区?文中指哪儿为生命的禁区?为什么称这里为生命的禁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来读一读。

2、太阳花在北方称为什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这种花?(指名简单介绍)

3、为什么南沙战士回把这种不起眼的太阳花定为南沙礁花?(坚忍不拔、无所畏惧)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章内涵。

1、在这生命的禁区,为了祖国的领土的完整,我们的守礁官兵数星、望月、听涛、思乡。即使再艰苦他们没有忘记祖国人民的重托。文中战士们的哪些生活片段让你深受感动,找出这些生活片段,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可以在文中作批注。)

汇报A、缺淡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

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B、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

C、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2、在南海,淡水就是生命。有了水,荒岛才能变绿;有了水,官兵才能生活。为此,官兵们千方百计地节水,想方设法的储水。但是他们对祖国的亲人却是无比的慷慨。

从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战士们对祖国亲人的慷慨?在文中找一找,说一说你的感受。

(给病人治病、帮助修整渔船、送300千克的水)

这300千克的水意味着什么?这其中包蕴着什么?

3、祖国人民也一直关心着南沙守礁战士,一个6岁的小女孩知道南沙缺水,寄给了南沙守礁部队一幅画,这位共和国未来的接班人,用她那充满稚气的画袒露着自己的心声:——齐读14自然段

小女孩想表达什么样的心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每当看这幅画时,心中的情感总如大海的波涛,他在给小女孩的回信中写到:齐读(谢谢——幸福)

这几句表达了守礁战士怎样的心声?(谈感受)复备课

四、扩展练习:

1、如果你是南沙的一名守礁战士,你想对祖国的人民说些什么?

2、如果你想给南沙的战士写一封信,你最想说什么?

3、如果你是一位即将登上南沙的一名守礁新战士,你又想说些什么?

4、如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倒、模,理解22个新词。

2、能说出第5段排句成段的顺序,说出哪几句是围绕同一方面的内容写的。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课文的最后两段。

4、懂得自己遇到不幸境况,不要灰心;别人遭到不幸,不要嘲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巩固本单元训练点,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积极意义,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准备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画像、磁带、录音机、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训练找反义词。

2、读通课文,了解大致意思。

3、学习第1、2段,朗读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安徒生画像及《安徒生童话》,简介安徒生。

二、揭题,读题

三、初读课文,思考

1、丑小鸭的丑什么意思?

2、丑小鸭长大以后成了什么?

四、学习第1段

1、自学该段生字

2、自读课文

A、说说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B、划出说明丑小鸭长得难看的句子

3、朗读指导

4、填空

嘴(大大的) 腿( 的) 样子( 的)

五、学习第2段

1、自读,思考:你觉得丑小鸭怎么样?

2、填空:()的丑小鸭

3、朗读指导:孤独、可怜

六、作业

1、齐读1、2段

2、给多音字注音

等待() 待()会儿

模()样 模()糊

3、课作2、3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3—6段,能按问题找到对应的课文段落。

2、能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3、能区分倒影和倒映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3—4段

1、自读3—6,思考:哪几段是写丑小鸭离家后的不幸遭遇。

2、自读3、4段,先自学生字,再填表

来到哪里遇到什么不幸

水草地野鸭()

()里小鸟()猎狗()

()丛中天气()

3、再读课文3、4段,继续填表(接上表右边)

丑小鸭怎样做

离开了水草地

白天()晚上()

()在芦苇丛中

4、朗读指导

4、丑小鸭离开家之后有哪些不幸遭遇?

三、学习5、6段

1、哪几段是写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天鹅,很快乐?

2、自读,学习生字

3、学习第5段,巩固单元学习提示

A、齐读,思考: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B、回顾按事情发展写的段,应该怎样读?

C、自读,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哪几句说同一方面的内容?这段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4、学习第6段

A、默读,用~~~划出说明丑小鸭快乐的句子。

B、训练有表情地朗读。

5、丑小鸭发现自己长成了美丽的天鹅,为什么那么快乐?

四、作业

1、课作5

2、齐读3—6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5、6段

2、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会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丑小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作1、2、3

五、理解、学用“极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 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 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

“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读一读。

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 ? ? 三、教学生字

1、多媒体显示:舟竹石川燕

(1) 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

(2) 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

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

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

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初步了解了一些象形字的来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泉水”这一词的配图学生较难把握。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谁能来说说你见到的石榴?(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同学们说得不错,老师今天要把你们请到石榴园,请你们欣赏一下石榴的姿态。(点击光盘,欣赏视频)

  二、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石榴园的美景把我们深深吸引住了,同时被吸引住的还有一位石榴园所在地——山东枣庄的中学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自己的咸受,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石榴》(学生齐读课题)

2.我们先来听一听,他是怎么描写石榴的?(点击光盘,欣赏课文朗读)

3.同学们一定也想学一学,看看中学生大哥哥是怎么把石榴写得这么美的。好,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自读两遍课文。注意老师的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老师要来看一看,课文的词语你们学得怎么样了?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抽出长出开出

枝条叶子石榴花

露出剥开红白相间

嫩绿绿黄色

火红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组织学生用“小弹簧”的游戏来读词。

4.观察词语,发现秘密

老师这样排词语,是有一定原因的。请大家看第一组,你看出什么了吗?(动词与名词一一对应)请同学们根据这六个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第二组词呢?(多音字)眼睛真亮,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点击光盘,玩游戏“练武厅”,以巩固多音字)

第三组词呢?(表示颜色)那老师为什么不把它们写在一排?(分别描写了不同的东西)对了,这样一理,文章描写了什么你就会清清楚楚了。请你带着对文章最初的了解再去读一读课文。

5.检查朗读

  三、教学生字,描红仿影

1.让我们一起翻开电脑老师送给我们的电子字典。(点击光盘,看电子字典)

教师要相机进行“抽”、“扒”的义项选择训练,注意“仿”的笔顺,练读“佛”的句子进行积累。

2.再来看一看,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亮呢?电脑老师这儿有不少小秘诀呢!(点击光盘,看字形指导)

3.开始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3.石榴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石榴》一课,老师想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自备本,听好电脑老师报的词语,开始默写。(出示电脑光盘,进行听写)

2.开始校对。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换词训练:驰名中外声名远扬闻名中外

3.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园驰名中外,令作者感到骄傲,这也是作者爱自己家乡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词语)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给你的词语。

(春夏季节,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开出了石榴花。)

2.这一节描写了石榴花的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思考。

(花的颜色、花的形态)

3.体会用词的精妙。

(出示课件: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1)我们在《小露珠》一课,已经见识过这个关联词语了。不过,它用的是越来越……,越来越……,这里变了,用的是越开越……,越开越……,原来第一个词也是可以变换的。你能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吗?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