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瞳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说“奇”道“妙”——《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作者/彭才华 钱正权执教: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彭才华评析:原浙江省杭州市教研室 钱正权导入,揭题师: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谁的文章?生:冯骥才。师:说说你对他的了解。生:冯骥才是个大作家,也是个画家。生:他写过许多文章,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珍珠鸟》《花的勇气》。师:你的记性真不错!生:我知道他还是篮球中锋。师:看来,你们的预习很认真。冯骥才的确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还干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呢!你们知道,他最近这些年在干些什么吗?生:我知道,他正在抢救民间文化。师:是啊,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为了抢救那些正濒临消失的民间文化,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奔走呼吁,不辞辛劳。师:说起民间文化,这也是冯骥才先生一生的酷爱。在他众多的著作中,就有这么一本,专门介绍当年天津卫码头上的奇人奇事,书名叫——(出示《俗世奇人》封面)生:《俗世奇人》。师:今天这一篇文章便是选自这一本书,题目是——生:《刷子李》。师: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他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号。为什么有这个名号?生:这名号表明他是专门干粉刷的,他姓李。师:哦,前边表示他的职业,后边是他的姓。那么,你们家门口那个卖包子的姓刘,你可以叫他“包子刘”吗?生:行!(有学生表示:不行!)师:为什么有人说不行?生:不能叫“包子刘”,除非他做的包子是一绝,别人的包子都没他做的好吃。师:哦,以一个人的职业再加上他的姓氏,不是一般人能获得这样的称呼的。我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某个行业中身怀绝技的人。初读,说奇师:相信大家一定预习了课文,是吗?谁来读读这一段话?(课件呈现: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绝没有一个白点。曹小三第一次跟在师傅刷子李屁股后面做事,发现了一个白点,以为师傅露馅了,以为他名气有诈,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朗读)师:真不错!注意“师傅”的“傅”要读轻声,“露馅”要带上儿化的味道。跟我读。(生跟读两遍后再齐读整段话)师:大家已读了课文,刷子李留给你什么印象?生:他刷墙的本领高超,简直太神了!师:一个字,那便是——生:奇。师:(板书: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同感!俗世奇人,果然是“奇”!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刷子李的“奇”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生默读,圈画后汇报句子: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师相机出示以上句子,指导朗读,相机理解“匀匀实实”“悠然”,并引领学生分别领会这些描写分别是“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师:但是,在我看来,只有一句是硬碰硬、实打实地写出了刷子李功夫了得!那就是——生: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师:(课件出示上面的句子)是哪个词语带给我们实打实、不容置疑的感觉?生:必。生:绝。师:前边也有一个“绝”。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前边的“绝”表示“绝妙”,后面的“绝”是“一定”!师:是的,一定、肯定、绝对!(再次指名读,教师范读,再次齐读,突出刷子李之“奇”。)再要读,论妙师:对于这一点,假如只让我们读第一自然段,你信吗?生:不信!不可能啊,用白粉刷墙怎么不会落下一个白点,太不可思议了。师:呵呵,没错,冯骥才知道咱们不信。那么,他想了些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 师:这篇文章本来是写刷子李的,全是写他的吗?生:还写了曹小三。师: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啊?生:(恍然大悟)起初曹小三也像我们一样不相信,后来,他亲眼看了,才相信!师:曹小三,其实就是冯骥才给我们安排的——生:侦探!生:卧底!师:呵呵,是啊,曹小三就是给我们去盯梢,给我们印证的。作为刷子李身边最亲近的徒弟,曹小三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去看个究竟。那么一天下来,曹小三都看到些什么呢?每当看到这些,他有些什么感受呢?我们先看看第四自然段,曹小三看到了什么?生:他看到了包袱里的黑衣黑裤黑布鞋。(课件出示句子: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师:这一句话里,有一个词,它不动声色地暗示了曹小三的感受,是哪个词?生:果然!(板书:果然。老师指导朗读,读出曹小三内心的惊讶。)师:那么,后边几个自然段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五至第十自然段,看曹小三各看到些什么?把它画下来。哪些词像“果然”这个词一样让我们得以猜想到曹小三的感受,把它圈出来并写在工作纸的横线上。(学生浏览圈画。教师提示:有的段落,未必写曹小三看到的,但也有些词同样让我们知道曹小三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名学生上黑板板书体现曹小三感受的关键词语。四分钟后,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的词是:居然,竟然,悠然,奇了,发怔发傻等。)师:说说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词语?生:刚才,您带着我们从第四自然段发现了“果然”这个词,我就知道了该从哪些词猜想曹小三的感受。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原来,这篇文章里很多个含有“然”字的词语,都透露出曹小三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出示带“然”的句子)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曹小三的心情。(学生自由读句子)师:什么感觉?他的心情是不是总在变化?生:(惊叹地)是的!师:(指学生刚才凌乱的板书)那么,这些词语我们能像这样排列吗?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先得给它们排个顺序!(师领着学生给词语标上序号)师:真不错,我们很快发现曹小==的心理变化顺序不能乱。假如,曹小三刚开始的“半信半疑”是在这个位置(指示黑板较低的位置)。后来,曹小三看师傅果然穿一身黑衣黑裤,那么,他对师傅的高超技艺是不是有些相信了?“果然”这个词应该写在哪里呢?(生在黑板上指示位置,比“半信半疑”要稍高。)师:给这两个词连一条线。这就是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简图了:依此类推,你觉得后边这些词语应该分别写在什么地方?请大家在课文纸上写一写,连一连。(学生在工作纸上画图并标上相应词语)师:谁能上来画一画写一写?(指名两个学生上台板画)师: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谁画得更合理?生:黄伟健的。师:(请黄伟健同学上台)你为什么这样画?生:其实这些词都暗示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例如,他看到师傅刷墙这么悠然,一点儿都不累,他相信师傅真有能耐;后来,在师傅身上发现了一个白点,他对师傅有点怀疑了。师: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师:(对黄伟健同学)请继续!生:最后,曹小三简直太佩服师傅了,所以,我给“奇了”安排在这个高度。师:果然有根有据啊!了不起!这最后,要是也写一个带“然”的词语,你会写什么?生:恍然!师:真棒!还有吗?生:肃然起敬!师:真不错!那么,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写曹小三发现一个白点,然后又告诉我们这只是个小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生一时语塞)师:玩过过山车吗?如果这过山车一直是平着往前开,你喜欢吗?生:不喜欢!师:如果这过山车一直上升,然后慢慢下降,你喜欢吗?生:不喜欢!师:是的,写文章也是一样,也要讲究有高——生:有低。师:有急——生:有缓。师:有起——生:有伏。师:你看,这一天下来,曹小三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他因为看到师傅果然穿一身黑衣黑裤,暗自惊叹;他看到师傅悠然地刷墙,居然找不到一个白点,更是暗自佩服;但,他竟然发现了一个“白点”,就犹如从高处突然下降,刷子李的形象在他的心里轰然倒下;而这时,师傅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他又发现,那白点原来只是一个小洞!这下,曹小三发怔发傻了,心里对师傅的佩服还是刚才这个高度吗?这叫什么?生:(恍然大悟)一波三折!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爸爸上个月也给我讲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师:你爸爸真了不起,你也很会学习啊!是的,这叫“一波三折讲故事”,这叫文似看山—— 生:不喜平! 师:作者这样一波三折地讲故事,就是为了让人彻底相信——(屏幕出示: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学生齐读,读得更自然、更坚定。)迁移,拓展师:刷子李奇不奇?(生答:奇!)绝不绝?(生答:绝!)冯骥才这种写法奇不奇?(生答:奇!)绝不绝?(生答:绝!)是的,正是他用了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让一个身怀绝技的奇人变得真实可信。师:其实,一波三折,你也可以做到!(屏幕出示作文题目:1.一次难忘的秋游;2.友谊;3。我爱弹钢琴;4.记一场比赛。)假如让你从中选一个题目,你会怎么一波三折地写呢?(学生思考)师:你打算一共写几段?你打算在哪个地方产生波折?请给你选择的题目列个提纲。(生列提纲)师:谁来说说你的写作打算?生:我要写《我爱弹钢琴》。大概分五段来写:首先写我听了郎朗弹钢琴,我很喜欢,兴致勃勃报了名;接着写我练了一个月就觉得没意思,想放弃;再写我们班同学在学校钢琴大赛上出尽风头让我很羡慕,于是,我又开始了练习;再后来,练钢琴要付出很多时间,我有点想打退堂鼓,爸爸鼓励我,我又坚持了下来;最后写在学校第四届钢琴大赛上,我拿到了亚军!师:哇!真聪明!老师尤其欣赏的地方是,在因羡慕同学重新练习之后,再次安排了“练钢琴要付出很多时间你打退堂鼓”的情节,于是,文章就显得波澜起伏,更有意思了。祝贺你夺得大赛亚军,每一个读你这篇文章的人,也一定会记住你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生:我打算写《一次难忘的秋游》。先写老师提前一周通知下周一秋游,大家欢呼雀跃;再写星期三天气突变,天气预报还说阴雨天气会持续几天,大家灰心丧气;接着写天气有些好转,我们的秋游照常举行,但大家不能去体验水中捉泥鳅了;然后,我写秋游基地的叔叔给我们准备了大量雨衣雨裤和雨靴,让我们可以尽兴捉泥鳅,把我们乐疯了!(台下掌声)师:高明!你怎么想到的?生:上学期我们班确实有这样一次秋游。不过,我那篇文章没这么写。师:好啊!你这么一写,让每一个读者都和你们一样,时而高兴,时而失望,最后来个惊喜!这才叫“难忘”啊!师:是的,一波三折,是写好文章的一个秘密武器。希望大家课后把这篇文章写下来,相信一定很吸引人!有信心写好吗?生:(齐)有!师:另外,在《俗世奇人》这本书里,像这样的一波三折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外,你可以找来读读。评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精读课文之后的。这组课文教学的总要求是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教学这篇略读课文的具体要求是“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教学从了解作者起步。从了解作者中引出他的著作《俗世奇人》,《刷子李》便是其中之一篇。何为“刷子李”,其名号有它特殊意义。这样的步步导入,自然如行云流水,且信息量大,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初读‘说奇”’这一环节,教师先呈现了一段话。学生读这段话,目标一箭双雕,既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又巧妙地认读了以下画线的5个生字: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绝没有一个白点。曹小三第一次跟在师傅刷子李屁股后面做事,发现了一个白点,以为师傅露馅了,以为他名气有诈,但事实并非如此。然后抓住一个“奇”字。奇在哪里呢?学生在默读全文中发现了五句话是描写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欣赏这些句子所采用的策略,一是指导朗读,二是品味“悠然”“绝”等词语,三是把“奇”的表现作了归纳:“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如此的欣赏方法,学生既得到形象感染,又获得理性认知,教学中重视阅读策略的运用。“再读‘论妙”’,是教学思路的转换。从正面欣赏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转入领悟徒弟曹小三的感受。“这篇文章本来是写刷子李的,全是写他的吗?”这一设问,是这条跌宕起伏的表达思路的转折点。曹小三是师傅技艺高超的见证人。于是重点研读透露曹小三感受的6个句子。研读这6个句子,让学生抓住“果然”“悠然”“居然”“竟然”,以及“奇了”“发怔发傻”,在字里行间缜密细腻地体会曹小三的心情变化。这种心情变化从“半信半疑”开始,用一幅简图来表示,要学生写一写连一连。通过黄伟健同学对所画的简图说明,和老师的一番总结,学生“恍然大悟”,悟出“一波三折”的写作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画图不局限于线条,还要写上词语;老师的总结,强调了以上这么多带“然”的词语,还另加“突然”“轰然”“忽然”的活用。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彰显了教师利用文本,让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意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此处略欠火候、稍见瑕疵的是,未能给多个学生练习表达的机会:运用这些词语叙述曹小三的心情变化、故事发展的一波三折,在学生叙述中,教师及时反馈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畅。如能进行这样的语言训练,还可为后面的学法迁移作铺垫。课文只是“例子”。“‘迁移“拓展”’是文本的活学活用,是举文本之“一”而反其“三”。学生读课文有一个“走进去”和“走出来”的过程。走进去“见得亲切”,得“意”得“情”得“法”;走出来“想得明白”,提升认识、学会运用。学法迁移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仿写无论是《我爱弹钢琴》,还是《一次难忘的秋游》,着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有点一波三折的意味。教学最后,又回到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上来,推荐学生课后阅读。论一堂课成功与否,最基本的是看教材中提的那些略读要求,是否得到真正落实。笔者对教学过程所作的上述初步分析,给出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可称得上“圆满”而“丰富”。彭才华老师是位在“课改”中涌现的新人。他成长得很快,除各种外部因素外,主因是有执著的目标追求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天道酬勤,他在自己站立的地方辛勤“挖掘”,“清泉”涌流是自然的。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