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花心症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语文教案[精品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流畅、欢快的演唱歌曲。

2、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欢快的情绪:创编歌曲。

【学习重点】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

【学习难点】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欢快的情绪:创编歌曲。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幸福拍手歌》。(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有两个任务要完成,让老师帮大家读一下。

1、能流畅、欢快的演唱歌曲。

2、用歌声及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创编歌曲。

三、出示自学指导(第一次)

要想学好歌曲,我们首先要学会歌曲的节奏,然后能按着节奏读歌词,请同学们齐读自学指导:

1、自己跟着歌曲伴奏,练习打节奏。(重点练习第三四句)

2、能按照节奏读这首歌的歌词。

(四分钟后比一比谁打的节奏和读的歌词准确、流畅。)

四、先学(第一次)

1、播放歌曲伴奏,学生自己打节奏。

2、踏着节奏练习读歌词。

五、后教(第一次)

(一)打节奏

1、齐打节奏。

2、抽查两名同学,从中发现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决问题。

3、分组展示打节奏。

(二)读歌词

1、抽查学生读歌词,从中发现问题,学生互助解决。

2、按照节奏齐读歌词。

【设计理念】本环节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多次的聆听中对这段音乐有了完整的深刻的体验。

六、出示自学指导(第二次)

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小声跟唱,五分钟后谁能准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七、先学(第二次)

老师播放歌曲,学生自己学唱,老师巡视,即时发现不会之处。

八、后教(第二次)

1、展示歌曲:比赛演唱(如:个人比、男女生比、小组比)

2、集体演唱。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中,学生对乐曲的感受是层层深入的,整个过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自己完成整首歌的学习。

九、当堂训练

(一)创编歌曲

“同学们唱得真好,请你们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呢?”让我们自己当一回小小作词家,填空编一段歌词,然后用歌声及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五分钟后,我们看谁表现的最牛。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 ),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 ),

如果幸福就用行动把它表现出来吧,

让我们大家一起( )。

(二)自我展示

1、自由展示。(形式可以是:独唱、合唱等)

2、各组推选出最优秀的队员进行PK,选出最优秀的作词家。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掌握歌曲的情况,进行检测、了解,同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从创作中获得自信、获得满足。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老师想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这节音乐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的歌声做动作: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点点头,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跟我走。

如果幸福的话一起说声再见吧,那么我们都一起说再见。

【教学总结】

这是一首节奏欢快的儿歌,它融歌唱性与动作性为一体,是训练学生节奏、节拍的经典型儿歌。在设计这首儿歌的`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通过学会一段歌词,继而自己创编出其他的歌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学完第一段拍手的动作后,我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动作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想了很多动作。我引导学生把想出的动作一一唱出来。由于是学生自己想出的动作,学生唱起来是格外的带劲。教学过程比较轻松、愉快。唱完歌曲后,我又引入了一段视频,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边唱歌边表演动作,孩子们的欢快表情感染了学生,他们也跃跃欲试。我组织他们到了舞台中间,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我引导他们边听音乐边做出“拍手、跺脚、拍肩、弯腰”的动作。学生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他们喜欢的舞蹈。教室里充满了学生们的欢歌笑语。

反思: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也有几点不足之处:1、由于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每个环节进行的比较仓促,有一些细节没有来得及纠正。2、演唱的部分练习的还不够,应该对学生多指导几遍,让学生唱的更熟练些。3、课堂气氛相对较轻松,但个别学生有点太随便,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介绍:

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主体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小虾》,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因而在课堂上对字词的处理已不作为重点,只是对于本课中个别难读难写的字老师给予提醒和帮助。

课前我了解到,学生虽然没有亲手饲养过小虾,但小虾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孩子在市场上见过小虾,很多孩子也吃过虾。一些学生自己在课前去观察了小虾,对小虾有了很直观的了解,但是他们未必能仔细观察到小虾活动的动作形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小虾的样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及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 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 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小虾吃东西的.有序和有趣

教学准备:

小虾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生:小虾

2、 看小虾图片,齐读课题

3、 生:我观察到的小虾很……

生:……

4、 进入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 自由读课文

2、 自我评价

3、 先小声练读,然后小老师教读。

4、 练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5、 同桌两人共读一本书,互相纠正读音

三、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自由发言,理清文章脉络

四、精读

学习第2自然段

1、 小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小虾样子的句子

2、 汇报

3、 抓住词语谈感受

4、 感知画面,美美地读句子。

学习第3自然段

1、 认真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表示小虾吃东西动作的词语,勾一勾,读一读。

2、 全班汇报:读勾画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 多种形式读

4、 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5、 汇报

6、 体会有顺序地把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得很具体、生动,说明小虾吃食很小心

7、 练习有顺序的表达

8、 表演

9、 有感情的齐读,可以带动作表演读

10、 齐读“吃饱了的小虾……”

五、总结全文

有感情读课题

1、 孩子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小动物?(多媒体:小虾图片)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虾的课文:(板书课题:小虾)

3、 课前,孩子们去观察了小虾,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小虾是什么样的呢?

4、 过渡:从你们的发言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很喜爱小虾。小作者也非常喜爱小虾。他是怎么描写小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吧!

板书设计:

小虾

样子

有趣

脾气不好

先—然后—接着—又—直到—才

碰—后退—再碰—后退—捧着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能认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认清过去语文教学的两点错误。

2、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在文中寻找关键句的过程,认识过度句,首尾句、中心句等关键句的作用。

3、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明确自序和他序的区别,培养从序言中感知原著精髓的意识

4、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感觉叶圣陶的.思想和其文章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同目标1、2、3

教学难点:同目标2、3

教学方法:讲读与自读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介绍有关作者、作品的信息

第一部分:提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论述过去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两点错误认识

二、具体分析

(一)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1-2段,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第1段有关作者、作品的哪些基本信息?

明确:介绍了叶圣陶先生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历经时间,研究深度,文章数量,强调这本论集的可读性和它所适宜的读者对象,并积极评价了集子的内容,表明集子中的大部分文章富有现实意义。

2、文章第2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阐释。

明确:第2段的起始句具有过渡的作用,它既承接上一自然段继续评论集子,谈及文章的涉及面和文章性质,又引出下文的概括性结论,明确指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两点。这一段的末尾句,也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其中“以上两点”承上,以“认识不清”启下。

(二)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2-10段,筛选文中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过去对语文教学两点错误认识

旧式教育及过去教学的思想基础

旧式教育及过去教学的各种弊病

旧式教育及过去教学的不良后果

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不清楚语文是工具,日用学习及交流知识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古典主义

死记硬背古书内容

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

生搬硬套作文程式

养成“人形鹦鹉”

利禄主义

追求功名利禄、应付考试

养成官吏及“儒学生员”

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把语文课看成知识课,看成跟历史、地理或者物理、化学一样,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

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

学生听得轻松随意

效果可能很不好

学生容易习惯于听老师讲解

学生可能缺乏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

(三)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7-10段,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摘引叶先生的有关论述,回答:“教”应该注意哪些方法?“不教”应该达到什么境界?结合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谈谈叶先生这一观点的看法。(组织讨论)

明确:“教”要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要注意启发性;“教”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和反复性。“不教”应当达到学生主动钻研的境界;“不教”应当达到学生获取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境界。

三、小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修订学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

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同能力目标)

教学方法:

点拨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学生自由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

板题:童年絮味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散读课文。(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讲明理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

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

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四、重难点探究:

(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 明确:

(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五、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

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点拨: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直到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一、玩耍的乐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爱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我的发现

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过程建议: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发现。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5、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 “读读认认”、“我会填”和 “我会读”三项内容。 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我会填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

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口语交际

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交际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等)

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 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 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

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弟弟:受伤 生气 伤心 委屈

爸爸:简单说几局 拐弯儿处回头

就走了 瞟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通过诵读,感受诗人感情的起伏跌宕、腾踔跳跃,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烦忧。

  【教学方法】

诵读与感悟相结合,以读引悟,以悟助读。借助歌曲、图画等加深对诗作的理解与感悟。

  【预习要求】

1.根据注释理解诗作以及诗中的典故。

2.查找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

【教学结构】

诵读诗—画读诗—品读诗—读唱诗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

1.看CAI课件,听读本诗。听出轻重、节奏、感情。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轻重、感情。

3.学生齐声朗读诗歌。

  (二)画读诗

1.分别标出表明诗人情绪低沉与高昂的诗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低)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高)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高)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低)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低)

2.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看看像什么?

像山峰,像波浪

3.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变化。

(1)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明确:愁苦、烦闷。从“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中可以看出来。

(2)诗人为什么会烦、会忧、会愁?(展示诗的写作背景)

明确: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李白的个人遭遇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起了强烈的精神苦闷。诗作的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3)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两次。当诗人看到寥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精神不觉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解,感到心情舒畅:“走吧,我们一起去高楼酣饮,喝个痛快淋漓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表明诗人内心由极端苦闷而转向爽朗壮阔的.境界。高潮过后是什么呢?我们凝神期待,屏息倾听,听到的却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的精神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之中,现实中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那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诗人从幻想的高空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面对长流不息的宛溪水,写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之中。只有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4)诗人最终选择的结局是什么?

明确:“散发弄扁舟”(教师在图上添画一叶扁舟)

(5)以李白的性格,他会一直过着这样“散发弄扁舟”的归隐生活吗?(学生自由回答)如:

生:从他的生平中可知,此后他曾参加过永王李粼的幕府,在他61岁的时候听说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还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所以他以后很难一直归隐。

生:他接受的是儒家“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思想,可知他的归隐只能是暂时的。也许某一天他会把孤舟系上航帆,像《行路难》中所写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在图上添画帆的图形。(请同学添画白帆)

小结:这才是李白。感情如风,变化无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矛盾、痛苦,感情起伏跌宕,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体现了诗人内心无法排解的烦忧。

4.看看这幅画中还能添画什么内容?(图见后文)

秋雁、明月、高楼(请学生说出添画的内容)

5.前文中“长风万里送秋雁”一句提到,表明是白天,后文又说“欲上青天览明月”应是入夜之景,饯别的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呢?

明确:白天。因为下文说的是“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是诗人的想像,是一种虚实相映的写法。

  (三)品读诗

1.重新审视这首古诗,你认为有没有写得不好的地方?

2.学生质疑:(1)作为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开头不太整齐,不如把它改写得整齐一点。(2)这首诗的语言太重复。如“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日、水、愁等字重复出现。3.引导学生诵读、感悟。

(1)请学生改写诗的开头,把它改写成整齐的七言。引导学生诵读、感悟、比较,修改前后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文章开头散文句法的应用,更有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长长短短随意自如的散文句式使作者的感情如骏马腾缰,烦乱、忧愤之情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2)这几句都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明确:反复。在流行歌曲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用法,请举一例,试唱出来。体会它有什么表达效果?诵读体味“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几句中反复手法的运用效果。

明确:有一种复沓的节奏美。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

4.教师小结。

  (四)唱读诗

1.播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歌曲。

2.学生跟唱、学唱。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