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淡忘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选语文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

(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

1、位置;

2、形态、

3、结构、

4、材料、

5、周围环境、

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

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二、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2、建筑时间、3、使用时间、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四、介绍你的家乡的一座桥

语文教案 篇2

一、揭示课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如果你的家乡在江南(出示媒体),那人们便可以用3个字来概括——小桥、流水、人家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江南一景——齐读课题(媒)

3、江南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媒)在大地母亲身上。水在桥下流,桥在水下连,人在小桥流水之间,那跃然纸上的便是令人神往的江南,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媒)

4、读好句子,比较“长、常”长—长久,长远,刻骨铭心,连绵不断。(师小结:如果延长语音,就能强调“长”字,如果加重语气,就能读好最字。)

二、感悟课文内容

(一)桥多(学习第1、2节)

1、家乡的桥又多又美,指板书——多到什么程度呢?引读:我的故乡在江南,江南的桥多是因为小河多。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的身上。)小河长,小桥多。桥不但连接着——(一个……村庄),还连接着——(一户……人家),步行从桥上过,举个例子,如果——(提个……才怪哩!)小船从桥下过,打个比方,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相当于绕学校操场一周就有一座桥。怪不得外婆的故事——(足足……船)

2、家乡的桥这么多,怪不得作者要——(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桥美

过渡:家乡的桥不但多,而且还很美呢!

1、自读第4、5节,完成第一大题第一小题的填空。

2、作者写桥的造型美,用哪一个词语概括?——千姿百态。

3、引读:课文中一详一略介绍了两种桥,分别是——(过户桥和单拱桥)。对!过户桥简单到什么程度——(一块……连起来)。这就是简约美!作者详写的是——(最漂亮……石柱上)

4、练习说话:这句话再读两遍,用“我觉得单拱桥气派是因为()”的句式来说说。

5、读出这句句子的气派美。(两人读,男生读)注意:读出“雄赳赳”“缀”。

6、晚上的单拱桥又是一番滋味。女生读(夜里……家呢!)

7、老师的.故乡也在江南,我最喜欢的就是桥洞及其倒影了!看看,像什么?(指媒体)——(一轮圆月)

8、(音乐)师读后生读: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一轮圆月,桥负上弦月,水怀下弦月。天上一月,一半是江南的桥,一半是江南的水。

9、引读第三节: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一轮圆月,桥负上弦月,水怀下弦月。天上一月,一半是江南的桥,一半是江南的水。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感情朗读,师注意手势引导)

10、(师可与生一起读)桥身是静的,桥上的石狮是静的;而桥的倒影却在水波中荡漾,加上穿梭的小船,这一静一动,便使凝固的桥有了灵气,有了生命……

师:我们都陶醉了,难怪作者——(3、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三)名称美

1、家乡的小桥,不但造型美,名称也美极了!出示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永宁桥……

(1)(问省略了什么——其它桥的名称。请学生说说桥名)

(2)跟着老师有节奏的读(师拍手),问从读中你了解了什么?

(桥多)

(3)师小结:是啊,用顿号连接并列词语的句式往往能说说事物多的特点。

(4)桥的名称多,名称的来源也各不相同。指板书读,有的来源于——小组读出示的话,问有几个分句(三),用什么符号隔开?(分号)分好的用法:(媒体)老师在这了把千岁桥的名称来源也写进去了。千万注意的是:改标点,句号改成分号。这是课后作业,根据永宁桥的资料,补写一句。

(5)分小组读好这一长句,一组读一个分号,读出句子的韵味。

(6)读王维的诗。

2、字体

家乡小桥桥名来源不一,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媒体)或篆或隶或楷或草,篆书刚劲雄健,隶书沉稳大方,楷书飘逸潇洒,草书狂野豪放,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几分情趣。

(1)出示媒体不同字体

(2)读好四个词语,句子。

(3)读媒体江南的桥与中国书法文化相衬相印,于是——桥不仅是沟通彼此的交通,骨子里似乎更传承了江南的文化。

(4)怪不得作者发出感叹——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作者对家乡的桥长相忆,不仅忆它的造型美,名称美,而且家乡的桥盛满了作者童年的回忆。

(1)完成填空2

(2)老师给大家一个词语:小憩

(3)这节也是采用分号的句式,大家分组读。音乐响起

(4)作了什么梦呢?虽然没有告诉我们,把梦补充完整,填空3

4、江南的桥在不同季节不同眼中呈现出不一样的美。(男女生读)19、自古到今,人们对24桥谈论不一,有人说它是虚构的,有人说确实存在,也有人认为,24本身是桥的名称。但无论怎样,说起江南离不开——小桥、流水、人家。跟着老师,轻声读——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tiáo),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江南,桥为骨,水为肤,荡尽水乡万般柔情,怎不叫人热爱?怎不叫人神往?更何况江南是我的家乡……

师: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呢!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出12组反义词,积累词汇。

2、了解反义词的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

3、结合画面或生活情景,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出12组反义词,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

了解反义词的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情景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进入情景

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吗?(学生举例)这样的`词我们把他们叫做反义词。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猜反义词的的游戏。

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反义词?(指导学生说话要完整,如:大树长的高,小树长的矮。反义词是高和矮。)

二、识记生字(高、矮、长、短、宽、窄、幼、粗、细、内、外)

1、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的反义词,快读一读你能认识它们吗?

2、请同学们再读黑板上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吗?(这些字连起来都是词语,比如高矮,长短,宽窄,老幼,粗细,内外)

3、单独看每个字的意思,和它们组成词语后的意思一样吗?(组成词语后的字意思没有改变,这样的一个词表示两种意思。)

4、再读这些词,记住字形。

三、试验演示“轻重”和“深浅”并识字。

1、拿出一个气球和一块石头,谁能从老师手中拿的这两样东西,判断出一对反义词来?

2、用两个同样装水的瓶子演示深浅

3、出示卡片“轻重深浅”开火车认读,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学习其他生字

1、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生字,它们找不到它们的反义词朋友了,看看你能认出它们并帮他们找到朋友吗?(在黑板上分两排贴字卡:生、正、动、虚、死、误、静、实)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生字

2、看书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三、完成书后习题

四、布置作业:收集一些反义词,自己编成对子歌。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学步》是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下册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单元“告别童年”中的一篇课文。作者赵丽宏以父母的口吻描述了儿子学步时的情景。文章从看到儿子蹒跚学步,联想到学步只是人生旅途的开始,希望孩子脚踏实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顺利地踏上人生之路。编者将《学步》这篇散文选入“告别童年”单元是希望即将毕业的小学生,在告别童年之际,能够领悟《学步》中的道理: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当然,读者可能从中还能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等。

  设计理念:

1、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文字的素养。教学中我通过汉字的演变、文字超越视频的作用、文字能够触及到人的心灵等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2、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以读代讲,以文本为主要阵地。整堂课的设计以读为主,以触及学生心灵的诵读为方法,学习文本、体会情感;以文本为理解的载体,去掉了视频、图画等非语文的方式。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方式中有自主思考、有合作交流、有探究延伸。

4、文道结合。教学中明确的在六年级学习中提出“文以载道”,学生通过“读文”而“悟道”。

教学目标:

1、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文本,做到“心随文动”,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将学步过程描写得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第二人称写作手法及叙议结合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品读重点词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文本,做到“心随文动” ,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教学过程:

一、感悟文字魅力,解题导入。

1、学步,是什么意思?(学习走路)

2、出示课件:步字的演变过程。

3、我们一起来看看赵丽宏儿子学步的视频。(出示课件,其实课件中没有视频,一片漆黑)

4、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通过文字再现学步的情境。(出示课件,学步的视频没有找到,但是我们通过“用心灵诵读”就能再现学步的那时那境,更能体会到那情。因为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

在导入部分通过汉字步的演变,让学生感悟文字的魅力;没有视频而出示一段话既提出了对读书的`要求“用心灵诵读”又再一次让学生感悟了文字的魅力——文字的功能可超越视频。

二、用心灵诵读,再现学步情境。

1、过渡:既然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那我们一起通过文字去再现学步的情境吧!

2、体会初之学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儿子会走路了?抽生读,随机指导“用心灵诵读”就是要做到“心随文动”——身临其境。并体会此时儿子的心情。(兴奋、紧张)

(2)父母是怎样的心情呢?从哪句话哪个词看出来的?(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啊呀,小凡走路了!)并指导朗读。

(3)小结:儿子第一次走路时,又 又 ,父母很 。让我们再一次用心灵诵读: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啊呀,小凡走路了!

本段学习主要抓住儿子第一次走路的神态及父母的语言,再现刚学步的情境,体会儿子及父母的心情,做到以文悟情,以情引读,实现“心随文动”“用心灵诵读”。

3、感悟具体描写,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过渡:学步可不只是笑,还有哭。请找找文中第几自然段写到了学步中的哭?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学习四、五自然段。

(3)生交流并指导“用心灵诵读”。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将学步过程描写得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继续练习“用心灵诵读”的方法。

(4)学步不仅有笑还有泪。我们可以说:哭声、泪水是学步的代价和纪念。你能写写还有什么是学步的代价和纪念吗?(出示课件)

让学生课堂中既要动嘴又要动脑更要动笔、动情,读写结合

4、小结:推开文字的大门,我们“用心灵诵读”果真再现了学步的那时那境那情。

三、用心灵诵读,感悟生命过程。

1、过渡:作者在文中仅仅是想写学步的过程吗?出示句子: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对了,古人早就提出文以载道,文章是以学步写人生呀!你能从文中找到写人生的句子吗?

2、生自读课文勾画句子,同桌谈论,体会句子的含义。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

(1)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引导学生抓住“独立”,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最初独立的行为。

(2)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抓住“曲折、坎坷、勇气”进行体会升华。

(3)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有些地方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然右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抓住“寻路”进行体会。为什么要寻路?寻的仅仅是路吗?

······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联系自己的生活,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四、用心灵诵读,感悟文字魅力。

1、出示课件:步的演变过程。感受“脚踏实地”。

儿子啊,在人生旅途上你不但要 地走,要 地走,更应该 地走。

2、再读父亲的寄语。

再次出示步字的演变,从文字中领悟到学步应当“脚踏实地”,又一次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再次诵读寄语将学生的情感推向**,真正体会到“用心灵诵读”。

3、小结:我们这节课,用心灵诵读了一位父亲的寄语,老师也想为大家送上寄语,出示课件:“步已会,学未止。”

4、解释老师送上的寄语并延伸:课已完,探究未止。顺势布置作业,学写寄语。

以学步为内容,送上教师寄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理清段意。

3、讲读课文(13)学习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数字、比较等写作手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幻灯、字卡、有关文字投影。学生收集太阳系行星、和睦后、恒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字词方面:

兽(shou)繁殖(zhi)蔬菜(shu)估计(gu)

杀菌(jun)煤炭(tan)水蒸气(shui)治疗(liao)

2、

词义:

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个人或事的叙述。

估计:对事物所作的大概推断。

繁殖:繁育,生殖后代。

寸草不生:连一寸小草也不生长,形容荒凉。

三、自渎课文,说说各段的大意。

(一)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5、太阳与风雪的关系。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太阳与地球。

(二)

文章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段(13):介绍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

第二段(48):介绍了太阳与人类、地球的密切关系。

四、

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幻灯;后羿射日。故事导入,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文中那些地方(词句)可以看出。

b)生自由读,找出答案汇报。

(1)传说、其实(师出示相关段落,圈出字词。)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0000000公里。(板书)

步行,日夜不停地走:3500年。

坐飞机:20几年。

(3)箭哪能射得到呢?(反问句)

箭根本射不到。

c)师结:为了说明太阳与我们遥远,这一段利用许多数字来说明,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后羿射日只是个传说,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指导朗读。出示一段没有数字的文字作比较,体会列数字的好处。

五、讲读二、三自然段

师导:明方法除了列数字,还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文章在介绍太阳的大、热这两大特点时,是怎么写的,分组讨论学习后交流。

a)太阳的热。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板书)

(找出相应的句子,练习朗读,读中体会。)

b)太阳的大。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

(找出句子,读中体会。)

六、分组朗读太阳的几大特点,深入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七、用上本课的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你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系中的行星、恒星的特点。分小组交流、练说,各组选代表交流。

八、作业:

课后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

板书:

10、太阳

说明方法: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远:150000000公里

大:1300000个地球

地球

表面:6000度

钢铁

热:

中心:18000000度

火球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