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

桑稚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孟子》二章

教学目的 1. 正确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实词 2.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3. 让学生认识我国古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辨析重点字词句意;在朗读中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观点 教学方法 1. 读议结合法 2. 分层教学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学用具 幻灯机、录音机 教学步骤 课前活动 生进行课前活动 师有针对性简析 一、引入 有一个成语,它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叫做——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 《孟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中的文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齐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 2. 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 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鼓励:男女生曾经都胜过1班的) 生读后教师简评 三、讨论质疑与解疑归纳补充 (一) 、讨论 学生形成4人讨论组讨论,时间8 分钟.幻灯机提示可讨论的内容.教师巡视,适当解疑,提醒少言寡语者,提示讨论的时间,要求各讨论组A层次负责人注意把握进度。 (二) 、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学生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班上讨论。 1、虚词 之: 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 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2、古今义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3、实词 去 委而去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5、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⑴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分析论点 第三四段:.总结论点 ⑵治理国家主要靠高压政策还是事实仁政? 通过我们对字词的理解,通过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孟子很重视人和,不可否认,天时和地利都具与一定的重要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和,要做到人和,就要重视实施仁政,而不可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和“兵革之利”. 四、朗读训练 1、听录音 2、熟读成诵,要求BC层次的同学也要能背 作业 1. 背诵 2. 分类积累词句 3. 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 理解常见虚词. 2. 找出疑难语句. 3. 判断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还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 如何划分段落? 5. 理解孟子的思想:治理国家,主要靠实施高压政策,还是实施仁政? 教学反馈 《孟子》二章由爱学吧网教案频道http://www.ixbw.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孟子

《孟子》二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