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对味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揭示课题

“雪”和“画”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注意读准。

什么样的人我们称他是画家?(专门画画,并且画得很有名气的人)

课文里的画家和我们刚才讨论的不一样,是“小”画家,从课文题目可以看到是哪里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步阅读

1.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2.读的时候,要看清音节读准音,读完以后还要想想意思。(集体小声朗读)

3.检查朗读效果。(请两位同学一人一句轮读课文)

三、讲课课文

1.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下雪啦。

“小画家”看见下雪心里怎样想?同学们能用朗读的.语气表达出来吗?

2.雪下得怎样?

出示投影片,从哪里看出雪下得大?(学习生字词:一群qún,一群是多少?一两个不能叫一群,至少三五个才能成群,也可能更多些)

3.这群小画家都有谁?

(看图,练习说一句话,用上有……还有……,有……和……)

从图上你能看他们各自画了什么?那些画是谁画的?你能分得清吗?

课文里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他们各画了什么,请找到读一读。

出示小黑板(板书第三句话)(学习生字词:竹叶yè)

真正的竹叶见过吗?(出示竹叶图片和投影片上小鸡的脚印对照)

小鸡画的画像不像竹叶?梅花,小朋友都见过(出示梅花图),小狗画得像吗?小鸭画的是枫叶(出示枫叶图),像吗?(学习生字词:月牙)

月牙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小马画的画是月牙?

读第三句话。

4.你们平时用什么画画?

(学习生字:用yòng,笔bǐ)

“笔”这个字的上面部分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部首,叫“竹字头”。

出示教具:毛笔,这支笔能帮助你记住“笔”这个字吗?

用笔画画,还要用什么?(出示颜料实物)

我们画画要用颜料和笔。这些小画家跟我们不同。(学习生字词:不用yòng)

它们怎么画画呢?从课文里找。

几步什么意思?(走几步)在哪里走几步?

雪地里的小画家在雪地上走几步,留下的是什么?(脚印)

同样在雪地里走几步,为什么画出来的画不一样?

脚印怎么会不一样呢?

你们见过小鸡的脚吗?它的脚爪是三根细长的脚趾,所以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就像竹叶。

小鸭子的脚大家都知道,脚趾之间有皮连着,我们称它着“蹼”,它是干什么用的?(划水)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就像枫叶。

小狗的爪子什么样?

马蹄钉了脚掌,像弯弯的月牙。

这些小画家,因为脚不同,脚印就不同,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就像一幅画。所以我们叫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集体读课文前四句内容)

5.课文最后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指导朗读问话的语气。青蛙为什么不来参加画画呢?书上已告诉我们原因了。

6.“躲”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躲?(怕冷)要睡多久?一个冬天不吃不喝地睡觉叫什么?(冬眠)

四、巩固练习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

3、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贴有生字的大转盘、印有“识字小博士”字样的小奖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

(1)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2)评选出小组的“朗读小状元”。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这一环节把主要活动放在“读”上,读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引导学生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注重读的面,让全体同学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读的要求明确,学生易于操作。)

5、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淹没农田冲倒百姓父亲带领

修筑才能制伏挖洞水势辛苦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b、开火车检查。

(2)做“大转盘”游戏认读生字。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很多,在引导学生读文时,教师巡视可发现:有一些字是学生普遍认读困难的,如:“势、淹、伏、制、领”等。因此可以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贴在课前准备的转盘上。〉

(通过大转盘的游戏,帮助学生加强认读,突破识字难点。)

三、指导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用心读课文,想一想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不分日夜、走遍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3、大禹为人们制伏了洪水,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同学们,你认为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感受和思考,既挖掘了课文的内涵,又使学生获得的启迪,体现了新课标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

四、。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三、识记字形。

1、请大家观察生字,想一想怎么记住字形,然后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一会儿我们来个“识字擂台赛”,看谁的'办法最好,记住的生字最多,能成为今天的“识字小博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生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以学生的自主识字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

2、同学们积极动脑,讨论得很热烈,一定想出了不少好办法,我们的“识字擂台赛”现在开始!〈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老师适时补充、鼓励、识字方法,颁发“识字小博士”奖章。〉

3、学生试着书写生字,注意要写得美观大方。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阅读〈童年书架〉有关文章。

2、课下作业: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擂台赛”。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的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外语文生活形式有序、有趣、有力地结合起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引导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1、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2、愧乡的孩子有什么样乐趣:

(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2)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像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3)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

(4)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子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5)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6)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7)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3、读完此课,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

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

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去卡罗尔内心的情感变化,感悟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感受小动物带给人们的生活情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案例(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听声音,引导同学们猜一猜都是哪些动物的叫声。(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物声音)

2.放小猫的叫声,让学生再听一听。(贴猫的图片)

3.播放猫的录像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及对小猫的了解。

4.有一个小女孩,她叫卡罗尔,她不仅喜欢小猫,并想想拥有一只自己的小猫(课题补充完整)

二、自读择法,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在书上对字、词或不明白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标记。

2.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都想学会什么?

3.同学们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1)会认本课的15个生字。

(2)为什么卡罗尔要登广告要小猫。

(3)为什么卡罗尔又要登广告把小猫送人。

(4)卡罗尔看到那么多的小猫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5)小猫送人以后屋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卡罗尔心情是什么样的?

(6)有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词句。

4.引导学生说出平时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并且教师提出默读这种学习方法的具体要求与方法: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自主感悟,交流讨论

(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和词

1.正音:kǎshìchúcènɡ

2.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字词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

4.摘果子游戏(指读字)

5.开火车游戏(指读词)

(二)

1.汇报学习第一自然段情况,理解“一直”一词。理解引起事情的原因:为什么卡罗尔要登广告要小猫。

2.汇报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扑扑”,“门铃一直响个不停”,“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理解卡罗尔登广告要小猫的作用。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还有哪些“不得了了”的情况存在,引导学生体会此时卡罗尔的情感变化,即喜欢又无奈。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这种情感。

3.汇报学习十二──十五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懂“卡罗尔很伤心,整整一天她都在和小猫告别”屋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引导学生默读,来理解卡罗尔此时的心情,体会登广告把小猫送人的作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建议。

4.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叫”、“蹭”、“终于”等词的意思,体会卡罗尔此时“得与失”的心情。发挥想象力,想象卡罗尔此时的神态,鼓励学生多读课文,体会两则广告给人们带来的戏剧性的有趣的故事情节。

5.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觉得有趣的内容;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注重指导学生读出“趣”字所在)。

四、激发想象,品味升华

1.联系课文内容,想象一下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2.齐唱《小猫咪》。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