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别弃我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语文园地六:太阳是大家的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同步阅读中的诗歌《地球只有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 你们看,这是谁?(展示:太阳的笑脸),今天太阳也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热情地和太阳打声招呼!

2. 你们还知道有关太阳的知识或者故事吗?板书课题。

反馈预习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考一考:同桌互相读 。

3.认一认: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帮一帮: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5.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朗读感悟

1.读一读: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第二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她使庄稼茁壮成长,

4.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a.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

b.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5.议一议:提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第二课时

感情朗读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 想一想: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练习背诵

1.练一练:用最快的速度练习背诵。

2.比一比: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

3.背一背: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交流感受

1.想一想: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学习生字

1.记一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快速记住生字的字形,同桌之间交流。

2.教一教:请学生做小老师,教记字方法。

3.写一写: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同步阅读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首诗歌,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4、尝试让学生开展合作创作,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教学难点

尝试让学生开展合作创作,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

教学切入点:结合课文的特点,在读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阅读切入点:

从课文哪些语句能感受到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21、小兵张嘎

划分课文场景:(1)嘎子初闯韩家大院

(2)嘎子遇见了纯刚大伯

(3)嘎子送出鸡蛋

(4)嘎子、黄狗、瘦长条

(5)嘎子、鬼子和大黄狗

嘎子特点:聪明机智胆识过人顽皮孩子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观看《小兵张嘎》的电影,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背景。

二、谈话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广阔的华北平原上涌现出许多英勇的抗日英雄,这其中还有许多小英雄呢!小兵张嘎就是众多小英雄中的一个。

板书课题,课文截选了嘎子与敌人斗争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走进战争年代,与嘎子一起与敌人展开机智勇敢的`战斗。

三、初读感知

1、浏览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复述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

3、复述课文内容。(小嘎子在韩家大院门口与瘦长条周旋,同纯刚大叔里应外合,成功地将一颗手榴弹送进大院并制造混乱打击敌人的经过。)

4、划分场景

划分课文场景(1)嘎子初闯韩家大院(2)嘎子遇见了纯刚大伯(3)嘎子送出鸡蛋(4)嘎子、黄狗、瘦长条(5)嘎子、鬼子和大黄狗

四、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小嘎子的印象。

2、出示:小嘎子真是一个()的孩子。请你填一填。并说说你的理由(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子的这些特点的?)

3、交流,形成对嘎子较全面的印象

聪明机智,

装成“一个跑堂的小伙计”混进韩家而不被人察觉;“仿佛很熟悉的,愣往里走”

被瘦长条认出后,先是”一愣”,很快又镇定下来”一笑”,”送去见太君”让人没法产生怀疑,他给人感觉是一个调皮不懂事的小孩子.

胆识过人,

独自完成任务,面对瘦长条的刺刀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出色完成任务.

尽忠职守,

面对困难,没有放弃与敌人斗智斗勇,争取一切机会完成任务.

顽皮孩子气

五、总结

小兵张嘎克服重重困难,用自己的机智勇敢,争取一切机会出色完成了任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小兵张嘎”,记住这个英雄的形象,记住他英勇的抗日事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兵张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你们想将这一课改成剧本,演一演吗?

二、区别特点

说说本课与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如果我们将课文改编成类似于前两篇课文的剧本,你知道该写些什么?怎么写?

三、练写片段

1、指导学习剧本格式:(1)划分场景(2)每一个场景的环境描写(3)扩号里描写人物表情动作

2、回忆第一课时划分的场景

(1)嘎子初闯韩家大院

(2)嘎子遇见了纯刚大伯

(3)嘎子送出鸡蛋

(4)嘎子、黄狗、瘦长条

(5)嘎子、鬼子和大黄狗

3、最难的是设计人物的动作、对话,做一个片段练习:小嘎子与瘦长条在韩家大院门口周旋的场景。

4、学生练写后全班交流(注意设计人物的动作、对话要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的心情)

教师总结

四、学生分工改编剧本

五、学生根据剧本进行表演

六、评议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示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赏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黄山图片以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引入对黄山的介绍:

黄山,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历代文人学者多来此游览,并留下了诸多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黄山记》更是独特的一篇。

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

词语:

煞费苦心: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

皖:安徽的别称。

悭吝: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糗(qiǔ):干粮。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卓绝:超过一切,达到极点。

狭仄(zè):狭窄。

诡奇:奇异。

摺(折)皱:折缝。

载(沉载浮):又。

四、参照阅读提示,讨论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

明确:(内容大意)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

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

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

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认真研读前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对照课后练习一)

2、为什么作者要写黄山的攀登史,有何用意,找出关键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前三部分。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3.找出这一部分写出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读、理解生字词,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标出不懂的内容,准备质疑。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读书吗?说说你曾读过了哪些有趣的书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自己童年读 浒传》的文章。

(板书课题:童年读《水浒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2.思考:全文写了什么?

3.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1)生字词:读一读下列词语。

水浒传特别 搬 秦叔宝 身材魁梧 赤手空拳 破涕为笑 毕竟 生辰纲

(2)读准下列多音字:

水浒传好奇 吞没 答应 曲折 天分 赤手空拳

(3)理解下列词语:

百听不厌破涕为笑迫不及待豪情壮举毕竟赤手空拳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天分观摩

(4)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我"童年读《水浒传》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更好。

2.想一想,从这些内容中,你明白了什么?

3.学生默读。边读边做笔记或批注,以备交流。

四、熟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抄写生词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25童年读《水浒传》

水浒传好奇 吞没 答应 曲折 天分 赤手空拳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成行,隔行押韵,分别介绍了夏天特有的气候、瓜果、昆虫、花卉,易于诵读。课文配有插图,为学生了解夏季特点和识字识词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识字识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极富生活气息和童趣。

2、学习目标3、: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两个偏旁。

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4、教学重点:

1、了解夏季的.特点,2、积累词语

3、掌握生字的字形。

5、教学难点:

认真书写、积累生字;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

6、教学准备卡片、挂图、图片

7、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2、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指导谈话看图

同1、学们,2、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情景吗?想看看吗?

3、播放有关资料或图片,4、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5、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

6、夏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挂图,7、观察说话,8、图上画了哪些人在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生字

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小组读

出示词卡,检查正音

用“夏、台、桃、瓜”口头组词

三、指导诵读

教师范读,生评议跟读

四、人小组读

指读

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文来,要避免唱读、顿读。

四、指导写字

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请说说“夏、梅”的笔顺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

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了解两个新偏旁。

教学过程:

1、复2、习导入

组长带同学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认读老师罗列的生字

比赛读课文

3、学习写字

认识新偏旁

认识虫字旁和雨字头,找出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读读。

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重点反馈“桃、蛙、荐”的笔顺。

学生描红、书空,播放轻音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授课时间: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朗读感悟,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难点: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2、学生收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题激趣,导入新课

1、仔细观察老师板书课题。

2、朗读课题三遍,低声议论对课题的解释。

3、交流对课题的.理角,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自由读文,随机识字。

1、第一遍: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并标上段落序号。

2、第二遍: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困难处多读几遍。

3、第三遍:同桌对读(逐段),针对“音准句通”相互评议纠正。

4、指名,集体认读生字新词。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交流读后的感受。

字词检测,巩固认读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2、用生字扩词。

3、读带生字的词语,再指名从课文中找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写字练习,练中识字。

1、认读田字梅中12个字并组词。

2、观察田字梅中生字的字形,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

小结: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组读得好。

读词语,说句子

1、出示词语:

购买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批评

和谐 翘起 驱赶 惭愧

2、用多种方法认读词语

3、学生自由选词语说句子。

自读感悟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阅读感受。

3、牧童敢于批评大画家。(引导:坚持实事求是)

小组合作,品读课文

1、根据自己理解,选定品读的语段,自由组合。

a、读懂戴嵩的画技。(课文1-4自然段)

b、读懂戴嵩谦虚的品质。(课文5-6自然段)

c、读懂牧童坚持实事求是。(课文5-6自然段)

2、合作阅读,小组讨论: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戴嵩画技高,为人谦虚和蔼牧童敢于说真话,实事求是?

3、自选交流的方式,反馈对语文语句的理解、感悟。

感情朗读,运用积累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

3、介绍自己搜集或了解到的画家优秀作品的图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用游戏形式巩固要求会认,写的字。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恼、啥”,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词句,了解故事的内容,体味诗的情趣和道理。

教学难点:

抓住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教学过程:

一、理解“苦恼”,揭示课题。

板书:苦恼

1、读词。

2、“苦恼”是什么意思?

3、学习生字“恼”:与形近字“脑”进行辨析比较。 小结:带“忄”的字往往与心情有关。

4、读好这个词语。同学们,你们有苦恼吗?说说自己的苦恼。 说明: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词句。其中,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可以借助词素合成法,也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来理解“苦恼”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词义之后,学生再来学习生字“恼”,最后读好这个词语,并说说自己的苦恼。这里的教学设计是从词语到生字再到词语,走了一个来回。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班长,他也有个不小的苦恼。

补题:班长的苦恼 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苦恼“一词)。

这位班长会有什么苦恼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学习第八课,这是一首叙事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3、交流;

1) 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 板书:“我” 同学们 大乔 小苗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 裁决 “我” 同学们 袒护 同情 大乔 小苗 欺负

3) 根据板书的提示,简单地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 师引述课文大意,并小结:这分别是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明: 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去感知课文大致内容,并且利用板书的词语练习简单地说说故事大意,这是为待会儿的学习改写叙事诗做了准备,因为改写叙事诗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深入学习,感受班长的“苦恼”。

整件事因大乔而起,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自读第2节,圈出有关动词。

1、读句并交流、板书:打 夺 绊

2、大乔真是霸道!分男女生读好第2节。

3、请用上这一连串动词,说说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 说明: 学习把整件事的起因说清楚,也就是复述课文的第2节,主要是自读课文,找到动词;再在反复读文中为待会儿的'说话做准备;最后抓住一连串动作,有条理地说说大乔是如何欺负小苗的。在这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抓住一连串动词,将大乔欺负小苗的经过用说话的语气表述出来。

大乔做得真过分,难怪同学们都同情小苗。

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同学,当时也在现场,见此情景,你会怎么说?

1、请多位学生交流。

2、这就叫“议论纷纷”。请你按提示,把刚才大家说的意思组织起来说一段话,行吗? 出示:同学们见此情景议论纷纷,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大家叫叫嚷嚷地返回了学校,教室的屋顶也差点让喊声掀掉。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请班长来“裁决”。

而班长是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用直线和浪线分别划出班长所想、所说的内容,再这么说一说。 出示: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 。考虑再三后,我说:“ ” 穿插学习:“啥”的意思就是——什么。读好这个生字,注意翘舌音,读出问的语气来。 小结:像这样经过再三考虑,而做出决定,就叫做——裁决。

(读词) 说明: 学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包括想象同学们找“我”评理的情景以及“我”是如何裁决的。“裁决”的意思是经过考虑,做出决定。也就是说学生借助提示,要把“我”得知情况后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说具体。这必须建立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读课文第4、5节,想一想:

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的?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袒护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现在,你明白班长的苦恼是什么了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有关内容,并说一说。

出示: 结果,“我”苦恼极了。

1、指读写班长苦恼的句子,并练习说话。 有关句子:“嘴皮子只轻轻动了一动,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从此同学们见了我总没个笑脸,出出进进身边只剩下影子大乔。” 练习说话:注意人称的转换,语言的流畅。

2、联系刚才交流的内容,说说“绝交”是什么意思? 板书:同学们和自己绝交

3、读好句子,读出班长的苦恼来。 说明: 学习把整个事情说完整,就必须把结果说清楚,也就是班长究竟为何而苦恼。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了解了故事内容,在读中体味了班长的“苦恼”,最后对于说说班长苦恼的心理活动也就水到渠成啦!

4、最后,请你试着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说说,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啦! 课后,你可以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它的名字就叫做《班长的苦恼》。

说明: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较浅显。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请学生试着把叙事诗改写成叙事作文,这也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复述课文做了准备。

四、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叙事诗。

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这个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集体交流。

3、总结:的确,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身为班长也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说明: 虽然整首诗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谁对谁错,但学生可以从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感受中受到教育。请学生站在班长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对学生的启发是更为深刻的。

板书设计:

班长的苦恼

(同学们与自己绝交)

裁决

“我” 同学们 袒护 同情

大乔 小苗 欺负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设计特色

1.识字、读文、发展语言整合进行

本课的识字量教大,教学中要把识字与阅读以及发展语言进行有机整合,以读促识,在语境中识字,在识字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积极创设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努力将学生带入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小组中自主识字

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因此,要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中互补,在互助互学中,相互促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发展。

3.体现情感经历的整合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从而使学生积累成功的体验,更加喜欢朗读诗歌。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鸟朝凤》的片段。

2、交流感受。

3、师小结,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要是对方读的好的地方,你要向他学,要是他有困难,你就帮助他。

3.读全文。

4、四人小组内合作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互相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如果读得好,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表扬他。(小组读文)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圈出本课生字。

2.在组长带领下互相读一读,考一考,再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联系生活识记。

(课间律动)

蛋:谁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蛋?都是什么样?

取:谁能帮助老师把黑板上的苹果取下来?并用苹果后面的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凉:课文中说:“鸟蛋凉凉的”请小朋友想一想,平时你都感觉什么是凉凉的?

定:课件出示“一定”一词,指名读,你能用“一定”说一句话吗?

捧:请小朋友做一个“批捧”的动作给大家看看,文中的“我”是怎样“捧”的?找出这个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此句,指名读。

连: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和对应的拼音,谁来把生字和拼音连一连。

轻:谁知道“轻”字的反义词是什么?

仿佛:课件出示书中的句子: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指名读,“仿佛”这个词可以换成哪个词?

抬:请同学们做一个抬手或抬头的动作。

投:出示课件,理解投向的含义。

向:出示练习题,区分“向”和“像”。

四、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自由读全文。

2、选自己喜欢的小节感悟朗读。

3、表演读。

五、总结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可爱的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作业

把自己的收获说给你的小朋友或家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2理解故事寓意并得到启示。

3积累文言词语并进行适当归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是对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的讽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的记忆里,一定珍藏着许多成语。今天,请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发言)今天我们会学习一个成语:黔驴技穷,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文章,正音正字。

1散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以及书下的注释,读准字音。

慭(yìn)骇(hài)遁(dùn)狎(xía)(hǎn)

2听录音,再现故事情景。

(1)听录音,注意停顿和注音。

(2)散读。探究

3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4全班齐读。

三再读文章,复述内容。

1结合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并尝试复述课文,小声读并翻译。

落实好重点字词:船:用船。蔽:隐藏。窥:偷看。稍:渐渐地。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遁:逃走。且:将要。噬:咬。异能:特殊的本领。习:习惯。狎:亲近而不庄重。计:盘算。蹄:踢。去:离开。

2交流。(哪位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四深入文本,品读字词。

1驴是“庞然大物”,但“止技此耳”,它有哪些“技”?“止”表明什么?

“鸣”和“蹄”是驴的技能,“止”是只不过的意思,表现出驴看起来很强大,其实没什么本领的.实质。

2“虎”是怎样逐渐认识、对待驴的?圈划描写虎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关键词句,抓住字词,品读批注。

“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又害怕的心情。

“骇”“遁 ”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写出了虎的果断、干脆利落,志满得意的情态。

五质疑研读,把握寓意。

1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知有没有发现本文题目是《黔之驴》,可是文中写驴的却只有寥寥几笔,写虎的却笔墨很多,那题目为什么不是《黔之虎》呢?

尽管文中写虎的笔墨非常多,从开始的畏驴,到中间的察驴,再到最后的吃驴都写了,但这些变化过程均是围绕着对驴的观察和反应作出的。课文的主题是驴而非虎,课文的写法是以虎衬驴,本文写了虎的谨慎精明,也就暗写了驴的麻木、愚蠢。因而题目应该用“黔之驴”,而不能用“黔之虎”。

2寓言,或讽刺或有明显的教训意义,用借此喻彼、以小见大的手法,将大的道理隐藏在小的故事之中,让读者去领悟。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比喻什么情况?齐读p133比喻说理的知识卡片。

3小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黔之驴是个庞然大物,却只有“一鸣”,“蹄之”两种防身之技,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事物。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成惧心理;它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反应迅速,行动灵活,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作者只不过借驴的形象,通过寓言这种形式(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实词:“船”、“蔽”、“窥”、“遁”、“噬”、“狎”、“计”等词的含义,并进行归纳。(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2作者借驴讽刺了生活中怎样的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3从虎的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1必做,2、3二选一)

七板书:

黔之驴

柳宗元

虎 驴

惧 庞然大物

吃 技止此耳

黔驴技穷:讽刺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精明愚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随文认识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图上6种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并能说说“谁的尾巴怎么样”。

3、能正确读好问句,并正确、流利地问答。

4、培养学生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教学重点;读好问句是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动物尾巴拼图(每组一份)

2、动物名称、尾巴特点词卡(一桌一套)(信封)

3、课件:找尾巴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游戏:找尾巴

准备:每组一份缺尾巴的动物图片,6个动物的.尾巴

师:咱们今天的语文课上来了6位缺尾巴的动物朋友(师投影出示),请小朋友们同桌合作一起帮他们找尾巴。找到了就把它的尾巴放在相应的位置上。(请一桌小朋友到投影上去摆)反馈:请小朋友们看投影,有不同意见吗?

表扬:咱们一起来为同桌的第一次合作成功鼓鼓掌。

二、揭题

1、今天这几位动物朋友要举行一项特殊的比赛,比什么呢?(师板书课题)。

2、生自由拼读──指名读题──齐读。(注意轻声)

三、观察动物,尝试说话

1、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他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名称词和尾巴特点的词,组织学生拼读,并贴在黑板上。)

(鼓励学生多种说法)

2、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12张词卡,分别装在两个信封里,请同桌合作拼拼读读,把它们读正确。

反馈:开小火车带读词语(正音)同桌互相检查。

3、下面我们一起动手,把这些词语用“()的尾巴()。”这个句式摆一摆、说一说。比如:老师先摆再说“(公鸡)的尾巴(弯)。”

4、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看哪桌小朋友拼出的句子多。(请一桌到黑板上去拼)

反馈:请在黑板上拼的同学带大家读句子。其他同学补充。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拼词成句,如果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有趣的儿歌。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