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别认怂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蜜、蜂、千、万。

2能不加字、不漏字地朗读儿歌,能熟读成诵。

3能拼读带有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相关音节。

4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千”、“万”。

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蜜、蜂、千、万。

2能拼读带有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相关音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听到过打雷的'声音吗?

2.出示课题:轰隆隆(教学拼音:hong,long个别读)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儿歌,讲的是打雷时的事,请小朋友边看书,边听录音:打雷时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听录音后,自由回答问题。

3.出示生字:谁

(1)师领读,注意翘舌音。

(2)生跟读,教师正音。

(3)两两对读,开火车读。

4.出示:雷公

(1)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公”字?

(2)小小组互读,跟组长读。

(3)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后鼻音。

(4)连词开火车读。

5.出示;醒

(1)请小朋友做“睡醒”时的动作。(1)出示音节读准后鼻音

(2)一字开花,开火车读,齐读。

6.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认认这是什么昆虫?出示:蜜蜂

(1)师范读,生跟读。

(2)出示:“蜂”的读音(feng)。

(3)自由读。

(4)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词?

(5)自由读,边读边记。

7.师:表示数量很多的词是什么词?。

(1)出示数量词:千万

(2)生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3)同桌对读。

(4)开火车读,齐读。

三、朗读儿歌。

1.出示全文。

2.找找你学会了哪些生字?和你的同桌对读。

3.跟录音读。

4.师生对读。

5.抢读。

6.试背。

四、拼读音节,并复习已学过的音节。

1.出示:chong、dang。

2.谁来读?生做小老师教读。

3.全班自由拼读

4.出示已学过的拼音,自由读。

5.抢读比赛。

6.开火车读。

五、巩固生字。

做找朋友的游戏。

(请把生字卡片贴在拼音的下面,学生领读,跟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读写“创作、幻觉、关注、津津有味”等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程度,领悟写作的道理。

能力培养:

感受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程度,领悟写作的道理。

重点

从巴尔所克写作入迷的故事中感悟写作的道理。

难点

从巴尔所克写作入迷的故事中感悟写作的道理。

教法

读中感悟

教具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几乎不停地写了15年,每年写上六七部作品,以96部作品,近20xx个人物构筑了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这个人就是巴尔扎克,本文就讲述了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几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按阅读提示,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围绕写作入迷,写了巴尔扎克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

3、感悟内容

学生浏览全文。

讨论:从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故事中,获得了哪些习作的'启示?

要求学生先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

全班交流:明确写作的方法。

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4、拓展练习

推荐类似作家的故事,让学生阅读。

三、词语积累

摘录好词佳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并能背诵这一段。

3.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具体来介绍它的.。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学习1、2、两段。

1.指导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以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

2.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3.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

4.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

5.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指读第2段,边听边标序号,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用——划出有关的一句话。用、、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

6.反馈、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鲜艳”时这句话的中心词。

7.读2——4句:

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的好?为什么?

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这3句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

8.小结学法,学习“学习提示”最后一句话。

9.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意思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掌握“疾”“锐”等8个生字的字形,理解“锐利”、“隐约”

等词语。

2.讲读3——4自然段,品词析句,体会翠鸟敏捷、灵活的活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它的活动?

二.指读3——4段。

想一想:翠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翠鸟的行动敏捷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三.学习第3段。

从哪里看出它非得快?圈出有关词。(理解“疾飞”)

他停在苇秆上的目的是什么?(等鱼)

读第3句话,把“注视”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哪一个更合适。

四.学习第4段。

1.默读、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句字看出翠鸟捉鱼动作快?

2.根据学生反馈的顺序学习句子

第一句:这句话主要写谁?写小鱼的哪两个意思?用什么词连接?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连?为什么要写小鱼呢?用句子中一词来回答?

(理解“锐利”)

第二、三句:这两句主要些什么?

圈出其中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用换词比较的方法体会“蹬”、“叼”蹬词用法的准确,体会翠鸟行动的敏捷。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第4句:这句话些什么?能去掉吗?为什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并运用“愿望”、“失望”三个词。

2.复习巩固总分段式,背诵第2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段。

1.翠鸟外形这么美丽,行动这么敏捷,“我”和小伙伴中滋生一个什么愿望?

2.这个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一个小小的愿望是什么?

4.练习:选词填空——希望、愿望、失望,并说明理由。

5.齐读第5段,思考这一段讲什么。

二.复习巩固总分段式。

1.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一段话。

2.填空:这一段是用()方法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从()、()、()这三方面把翠鸟羽毛的鲜艳写具体。

3.试背。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翠鸟的外形时那样小巧玲珑而美丽,动作又是那样敏捷,所以引起了小朋友对翠鸟的爱。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鸟,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鸟,才使大自然显得那么富有生气。我们不仅要爱翠鸟,还要爱其他的鸟。

四.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的话。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学汇报

(掌握自学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1、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2、汇报朗读情况。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4、汇报自学的词、句。

如:“躲避、隐居、巍峨、深渊、狭窄、头昏目眩、峭壁”等词语。多音字“刹”。

5、从这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初步挖掘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的特点。)

6、质疑。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写列宁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做批注。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列宁的特点。

3、指导朗读“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这一自然段,体会它的作用。

4、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话的.含义。

5、鼓励质疑。

(教师讲清在生活中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的道理。)

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高尚品质。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

板书:

14 登 山

去: 出发晚了走近路

回: 仍走近路 (靠近深渊的小路)

自觉锻炼意志 临危不惧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堂作业设计

1、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2.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3.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4.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知道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家乡的枣树多、枣花香、枣的颜色美和收枣的情趣的。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关于红枣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到红枣你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到枣的家乡去看一看。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写了家乡红枣的特点,枣树的生长情况,收枣时人们的心情,夸赞了家乡的红枣,寄托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3。每个自然段具体写了什么?

(1)枣的特点:皮薄、肉厚、色红、味甜。

(2)枣树多。

(3)枣花香。

(4)结枣多,颜色美。

(5)收枣的热闹情景。

(6)卖枣的情景。

4。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与整段有什么关系?其他自然段也有中心句,画出来。

三、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写作方法:总——分

2。枣的生长过程:

春天开花——七月枣熟——八月收枣——晒干卖出

四、提问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摘抄课文中喜欢的词语句子。

朗读课文。

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

反馈:效果良好,充分感受到了植物的美和作者的心情。

语文教案 篇7

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可是,如果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这首小诗就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

(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

(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

(4)冬天里,沟坡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判别南北的方向。

这一切多有趣啊!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一)识字写字

1.读文识字。

(1)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习或请教周围的同学。

(2)读课文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

(3)选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展示读给同学、老师听,请他们评价。

教师注意就比较难读的字词进行指导。如,指南针、辨别、忠实、一盏、枝叶稠的、枝叶稀的等。

2.积累生词识字。

(1)默读全文,画出自己喜欢的生词。

(2)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在积累生词中巩固识字。

3.找反义词识字。如,南—北、稠—稀、快—慢。

4.联系实际记字。

出示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把方法讲给同学听。如:

“针”,我是在读《铁杵成针》的故事中认识的。故事讲的是李白见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铁棒在磨,准备把它磨成一根细细的、尖尖的针。“针”就是“一根铁针”的“针”。

我是这样记“忠”字的,“我们要忠于祖国和人民。”

5.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翘舌音:忠、盏、稠、针

同偏旁:积、稠、稀

同结构:上下──忠、导、盏;左右──积、稠、稀、针、碰、慌

(2)重点指导。

盏:上半部分可以借鉴“浅”字的右边进行书写的迁移,要强调这里的两横更加向右上方斜了。皿字底应尽量写扁,下横要长,起托住全字的作用。

禾字旁:①上撇要短而平,最后一笔捺变点。②禾字旁在左边时,字形一般为左窄右宽。

(二)朗读感悟

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

1.激趣,初读。

同学们,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呢?

要是你在茫茫的野外迷了路,那可怎么办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告诉你在野外迷了路辨别方向的一些方法,想知道吗?请在书中找答案吧。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选段,细读。

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3.倾听,品读。

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

4.推荐,连读。

(1)听了刚才同学的选读,你认为哪一节谁读得最好,请这些同学上台把课文串联起来读。

(2)其余同学听听,课文告诉我们几种辨别方向的办法?

5.小组合作,研读。

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读,填写下面的读书报告,或小组自己设计报告内容。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什么时候观察什么怎样辨别白天太阳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方黑夜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北方阴雨天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下雪天积雪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你还有其他办法辨别方向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野外沟渠向导忠实指点

分辨辨别永远高挂天然

大自然北斗星指南针

2.小组开展“一字开花”的活动,进行开火车扩词比赛。

别:特别分别别处

指:指挥手指指南针

方:方向地方千方百计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考虑、论证的重要。

【课时布置】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导语: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同学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分小组学习课文:

⑴ 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难的或最喜欢的局部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⑵ 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交流。

⑷ 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

⑸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生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⑹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考虑:

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发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身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同学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局部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3、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4、读第7自然段:

⑴ 理解重点词语:

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的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身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⑵ 引导同学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同学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课外延伸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同学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从魏格纳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魏格纳的发现到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不放弃自身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难找证据,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他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这些品质也正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3、同学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寻找证据

发生奇想 引起震动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设计意图:

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对“风”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预设目标:

1、认识“抽、续”等12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写生字;体会风娃娃的好心。

教学难点:明白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对别人是不是有用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风)

2、板书:风娃娃。我们平时说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那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吸气、纤夫、流汗、行驶、表示、风筝、责怪、很伤心、抽上来、断断续续、无影无踪、高兴极了)

读词语,知道和“吸”相反的是“呼”;理解“纤夫”。同桌互读词语。

3、分行出示生字:抽 示 筝 伤 踪 责

续 夫 汗 吸 极

指名读第一行,读这一行你有什么发现?区分平、翘舌音,齐读。

指名读第二行,有两个字特别像?(吸 极)

4、写字指导:吸 极。你发现什么?书空右半部分;师范写;生练写,评议。

三、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自然段

1、风娃娃长大了,出示图,风妈妈让他去做什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读好风妈妈的话:自由练;指名;齐读。

3、自由读2――8自然段,思考:风娃娃听了妈妈的话,去做了哪些事情?

4、指名说,板贴卡片:吹风车、吹船帆、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

5、给风娃娃做的这几件事分类,并说理由。(其中吹风车、吹船帆是风娃娃做的好事。)

6、选择风娃娃做的一件好事或坏事练读;指名读,正音。

四、巩固练习,书写指导

1、课后《我会读》。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像“摇摇摆摆、断断续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

2、书写生字:夫 号 汗 伤。

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生练写;评议;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比比组词:吸( )极( );夫()天()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很多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风娃娃给人们做的好事。

二、研读“好事”部分

1、自由读第二、三小节,风娃娃来到田野和河边都看到了什么?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有关句子。

◇齐读句子,水断断续续地流着是怎样的'?你觉得纤夫们怎么样?

2、看到这样的情境,风娃娃又是怎么做的?用“――”划出句子。

◇指名读划出的句子,出示: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

◇自由读句子,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风娃娃很想为人们做好事。)

3、在风娃娃的帮助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说,出示句子:

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来读这几句话?练读;指名,评议;齐读。

◇纤夫们会怎样向风娃娃表示感谢?指名说。

◇练写词语“表示”。学生自由写;评议。

三、研读“坏事”部分

1、引读第4自然段:风娃娃一下子就为人们做了两件好事,他觉得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2、风娃娃这样想对不对?自由读5、6自然段。

3、风娃娃使劲吹风,结果风筝怎么样了?指名说。

“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心爱的风筝就这样让风娃娃使劲地吹走了,他们该有多伤心啊!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4、引读:看来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可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心里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力气就行。于是他仍然――东吹吹,西吹吹,吹跑了――人们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

你们想像一下,风娃娃这样东吹吹,西吹吹,还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坏处?

风娃娃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麻烦,怪不得人们都――责怪他。

5、齐读第8小节,你能告诉风娃娃答案吗?

四、课外实践:了解风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板书设计:

风 娃 娃

好 心

好 事 坏 事

吹 风 车 吹 风 筝

吹 船 帆 吹 衣 服

吹 小 树……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4)朗读课文并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滚瓜烂熟、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等词语,理解了绿林好汉、滚瓜烂熟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词的读和说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三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生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

生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生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品味题目寓意。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5、课文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并说出理由。

生:“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生:“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闲书”指什么?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四、学习收获展示

1、通过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有哪些收获?

2、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五、作业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