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狼》教案

语文《狼》教案

何必等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语文《狼》教案 (精选21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狼》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狼》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知识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4、理解句意、文意。

(三)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日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句意、文意。

2、 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四、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1、欣赏有关狼的图片。

2、今天同学们就跟我一来走进蒲松龄的《狼》。

3、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故事。 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出示课件)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培养我们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并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培养我们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的意识。

(三)话题研讨

1、课文内容的研讨。

(1)、简单回忆作者的.有关情况。(出示蒲松龄画像)

先出示画像,后学生简单作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

(3)、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比,加深理解。(出示远教资源视频)

听一听课文的节奏,语气,并请同学们用“ 狼”概括课文各段的内容。

(4)、小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停顿)

板书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5)、自主口译课文。

(6)、提问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请求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可略作归纳。(教师完成指导)

(7)、口述课文内容,具体落实字、词、句的解释。

(8)、评一评一

补白式对话

从 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 的狼。

从 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屠夫。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对狼的研讨

(1)、辩一辩

先回忆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关爱动物),提示本文是不是和它相矛盾。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说一说你的理解。

(四)、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播放一首与狼的关的歌曲。

板书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狼 : 狡诈、贪婪

屠户 : 机智、勇敢

语文《狼》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感;掌握一对反义词,快乐-----烦恼。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明白道理:只有朋友多,才快乐。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准确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教学,综合运用引导、讨论、合作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松鼠和狼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生词。(摘苹果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松鼠和狼》这篇课文的生字,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快乐吃饱要烦恼放学可以松鼠总是伙伴

二、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又把松鼠和狼请来了,(出示图片)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观看课文视频)

2、解疑

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只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不小心掉在狼身上,松鼠求狼放了自己的故事。)

师:那,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三、品读、体会文章中心

1、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朗读。

(2)指名回答问题。(跳来跳去)

(3)指导朗读。

(4)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1)提问:小松鼠掉在狼身上后,狼是怎么对他的?

(2)指名回答。

3、假如你是小松鼠,此时的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师:小松鼠也这样做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

边读边用笔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并在小组内交流,从松鼠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4、(出示课件,展示学习要求)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个人学习: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

②、边读边用笔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

③、画出之后,再读一读。

⑵、汇报交流。

(2)小组学习:

①分角色朗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②在小组内交流,从他们的对话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汇报交流。

(4)快乐表演。(给学生戴头饰)

四、我心飞翔,插上想象的翅膀。

狼听了松鼠的话以后,会怎样呢?展开想象,接着课文内容编故事。

五、欣赏有关友谊方面的名言。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

语文《狼》教案 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2、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3、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东郭先生和狼》(齐读课题),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的呢?

2、指名交流,小黑板出示学习寓言的方法:先了解和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道理,领悟寓意。

二、初读课文

1、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这类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交流,师板书:老农东郭先生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全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板书:救吃教育

3、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三、细读课文

1、师过渡: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3、齐读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6、集体交流,领悟寓意。

(1)“犹豫”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了东郭先生犹豫?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教师板书:糊涂愚蠢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边交流边出示句子:

①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

②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

③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板书:凶残)

④狼不等老农回答,……。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板书:狡猾)

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7、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节,想一想老农用计打死了狼,从中说明了什么?

讨论交流,板书:机智、果断

8、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

语文《狼》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复习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作业。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词语。

1、抽读词语卡片。

2、重点说词语易错的地方。

3、听写词语。

4、互相判,订正。

(二)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三人一组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1、组词。

战()补()秋()怜()

站()扑()伙()岭()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读给的字。

③比较每组字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

④口头组词。板书。

⑤齐读一遍。

2、选字填空。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老师讲做的方法。

③指名读句子,想选哪个字。

④指名读、说。老师板书。

⑤齐读。

3、照样子填空。

例: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的。

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所以(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讲例子,明白意思。

③让同学做题。

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所以()。

4、把下面错乱词排列成通顺的句子。

爱长江我黄河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里棉花有和大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练习。

语文《狼》教案 5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 )

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 )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 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 窘 苫 弛 眈 瞑 隧 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段1:写屠户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止:通“只” ;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发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赶 。

思考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贪婪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发展。表现屠户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急。顾:回头看。薪:柴草。 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 去:离开。 暇:空闲。 洞:钻洞。

隧:钻洞 股:大腿。 盖:原来。 暴:突然。

思考下面问题: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准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 ?(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段5:评论部分:点明故事主题。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 (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 ”、“复投之 ”、“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止增笑耳 ”。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语文《狼》教案 6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一读,重读音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二、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虚词意义及用法举例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① 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 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语文《狼》教案 7

教学目标:

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大量繁殖”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2、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并尝试用“因为所以”说一说狼对保护森林和鹿群作出的贡献。

情感目标:

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教学重点: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2、 尝试用“因为所以”说一说狼对保护森林和鹿群作出的贡献。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媒体出示鹿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对鹿的印象。( )的鹿

媒体出示:活泼而美丽

指导朗读。(读出小鹿的快乐)

2、 媒体出示狼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对狼的印象。 ( )的狼

媒体出示:贪婪而凶残

指导朗读。(语速放慢,读出人们对狼的憎恨。)

3、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课文。

板书:39 狼和鹿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词语:

shòu dī zāo tà chén màn yán

狩猎 提防 糟 蹋 功臣 蔓 延

(一)、感受森林变化

1、 媒体出示森林图片

师:瞧,这就是文中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看了图片,谁来说说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课文中是如何描写凯巴伯森林的?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3、 出示:

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那就是——(生机勃勃)

师引读:那里的森林——;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一片——。

4、 指导朗读(配乐):(读出森林的美,动物的快乐。)

师:可是过了20多年,这片森林又怎样了呢?

5、 媒体出示现在森林图片:

出示句子: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6、 师生配合读(配乐):

整个森林像——;绿色在——;枯黄在——;鹿最多时有——;现在一下子就死去——;到1942年只剩下——;前后一共死去了——。

文中“消退”和“蔓延”是一对——(反义词),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现在的景象?

7、 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把这两句话读一读,感受一下凯巴勃森林在这20多年里的变化。

(男女生分读,前一句语速快,后一句语速放慢。)

质疑:看着森林前后不同的画面,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二)、初步了解变化的原因

1、 请两位同学读2、3、小节。

交流发生变化的原因。

(预设:学生此时的理解是粗浅的,他们会比较简单回答是因为人们捕杀狼。)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时点拨:

人们为什么杀狼?杀了狼鹿怎样?鹿大量繁殖造成什么结果?(森林被糟蹋)

3、 理解:糟蹋

鹿原来几只?现在几只?这就是——(毁灭)

随机板书:人捕杀狼,鹿大量繁殖,糟踏森林,毁灭自己。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谁能看着板书,把这些词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凯巴伯森林发生变化的原因。

1、自己说。

2、抽生说。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狼的变化

师引读: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

(二)、鹿的变化

1、 想象一下,鹿群在这片森林里是怎样生活的,用上这些词说说。

出示练习: 提防、嬉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没有了狼,从此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 。

2、 理解:大量繁殖

鹿从原来的大约4000只,猛增到现在的100000只,是原来的25倍,这就是——(大量繁殖)。

3、 鹿的大量繁殖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师生配合读第三小节:

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灌木吃完了,吃——;小树吃完了,吃——;于是整个森林——,仅仅两个冬天,——;到1942年——,这真是——(惨不忍睹、触目惊心),这真是——(人们人们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三)、深悟明理

师: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鹿群会毁灭,更没有想到的是什么?请默读最后一小节,用曲线划出相关句子。

1、交流。

2、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板书并理解:功臣 祸首

3、理解双引号的作用:

在人们的心中,狼贪婪而凶残,而它在这里居然成了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成了祸首,这是人们想不到的,它们在这里有了特殊的含义,所以加上了双引号。

板书:在这两个词语上加上双引号

4、 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狼对森林和鹿群有怎样的功劳。

方案1:放手让学生说,难度较大。

方案2:出示句式,让学生补全内容:

因为狼吃掉了一些鹿,所以 。

因为鹿群发展得不是太快,所以 。

因为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所以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4、师引读:

狼本性虽然是贪婪而凶残的,可是它是保护森林的功臣,这是因为——。

狼本性虽然是贪婪而凶残的,可是它是保护鹿群的功臣,这是因为——。

人们刻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就会——。

5、理解“枪声打破了大自然的宁静”的含义。

师:动物和环境和谐相处,这就是生态平衡,而人们杀了狼,就打破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造成凯巴伯森林林毁鹿亡的真正祸首是——(人)。

6、想像说话:

当地人在100多年前,好心做了坏事,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们会怎么想呢?

现在还有什么办法使凯巴伯森林恢复往日的生机呢?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相信经过人们的努力,凯巴伯森林一定会恢复往日的生机,你瞧,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我们只有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保护大自然,才能使大自然生机勃勃。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收集身边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2、思考怎样恢复这些已经失衡的生态环境。

3、把说的付诸于行动,从自己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语文《狼》教案 8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一读,重读音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二、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虚词意义及用法举例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① 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 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语文《狼》教案 9

活动名称:

音乐欣赏--彼得和狼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音乐教案-彼得和狼。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3、能与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能亲密、轻柔的接触舞伴。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人物图片、音乐CD、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背景图片(美丽的大森林),放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想一想:美丽的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发言

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听了音乐后觉得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段听音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幼儿教案《音乐教案-彼得和狼》。

提问:谁听出来刚刚老师放的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第一个慢,第二个快。第一个好听第二个不好听。

3、讲故事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放背景音乐)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大灰狼,小鸟,小鸭子,彼得……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4、分角色表演

每个小朋友选一个小动物头饰。和老师一起做模仿动作。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与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要求幼儿表演时与伙伴友好交流。

语文《狼》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鹿和狼分别是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特别的`故事,她会让你重新认识鹿和狼,也会重新反映我们人类自己。

(二)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学课文。

(三)联系讲述“鹿和狼的故事”。

1、仔细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自己练习讲故事。

3、同桌互相讲一讲。

(四)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2、小组讨论:罗斯福错在哪儿?为什么?

(五)全班交流。

1、说说罗斯福错在哪儿。

2、举例说说: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六)课外扩展。

搜集有关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写下来,准备参加“不能破坏生物链”主题队会的演讲。

语文《狼》教案 1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自由自在的含义。

2、在合作游戏中,感受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的乐趣。

3、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x xx |。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PPT,不同乐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理解故事情节。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书,名字叫?像狼一样嚎叫的那个朋友是狼吗?

2、观看PPT,讲述故事。

提问:莫卡自由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不自由的?

二、联系生活,理解故事情趣。

1、你觉得你们过得自由自在吗?在幼儿园里什么活动让你不自由自在呢?

2、继续观看PPT,欣赏故事。

提问:莫卡自由自在地干什么?你想自由自在地干什么?

三、合作游戏,了解方法。

1、我这儿有很多乐器,我们大家自由自在地玩一下吧!

2、你们拿着乐器自由自在地玩了,但你们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配上我的音乐,使我的音乐变得不那么好听了,怎么办呢?

认识节奏x x | xx x |,并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

3、拿起乐器,随音乐有节奏的敲击。

四、结束活动。

1、我们自由自在时,看看莫卡发生了什么?

2、观看PPT,讲述故事结尾。

提问:接下来又将会发生什么呢?

语文《狼》教案 1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和朋友在一起自由自在的方法。

活动准备:

彩虹伞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1、 出示书名《像狼一样嚎叫》,介绍主人公是条叫默卡的'狗,引发幼儿思考:它为什么要像狼一样嚎叫?

2、 讲故事,听到:默卡想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狼,引发幼儿思考:狼的生活让默卡觉得哪里好?为什么?

小结:原来默卡不能自由自在的做事。

二、联系生活,理解情绪

1、 你觉得你在幼儿园自由自在吗?什么事不能让你自由自在?

小结:原来幼儿园很多事不能自由自在,默卡打定主意……(继续故事)

2、 你看到默卡自由自在在干什么?

3、 在幼儿园,你想自由自在干什么?

4、 如果让你自由自在做这些事,你想从什么时候玩到什么时候?

三、合作游戏,了解方法

1、老师带来五彩伞,你心里想如何自由自的玩?

2、强调伞里的玄机:里面有个小动物图片,老师从一数到五,五一到,停止游戏。数五以内,自由自在,五一到,全部停止,找到有礼物。

3、分小组,和朋友一起试试。

小结:

想想看,我们是自由自在的试试,还是有商有量的试试啊?!当好多人在一起,一起做同一个动作,那就是把布举起,喊着:预备!3、2、1同时把布举起。可见,一起做游戏还是要有些小规则,这样才能体会游戏的快乐。

语文《狼》教案 13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股市的大概内容。

2.享受与老师,同伴阅读的快乐。

3.体会莫卡自由自在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ppt,人手一本绘本,自制书签

三、活动过程

1.开门见山的推出绘本。

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好看的绘本,想与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故事的名字叫《像狼一样嚎叫》,猜猜书中谁会像狼一样?他为什么样这样做?

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在读故事的时候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页用一个爱心小夹子夹在那一页。

提问:你觉得哪一页最有意思,为什么?

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觉得哪里是让你最读不懂的请你用一个问号小夹子夹在哪一页。

问题:你觉得哪一页你看不懂,谁来帮助她解决问题?

3.共同跟随老师阅读绘本

教师讲述P1~3 。

(1)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

4.讲述绘本后半部分感受结尾。

留下问题:莫卡最后为什么又回家了呢?(为第二课时留下问题)

语文《狼》教案 14

活动准备

《狼妈妈的善良》课件。

红太郎玩具。

活动目标

让孩子通过这个故事知道狼也有善良的。

在学习小动物睡觉的模样发现不同。

活动过程

一、红太郎玩具

1、这个玩具是谁啊?

——红太郎。

2、那谁知道红太郎的.是谁的妈妈啊?

——小灰灰。

3、红太郎对小灰灰很好,我们去看还有位很好的狼妈妈。

二、放《狼妈妈的善良》课件

1、狼妈妈是一个从不吃小动物,狼宝宝要吃只好去抓小动物去了。

2、狼妈妈去抓兔宝宝……

3、狼妈妈去抓小鹿宝宝……

4、狼妈妈去抓小猪……

5、狼妈妈后来就回家……

三、《狼妈妈的善良》理解内容

1、狼宝宝吵着狼妈妈要吃肉,狼妈妈才去抓小动物的。

2、狼妈妈被兔宝宝的一声妈妈感动了,就去抓鹿宝宝了。

3、鹿宝宝的一声妈妈感动了狼妈妈,又去抓小猪了。

4、小猪的一声妈妈又感动了狼妈妈,狼妈妈就回家了。

5、狼妈妈那个小动物都没抓,就回家抱着狼宝宝睡觉了。

四、结束

1、学一学,小动物睡觉的模样,有什么不同?

2、这个故事告诉狼妈妈的善良才没有抓小动物回家吃,我们也要学狼妈妈有颗善良的心。

语文《狼》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阅读文言文

2、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狼》(第二则)字词含义

朗读、互考互批、点评

二、导入《狼》第三则

在没有注解的`帮助下,学生来做一回注解者。

三、学习《狼》第三则

1、默读短文,圈划出你认为需要注解的字词。

2、借助字典为你所圈划的字词加上注解。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各自加上的注解,综合出一份代表小组集体智慧的注解。

4、小组展示注解成果。可补充或表明不同意见。

5、以不同形式朗读。

6、教师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再朗读。

7、整理原先忽略或注解错的字词。

四、总结阅读方法

借助注解、借助工具书,我们能很好地阅读文言文,能读到很多有意义或很有趣的文言故事

五、扩展阅读

发放《狼》第一则,课外阅读,并思考:蒲松龄为什么要连写三则《狼》

语文《狼》教案 16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游戏情节,熟悉乐曲旋律,知道A段音乐跳跃,B段音乐沉重的特点。

2、能根据音乐旋律的特点,用铃鼓不同的演奏方式为乐曲伴奏。

3、愿意参加演奏活动,在于同伴一起演奏中,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音乐旋律的特点,用铃鼓不同的演奏方式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1.大鼓一个,铃鼓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准备:

1.故事导入

春天来了,树林里绿草如茵,小兔子看到这么多青草可开心啦,一边吃着草,一边开心地跳起了舞。咚咚咚,这是什么声音?小兔子被吓得躲起来了。原来是大灰狼来了,他左看看右看看什么也没发现,于是就走了。看到大灰狼走了,小白兔又出来了,它们在草地上开心地吃草、跳舞,玩得可开心啦!

2.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和ABA的特点

师:刚才你们听到,哪里是小兔子在玩,哪里是大灰狼出来了?为什么?

(引导幼儿感受A段音乐跳跃,B段音乐沉重的特点,总结ABA的乐曲结构特点)

3.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师:我们用动作来给音乐伴奏,小兔子来了,你想用什么动作?(拍手、摇手腕)大灰狼来了,你用什么动作呀?(拍腿)

4.用动作为音乐伴奏,老师用语言提示(跳、跳,跳一跳;吃吃草,跳跳舞)

5.根据小兔和狼的`不同形象,选择合适的乐器为音乐伴奏

小兔子用什么乐器演奏,大灰狼用什么乐器演奏呢?

拍手——铃鼓拍奏

摇手腕——铃鼓摇奏

拍腿——大鼓

6.结束游戏

今天我们小兔子们一起玩了游戏,大家开心吗?那我们快把这个好玩的游戏带回去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语文《狼》教案 17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集体舞《喜羊羊与灰太狼》创编并合作表演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2、能在腕带和标记的帮助下,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的队形,并结伴交替舞伴。

3、积极参与,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喜洋洋和美羊羊的腕带、《喜羊羊与灰太狼》音乐。

2、幼儿已学会“找朋友”游戏。

3、场景布置:草地、树林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喜洋洋和灰太狼》入场:

1、以羊村要开舞会的形式引入活动。

2、师幼共同探讨:如何打败灰太狼?

(二)根据游戏情节,引导幼儿逐段学习舞蹈动作。

1、幼儿学习“挖陷阱”的动作。

(1)幼儿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挖陷阱”。

(2)教师结合幼儿的动作总结示范“挖陷阱”的动作。

(3)引导幼儿学习“挖陷阱”的动作,并分组往圆心交替走的队形。

(4)配乐练习。

2、幼儿学习“织网、打结、走草”的动作。

(1)幼儿自由探索“织网、打结”的动作。

(2)利用腕带,引导幼儿边走边做动作。

(3)教师示范讲解能往圆心交替走的.队形。

(4)配乐练习。

3、引导幼儿学习结伴交替舞伴。

(1)幼儿两两相伴合作性地学习“打招呼”的动作。

(2)配乐练习。

(3)完整跟随音乐,集体舞蹈。

(4)复习找朋友的游戏,巩固交换位置的动作。

(三)完整跟随音乐,共同跳集体舞。

(四)以舞蹈《happy牛year》结束活动。

语文《狼》教案 18

活动目标: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懂得同伴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小羊和狼头饰各一个、挂图“小样和狼”、语言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小羊头饰:小羊今天非常伤心,你知道什么原因吗?请听一听故事“小样和狼”

2、讲述故事至“小羊回到家里,想起狼说晚上要来吃他,就坐在门口哭起来了”。

老师:小羊为什么会哭,你听到了什么呢?你觉得狼说得有道理吗?那么小羊又该怎么办呢?

3、讲述故事至“大象说完就走了”。

老师:小羊坐在门口哭,她的哭声引起了谁的注意。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挂图,幼儿学习对话。

老师;这些动物是怎么和小羊说的呢?(引导幼儿集体学说对话)

老师:这些动物都很关心自己的朋友。那么,他么又是怎么帮出小羊的呢?

4、讲述故事至“大家一声不响,静静地听着声音”。

老师:天黑的时候,小花猫、小黄狗、白马和大象都来了。大家在一起商量怎样来帮助小羊。大家是怎么想的?

老师:小动物很聪明,最后他们战胜了狼吗?请继续听。

5、讲述故事至结尾。

老师:动物们最后有没有战胜狼呢?你觉得他们的办法好吗?你喜欢谁的'方法、引导幼儿重点学习词语“黑洞洞、绕、顶、蹿出来、勇敢”。

6、播放录音,完整的欣赏故事。

老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小动物们到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如:只要团结一致,动动脑筋,就能战胜狼,遇到困难哭是没有用的。)

语文《狼》教案 19

【活动依据】

《彼得与狼》是一部音乐童话剧,剧中采用不同乐器的音色,如长笛(小鸟)、圆号(狼)、弦乐(彼得)、木管小号(猎人)等来表现故事中不同的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赋予幼儿无尽的'想象,适合幼儿欣赏。根据幼儿音乐经验的实际水平,将重点落在引导他们听辨音色的区别上,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语文《狼》教案 20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同一个故事的不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意图。

教学重点:

体会不同人对于故事发表的不同看法。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从中明确由于职业、生活阅历、看待问题的角度等不同,对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诗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则获得的结果也不同。那么一只狼在洞里把所有的洞口都不留余地地封住,最后自己被困其中,把自己送入虎口——这样的故事,我们能得到多少启示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大意。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全文。

2、同桌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3、指名说全文的大意。

4、指名读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读文:

1、结合图示,复述故事。

2、多种形式读各界人士说法不一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

说说不同人对这个故事分别是怎么的?

3、体会狼追捕三种动物时的不同心理,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读。

4、同一个故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不一样呢?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拓展与运用:

读课后短文《关于盘子……》,说一说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课堂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怎样去看待问题?

板书设计:

不留余地,自送虎口角度不同

不留余地的狼

各界人士对故事的结论不尽相同

语文《狼》教案 21

教学目的:

1、幼儿熟悉音乐,掌握游戏的方法,能按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2、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愉快活泼的性格。

教学准备

背景图一副、小兔手偶一只、小兔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4个、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律动。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仔细听听,猜一猜谁来了?(小兔)

(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

2、教师出示背景图,配以故事,让幼儿继续欣赏音乐。

3、欣赏第二段音乐时,让幼儿猜一猜谁来了?(大灰狼)

(引导幼儿说出第二段音乐的性质:低沉。)

4、完整欣赏一遍音,教师请幼儿帮助小兔出主意:碰到大灰狼该怎麽办?

三、学习新游戏:小兔和狼

1、教师交待游戏规则及玩法:

a、玩法:第一段音乐:一群“小兔”高高兴兴地跳到树林里采蘑菇。

第二段音乐“大灰狼”出现,“小兔”们立即蹲下不动。“大灰狼”如果发现哪只“小兔”动了,就将它抓住。

第三段音乐:“大灰狼”走了,“:小兔”们有高高兴兴地采蘑菇。

b、规则:

a:小兔在跳地过程中不推挤。

b:“大灰狼”出现时,“小兔”必须立即蹲下不动,“大灰狼”只能抓动的“小兔”。

2、教师扮演“大灰狼”带领幼儿进行第一遍游戏。

3、请个别幼儿扮演“大灰狼”,教师扮演“兔妈妈”进行2-3遍游戏。

4、请个别幼儿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扮演“大灰狼”或“兔妈妈”、“兔爸爸”。

标签:教案语文

语文《狼》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