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栗子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没有花的绿地,藏在草下的花,花的原野。作者的情感态度贯穿在三个画面之中,最终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针对略读课文的学习方向,我大胆取舍,决定抓大放小,主要抓住两个画面(藏在草下的花,花的原野)展开,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来朗读,谈感受,体会作者的内心。当孩子们的感悟达不到深度时,我适时点拨,由物及人,让他们列举身边的事例,从闪光的事迹中感受生命的真谛是勇气。本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激发了孩子们阅读原作的兴趣。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在设计时,将原作贯穿课堂始终。从原作导课,先把孩子们引入到一片明媚的春光中,感受玫瑰花的灵性,感受作者精妙的文字产生的吸引力。在课堂上,又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的词语,如:“改天换地”、“拔地而起”等,再配以优美的图片,通过结合与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如此美好的景致作者竟是用了如此有气魄的词语来描写,欣赏之余更让人惊叹。在结课时,又不失时机链接原作,激励孩子们走出课堂,阅读原作中另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感受不同的文字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触。课下,我在深思,什么是语文课?最质朴的语文课是让孩子们走进文本,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亲近作者原作,拓展阅读空间,真正实现从文本中走出来,用文字去创作。这何尝不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生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小鸟》。

3.在和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愿意爱护身边的环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生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在学习语文学习园地一、二时,已经发现了一些识字方法,小朋友还记得吗?今天,你们又会了现什么呢?

二、我会认1

1.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自己认认书上的这些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组厘

的小朋友。

2.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学生互相交流怎么记信这些生字朋友。

4.谁在我们今天的训字中又有新发现。

三、我会认2

1.板书:秋

谁认识这两个字?

2.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板书:秒

谁认识这两个字?

4.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四、展示台

1.老师知道小朋友在课外认识了很多字,买东西时,还收集了许多商标呢!请大家把收集的商标拿出来。

2.小组里的同学互相看看组内同学帐集的商标,读读上面的字,不认识的.字可以询问,组长安排好交换顺序。

3.你们在课外训字时又有什么新发现吗?

4.把收集的商标贴在本组的展示台内。

5.学生下座位去认识其他组小朋友收集的商标上的字,不认训的可以互询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小鸟》。

2.在和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真能干,上节课又认识了许多字。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我会读

1、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内每个小朋友

都能正确读出课本55页上的词语,获胜小组可以获得奖品。

2.竞赛要求:

(1)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就举手告诉老师。

(2)检查读词时,小组内同学一人读一个词。,轮流读,组内同学不准提醒。

3.小组同学自由读词,准备竞赛。

4.识字比赛:

(1)按举手的顺序,每个小组同学轮流读一遍。

(2)选派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3)按时间和读的正确率评出第一名,给予奖励。

(4)请第一名的小组汇报学习经验。

三、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朗读《小鸟》。

2.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我”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3.指名分节朗读,学生评议。

4.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情朗读小诗,背诵小诗。

5.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话题

1.逐幅出示有关垃圾从哪里来的图片。

2.猜猜我们今天口语交际课要聊的话题是什么呢?

3.板书课题《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创设情景,发现垃圾

小朋友们,鸭先生屋前的小路被小动物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这样的小路上散步、玩耍,那肯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我们校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想不想看看?那么老师也带你们到操场周围去散散步吧!

1.师组织学生观看校园的环境、卫生。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吗?为什么美?

(2)动员学生找一找校园角落的垃圾,并想一想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2.带领学生一路返回教室。

(1)请大家说说校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2)谁能说说家里、大街上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3)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我们又不可能在垃圾堆里生活、学习,垃圾一定要处理,有什么好办法处理垃圾吗?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点子公司”的游戏好吗?

1.有谁知道“点子公司”是干什么的呢?

2.我们要成立“点子公司”要出什么点子呢?为处理垃圾出点子。

3.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若干公司,并给公司取个名字。

4.“点子公司”开始办公,比一比哪个“点子公司”讨论得最热烈?

四、合作交流,语言交际

1.请“点子公司”选一名代表介绍本公司的点子计划,组员可以补充。

2.其他公司的小朋友注意听,可以说说他们的点子好在哪里,你认为哪里还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公司的好点子。

3.请大家评评哪个公司的点子最好,好在哪里?并评出最好的三个公司。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4、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在课前搜集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或诗文,谁愿意来朗诵一下?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结合预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八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涔涔、潸潸、罢了、蒸融、挪移、跨过。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4、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读二、三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印证。

3、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复: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五、欣赏与小结

1、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

2、由此,你懂得了什么,

  六、作业: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 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二、学情分析

在我们农村生长的植物比较多,爬山虎也比较多见。学习了这片课文能有助于学生对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学习作者观察植物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更多身边植物(如:小麦,玉米,辣椒,蒜等)的观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对农村学生能提高他们更多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义。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3.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写好一段话。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媒体资源、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方法:研读、讲读法

学法指导:自主研读、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的脚?

二、自主研读:

1、师述:叶圣陶先生用5个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你对爬山虎的那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2、学生分组研读,师分组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一):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师质疑:读了爬山虎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组织交流:(点拨导读)

⑴、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过读来体会吗?(朝下、均匀、漾起波纹)

⑵、师:观察叶子,叶圣陶爷爷还观察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嫩红——嫩绿——绿的新鲜)

⑶、听录音: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那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节)

2、师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些什么?

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那儿的问题。

⑴、读第三自然段帮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同学们,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的叶子和茎的图画,学生观察画图说。

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

⑴、自读课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通过媒体资源中的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的段落,学生再读体会。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质疑: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

三)、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学第四自然段,学懂了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2、学生汇报:

⑴、找出与爬有关的词句。

⑵、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的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动画。

(4)、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⑴、指读第5节,边读边画出脚的不同变化。

⑵、对比交流: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

⑶、小结:爬山虎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发现的,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可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

2、你从作者的观察中受到哪些启发?(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3、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我们要向作者那样养成细心观察,不断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把事物介绍清楚。

六、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像……(细丝)

颜色:嫩红(灰色)

爬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 萎

触着墙 变 相当牢固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贝壳,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今天分带我们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谁愿意去?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识的生字 ,并画出来,再读一读。

3、读文中识字。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第二关:出示字,让学生开火车式读字。

(3)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

4、朗读感悟课文。

(1)放退潮的录像,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你是怎样来到海边的?

(3)你们来到海边你们发现了什么?读三---五自然段。

(4)海滩上有很多石头,贝壳,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读出来吗?

(5)指名读,看看谁的`贝壳最漂亮。

(6)练习背诵,

5、拓展延伸。

把你喜欢的贝壳介绍给大家。

6、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