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何必等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区分并积累形近字,练习写好6个字。

2。阅读成语故事“千里送鹅毛”,搜集并交流与民间俗语有关的故事。

3。仿例续写“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4。讨论(针对迪罗达贝里的做法展开谈论)。

教学重点

1。重点:仿例续写。

2。难点:讨论(见第12课的第3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民间俗语有关的故事。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自读这两组词语。

2。交流:你发现了带点字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怎样区分这些同音字和形近字。

4。你能用带点的字组词吗?

5。积累。

二、词语故事。

1。自读故事,要求读准读通。

2。同桌互读互评。

3。补充俗语“千里送鹅毛”。

4。默读故事想一想:为什么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5。交流,结合句子回答。

6。讨论“千里送鹅毛”比喻什么?

7。交流你以前搜集的俗语故事。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8。选择“小小故事大王”。

9。读一读这些俗语。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全世界儿童围成圈儿》。

1。自读诗歌。

2。同桌互读互评。

3。赛读。

4。质疑解难(如:“……在经线和纬线上尽情地跳舞”什么意思?)。

5。练习背诵。

6。自主摘抄词语,补充“词语库”。

二、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

2。认读并组词。

3。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

4。学生练写。

5。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

a。观察四个字结构特点。

b。指导写“袜、解”。

c。学生练写。

6。评议。

第三课时

一、仿例续写

a。改例句。

b。续说。

在这片海浪花变成明镜中,我发现自己。

二、续编《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想象海浪花如果又一次来到海滩上成为一面镜子后会有哪些奇遇?

要求:

a。想象海浪花是怎样来到海滩上的?

b。谁又会来到镜子前,会发生哪些趣事?

c。海浪花回到大海了吗?怎么回去的?

①自己单独准备。

②组织交流,再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③评议,评出最佳创意奖。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怎么说就怎么写,注意将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奇遇写具体、写生动。

一、讨论写作思路。

二、布置习作要求。

三、学生练笔、教师个别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2.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教学难点 :

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课题

1.介绍作者,引发兴趣。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她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谁?她就是萧红,黑龙江呼兰区人。l940 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引出课题,猜测内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祖父的园子》就选自《呼兰河传》。

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利用形声字构字方法纠正难词发音。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辨别多音字“晃”:

[huàng]摇动;摆动:摇头晃脑。

[huǎng](光芒)闪耀:明晃晃。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日光明晃晃)

识记所有生字并开火车检测。

3.学写生字。

学生自主练习写生字并组词,同桌互阅,教师指导难字书写。

预设:

“蝴、蝶、蚂、蚱”都是什么偏旁的字?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的字,因为蝴蝶、蚂蚱都是昆虫)

“拔”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朋友拔萝卜,出了一点汗)

“承”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中间是“了”,不要多加一点;注意笔顺先写中间,再写两边)

4.小组读课文。

分小组读课文,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流利,小组互评。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板书:园子里的生活)

(二)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我”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认谷穗;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泼水;歇凉睡觉等)

2.其中详写的是哪件事?

(“铲地认谷穗”)

3.自由读这一部分,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把“韭菜”割掉,把“狗尾草”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

②从祖父拔锄头杆给“我”铲地,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疼爱,鼓励“我”尝试,让“我”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从“我”把韭菜当野草割掉而“祖父”也不生气,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宽容;从祖父耐心地笑着教“我”区别谷穗和狗尾草,可以看出祖父的慈祥与独特的教育方式,把知识寓于生活,用实践与体验教“我”生活常识,即使“我并不细看”,也无心“学习”,祖父也不急不躁,安心等待“我”成长)

(板书:祖父?慈祥、宽容,教育方式独特)

4.分角色读这一部分,体会祖父与“我”浓浓的亲情。(板书:祖孙情)

5.除了这件事,你还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情最有趣?说说你的感受。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举止天真、幼稚、可爱等。

②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见异思迁”,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非常喜爱园中的一切;“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③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

(板书:“我”?自由快乐、天真好奇)

6.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子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了下来,写出了“我”的天真、顽皮,写出了真情实感。

四、发挥想象,写话训练

如果你也生活在这样的园子里,你想和“祖父”一起做什么?请写下来吧!注意把动作、语言写具体。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开展拓展活动,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方法设计

(1)、 自读自悟法

(2)、 点拨引导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自主识记生字

四,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引导学生自读思考问题:作者和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边读书边画出疑难问题。

(2)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感情朗读.

六,总结全文.

七、课外延伸

一 、以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为牵引,来重点感悟:大榕树的美丽(第一次看到的)和众鸟纷飞(第二次看到的),也就是重点学习课文7、8段和12、13段。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学生加深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直观感受大榕树的茂盛、美丽,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群鸟纷飞的画面。

二、 学生自读课文,标画疑问。

三、 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四、 加强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评价朗读。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美丽的大榕树)

第一次 没有一只鸟 早晨

第二次 众鸟纷飞 傍晚

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2.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体现了文字与形象的结合。例如,研读“群鸟纷飞”“枝叶茂盛”这一部分时,教师动情的介绍群鸟纷飞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课件,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语言,最后为画面配解说词,在这样的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如思路再拓宽些会更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设计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1、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课文诵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成语“世外桃源”或陶渊明诗句导入

二、陶渊明简介

三、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五、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六、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

七、字词训练(投影)

1、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

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

3、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

4、通假字:“要”同“邀”

5、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

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

三、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

四、分类感受

1、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⑴ 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⑵ 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2、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3、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⑴ 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⑵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⑶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六、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七、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八、深入讨论

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九、总结结束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3、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 尊重科学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以读为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深刻感悟西门豹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4、学习本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5课(板书课题:西门豹),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西门豹)。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西门豹在邺当地方官时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 理解字义

⑴?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抽读17张生字卡和10个词语。

②?正音:烦:fán? fan(“烦”本音是二声,但在“麻烦”一词中读轻音)绸:chóu?“绸”和“饶”是翘舌音,读时应加以注意。

饶:ráo?

渠:qú?“渠”是撮口音,注意检查学生的口型。

③?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褂:注意中间部分:上面是一个土字,下面是一个提土,不要写成“谁“字的右边。

饶:字的右边不要多点儿,可以与形近字比较记住它,如:绕、晓等。

渠:是上下结构,木字旁。

灌: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旁。

④?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近义词理解法、反义词理解法)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候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人烟稀少:指住户人家很少。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

面如土色:脸色和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

默读课文,然后标序号,再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⑵?小组交流。

⑶?班级交流,了解写作顺序:

起因(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伯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板书:摸清底细

经过(第10~15自然段):讲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入漳河。惩治了官绅巫婆,教育了百姓。

板书:破除迷信

结果(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板书:兴修水利

3、总结:课文先讲起因(略),再讲经过(略),最后讲结果(略),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组段成篇的。

4、布置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师出题,学生即席采访的方法。

2、运用简洁语言,针对题目提出有关问题,并能回答。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哪些人曾作为小记者采访过别人?感觉如何?

哪些人曾被人采访过?感觉如何?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一下即席采访(板书)。

二、释题,讲解方法。

1、在有关场合当堂的采访,一般准备的时间较短,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准备。

2、能顺利采访的关键是要提好问题。

⑴×××同学进步了。围绕这一题目,你该提出哪些相关的问题:你在落后的情况下是怎么想的'?

你是怎么努力,最终取得进步的?

你进步了,得到了一些荣誉,你今后有何打算?

⑵语文课本上,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可能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

3、注意点:

⑴注意礼貌用语,采访别人是麻烦别人,有求于别人,应客气地表示歉意,结束采访也应表示感谢。

⑵要提对方感兴趣、愿意回答的问题。

三、练习采访

扮演成冰心奶奶、孙膑等人物形象,接受同学提问采访。

四、全课,布置作业:平时注意看电视中采访镜头,提高采访水平。课后你班(校)中一位有进步同学,并写一采访稿。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山区的小学生虽然身在山区,但是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难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或者参加过升国旗吗?你们想看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是怎样升国旗的吗?请看录像。或者由教师或学生叙述当时的情景。

2、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你看,我们山村小学的同学们也升起了国旗。(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请学生给自己已经认识的字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小组交流,把自己认识的.字告诉伙伴。(增强自信心)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的录音,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学生试读。

6、分小组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只要学生能看着书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学过的词语能连读,遇到句号停一停,读音清楚、声音响亮就可以了。)

三、朗读背诵,讨论解疑

你知道我国的的国旗、国歌和首都吗?

(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

四、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

注意三拼音“国”、“教”和“校”后鼻音“星”、“升”。

5、小老师教读。

6、猜字。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8、扩词扩句。

三、自主积累词语

1、学生自己试读。

2、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3、师教读,正音。

4、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5、扩句。

四、指导书写

1、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

2、书空练习。

3、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讨论怎样才能记住?

五、总结升华。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