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全方位 新手法 最优化——古代咏月诗词教学活动案例

全方位 新手法 最优化——古代咏月诗词教学活动案例

基神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全方位 新手法 最优化——古代咏月诗词教学活动案例

活动目标: 我国是诗的王国。诗作为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策划中秋赏月会系列活动,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活动研究。了解古往今来咏月诗作者的生平,比较历代文人咏月的意境,领略咏月诗的魅力,从而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以听读说写并重,以课内外结合、政史地结合的方式去赏析诗歌,拓展教学,丰富知识,训练学生大文科思维能力,概括组织能力,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活动准备: 策划者事先向学生交代活动创意,把初步方案(演示文稿)交给有关的主持人,方案有弹性,以便活动中作适时调整。 分组由小组长负责;收集咏月的诗词(各组分朝代搜集,避免重复)。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中秋夜,月光洒满小操场,高一(13)(14)两班学生分别围成两大圈。舒缓的音乐声伴随浑厚而深沉的朗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学生情不自禁地和着录音,高声吟咏。 在月光曲的伴奏下,教师缓缓介绍:苏轼这首著名的中秋词,写于41岁时,当时他政 治上不得意,在外放时,要求与其弟苏辙临近也未如愿,于是,这年中秋之夜,独自饮酒赏月,挥笔作词,表露了自己天上人间,出世入世的内心矛盾,抒发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倾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全词笔调奇逸,风格健朗,体现了苏轼豪放的词风。作者将哲理的内容带进词中,增强了思想的深度和意境的深远,所以此词为历代人所喜爱,年年中秋有人吟诵。 我国是诗的王国,诗作浩如烟海。其中咏月诗就如天上繁星数不胜数,许多诗人把月作为寄托情感之物,对月亮的圆缺,发挥自己极大想象,借月表达思乡之情,爱恋之情,喜爱之情……我们在座的同学,趁今晚月光皓洁,不妨借景吟诗。 (二)学生活动 (1)以点歌的形式,或以带月词语接龙形式,引出各小组朗诵的同学及诗词点评的人员。 ①借月寄托思乡情,如李白《静夜思》,王安石《泊船瓜洲》。 ②借月传递孤寂之情,如杜甫《月夜》,孟浩然《宿建德江》等。 ③借月抒发喜爱之情,如王维的《山居秋瞑》、刘方平的《夜月》、于良史的《春山夜月》等。 (2)每小组活动完毕,穿插唱“月”的歌曲,如《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等,或独唱,或小组唱,或集体唱。 (3)小组赏析诗词后,开始非群体组织活动,各位约自己的同桌或班上最亲近的同学,漫步于校园月光沐浴的花丛中,放飞自己的思绪,回味吟月诗的意境,身临其境般地体会诗人的个中感情。半小时后集中在多媒体教室。 (三)教师指导 (1)利用Powerpoint讲述欣赏古代诗词要领: ①明确背景材料,把握抒情基调和主旨。如杜甫《月夜》,是安史之乱中,杜甫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不幸遭遇叛军,被掳往长安。其时,他的家人正在鄜州羌村。这首诗即身陷长安的诗人思念家小,借望月表达对妻子的深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情思深婉。 ②品味意象,再现情境,体验作者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指物象的客观性特征与诗人的主观感情的结合,即情与景的结合,如王维的《山居秋瞑》通过写秋山雨后黄昏时分的恬美景色,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陶醉愉悦的心情,表现了自己追求高洁的意趣和迷恋山林的情怀。全诗情景交融,自然而清新,明丽而幽淡。 ③咀嚼字词句,赏析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联想、想象等及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有助于披诗入情。 (2)结合史地知识,对诗词作多层面理解,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如杜甫《月夜》一诗,运用历史课中学习的唐代“安史之乱”史料,结合理解本诗;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里,遥望月亮,感觉不同,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诗词作一些科普知识方面的解释。 (3)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获取相关的知识,展开以此为专题的研究性学习,体现知识的延伸,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 ①各人自行组织的诗词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周末时间搜集资料。 ②在搜集资料后,语文老师组织各小组负责人,指导他们如何舍取资料,确定好自己的论述角度。 ③将各人所写的内容,由组长统稿,最后形成小论文,递交学校评选。 活动个案评价: 在VCD、XP流行的现代社会,语文教学要亲近古诗情,让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认识,就需要教师有创意的策划:趁八月十五中秋节,举行咏月诗赏析活动,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 我们中国人历来崇拜月亮,月亮的圆满被认为“运而无穷”“幸福如意”的象征,因而爱月、赏月、祭月等成了极富有民俗特色和人情魅力的活动。展开这一活动,即创设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分析鉴赏能力、综合概括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再则,高考的语文卷中诗歌鉴赏内容比重增加,难度逐渐提高,文综卷中涉及古诗命题,这些变化必然促使教师对这种最古老、最有生命力的文体作全方位、新手法、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一活动又培养了合作精神,体现民主性、自主性,故学生活动时激情飞扬,研究性学习时热情满腔,收到非常好的活动效果。 附:[演示文稿]、[学生习作] (附演示文稿) 明月几时有 ——大语文活动课计划简介 温岭市第二中学 莫素君 (一)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核心问题: 人们借助月亮表达哪些复杂的感情? 相关问题: 你在中秋夜对月吟咏过\\\"明月几时有\\\"的词吗? 你了解这位作者的生平事迹吗? 你能找几首和月亮有关的诗词? 召开中秋赏月会,你背诵几首关于月亮的诗词? 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咏月诗歌与政史地等文综相关联系的知识? 大语文活动目标: 中秋赏月会系列活动,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活动研究。了解古往今来吟月的作者的生平,分析、比较历代文人咏月的意境,领略咏月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同时以听、读、说、写、演并重,以课内外结合、政史地知识结合的形式去赏析 诗歌,拓展教学,丰富知识;训练学生大文科思维能力,概括组织能力,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历史地理方面: 运用历史课中的相关知识,结合语文课中的文学知识,文史知识交融,加深理解诗词内容,实现大综合教学。 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里,遥望月亮,感觉不同。运用地理知识对诗词作一些科普知识解释。懂得同一事物,运用不同的知识,作多层面的理解。 信息技术方面: 1、能借助互联网获取相关的信息。 2、能运用word文档组织相关材料。 3、能完成一个powerpoint文档展示研究结果。 4、能建立一个比较简单的网页发布研究结果。 我们的学习方式 大班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的学习方法 文艺性活动 探究式学习 分组办法 节目主持; 自己组合,选出组长。 我们的研究步骤 相关资源 http://www.jingqi.com/cgi-bin/fenlei-new/indes.asp?CHID=001CLZD=1237 http://www.chinapoet.net/hw6chao/ http://www.chinapoet.net/song/ http://www.srsofe.com.cn/study-gcaden-plot/cz/200/0214-9.htm http://www.scitom.com.cn/museums/silk/effece http://www.gardne.2118.com.cn/zxd/yfcl/zf/zf.htm (附学生研究性小论文) 关于古代咏月诗的赏析研究 温岭市第二中学 高一(13)班 陈成龙、蔡洁、蔡青芬、陈虹希 指导老师:莫素君 研究缘起: 诗是中国灿若银河的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文人把诗当作寄托情感的孤舟,让它带走一份心情。只要你留心记忆,你会发现在数亿万计的诗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与月亮有关。也许由于中国人历来崇拜月亮。月亮的圆满被认为“运而无穷”、“幸福如意”的象征,因而,爱月、赏月、祭月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华文化中极富有民俗特色和人情魅力的精粹所在,更成为文人抒发满怀情感的最佳选择,我们对其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每首关于赏月的诗不尽相同,但可以把握到每位文人写时的情感脉络,这对于我们学习写诗及欣赏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 研究方法: 我们组每位成员对从古到今有关于咏月的诗进行搜集,对所搜集的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类赏析。 研究结论: 月亮的阴晴圆缺给文人发挥极大想象的余地。他们抒发着或喜或悲的情感,通过对这些诗词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三点结论:一,每首诗作者写时及咏月的心情各不同;二、借月往往表达如思乡之情、孤寂之情、男女之情、喜爱之情、愁苦之情等;三、这类诗大多情景交融、浑然成一体、语言优美、读罢令人荡气回肠。 赏析项目: 一、咏月对思乡之情的寄托 唐代诗仙李白《静夜思》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洒下月光照在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露落在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而唐代的杜甫,面对这轮明月也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诗句,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一位游子是何等思乡;宋代王安石也是思乡亲切,《泊船瓜洲》中也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和瓜洲仅一水之隔,离诗人故居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对月发问,充分反映出他急切回乡与思乡之情。

全方位 新手法 最优化——古代咏月诗词教学活动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