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心偿~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必备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镇、姆、吩、咐、煞”5个生字,运用各种方法理解“镇定、吩咐、迷惑不解”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情况的紧急和女主人的具体表现。

3、能联系上下文想像女主人吩咐保姆的话并读出语气。

4、从女主人把盘在脚上的蛇引出门外的故事中,懂得在危机时刻要沉着、冷静,用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情况的紧急和女主人的具体表现。

2、能联系上下文想像女主人吩咐保姆的话并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从女主人把盘在脚上的蛇引出门外的故事中,懂得在危机时刻要沉着、冷静,用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镇定”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女主人(板书:女主人),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主人?(板书:镇定,指导书写“镇”)

2、解释“镇定”的意思。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2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险情

1、文中的女主人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完成填空。读的.时候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媒体出示:一天,有一位女主人请客。大家围着桌子坐着,一边吃喝,一边说笑。忽然,女主人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你们对眼镜蛇有什么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播放眼镜蛇的影片。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毒蛇,毒性很强。如果有人不幸被它咬上一口,又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几小时内就会丧命,很可怕,让我们一起记住它的名字。

出示:眼镜蛇(正音)

3、此时此刻,就是这样一条眼镜蛇,将它冰凉的身躯盘在了女主人的脚上。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可是女主人却十分——

三、深入学习,体会“镇定”

1、那女主人是如何镇定地处理这个紧急情况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小节,用直线划出女主人是怎么做的句子。

2、学生交流,媒体出示。(板书:低声吩咐有说有笑)

3、一条又粗又长的眼镜蛇正和女主人“亲密接触”,她的内心当然也和我们一样害怕、惊慌,但她为了稳住客人仍然坚持——(有说有笑)。同学们,这就是镇定。指导朗读。

4、女主人一边仍然与客人有说有笑,一边还不动声色地对保姆——(低声吩咐),理解“吩咐”的意思。听了女主人的吩咐,保姆的神情是怎样的?(板书:脸色煞白)解释“脸色煞白”,指导书写“煞”。

5、那保姆到底去做什么呢?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并圈出其中的动词。(板书:长长吐气)指导朗读。

6、同学们,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保姆依然能从容地完成女主人的吩咐。想像一下,女主人会吩咐保姆什么呢?媒体出示:于是,女主人把保姆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听了女主人的吩咐,保姆把眼镜蛇关在了门外,大家都安全了,可是客人们了不了解具体情况?文中哪个词表示客人们是毫不知情的——迷惑不解(板书)。

8、当客人们知道实情后,他们又是什么反应?(板书:吓了一跳)

9、那女主人为什么会如此镇定,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师生合作读课文的3—6小节。媒体出示:忽然,女主人发现有一条眼镜蛇正盘在自己的脚上,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人命关天的危急时刻,女主人在极短的时间内依然考虑得那么周全、细致,这恰恰说明了这是一位——镇定的女主人。

11、大家听了女主人的想法后,客人们都很——(板书:佩服)女主人的镇定。那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12、同学们,作者通过对女主人的动作和语言的直接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女主人的镇定自若,这是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

13、除了女主人之外,课文还描写了谁?既然是写“镇定的女主人”为什么还要描写保姆和客人的表现呢?

14、师小结:通过对保姆和客人的描写,更衬托出女主人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这就是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认识了这样一位镇定的女主人,知道了在危急时刻,要——(冷静、不能慌乱)。还知道了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既可以对他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对其他相关人物进行——(侧面描写),从而起到衬托的作用。

2、布置作业:

(1)写一写女主人对保姆低声吩咐了哪些话。

(2)客人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很佩服女主人的镇定。有的说:“ ___________”有的说:“ 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和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办。

重点难点

1. 通过国王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了解他的感情变化,从而领悟国王因为受到惩办,吸取了教训。

2. 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挂图。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课题,感知内容(8)

1. 看到课题“点金术”,你想到些什么?

2. 有这样一句话:“给同学金子(知识),不如教给同学点金术(学习的方法)。”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认准生字,读通课文(12)

1. 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生字。

2. 教师抽查新词能否读正确。

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分组读、分角色读、画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4. 师抽读、范读,师生、生生互评。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5)

1. 初读课文,国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 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示国王的“贪得无厌”?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 找出表示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谈谈体会。

4.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俺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四、教师小结(3)

五、作业设计(7)

1. 写你喜欢写的生字或词语。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痛苦——

教训——

色彩缤纷——

贪得无厌——

3.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俺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板书设计

祈祷神灵——想得到更多金子

点金术 神灵赐给——点金术 做人不可太贪心

国王——心花怒放——终于醒悟

教后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一、教材分析

《红色的报春花》记叙的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小达尔文把一束白色的报春花插在红墨水瓶里,使花儿变成了红色,并以此向爸爸证明了花的颜色不是大自然赐给的,自己可以改变花的颜色。字里行间,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达尔文“敢想敢说敢做”的可贵品质。

作者以时间的推移顺序记叙了小达尔文和爸爸之间的两次对话。第2——8节是写有一年春天里的一天,小达尔文突发奇想,要改变报春花的颜色,受到了爸爸的制止,但小达尔文很不服气;第9——11节是写小达尔文果真把白色的报春花变成了红色,并告诉爸爸自己是怎么改变花的颜色的,令爸爸激动万分。

这篇课文的对话描写生动具体,体现出了小达尔文的鲜明个性。正是小达尔文从小敢想敢说敢做,才为其将来在生物学界的卓越成就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根据拼音学习生字,读准字音;根据偏旁部首区分字义,记住字形。因此,进入三年级学习的学生识字量比较大,并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已经成为他们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但教师并不能因而放弃字词教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比较、辨析和运用。

多数学生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少有顿读、唱读、一字一顿等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能抓通过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创设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在集体中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会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积累若干词语;理解词语“赐给”的意思。

本课需在阅读中认识“赐、恭、插、豪”4个生字,虽然数量较少,但各有侧重:“赐”可以用换字法在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并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恭”和“插”注重书写笔顺的指导;课后,可以通过复习巩固的练习,出示“赐、踢、剔、惕”“恭、巷”和“毫、豪”等几组词,说说字音、字形和字义上的异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字词。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阅读教学从整体出发,在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当堂听记课后练习中的一句句子:“小达尔文自豪地说:“爸爸,这不是大自然赐给的,是我让它改变了颜色。”并以此分两大板块学习课文:“小达尔文为什么要改变花的颜色”和“小达尔文是怎样改变花的颜色的”。

目标三:理解课文最后一句“我的花园里又多了一种新的报春花,英国又多了一种红色的报春花”的含义。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展开想象说话,突破难点,扎实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感悟了深奥的思想内涵。

目标四:感受达尔文“敢想、敢说、敢做”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师展开多层次的阅读,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小达尔文和爸爸之间的对话,了解“小达尔文为什么要改变花的颜色”和“小达尔文是怎样改变花的颜色的”。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达尔文“敢想、敢说、敢做”的品质;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目标五: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验报告了解报春花变红色这一现象中的科学知识

这是本单元学习重点的课后延伸,借此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毛细现象”的科学原理,还提高了仔细观察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关于教学设计

(一)预习反馈,整体进入。

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收集了一些关于报春花的图文资料。教师请学生用一句话来介绍报春花,学生借此不仅反馈了自己课外的知识,还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把文本中预习到的内容反馈出来。即使学生没有提出,老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并指导朗读。

揭示课题后,教师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报春花为什么是红色的?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对大致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而后听记的句子是课后练习,不但将完成练习、巩固字词、训练听记三者合一,而且又整体进入了课文,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体会达尔文的品质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二)深入学习,读文析句。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必须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目标要求应逐步推进。

例如第2——8小节的学习:第1次读(全文)——读准句子中的字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第2次读——默读,边读边按要求划有关句子。学生交流读,检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3次读——边读边思考:小达尔文为什么要对爸爸说这

“不是大自然赐给的”?并围绕重点句子进行朗诵指导,把句子读好。第4次读——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这番对话中,父子俩不同的语气。学生对这么循序渐进的的4、5遍读应该并不感觉枯燥、乏味。这时,文本中的内容自然在学生的记忆中生成了。

教学中,教师应该比较注意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时间独立思考和学习。比如,在出示阅读要求后,必定留有一个间歇,让学生看清要求,以便更顺利地进入自主学习。在学习本课第9——11节时,教师请学生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达尔文改变报春花颜色的.过程。这里渗透的是语言转述能力。学生通过熟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他的做法,再向大家介绍这个过程。学生将有一个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大部分会的学习过程。因此,这里的教学是从扶到放,利用课文语言,抓住关键句子,在实践中掌握转述的方法。起先是自己读文,找到达尔文说的话,是为了而后的转述做准备。在找到之后,我出示一个说话提示“一天下午,第二天。”将尝试学习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最后,不少学生自然而然地将熟读内容用转述的语气表述出来。

(三)质疑释疑,学后存疑。

在学完本课后,教师先请学生再读全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交流之后,教师随机归纳梳理:有的问题当场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有的问题需借助媒体演示,揭示科学原理;有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可以放到课后存疑……

教师让学生回味全文、提出问题的这个过程,是以一个平等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决不轻易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使得课堂中有更多的教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机会,鼓励让学生把自己读文的独特感受,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见解或不解的困惑说出来。在更深更透彻地理解文本的同时,教师也将“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求知的“学堂”。“学贵质疑”,当学生纷纷提出了问题的时候,这也说明学生在静下心来,仔细阅读。

(四)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而不是对语文知识的反复讲解,也不是用练习反复操练来进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做做实验,查阅有关资料,并相互交流所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生活态度。在《红色的报春花》一课中,学生对虹吸现象比较感兴趣,教师除了制作多媒体,进行形象直观的演示,还可以请学生结合课后语言直播厅,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做一次实验,填写一份实验报告,并向大家作报告。这样,学生在动动手、动动脑、动动笔、动动口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仔细观察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还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获得了启示。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原文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奇动物。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可爱极了!

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大熊猫先把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十千克左右的箭竹呢。

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一到小溪旁,它先用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然后,它就会在河边躺上几个钟头。躺够了,它才慢腾腾地爬起来,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找食去了……

性情温和的大熊猫与它的邻居小熊猫、金丝猴、青鹿等都能和睦相处,但有时候它又很淘气。它趁人们不在家的时候,闯进去偷吃食物,还把勺子扔得远远的,把锅挂在树枝上。大熊猫平时看起来稳重好静,似乎有些迟钝,但当敌人来侵犯时,它却能灵活敏捷地攀登上树,迅速逃跑。

大熊猫以它那逗人喜爱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稳重的性情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一些友好国家,人们都亲切地称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而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进而培养关爱动物之情。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课前了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3、大熊猫图片及多媒体课件(大熊猫的生活片断:吃箭竹、喝水、淘气)。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孩子从具体描写中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了解大熊猫的样子可爱。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那我们去看看大熊猫吧。出示大熊猫图片。

2、大熊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可爱的`)板书:可爱。你了解大熊猫的哪些可爱?能给大家说说吗?

3、教师小结过渡:大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熊猫王国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勾画出生字词,再读读。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卡片。

3、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齐读。

4、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扩词等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可爱。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熊猫最喜欢聪明的孩子,谁能把这一课的生字写得漂亮,谁就能和它成为好朋友。你觉得这几个字当中哪个最不容易写好?(重点指导:略、撕、遇)如果你是小老师,在写这几个字时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根据学生学情加以适当指导)

2、生先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再写一个,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观察自己写的和书上的字,看看有什么还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再写一个,争取这次比上次写得好。写好后和同桌比一比。

四、学习描写大熊猫外形的句子

1、同学们真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大熊猫的样子吧。请同学们读读描写大熊猫样子的句子,看哪些同学读得好。比赛读。

2、这里先描写大熊猫的什么?再描写大熊猫的什么?从哪些词能体会到它的可爱?你最喜欢大熊猫的什么?黑白两种颜色的勾勒,加上“胖胖的”“短短的”“滑滑的”等叠音词的运用,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大熊猫外形的可爱。这节简单易懂,可让孩子运用自己稚气的童声细读细体会,发出由衷的感叹。

3、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来体会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4、指导背诵。

5、比赛背诵。

五、拓展延伸

1、除了大熊猫,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不少可爱的动物,你能学着描写大熊猫的方法来说说你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吗?

2、说话练习。小组互说。

3、指名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2、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从而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进而关爱动物。

一、复习引入

1、孩子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可爱的大熊猫》这一课的生字,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快速认读生字卡片)

2、大熊猫的样子很可爱,我们再来读读,去想象它可爱的样子吧!

齐读第1段。

二、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是啊,大熊猫的样子是很可爱的,大熊猫还有什么地方可爱呢?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2~4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勾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分组讨论学习。

要求:(1)勾画出描写相应内容的词句;(2)边读边想象大熊猫的生活习惯特点。

3、全班交流汇报。

大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在你的眼中,你认为大熊猫哪些地方可爱?

根据学生现场的学习情况,以学定教。

●大熊猫吃箭竹

(1)(课件播放大熊猫吃箭竹的画面)孩子们,这就是大熊猫在吃箭竹。板书:吃箭竹。现在你们知道箭竹是什么样子的了吗?把描写箭竹的句子读一读。

(2)大熊猫是怎样吃的呢?同学们边读边勾画出大熊猫吃竹子的动作、神态。边读边想象,在想象的空间里再现大熊猫贪吃的模样。

(3)大熊猫一天要吃多少箭竹呢?齐读句子。

“十千克”是多少?(运用数学课的知识进行形象的换算比较,从而从食量大的角度理解“贪吃”)

(4)喜欢这部分的同学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5)读得多好呀,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大熊猫喝水

(1)大熊猫一般在哪些地方喝水呢?板书:喝水。它们在那里又是怎样喝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你最喜欢大熊猫在什么地方喝水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播放相关的课件:大熊猫在小溪旁,边喝边听泉水声。

●大熊猫淘气

(1)大熊猫和你们一样,也有淘气的时候,板书:淘气。他是怎样淘气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淘气时的样子吧。(课件播放:大熊猫偷吃食物的画面)

(2)齐读。

4、学习课文后,你对大熊猫又有什么印象?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为什么大熊猫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5、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你还知道大熊猫的哪些故事?

2。教师出示一些与大熊猫数量稀少有关的数据,引出保护大熊猫的话题。

3、分组讨论:保护大熊猫可采取哪些措施?作为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四、课后延伸

1、大熊猫很可爱,它被称作我国的国宝。课后去搜集大熊猫的图片,看看谁搜集的图片最可爱。

2、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可爱的动物,你能学着作者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一写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它的样子,也可以写它吃东西,也可以写它的淘气,也可以把这几个方面全写完。写好后自己修改修改,并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换看看,谁写的小动物可爱。

附:板书设计

可爱的(大熊猫图片)样子

吃箭竹

喝水

淘气和平友好的使者逗人喜爱

教学反思

《可爱的大熊猫》这篇课文学生们最喜欢,课文中那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先生跃然纸上。同学们在边读边观察图的过程中已经完全掌握了课文内容,对大熊猫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在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演义演”“画一画”“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并决心保护珍稀动物的热情。

1、“演一演”。

描写大熊猫样子的一段,我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身体,边读边表演:“身体胖乎乎的”,有的学生滑稽地张开双臂,左摇右晃;“尾巴很短”,几个调皮的学生把臀部撅得老高,用小拳头来充当短尾巴;“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几个机灵的学生摇头晃脑,身体慢腾腾地摆动,用自己的白眼、黑眼来表示颜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的学生将自己的两只小手摆到了同桌同学的头上;“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半握着两只小手遮到眼睛上。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而且使学生们在快乐的表演中,记住了大熊猫的样子,为课后“描画大熊猫样子”的练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们读出了熊猫可爱的语气。

2、“说一说”。

对孩子们喜欢猜谜的特点,我让孩子仿照《大熊猫》介绍一种动物,但不准说动物的名称,让同学猜一猜,同学们猜得越快,说明说得越好。孩子们兴趣盎然,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现将孩子们的发言摘录如下:

这种动物四处流浪,总是背着自己的房子四处走。(蜗牛)

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身子像房子,四条腿粗粗的,像根大柱子。(大象)

一个小老头,住在大树上,一到晚上不睡觉,专在田里捉老鼠。(猫头鹰)

一个小老头,胡子长又长,下过煮一煮,穿上红衣裳。(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读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哪位同学住过医院,谈谈你住院时的感受。

2.师:住院确实不是一件好事。谁也不愿意住院。一只老山羊因为有病,很不情愿地住进了医院,可是后来他却赞不绝口了。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读了32课,你就会知道的。

3.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

提示:看看谁来考你了?

2.看投影认读生字并试着组词

引导:把课文再读一遍,看看谁能读通顺、流利。

3.试着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你认为哪一段不好读,请同学教教你。

自己指名请同学教难读句子。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老山羊刚住进音乐医院时是什么态度?后来又是什么态度?划出有关句子。

2.汇报。

老师板书

很不情愿赞不绝口

3.请你再认真地默读课文,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老山羊刚住进医院时“很不情愿”,后来又为什么“赞不绝口”呢?

4.提示:自己想好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汇报交流:老山羊刚住进医院时“很不情愿”,后来又为什么“赞不绝口”呢?

汇报交流。

(1)百灵鸟护士态度好;

(2)只听音乐,没有痛苦;

(3)疗效好;

(4)百灵鸟让老山羊明白了音乐在医学上具有辅助疗效的道理。

6.分角色朗读全文。小组朗读后班内展示。

四、作业。

摘抄或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8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你乘过电梯吗?你能说说电梯的样子和作用吗?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型的电梯。(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看了这个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成三个问题:①自动人行道是什么样的?②自动人行道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③我们什么时候也能用上自动人行道?

为了真正了解自动人行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轻声通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按自己的方法理解“大型”、“峡谷”、“增添”、“便利”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检查反馈。

①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②读一读下列词语,读准字音,并说说带点字的部首。(投影出示)

电梯大型峡谷增添

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都市

③说说你分别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学生不懂的词语可在随后的课文学习中理解。)

④口头练习(投影出示)。

判断:

a、自动人行道是一种大型自动传送带,可以上下升降。()

b、我国香港及世界一些先进的大城市里已经有了自动人行道。()

c、自动人行道只有慢速道,每小时走5千米,相当于步行的速度。()

d、自动人行道可以让人们更省力、更舒心地去购物、旅游、办事。()

3、学习第1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课题是自动人行道,为什么要写普通电梯?指名回答。(这段共有2句话,第1句写电梯上高楼又快又省力,第2句引出了平躺在马路上的电梯。通过与普通电梯的对比,自动人行道更容易使人理解。)

那么这种平躺在马路上的电梯——自动人行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出示问题:①自动人行道是什么样的?)

4、学习第2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来读读。

(2)随机出示学生找出来的句子,仔细体味自动人行道的特点。

①“它是一条大型自动传送带,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说说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自动人行道有什么特点?

(录像出示自动传送带的运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传送带”。)

②“它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出示句子:“长长的`自动人行道穿行在高楼大厦之间。”与原句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更好?为什么?说一说:原句让你读懂了什么?(自动人行道很长,穿行高楼大厦间,给城市增添了美感。)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赞美、欣喜的语气)。齐读第2自然段。

5、小结:跟随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它除了给城市带来美感,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好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两遍。

2、完成作业本中的第1、2、3、5题。

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给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2、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导人。

(1)说说你了解的自动人行道有什么特点?

(2)导语:同学们不但想了解自动人行道,更想了解它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好处,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看看。(出示问题:②自动人行道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体会。

重点强调:自动人行道的快速道、慢速道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明白快速道、慢速道的不同功用。

(3)出示句子,对比学习:

快速道每小时可走25千米,相当于公共汽车的速度;慢速道每小时走5千米,与步行差不多。

快速道每小时可走25千米,等于公共汽车的速度;慢速道每小时走5千米,与走一样快。

①指名读句子,找出两句中意思相近的一对词。

②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③用“相当于”、“差不多”练习说话,并完成作业本的第4题。

(4)导语:自动人行道的好处真大啊,它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呢?

我们来学习第4自然段(出示问题:③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自动人行道?)

3、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4段,读后说一说你的想法。

(2)学生发表想法,教师适时引导: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快,自动人行道就离我们越近。我们小学生要从小立志刻苦学习,长大了为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3)学生满怀激情齐读第4自然段。

课外延伸

播放知识小短片《现代交通工具纵横》,看后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9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明确。(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四、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2)区别字形组词:

汁一汗 狭一峡

2.词的交流。

(1)指名读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精细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3)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①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如:细雨如丝、细腻。②先查字典,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五、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

过渡: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

(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

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两句)投影出示两个句子,指读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话:

①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书:贪婪吮吸)

(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②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

①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板书:伸展枝条

叶子欢笑

②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

①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条和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生长着。

②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教师引导理解第二句里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作者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因此,我们在读句时应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

③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六、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这两个方面来写杨梅的;在理解词语方面,能利用平时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理解。但在今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七、完成作业

1.抄写课文中生词1遍。

2.预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思考:杨梅果哪些地方惹人喜爱?

3.预习课后70页练笔:选好一种家乡的特产,先说一说,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文章的前两段,作者把雨中的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那么杨梅果又有哪些地方惹人喜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学完课文之后,我们进行练笔,把家乡的特产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三、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指名读文,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整体感知)

(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过渡: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

2.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

出示自学提示: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

交流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

(这一段主要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2)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在写什么?

教师指导理解(这段共3句话,第一句写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第二句写杨梅果的刺随着果实的成熟会变软变平。第三句写舌尖触到杨梅刺的感觉)

(3)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下面两句话。(投影出示)

(通过比较,理解第一种写法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

教师指导:圆圆的杨梅遍身生着小刺,毛茸茸的`,非常可爱。而且,舌尖触到小刺时会有一种舒服爽口的感觉,同学们喜不喜欢?想不想把这段带着喜爱之请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教师范读后指名读。

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五自然段,自学提示:

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书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②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③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1)这一段主要写杨梅颜色的特点。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2)这段共三句,第一句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杨梅果的颜色,因为太红像黑的;第三句写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3)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投影出示第一句话,用笔点出“先……随后……最后……”)。

(4)仿照第一句进行说话练习

指导:请同学们用这组词语较连贯地说一说苹果由生到熟或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

教师指导: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板书:喜欢杨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段呢?

①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这一段,并演示复合投影片(3张,能体现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②再指一学生读,另一学生黑板演示:用彩色粉笔涂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自学第六自然段

(1)总结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先弄懂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再看看这段共几句话及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板书:又酸又甜)

②这一段共4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2至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④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引导理解(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3)配乐朗读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

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板书:按顺序 抓特点)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引导明确(作者能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因为作者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指板书),作者只是单单喜爱杨梅吗?(指课题)还对故乡有热爱之情、热爱故乡。)(板书:热爱故乡)

六、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1.理解了课文内容,并知道了作者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2.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七、课堂练笔

1.指导学生练笔的要求:写一种家乡特产,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2.全班交流:你想写什么?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特产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小组内练习说。

5.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6.学生动笔写。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写你爱吃的一种水果(如:苹果、草莓、西瓜……),抓住它的形、色、味的特点去描写,要具体,语言要生动、通顺。附《石榴》供参考

2.模仿课文,写你所喜爱的一种家乡特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

2、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

3、理解“茫茫”、“草甸子”、“沉甸甸”:课文中用“茫茫”形容什么?除此之外,“茫茫”还可以形容什么?

4、练读第五节。

5、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

二、齐读第六节

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齐声朗读课文

2、教师总结: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四、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背诵第二、三段:记住每段开头,自由练背,再指名背。

2、背诵全文

五、作业

1、抄写有关词语和句子。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天空透明的()

()的小河五彩的()

()的原野茫茫的()

3、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4、背诵课文

板书:

天空一碧如洗

景色优美小河清澈见底

5、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热闹非凡

物产丰富“大豆摇铃千里金”

课后摘记:

这是一篇美文,要让学生反复练读,把文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初读课文,要让学生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的美。

借助课文中语言文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积累文字。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四小节。感受原野的热闹非凡,掌握本段的写作方法,并进行迁移运用。

在迁移运用“一到休息日,大街上就热闹起来”时,由于学生没有鲜活的语言,所以就写不具体,写不生动。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语言。如: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由于学生作文刚刚起步,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例句供学生参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是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准备:

一束蒲公英、小黑板、饼干糖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见他?他就是(出示蒲公英),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好,这节课我们就来 和他认识并成为好朋友,好不好?(以初次见面的形式跟学生打交道,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蒲公英有什么特点?(请学生说)这些特点课文里有没有写到?学生答后引入第一自然段。(利用直观演示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中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主要讲什么?(花瓣落,绒球长,微风吹,小伞飘。)哪句写得最美?你是怎样读?(指名读)然后齐读这一句。

2、“小降落伞”指什么?他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旅行、安家、传播种子)

3、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了,一阵微风吹来,他们便离开妈妈的怀抱,飞到广阔的地方去,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多么愉快。同学们,咱们也跟着蒲公英一起飞起来,(学生在座位上自由摆动)同时齐读最后一句。

(赞可夫在《和老师的谈话》中指出:“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我紧抓住契机,把学生带进了蒲公英自由飞翔的优美意境中,促学生情感的生发,引导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朗读,读出了味,读出了形,读出了神。)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时太阳公公看见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对他们说了些什么?(指名说,出示太阳公公的话)同学们,老师考考你们,太阳公公的话读懂了吗?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不能去( ),能去( )。

2、太阳公公是用这样的语气说吗?他是怎么说的?(亲切地说)谁能读出“亲切”的语气,指名几个读,评出读出“亲切”的语气给予奖励。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他们是怎样说的?(出示句子)

2、指名读这三句话,组织同学评议。

(1)句读出“坚决”语气;(2)句读出“轻视、向往”的语气;(3)句读出“得意”的语气

3、同桌分角色对读,抽几桌读,评出好的给予奖励。

4、四人小组读,自由选择形式演读,抽几组读,评出最佳小组奖励。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真切切的读,多种形式的读,有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分角色读,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出语感,为理解课文提供了必要铺垫。同时,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并采用最佳机制,不使学生有厌烦感。)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他们结果怎样呢?

2、自由读,后指名说。

3、小组讨论: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的探索学习。)

六、口语练习。

1、那两颗种子临死前会说些什么?

2、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他们在阳光下竟相开放。到了秋天,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他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他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他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

3、学生练习说话。

4、评议,选出最佳学生。

(此环节的设计也意在使学生在掌握课文的语言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之外的古诗。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的韵味和意境。

[教学准备]

有关文中重点词句的影像资料、字词卡片、田字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导入新课

1.背诵诗文。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精练,含意深刻,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谁愿意绘声绘色的背诵一首古诗?(自由背诵)谁会背诵苏轼的诗?

2.了解诗人。

你对苏轼了解多少?随便说一说。(苏轼,号东坡居士,人们又叫他苏东坡,我国宋代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有名的大诗人。)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1.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注意“赠、景”的读音。)

(2)你想怎样学会“首、刘”两个字?(学后汇报交流,书写,并扩词。)

(3)说说诗题的意思。

2.播放课件。

(1)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讲述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一天,苏轼和朋友聚会,其中的一位叫刘景文,学问渊博,诗写得非常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看到外面美丽的景色后,诗兴大发,便提笔写下这首诗,赠送给刘景文。)

3.配乐朗读。

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诗?听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标出,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

(2)反复读记,易错字音。(圈画出易错的字音,多读几遍,并让同一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4)自读课文,圈画词语。(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5)小组合作,理解词义。(反复朗读,结合画面理解词意,重点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6)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①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目的。

②读字卡:刘 首 菊 残 君 橙 橘 枝 记

③读词语:姓刘 首先 首长 秋菊 残花 君子 国君 橙色 橘子 树枝 记住

④编字谜:以小组为单位,看哪组编得又多又好。

⑤质疑问难,探讨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2.反复朗读,感受意境。

(1)教师配乐诵读,感受韵律、节奏、意境美。

(2)学生模仿朗读。自读、同桌互读、组内比赛读。

(3)指名读,师生一一评价、导读,学生再练读。

(4)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棒!

3.朗读品味,体会诗情。

(1)播放优美的古筝曲,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朗读,边读边想象诗情画意。

(2)组内读,评价、指导,再读。

(3)分组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等形式练习读。

4.想象诗境,背诵诗文。

(1)边想、边读、边背。

(2)指名背、齐背。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诵、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背诵苏轼的诗、词和描写秋天的诗词。

2.背一首李白的诗《子夜吴歌》。

子 夜 吴 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朗诵这首诗。

(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首、刘、枝、记”的结构和应注意的问题。

2.学生说一说,怎样书写。

3.教师指导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六、教师小结,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谈谈收获。

3.学生质疑,引导解答。

七、作业

1.背诵李白的《子夜吴歌》。

2.搜集杜牧的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缺点。

2、抓住自己的特点写清楚完整。

3、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

4、通过人物的外貌、爱好等来反映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自己的特点写清楚完整。

2、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2分)

1、教师自我介绍。

2、问题激趣。

问题1:那只是右手?(真厉害!)来个难点的问题

问题2:我叫什么名字?(记性真好!)第三个问题可就更难了,

问题3:文老师的爱好是什么?

2、板书课题:说说我自己

二、出示例文,指导写法。(18分)

1、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方法。

2、出示教师介绍自己的短文,指导介绍。

(1、)学生听介绍片段一,说说老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

(2、)学生仿照片段介绍自己的年龄、外貌等。

小结:同学们看,在这段自我介绍里,都是大家看的见的内容,比如:身高,外貌。但是,要让别人更了解你,你就要真实的介绍自己最特别的地方。比如性格、爱好等等。

(3、)出师片段二,指导抓住性格特点和爱好介绍自己

(4、)学生仿说。

(5)、出示完整的自我介绍短文,教师小结

3、全班或小组内介绍。(7分)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自我介绍,我们相互了解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它写下来,那就更好了,写完后我们玩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如果同学们猜出来了,说明你介绍的很真实,将会获得奖章一枚。

三、习作大挑战。(10分)

出示习作提示

四、作文展示。(8分)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后,以纸船风筝来修补“裂缝”,发展了彼此的友谊。本课包括8个会认的字,会写8个生字,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

3.纸船和风筝(课前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认识8个生字,感悟友谊。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学汇报: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3.汇报接读课文。

4.谈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师动情讲故事)。

挂图①:小松鼠聪聪住在山顶,小熊可可住在山脚。山上有条小溪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挂图②:松鼠聪聪折的纸船漂到了可可的家门口,看可可多开心呀!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这幅图的内容?

2.快来读读第4自然吧?指导读“快乐”的语气。

3.小熊会想些什么?读读5、6自然段。

4.师述: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可是(出示句子)“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5.这是为什么呀?

6.是呀?老师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难过,小熊和小松鼠呢?你是从哪知道的`?

7.读9-12段,你知道了什么?

8.出示后一段:(出示课件)

(1)指名读

(2)聪聪和可可会想些什么?

(3)指导读。

四、扩展升华: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如果你是聪聪,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3.可可会在风筝上谢谢什么呢?

4.再你准备的风筝或纸船上对你的好朋友协商一些话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书写8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

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

幸福快乐愿意漂流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贴,说说难记的字、易错的字、发现特点。

2.指导写字:

(1)写正确:

①幸:区别“幸”“辛”的字形。“幸”上面是“土”,不是“士”

②抓:右边不要写成“瓜”

③祝、福:左偏旁是“礻”

(2)写美观:

a.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b.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学生练习,师指导。

三、实践活动:

1.把这个故事读熟,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好朋友表达心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

一、 游戏互动

选用两组扑克与学生游戏互动,让学生体会到策略的重要性,为学习课文作准备。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田忌赛马》,并给课文分了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回答: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相机板书:田忌 孙膑 齐威王 反败为胜)

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留给同学们的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1、孙膑用什么方法让田忌反败为胜的?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

三、新授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学习课文第一、第三、第四段)

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2自然段

自由朗读、用线画出这次比赛的过程及结果、让学生当解说员用“首先、接着、最后”说一说这场比赛的过程及结果、指导朗读(相机板书:垂头丧气 得意洋洋)

2、学习课文第三段(第13至17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用图表表示出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及结果、指导理解“目瞪口呆”(相机板书:目瞪口呆 喜出望外)

3、学习第四段(第18自然段)、齐读、解决第一个问题(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使田忌反败为胜的。)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学习课文第二段第3至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孙膑说的几句话

2、逐句分析,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3、指导朗读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解决第二个问题

三、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分析课文中三位主人公在比赛中的表现

2、思考:为什么只有孙膑想出了转败为胜的办法?

3、你想对 齐威王 孙膑)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