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花栀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虽然这不算我担任教师的第一年,可是毕业以来,作为临聘教师,可以说没有真正的接受过语文教学专业的训练与打磨,大学刚刚毕业,只有教学理论的我参加“大学生支教”行动,成为了一名镇区的初中语文老师,学校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很完善,没有人教你如何备课、上课,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借鉴。但是我一直坚信我要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鼓励,可是时间是无情的,我心里清楚这里不是我的归属地,我如浮萍般飘飘落落,不知道我能落到哪里?20××年9月,我参加了中山市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了烟洲小学的一名正式老师,满怀信心决定在这里“生根、发芽”,来到这里我真的见识到了烟洲小学优秀的语文团队,尤其经历了那种蜕皮式的磨课后,我犹如破茧而出的蝴蝶,获得重生。下面是经过这次磨课后我的几点反思:

1、现代文中嵌入古诗文,增加学生的古诗词积累。

这次执教的《落花生》一课,作为《落花生》一课的拓展,在设计教案之初,我并没有选择《落花生》而是选择学生学过的《竹石》、《梅花》、《石灰吟》作为拓展内容,但是经过几次试教后,学生们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对这些学过的诗有新鲜感,而且似乎时间相隔有些长,孩子们忘记了那些古诗运用的写作手法,这样课堂上嵌入经典内容,就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似乎这样的嵌入是不成功的,我有些灰心,不知道哪里出错了,带着疑问我咨询了那些听课的老师,他们给我的意见是:试试孩子们没有学过的经典古诗词。那我想是否可以引用一些他们没有学过的诗词,并且要同样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就这样我选择了初中教材中的《爱莲说》一文。试教之后,问题又来了,听课的老师提出来:“是否《爱莲说》的选择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的问题我其实在选择时也想了很久,我认为:“可不可以将古今中外那些名传千古的语句或文章学段下放,抓住小学生记忆的黄金年龄时期,将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初中背诵篇目移到小学阶段背诵?”因为大家都曾经历过初高中,了解到初中时课业负担相对于小学阶段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想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能够背诵初中的篇目,相比较同龄孩子,他曾记忆过,就会为他减轻负担的同时,增加一份自豪感,那么是不是就不会因为课业负担而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初中阶段的背诵篇目,如果小学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可以移到小学阶段背诵,不过要注意如果这些初中的古诗词篇目在小学学习,请不要追求过细过深的讲解,只求让孩子们记忆即可。

  2、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唱诵更有利于小学生经典古诗词的记忆。

曾经与一位音乐教师聊天,她的一句话启发了我,她说:“如果语文课堂上除了书声琅琅,也能听见孩子们的歌声多好,将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教学,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年杨再隋教授将再一次莅临烟洲小学指导教学,作为新教师的我接受了出一节课的任务,我欣喜若狂,这种专家指导的机会是不多的,我倍加珍惜,但是作为新教师,可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毕竟经验不足,但是也有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于是经过斟酌,我选择了《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当我设计完自认为挺好的教案,并且在三角镇“实战演练”了一节后,我认为课堂气氛很活跃,可是评课时问题出现了,认真的听着每一位老师的建议,晚上回家,我按照意见对教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想着这回应该可以了吧,可是又一次试教结束后,问题仍层出不穷,到底该怎样改?都按你们意见修改了,可是怎么还不行?夜里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梁丽莹科长找我谈话,她说:“一堂好课需要老师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再融合其他老师的精髓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展现属于自己风格的课堂”她帮我修改教案,梁洁娴主任告诉我:“一节课要有亮点,有和别人不同的东西才是一节优秀课。”学校有很多工作,各位语文老师就利用课间时间,跟我提建议,帮我修改,我很感动,距离杨教授到校的日子越来越近,可是灰心丧气的'我,拿什么呈现一堂精彩的课?莫惠冰校长看出了我的失落,她鼓励我说:“你每一次都有进步,只要在讲的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己,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一席话重新点燃了我的勇气,害怕就意味着失败,有挑战才会有进步与成长,莫校长让陈丽红主任帮我改教案,每天为了学校的事情,陈主任很忙碌,她就牺牲自己的下班时间陪我磨课,修改教案,我看在眼里,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能给陈主任丢人,决不能给烟洲小学丢人。”就这样在陈丽红主任的帮助下,我的教案思路清晰,亮点也凸显出来,在杨再隋教授来学校的那天,我的课收获了各位老师的赞赏与好评,虽杨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看法,虽然有不足,但是不足就是进步的空间,这次课基本得到了杨再隋教授的认可。

通过这次磨课,我学会了如何去讲课,怎样才是高效的语文课堂,更清楚了如何讲属于自己的课!同时我也真正明白“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的真正含义,作为教师,应该懂得与人合作,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感谢烟洲小学这个大家庭给我成长的机会和平台,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与支持,相信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会走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地观察和述说手帕的样子,话说得清楚明白,语句完整。通顺。

2.知道手帕的用处,初步养成带手帕、用手帕、洗手帕的良好卫生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说谜面:“四角方方一幅画,五颜六色真漂亮,讲究卫生少不了,小朋友们喜欢它。”要求:听仔细,动脑筋。学生猜谜底。

2、揭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①出示课题,16小手帕(听说训练)

②听说训练课我们要做到什么?(出示要求:“zǐxì看tú,rènzhēn听讲,大dǎn说huà。”)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介绍小手帕,要讲清小手帕的形状、图案和用处。

二、指导观察,根据两个基本句式介绍小手帕的形状和图案。

1、出示第一幅放大了的小手帕图。要求用“这是一块()的小手帕。”或“这块小手帕是()的。”说说小手帕的形状。

2、仔细观察小手帕上的图案,听清要求,用“小手帕上画着()”。这个句式来介绍小手帕的图案。

3、用两个基本句式连起来说说小手帕的形状和图案。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4、观察课本上晾着的五块小手帕,任选一块用上面两个基本句式介绍它们的形状和图案。

5、指名介绍自己带的小手帕,师生评议。

三、用三个基本句式介绍小手帕的形状、图案和用处。

1、小手帕能帮助你做什么?用“小手帕能帮助我()”。说说它的用处。

2、指名用三个基本句式介绍放大的小手帕的形状、图案和用处。

3、用同样三个基本句式把各人带的小手帕介绍给大家。先自由说,再同桌互说、指名说。

四、通过想象,把自己小手帕介绍得更具体。

1、出示第二幅放大的小手帕图,先指名一人用三个基本句式介绍。

2、提示新要求:“小手帕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听清要求,谁能根据新要求把这块小手帕上的图案介绍得更具体?

3、用“小手帕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或“它们怎么样?”把自己手帕上的图案说具体。

4、开展说话比赛,具体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所带手帕的形状。图案和用处。要求其他同学评议,“说得好在哪里?”或“不够在哪里,如何改?”

五、创造性说话训练。

1、教师示范介绍自己带的小手帕,让学生仔细听,然后说出老师讲的和小朋友讲的有哪些不一样。

2、谁能像老师一样,把自己的小手帕介绍得更生动?让其他同学作评议。

六、行为指导。

小手帕能帮我们做很多很多事情,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天天带手帕,你能做到天天带手帕吗?要求学生每天带小手帕。你的小手帕干净吗?小手帕脏了应该怎么办?读儿歌:“小手帕,天天带。自己洗了自己晒。”

七、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附板书:

16小手帕(听说训练)

zǐxì看tú“这是一块()的小手帕。这块小手帕是()的.。”

rènzhēn听讲“小手帕上画着()。”“它在ɡànshénme?”

大dǎn说huà“小手帕能帮我()。”

练习7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偏旁,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2.复习学过的词语,能帮学生积累词语。

3.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4.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偏旁,会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带这些偏旁的字,并给这些偏旁归类。

2.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3.读读写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

2、要求说说各个偏旁的名称。

3、分别说出带这些偏旁的字。

4、把这些偏旁归并成几类。

第一类,组成左右结构的字的偏旁;第二类,组成上下结构字的偏旁;第三类,组成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偏旁。再告诉学生第一类叫“旁”,第二类叫“头”,第三类也叫“旁”。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

2、教给方法。

如第一个是口字旁,先到上面一行字中找出带口字旁的字,把它写在一起,每写一个,在这个字上打个钩。然后换写带第二个偏旁的字。四个偏旁都写完了,检查一下,这8个字有没有漏写的。

3、指导做“口”字旁。

4、学生练习做另外三个偏旁,注意方法。

5、小结。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

2、轻声自由读词语。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词语。

5、抄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

2、告诉学生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句子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一般由“谁”或“什么”、“怎么样”或“干什么”两部分组成。

3、以第一句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一下意思是否完整。“我种花。”谁——我,干什么——种花,意思是完整的,在句子后面应加上句号。

4、以此逐句讨论②、③、④的意思是否完整。

A.轻声读②、③、④,思考:句子的意思完整吗?为什么?

B.讨论:

②生病了(句子不完整,缺少“谁”)

③奶奶讲故事(句子完整,加上句号)

④我和同学(句子不完整,缺少“干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

2.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

2、看图说说图意。

左图:丁丁把大苹果送给奶奶吃。

右图:小明嚷着要奶奶给他洗脚。

3、讨论:谁做得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从小要尊敬老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小结。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过渡:那么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呢?

2、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图意。

这6幅图中“穿衣”、“系鞋带”、“洗脸”、“洗脚”的图意清楚,与口语一致。其中“洗手帕”一幅图意不清,可灵活处理。“整理书包”一幅图,可提示学生:“做完作业后,该怎么做?”或“要放学回家了,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说。3、看图一一对照自己,会做的打上五角星,暂时不会做的、不曾做过的事情要求学生学着做,逐步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

4、小结:行为指导。

我们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一比,谁的小手最灵巧。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

3、读一读对韵歌。

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小诗《问到底》

7、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习题二~四题

[课外] 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读贴,注意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笔画各布局。

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3、练习描红

反馈、评点、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分小组读读议议,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异同。

(2)讨论完后,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讨论的结果。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把轻声读好。

(4)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一读,标己读得可能不够准确的字词。

(2)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或请教别人解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

(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

(4)指导,归纳。

(5)读一读。

3、练习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

(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

(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

语请教别人。

(5)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

(6)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教学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

3、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

(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4、练习

(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

(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

(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说说调查到的环保情况。随机指导。

(5)学生交流发言。

5、强化。

(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再当众说一说。

(2)写一份建议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3.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4.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3.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4.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

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e.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a.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b.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c.在小组内练说。

2.续编故事。

a.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b.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c.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d.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e.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3.扩展延伸。

a.自主画一幅或几幅画,

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b.与同学交流自己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展示台

1.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2.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3.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

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提倡多角度表述)

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

①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

②交流。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理清顺序,体会壮丽。

①师出示学生摘录的有关句子。(幻灯)

②请学生按不同方面排列句子。

③讨论:为什么不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④说一句赞美钱江潮的话。

(4)理解长句的意思。

①出示长句(课后练习题3),思考: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

②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声音()。

③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5)拓展:说一说其他景观。

2.按一定顺序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1)确定介绍的景物(或景观)。

(2)想一想,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3)在四人小组内练说、互评。

3.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