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一第二册语文新教材期中复习

高一第二册语文新教材期中复习

争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高一第二册语文新教材期中复习

教学目标1.了解汉魏晋时期我国历史散文、政论和抒情言志作品的特点。    2.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了解文言通假现象。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步骤一、能力培养释要。   本单元中,《过秦论》和《鸿门宴》是教读课文,要求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指定的段落,诵读量比较大,需要掌握的词语也比较多,一定要保证在课堂上基本成诵,才能减轻负担。《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是自读课文,内容浅显,篇幅较短,要保证有足够的自读时间,在诵读练习中逐步领悟。教读课文的背诵检查要放在课上进行;  自读课文的背诵检查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放在课下自己去做。    二、基础知识聚焦。(一)文学、文化常识。1.贾谊,世称贾生,因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故又称贾长沙或贾太傅,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赋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明人集有《贾长沙集》。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史记》。同司马相如称为“两司马”。《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50余万字。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又因他作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4.“论”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论”就是议论,原指用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人物和事件的文字,如《史记》后“太史公曰……。”后来凡是文人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事人物或评经史之言,以正其谬误的文章都属于“论”的范畴。5.山东:指殽山以东。6.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泛指两广地区。7.九州:雍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冀州。8.序、跋:序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后代还有的很像是抒情散文。它是附着在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序一般在前,跋一般在后。两者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再补充,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9.辞赋: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叫做楚辞。西汉时,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两者仍然是有区别的,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而辞仍然是诗。    (二)通假宇。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不用原来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跟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文字使用中的同音替代现象叫做“通假”,也叫做“古音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被替代的那个字叫做本字,用来替代的字叫做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原字解释。例: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③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上述三例加点的字都不可按借字来解,原来“倍”是“背”的借字,“蚤”是“早”的借字,“邵”是“隙”的借字,按本字来解释,这三句话便好理解了。    通假字应当读本字的音。如:罢,读bà,借作“疲”字,应读pí;不,读bù,借作“否”,应读fǒu。布置作业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逡巡(qūn)          从散约败(zòng)        氓隶(máng)        鞭笞天下(chī)    B.瞋目(chēn)          人为刀俎(zǔ)        戮力(lù)           按剑而跽(jì)        C.癸丑(guǐ)           流觞曲水(shāng)        激湍(tuǎn)          游目骋怀(chěng)    D.流憩(xī)            放浪形骸(hái)        轻飏(yáng)          植杖耘耔(z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威震四海    有酒盈樽    B.云集响应    嬴粮影从    深谋远虑    度长絜大    C.同年而语    项庄舞剑    矫首遐观    茂林修竹    D.趣舍万殊    静燥不同    情随事迁    惠风和畅3.下面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距关,毋内诸侯。          B.举所佩玉块以示之。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亦由今之视昔。4.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蒙故业,因遗策(蒙,承接。因,沿袭)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喜欢)    C.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谢罪)    D.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5.与“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愚黔首                B.会盟而谋弱秦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外连衡而斗诸侯6.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句中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武帝初即位。            B.项伯许诺,即夜复去。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译:秦国有余力乘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      B.为之奈何?           译:怎样对付这件事?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于是有所寄托,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D.请息交以绝游。       译:让我同外人(指官场的)断绝交游吧!8.从句式特点看,选出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大王来何操                        ④沛公安在    ⑤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⑥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⑤/⑥9.选出对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与同时代的司马相如并称“两司马”。    B.“序”是一种文体,它是附着在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    C.陶渊明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是中国土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世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

高一第二册语文新教材期中复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