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沉苍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伶、俐、扬、普、刚、骄、傲、谦、虚、迪”。正确书写并记忆“伶、俐、扬、骄、傲、迪”。

2、积累6个词语和2个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4、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也不应该骄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质疑。

二、听录音感知课文。

1、边听边思考:萧伯纳是谁?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交流:板书:有名 聪明伶俐

3、理解词语,激发兴趣。

(1)还可以怎么介绍萧伯纳?(引导用别的词语替代“有名”)

(2)你认为我班哪位同学聪明伶俐?用一件事说明。

三、自读,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受到什么教育?

2、指名读课文,板书读错的字词,纠正;读生字,范写“幽”并书空。

3、齐读课文,交流:得到什么教育?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读懂得什么?(无论是谁都不应该骄傲;萧伯纳认为自己曾经骄傲过;说这些话时萧伯纳很谦虚。)

4、讨论:读了课文,你认为萧伯纳骄傲吗?

四、细读,理解课文。

1、找到写临别情景的.内容(第2——4节),分角色读一读。

2、体会

(1)哪句话写小女孩批评萧伯纳有点骄傲?(“您怎么会说自己了不起呢?”;特意用“普普通通”说自己。)

(2)小女孩从哪儿看出萧伯纳骄傲?(说自己“世界闻名”;)指导朗读萧伯纳的第一句话。

(3)听了女孩的话,萧伯纳愣住了。说明什么?(“自以为是”是骄傲的意思。)朗读,体会惭愧。

3、知道朗读第2——4节。再分角色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六、复习巩固。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褐力”等词语,理解“竭力、发誓”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通过理解重点句从而理解课文。

3、能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4、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关心和爱护。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的内涵

教学准备:录音

教学时间:二教时

学习过程:

第一教时

学习要点:通过自学课文,做读书记号,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从而理解乌汉娜的关心爱护学生的品格。

一、揭题:

1、读题。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

1、听一听,课文主要讲什么事的呢?边听边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标上序号。圈出生字、新词。

2、分段,按“发现、补课、护送”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大段。

3、教学生字:a.读一读,检查。

b.自己送一两个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誓、竭)

三、自读课文。

1、请同学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用“——”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平时在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是怎么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读完课文后,把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我们共同来研究。

2、讨论不理解的地方。

3、老师也有不理解的地方,课文主要写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为什么要以《春天的雨点》为题目呢?不过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了课文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四、分学习小组。

1、分组。

2、分工(自己把课文读一遍,找出最能反映出乌汉娜老师关心学生的句子用“~~~~”划出,告诉组内的同学你为什么认为这是重点句,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一个重点句进行研究。)

3、组内推选一个同学朗读重点句,选一位同学做说明理由,另两位同学进行补充。)

4、汇报交流(抓住重点句进行探讨学习)。

例(一)乌汉娜老师从一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的眼睛走了神。

①说理由。

②说一说怎样理解“走神”“发现”说明了什么呢?

③从“发现”一词可以看出乌汉娜是个怎样的老师。

④指导朗读。

(二)“乌汉娜老师让达丽玛坐在自己身边,像是对着42位学生,又开始讲课了。”

①说理由。

②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

③朗读指导。

(三)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我放心了……”

①说理由。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乌汉娜老师的疲劳?

③这两处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④后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乌汉娜老师怎么想的?

⑤指导朗读。

(四)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10岁的达丽玛楼在身边。在绵绵春雨中,她送孩子回到家里,然后转身走了。

①说理由。

②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③指导朗读。

五、总结。

六、作业:①抄写生字

②完成课堂作业1、2、3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升旗时的感受吗?

2、激: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师: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位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⑵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⑶分句读课文。

2、再读课文:

⑴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指名说一说。

⑶交流:

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⑶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内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诗词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古诗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结构给字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七、书写生字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己的感受和想法。

3、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的习惯,逐步达到善于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出示配图和课本上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观察和朗读。

注意:在教学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小区的绿化工程。

二、适时引导,诱发思考

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针对该话题,先让孩子们想一想怎样才算是对“空地”的合理利用?要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再让同学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再和同学合作商量。

在此环节中,教师一是要提出明确的`说话要求,二是要巡视其间,进行适时引导。

三、创意发言,尝试交流

首先,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倾听,不仅要听老师说的,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从中借鉴、学习、提高。可以在两位同学汇报之后,请其他同学复述,

其次,围绕“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和能“具体生动地讲述,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的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说——即当你想说的内容很多时,要先确定好要讲的主要事情,然后围绕这件事把话说清楚。不能什么都想说,什么都说一点。这样,大家反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了。二是可以借助合适的动作、表情。

四、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根据学生的画一画、讲一讲,最后集体评出“最佳设计”。

当交际过程完成之后,可以全班出一个图文并茂的集子,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也可以向社区提己合理化建议,这样也就更好地落实了“交际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编排。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