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瞳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二)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

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图片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黄色 绿色

细心 观察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 7课《月光曲》。

板书课题:17 月光曲德贝多芬

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思考;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课文主要写什么?

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

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①认读生字新词。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传说(zhuàn chuán )弹琴(dán tàn)朝着(chán zhào)

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

4.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6.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先总提,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

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1.语文作业本第1、2题。

2.比一比,再组词。

券( ) 括( ) 育( ) 键( )

卷( ) 恬( ) 盲( ) 健( )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提出目标。

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连起来:另一种是回答课后习题中的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

2.交代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初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带着课后第1题3个问题默读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题的自然段,并自己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

三、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思考: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

a.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理解“幽静”的意思。

板书;听琴声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的不熟练。)

b.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他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

板书:谈话

(不是的。“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他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板书:弹

(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

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

(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

板书:第一首曲子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

板书:激动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贝多芬弹完一首,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又弹一曲。)

板书:第二首曲子

(4)感情朗读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

(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

(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

(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

(兄妹俩被美妙琴声所“陶醉”的词句:“皮鞋匠静静的听着,”“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己离开了茅屋。”)

(兄妹俩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好像“面对大海……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也是写的《月光曲》的内容。仿佛“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汹涌的大海。”)这些句子都是兄妹俩的联想,从哪个词语来表明的? (好像、仿佛)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优美的琴声,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联想。)

(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后评议。

(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月光曲》。)

四、运用方法,总结课文。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2;运用回答课后1题中的几个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课堂作业。

1. 作业本第3、6题。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选词填空

幽静恬静

①这个地方环境十分( ),所以星期天我常常喜欢一个人来这儿静静地看书。

②华姐性格( ),平时说话不多,就是笑,也是轻轻地。

清幽清秀

①杏梅同学中等身材,梳着两根短辫,人长得十分( )。

②淡淡的月光柔柔地洒下来,这江边的小树林里,似乎比白天更( )了。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

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

(要读出兄妹俩个爱音乐,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难过,妹妹体谅哥,安慰哥哥这复杂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自姑娘的话要读出愉快、赞美的语气。贝多芬的话充满激情,要读得热情、诚恳。)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应怎样读呢? (结合插图体会感情)

(月亮初升,读得轻而舒缓,当读到“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读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时,语气又转为平静。)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

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 (谈谈背诵方法)

2.运用理清写作思路背诵。

(先写:皮鞋匠静静地听着”音乐;接着写皮鞋匠的还想象《月光曲》的内容:最后写“皮鞋匠看看他妹妹”,通过盲姑娘的神情想象《月光曲》的意思。)

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全文。

1.轻声有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l 5题。

2、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机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并建立环保意识。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大榕树根的神奇,枝叶的盛艳,群鸟的欢愉。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明白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四、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鸟的天堂》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因此,教学方法应遵照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王老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方式时,以读、思、悟、说、做作为路线,大胆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去勾划,去想象,去感悟,去畅谈,走出由老师设计好板书非让学生钻死胡同的旧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受并畅谈景物静的深沉与动的欢畅。

1、 朗读悟情

新课标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我们遵循这一新的精神,设计了一系列朗读训练。如在研究教学描写大榕树枝干部分时,我们设计了探究性朗读的训练,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榕树枝干和气根的神奇美。再如研究榕树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亮的静谧美。我们还设计了让学生在齐声朗读中感悟鸟群活动的热烈气氛,从而体会到百鸟群集的欢跃美。希望通过这些阅读形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2、音乐激情

新课标倡导“打破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我们遵照这一新理念,设计以《百鸟朝凤》的音乐引入课文的手段,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无限向往的感情。用再次再次播放《百鸟朝凤》来烘托群鸟欢跃的热烈气氛。最后以《回家》这首曲子结束课文,启发学生静静地深思:鸟儿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家,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帮助它们建立一个安宁快乐的家。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希望学生感受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怡然美,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活动寓情

新课标提倡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全新教学模式。我们尝试这一模式,不仅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创设情景,还将绘画也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如在研究榕树根部的教学时,我们就创设了让学生在图上补画气根的活动。又如,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群鸟欢愉的场面时,我们设计让学生将课前画的自己喜欢的小鸟,在《百鸟朝凤》的乐曲中,贴在大榕树上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和美,同时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畅谈抒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鸟的天堂》就其文章本身来看,文中“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一句就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研究这一课时,感觉到在人们讲求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本文的'人文性就更有新义。为了让环保观念深置于学生的思想,我们又大胆拓展其人文性的外延。让学生明白这鸟的天堂是当地群众精心保护的成就,树立从小重视环保的理念,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由于人类的破坏,导致鸟儿没有家和由于人类注重环境保护,鸟儿又有了理想的栖息之地的资料,为课文扩大了人文性外延。让学生通过畅谈环保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交流对大榕树的神奇、盛艳和鸟的欢愉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美,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精神境界。

五、精设板书

为了体现《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特点,我们在板书的设计上匠心独运,把教学挂图与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通过重点字词进一步理解图画的意境美,再通过直观图画进一步领悟到重点字词表达的含义深,以达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并使本文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

六、教研花絮

我们六年级组的王宇平老师虽是一位老教师,但是非常乐意承担这次赛课任务,敢与中青年教师同台竞技,接受新的课程标准的检验。王宇平老师本来就勇于创新,平时的教学中就常出新招。为了上好这次竞赛课,他除了积极地准备课件和挂图、音响等,还废寝忘食反复构思每个教学环节,设想每个训练手段。常常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边画边讲解,把他的一些教学新思路说出来,与组内老师们共同商量。我们组的全体语文老师也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提供参考意见和积极地建议。这次竞赛课用的两幅挂图,还得到了肖霞老师和龙儇老师大力支持。因此,这节课无论成功与否,都展现了我们组团结、勤奋、求实、钻研的教研之风,体现了王宇平老师对教育课程改革的执着追求,闪现着王老师在教学思想上不断创新的智慧火花。

总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我们这次教学研究的新探索。为的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体会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时的无穷魅力;在畅谈中发表自己对文中描写的意境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的感受,使学生产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激情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热情。无论成败,我们都将有巨大的收获。

20xx年11月27日

七、板书设计 :

根{ 垂 伸 }神气 挂图

叶{ 堆 翠 }盛艳 挂图

(叶)(鸟) (根)

鸟{ 叫 飞 }欢愉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读懂课文内容,从查理的变化中,感受到查理那种善良、 乐于助人,举止言行很有“好汉”的风范,及杰西的真诚,对朋友的理解、尊重从中所受到的人性美的教育。

3、 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预设流程

一、过渡引导,读题质疑

1、 本组课文,我们围绕着“爱”这个主题,学习了哪几个感人的故事?(交流)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好汉——板书:好汉。你们认为好汉应该是怎样的人?(交流)

2、 这位好汉的名字叫——查理(补充课题,读题)

3、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根据导读提示的要求和自己的疑问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2、 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几个难读的长句子。)

3、 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好汉查理开始并不是好汉——板书“非好汉”,后来为什么又称他是好汉呢?——板书:好汉?

三、默读课文,聚焦“好汉”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默读课文,从中找到理由,找到一处,标上1,找到二处标上2,以此类推….

2、交流理由,教师相机归纳。——板书:好汉!为什么用叹号,不用句号(实实在在、不折不扣、真正的好汉。)

3、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和哪些人或事有关呢?找一找

4、评价杰西和罗伯特先生对查理的影响。(相机指导读关键的对话。)

5、教师小结:是杰西和罗伯特先生的善良、热情乐观、真诚、信任、理解和尊重改变了查理,原来“爱”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

6、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暑假就要结束了,杰西也要回家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看插图,想象练笔。)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或许你会发现更多——补充《苏珊的帽子》,简单说说体会。

4、师小结:原来,爱不光包括,鼓励、信任、关心、体贴,也包括,信任、理解、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对爱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5、推荐阅读:《爱的教育》、《感动小学生的100故事》、《美德的种子》。

板书设计:

好汉查理

非好汉

|

好汉!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词语、句子)和课文挂图。

学生:课前认识紫丁香树,翻阅资料查找与紫丁香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导言:同学们,见过紫丁香吗?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老师配合并出示课文挂图。)

2.老师小结:紫丁香树叶对生,卵圆形,花小,白色、紫色,有浓香。丁香花春季盛开,芳香四溢,是庭园中有名的花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见我会读。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教师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三、朗读感悟,真情互动

1.自由朗读,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生自读,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读读有关的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知道的'问题。

4.分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每组选一节,先准备,再上讲台朗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节。

(1)老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件出示第二、三、四节。

(2)引导学生就老师的朗读进行评议,再自己揣摩朗读。

(3)每组推选一名同学比赛读二、三、四节,由学生互评。

(4)品味词语。

课件展示:绿叶沙沙像(),刚开的花儿像()

将让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到疲倦、挂牵读起来押韵。

6.学生朗读课文,表达出诗中饱含的感情,直至背诵。

四、拓展延伸,师生融情

问题1:老师日夜为我们操劳,我们要怎样感谢老师呢?(学生抢答。)

问题2:老师,我想对您说(可以说赞美老师的话,也可以给老师提建议。)

五、生字再现,巩固字词。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与认识。

2、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等。

3、能较好地复习或背诵所要求掌握的篇目。

4、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一二课时教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给予是快乐的》

①你是怎样理解“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一句话的?

②加深感知“车停后,小男孩......”这一节。

2、《黄鹤楼送别》

①读课文有感情地读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

②能熟背课文中的两首诗。

③积累本课的对早春描写的词语。

3、《郑成功》

①能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

②让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描写收复的一小节。

③说一说郑成功是一位怎样的人。

二、感知破折号的用法。

1、说说有哪些用法。

2、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

三、积累春联

1、每人都要积累3-4幅,并且同桌互相交流。

2、注意对好上下联,以及字的正确书写。

四、默写词语

1、默写部分:

慷慨激昂载歌载舞街头巷尾绵延

繁花似锦烟雾迷蒙融洽慰劳暂时

炫耀橱窗给予礼物轿车

2、根据学生默写的情况进行指导。

五、习题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郑成功》这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的史实,歌颂了。

②年轻的诗人李白在(时间)(地点)为大诗人(谁)饯行。

2、写出一幅反映欣欣向荣的春联:

3、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