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盏尽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6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塘报落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秋天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秋天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秋天,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横撇捺

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稻:稻子,水稻。农作物的一种,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脱壳后的米粒。

藏:捉迷藏,藏起来。就是躲着不让找到的意思。

催:急着、催促的意思。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6秋天

熟塘报落岸蓝金池底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叶子发黄落下,候鸟南飞等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在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秋天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

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1)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思考:秋天到了,自然界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秋天来了,天又高又蓝,还有一朵朵白云。教师板书:天:蓝高云:白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高高的”使句子更具体。

C.指导朗读,突出蓝天的特点。

(4)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秋天的天空。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秋天的美丽,读出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

秋天,稻谷熟了,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一样。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粮食丰产的景象。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一眼望不到边”说明稻田所占面积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边际。

“黄澄澄”是写稻田的颜色,这是稻子成熟的表现,说明了粮食的丰产。

“铺了一地金子”说明稻子长得好,满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板书: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金黄。

(5)师小结:秋天,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金子洒满地,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那种丰收的喜悦。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第三、四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A.读这两个自然段。

B.想一想,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有关语句谈一谈秋天大自然的变化。

(2)各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小鱼藏在落叶下边把落叶当作了伞,小蚂蚁在落叶上爬来爬去,来回跑着,把落叶当作了运动场。燕子看到了落叶,把落叶当作了电报,它们要到南方去过冬了。

板书:黄叶:落下来。小鱼——伞小蚂蚁——运动场燕子——电报

(3)师小结:这些语句使我们感受到:秋天来了,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注意指导: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一片一片的”能够说明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陆陆续续的感觉。)

C.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物演示。

D.指导朗读,突出落叶的特点。大家评议。

三、组织学生观看秋天的录像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7我要的是葫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7我要的是葫芦

芦盯挂怪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品读相关语句,分析晏子等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品读文章相关描写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并体会晏子爱护国家、维护尊严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全文,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文中的重要字词。

2、现在我们仍然以小组为单位,三个同学扮演三个角色,分别是楚王、左右、晏子,还有一个旁白,我们合作翻译全文,在翻译的同时要注意各自的身份、说话的语气。

二、概述情节,感知全文

1、文章讲述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谁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简单概括文意。

2、明确:王欲辱晏—晏智斗王—王自嘲终。

三、品味语言,感知人物

1、本文虽然简短,两百字都不到,却为我们塑造了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大家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人物,结合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说说人物个性 明确:楚王;

★傲慢无礼、自以为是,他知道晏子是“习辞者”,却要“辱之”,仗着自己的国力强大,想要羞辱晏子,羞辱齐国,显示自己的威武。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通过楚王的动作、语言描写,看出楚王当时似乎胜券在握,目中无人,盛气凌人,进而得意地看着晏子,且语言犀利,充满蔑视 追问:你觉得如果加入楚王的心理描写,你认为他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也(15),寡人反取病焉”通过楚王的动作“笑”看出他当时的窘迫和尴尬,自己精心设计的阴谋在晏子的机智应变下以失败告终,只能借故自嘲,无可奈何地苦笑 晏子;

☆晏子避席对曰 通过晏子“离开座位”这个表示尊重的礼仪动作,看出晏子十分冷静,面对楚王刻意的挑衅,他压制心中的怒火,不露痕迹,其实是先礼后兵,可见晏子的足智多谋。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一系列的语言描写,第一句,慢条斯理,言在此意在彼。第二、三句,自问自答,与第一句一起暗暗地,却又巧妙地进行比喻,第四句话锋一转,锋芒毕露,将齐国的“盗”比喻为“橘”,它生于齐是“橘”,也就是“不盗”,而生于楚却成了“枳”,也就是“盗”,争锋相对地反驳了楚王设下的危机,可见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从容不迫、充满智慧 同样是橘,只因生长的区域不同,名称不同,味道不同,造成这个差距是因为不同的生长环境,而人生长在齐国不盗,进入楚国却盗,暗示楚国的水土造成人的`盗 追问:你觉得当时晏子是怎么样说这几句话的?你能否试读看看。

2、晏子面对楚王的挑衅和侮辱,从容不迫地和对方周旋,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明确:作为出使的使臣,他必须完成出使的任务,维护人格,更要捍卫国家尊严。

四、复习巩固,拓展迁移。

1、是啊,晏子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是却能言善辩,聪慧无比,我们以前是不是也学过晏子的其他故事,谁来说说看。

2、假如你是楚国的大臣,你能否找出晏子话语中的破绽,巧妙地反击他的论辩?

预设;

A:淮北的枳虽然苦涩,没有橘味美,但是却可以入药,而齐人在楚国偷窃,却是毫无益处,晏子把楚人类比为橘,略显牵强。

B:你说楚国的风水使人善于偷盗,那你来到楚国怎么没有偷东西呢?

C:你们齐国太贫穷,没什么东西可以偷,我们楚国东西多,你们齐国人才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并逐句翻译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连忙”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析题

1、谈话、板书课题。

2、区别“下雨了”与“要下雨了”。

二、小声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注意三点:

看清课文中加拼音的字,读准读音。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看看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

三、检查提问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板书:燕子、鱼、蚂蚁)

3、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在书上标出来。

四、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师板绘山坡、树、草等)

⑵ 提问:

① 这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割草的?

(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弯腰的动作)

② 这时小白兔感到天气怎么样?“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呢?

(师生共同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来体验)

③ 于是,小白兔便怎么样?

(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直起身子的动作)

④ 在小白兔刚才的动作中,有两个是正好相反的;你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 ”划出来。

2、学习二、三自然段:

⑴ 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

(师板绘小燕子图)

⑵ 燕子和平时一样不一样?从哪儿看出飞得低?

(板书:飞得很低。)

⑶ 小白兔是怎样问燕子的?

(指名读、齐读)

⑷ 燕子是怎样说的?

(引读第三段)

⑸ 谁来当小燕子,边飞边说?

(指名表演)

其他同学注意看燕子的话一共有几句。

⑹ 燕子的话有几句?谁来读读第二句和第三句?

(指名读)

⑺ “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就很潮湿呢?

⑻ “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

⑼ 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原因了。你知道了吗?

⑽ 燕子说“要下雨了”,他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

(引导学生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

⑾ 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

3、学习四、五、六段:

⑴ 指名读四、五、六段。

⑵ 听了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

(引读。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

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⑶ 这时候他又看到了谁?只有两条小鱼吗?小鱼怎么样了?

(板书:游到水面)

⑷ 小白兔是怎么问的?

(引读)

“有空”是什么意思?

⑸ 小鱼是怎么说的?

(引读)

“透透气”又是什么意思?

⑹ 谁能说说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

师归纳:

平时小鱼在水里呼吸,水中的空气就够用了,因此不需要游到水面上来,但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少了,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所以就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⑺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

引导学生体会小鱼对小白兔的关心。

4、学习第七段:

⑴ 学生轻声读第七段。

⑵ 小白兔听了小鱼的话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

“连忙”是什么意思?小白兔赶快干什么?什么是挎?

(师表演挎篮子)

⑶ 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谁?是多少蚂蚁?他们在干什么?

(板书:往高处搬家)

为什么要往高处搬家?

⑷ 指名学生读第七段:

学生边听边想,到底是小白兔告诉蚂蚁要下雨了,还是蚂蚁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

⑸ 指导读:

“是要下雨了。”

(指名读、齐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⑴ 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

(出示:加快步子)

他一边跑还一边喊什么?

(引读)

⑵ 正在这时候,一阵雷声,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

(师画雨点)

这雨下得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九段(齐读)。

五、总结课文

学了这课,你知道要下雨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除了这三种现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还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谈)希望同学们要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现象积极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聪明。

六、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字形

七、分角色朗读全文

请四名同学分别当课文里的四种小动物,并戴上头饰,其他同学读旁白。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从课文中提出本课生字词学习

三、指导书写

四、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P7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课前建议学生了解关于桥的知识,如,桥有哪些种?中国著名的桥有哪些?世界著名的桥有哪些?可以通过文字、邮票或图片来获取这些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读准“洨河、相互缠绕、相互抵着、砌成、相互抵着、前爪”等词语,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词语表词语。

2、了解赵州桥的知识,以“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切入点,感受赵州桥历史悠久、雄伟坚固的特点,初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并为之自豪。

教学设计:

一、欣赏中国名桥,并谈谈感受

1、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桥,我们来欣赏一下。

2、课件播放中国名桥的图片。

3、欣赏了这些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引出课题

1、师:这些桥千姿百态,瑰丽多彩,它们有的气势雄伟,有的精巧别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我们中国还有一座桥,被称为“天下第一桥”,被誉为“世界奇迹”和神桥,它就是——生齐答:“赵州桥”。

2、板书课题,指名读,注意翘舌音,齐读。

三、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桥才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桥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落字,不添字。

2、生自由读课文。生思考:赵州桥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3、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检查“洨河、相互缠绕、相互抵着、砌成、相互抵着、前爪”的字音和“相互抵着”的意思并演示。

4、理清课文脉络。赵州桥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能找到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吗?划出来读一读。(出示2、3两个自然段)仔细观察两句话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找到了课文重点段的总起句,并找到了总起句中的重点词,我们就理清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起读一读两句话。

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四、感受赵州桥的历史悠久

1、认真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指名学生说,并随机出示李春图象。

3、根据同学提供的信息,出示: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一千四百多年河北省赵县的洨河安济桥

4、你能否用自己的话组织,为大家介绍一下赵州桥?

(过渡)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也知道了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桥,它之所以世界闻名,肯定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五、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仔细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赵州桥独特的建筑特点,划一划有关词语和句子。

2、教师组织交流:

研读句子: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1、板书“没有、只有、各有” 讨论独特设计及如此设计的好处,指名读句子。

2、理解“横跨”及“37米长”,感受雄伟,再读句子。

3、师:1400多年前的隋朝,没有起重机,没有挖土机,更没有钢筋水泥,但人们却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架起了这么一座全部用石头砌成的没有桥墩的石拱桥,并在14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领略到它的风采,这让我们不得不为李春的设计而叹服。再次齐读。

研读“创举”,再次感受设计的巧妙:

1、本段中,有一个词语高度赞赏了这种独特的设计,你们能找到吗?(板书:创举)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什么是创举?举例理解“创举”。回归赵洲桥的创举。完成板书。

3、 师:正因为这个创举才造就了坚固的石拱桥,你们知道在1400多年中,赵洲桥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吗?阅读补充材料。

(赵州桥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

邢台的7.6级地震,离赵县只有40公里,当时赵县也有四点几级地震。但是赵州桥没

有被破坏。

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法国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

●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什么?

●师:赵州桥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马重压和风化腐蚀等考验,至今仍然屹立在小河上,这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让我们一起再次读这个句子,体会设计的巧妙。

六、写字指导

1、指导学生写“县、设、参、部、横、跨、举”,“县”字的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左竖相连;“设”字的右上角,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横”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把其中的“由”写成“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2、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感和思维。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爱美的情趣。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能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全册教材分析

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

2、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

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四、单元分析

1、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

2、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3、本册安排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4、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5个栏目是机动栏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五、全册教学总目标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写300个生字,会认200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5、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六、教学重、难点

1、学会写3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逐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七、教学改进措施和方法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7、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八、教学进度表(20xx.9)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画鸡》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通过对一只大白公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公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首古诗以“画鸡”为题,从绘画的角度写“公鸡”,通过描绘的过程,赞美公鸡的美丽和贡献,培养儿童喜爱大公鸡、学习大公鸡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四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2行),具体描绘公鸡威武神气的样子。第二层(3~4行),点明公鸡言行作用。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抓住古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一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表;二是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汉语拼音l,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其中,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四、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对公鸡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画鸡。这时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让学生试读生字,拼读生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拼音的注意。接着,通过引导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以拼音为凭借认识相应的生字词,并顺利过渡到试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1、指导试读古诗,学习生字:

1)让学生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间互读古诗,相互帮助学习生字。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古诗。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纠正字音。

3)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6)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7)全班齐读

8)分组比赛读

2、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4)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生字进行多种方法构建、学习。

例如:a、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b、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c、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d、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e、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f、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g、给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给戴上。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识字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整体记忆,发展儿童了的语言;同时,利用拼拼音的方法和无意识的识字作用,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4、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四)、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因为学生预习时,大多已经将古诗背诵会了,所以该环节只需要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即可。

(六)、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开。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七)、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从而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继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沟通。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 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 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语言整齐而活泼的优势,激发探究描写手法与语言魅力的热忱。

重点难点:

1、 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2、 领会古典白话概括、整齐的优点,激发对书艺术特色的探究。

说明:

本课重在以篇引书,学生对悟空从小即有所了解而且一般都颇感兴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预备孩子的年龄兴趣特征,教师以此为重点可顺势引发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

《西游记》诙谐活泼又不失古典的语言既可能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难点,但适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丰富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简介《西游记》引发读新课

1、 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2、 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1)《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2)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3)主旨及意义

1、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从小积累的关于《西游记》有名之处。

2、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择其要点分类概述。

激发学生从小就积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内心的影响,使学生走近原著;有关资料的补充能训练处理分类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浏览目录首回初感书文异同

1、 根据学生介绍主旨时对孙悟空的评介,引入翻阅目录,思考《西游记》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的原因。

2、 初读首回前半部分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新感受。

3、 积极鼓励学生真实新体验。特别对删去诗词与后文的质疑应大加鼓励并留到课下探究。

1、 翻阅目录,了解全书大致格局及意义。

2、 在课前预习课文基础上,比较书、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别说一说自己新的体验。(如有更多疑问,对美猴王有了一些新了解等)

引发学生了解读书要有全局意识,粗读不妨轻松随意,精读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听闻不能代替读原典名著的意义。

感受人物形象激发情节探究

1、 再读课文,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 读、说给同桌听,概括为几方面与大家交流。

3、 引发人物性格与环境及时全书情节展开作用,点到为止,启发学生思考。

1、通过扫读、跳读等圈划语句

2、与同桌,再与全组交流(可能说到勇敢、勇于尝试实践、有见识、有领导才能等)

本课重点,通过圈划交流,感知小说人物与情节环境的关系,激发“英雄出少年“的情怀,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思考环境衬托感知语言魅力

1、 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 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2)(3)节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1、 结合第1段说说“山石水”的作用(明确既交待情节,又间接衬托猴王的不凡)

2、 朗读(2)(3),感受写“猴”这一部分语言形式的魅力。(学生可发现在句式、引用、音韵等方面的特色)

顺势激发学生探究写法,语言特色的魅力,为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张本、感受古典白话独到韵味,与现代汉语更好沟通。

明确读书要求布置探究任务

1、小结,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在通读书中制作10~20张阅读卡片。

2、结合今天生发的疑问与P172页中的提示初步确定研究的小组与方向

1、 翻到p172《西游记》读书报告,明确要求。

2、 课下分组讨论。

激发读书热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始工作。

思路点拨

本课也可根据学生层次压缩前两个教学环节,在学生简介《西游记》作为古典神魔章回体小说精典的体裁与主旨之后,切入问题:孙悟空作为“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说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现的。在学生充分朗读思考讨论后,进一步引发“神化”环境的作用,并由读引“说”,在复述式的讲说评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说的特色。

练习举隅

1、 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 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3)节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幼儿园里小朋友玩乐的情景。

3、 用“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禽有禽?,兽有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俗语名句组织一段有意义的话,并说说引用俗语的好处。

4、 用第一、第二张卡片摘录《西游记》1~7回中你最欣赏的语句片断,并说明理由。

5、 将精彩语句保留,以讲故事的口吻将猴王出世出任说给父母或同学听,并请他们作出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难点: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过“草虫的村落”吗?

2、《草虫的村落》一文通过奇特想象,描述草虫的村落有趣生活,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为友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字词检查。

3、读写本课的生词。

三、梳理层次,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思考:“草虫的村落”在哪?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虫的村落”的?

(2)“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面对“草虫的村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情感?

4、交流讨论

四、总结回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你从文章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研读、探究

1、交流、探究:“草虫的.村落”是快乐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

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终于走出一条路。”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要体会到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欢乐的。

B“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感受到它们的快乐、和谐。

C“伫足痴望”,“攀谈得好像很投机”体会到小的相处融洽、快乐。

D“我看到虫子劳动生活的形态------”体会到它们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2、小结:

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和睦,友好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创造着。

3、小虫们不但有生命,而且还有灵性。你领悟到作者表达这一独特感受的方法了吗?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汇报

作者用心观察,通过联想、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升华情感。

1、说说你观察过什么?

2、发挥想象,运用作者的写法,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1 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睦相处

奇异的游历 音乐演奏会 爱散步

勤劳地工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狼和小羊

1 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老师今天从童话王国里请来了两位朋友.大家掌声欢迎他们.(贴图)

2、 谁来告诉我,在你的印象中狼和羊的本性是什麽?

小结: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狡猾、凶残的狼,善良、温顺的羊,它们会发生什麽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本132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字,做到不加字、不丢字,遇到不懂的字音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并多读几遍.

过渡:同学们读的很认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宝宝你会读吗?

2、检查字音

【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先自己读读,待会请你来读.)

谁来读,其它同学竖起耳朵倾听,待会请你做小老师来评评他读的怎麽样?【谁来评评?】你能比他读得好吗?请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

小结并过渡:哇,真棒!我们不仅会认词语宝宝,还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这是会学习的表现.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过渡: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拿好书快速地数数狼和羊进行了多少对话?(指名回答)同意吗?

3 细读课文、品读三次对话

4 默读课文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想想狼是怎样找碴儿的?说说你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 指名汇报7

过渡:同学们,学得那么起劲.老师真高兴!谁来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指名读)

2 狼为什么要这么说?它说得对吗?【没错,狼的.无理取闹就叫找碴儿,也是找借口】那应怎样读这句话.【指导读】

3 〖T范读

过渡: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它当时的心情怎样?应怎样来读这句话.

1 这句话说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上游在哪个位置?】

我们再把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谁愿意来读狼说的话,羊说的话?【注意读出狼和羊的语气,其他同学读旁白】

②狼还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师生合作读三次对话(男女)

过渡:大家能读出狼和羊各自的语气,那能不能加上动作演一演它们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分小组合作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并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愉快,演得最逼真!

4 演一演(小组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

指2个小组上台演,齐评议

小结过渡:大家真不简单,詹老师为你高兴.你们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演!

可是可爱的小羊糟了(请看大屏幕:演示狼扑向小羊)

五.延伸拓展

过渡:可怜的小羊怎样才能逃出狼口呢?请聪明的你帮小羊想个好办法,怎样才不会被狼吃了?【谁来说】

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麽话想对狼或小羊说的?

六、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倾听了狼和小羊的故事,掌握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詹老师为你们高兴!也代表狼谢谢你们为他提出了那么多善意的忠告,代表小羊谢谢你们为它想了这麽多的好办法.

请聪明的你,接着写写狼和小羊的故事?

标签:教案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