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唁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6篇(优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仅为1500万平方公里,不到太平洋的十分之一。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499米。古希腊曾把它叫做“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荷兰探险家W。巴伦支,把它划为独立大洋,叫大北洋。1845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命名,经汉文翻译为北冰洋。

北冰洋上空的极夜阳光

北冰洋是世界上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由于位于地球的最北部,每年都会有独特的极昼与极夜现象出现。每年10月到来年3月,冬半年为"长夜";4月至9月,夏半年为"长昼"。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就是一年。每逢长夜来临,大自然只有美丽的月光和五彩缤纷的极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安慰。在那无边的冰原上,阵阵五颜六色的极光,像突然升起的节日烟火,一下照亮半边天;他时而如舞在半空的彩条,时而像挂在天际的花幕,时而如探照灯一样直射苍穹。但极光的美,无法掩饰北冰洋恶劣的气候。这儿千里冰封,终年雪飘,天气严寒,冰山林立,这里的海冰,约有300万年的历史。

北冰洋洋面上的浮冰

冬季,80%的海面被冰封住,就是在夏季,也有一多半的海面,被冰霸占。但即使在这样寒气逼人的天地里,海藻依然生机盎然,海豹、海象时常出没于冰水之间;强悍的北极熊是捕鱼能手,狡猾的.北极狐常尾随在后面,企图不劳而获分享剩骨残肉。成群的鱼、雪鱼,长的又肥又壮;善于用冰雪造屋的爱斯基摩人,过着豪迈的游猎生活。在北极地区土著人、因纽特人世世代生活和居住在这里,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他们过着一种没有文字、没有货币、却是自由自在、自给自足的生活。随着时代的推移,因纽特人已经开始接受现代文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婉转、磕牙、撩动”词语;积累“丰富而不重复、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等词语。

2、抓“随时随地”一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维也纳充满音乐气息;通过具体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初步感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引导运用总分的写法进行写话练习,写出维也纳充满音乐的气息。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维也纳的生活之美、音乐之美;体会作者对维也纳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初步感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教学难点:

运用总分的写法进行写话练习,写出维也纳充满音乐的气息。

教学流程:

一、初识维也纳

1、配乐欣赏维也纳的.风情。

2、板书课题:维也纳

二、走近维也纳

1、导入质疑;

2、初读课文;

3、解决疑难字词。

三、感受维也纳

1、抓“随时随地”一词,整体感知维也纳充满音乐气息。

2、重点引导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

3、小练笔:

(选择一种声音写★,选择两种声音写★ ★ ,选择三种声音写★ ★ ★ )

维也纳的清晨,鸟儿的叫声丰富而不重复;教堂的钟声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

使“免费音乐会”达到了高潮。

第四板块:享受维也纳

四、激情引读

1、小结引读,升华感情;

2、引读:

2、总结全文,补充课题(板书:生活圆舞曲)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络、庭、敝、恋”4个生字,会写“络、箱”等14个字,正确读写“网络、遍布、五湖四海”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读懂本课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用途及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课前准备

1.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和设计好的表格,实物投影仪。

2.有条件的同学上网操作,尝试网络各种功能,如下载资料、网上娱乐、发送电子邮件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情不自禁 目不转睛 恋恋不舍 家庭 敞开

五湖四海 迫不及待 应有尽有 网络

2.指名读

3.齐读

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

1. 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你最想知道什么?(如,什么是“信息”?“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信息高速公路”通往哪里?“我家”是怎样跨上“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

2.老师把同学们问的问题概括如下:

(1)“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本文用信息高速公路来形容网络)

(2)“信息高速公路”有什么作用?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

“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本文用信息高速公路来形容网络,即互联网)

(1)出示网络幻灯片

(2)齐读句子(第2自然段第3句)

(3)用可以….可以…….还可以…….说句子

“信息高速公路”有什么作用?

(1 )出示幻灯片,读句子

5.同学们网络这么神奇,相信大家都很喜欢吧,那文中的我喜欢吗?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就知道了

投影出示以下表格,引导四人小组填。

我做了什么 看到什么 心情 感受

进入

访问网站

发电子邮件

6.全班交流。

7.同学们,从表格中的`词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作者对网络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喜爱之情)向这种“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在读书中运用,下面就让我们用喜爱之情来读3-6自然段吧

指导朗读,有感情朗读课文

1.听读3-6自然段

2.指名比赛读

3.全班配乐读

交流感受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对自己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2.师小结(出示教师寄语)

3练习

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后请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查一查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发电子邮件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百思不得其解见微知著领域

2、了解课文中写的三个事例,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个事例的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理解文中的三个科学故事,体会具体事例在说明观点的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并能仿照写法写话。

教学准备:

查找阅读有关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科学故事。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科学精神)

2、前面两课告诉我们哪方面的科学精神?(18课: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19课: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是啊,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和感受了居里夫人、中国航天人身上精神。

这一些科学精神是非常可贵,非常感人的,是值得去学习的。而具有这些科学精神千千万万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我们去敬重的。

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让我们继续了解和感受可贵的科学精神,另外,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要来学习这种写法。

3、出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课题,问: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读通读准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提问

课文里讲了哪几个人物?(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谢皮罗、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三个)

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类?(说理性文章或者议论文)

2、检查朗读。指名四个学生分别来读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检查词语。教师出示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词语,想想哪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指明朗读词语;重点理解一些词语;齐读词语。

重点学习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见微知著领域

司空见惯:意思(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反义词(、凤毛麟角)。书上“司空见惯的现象”指哪些现象?“司空见惯”还可以跟哪些词语搭配?(司空见惯的事情……)

追根求源:意思(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近义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

机械:“械”是形声字,用械组词。

逆时针:给逆组词。

无独有偶:意思(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举例。

见微知著:“微”、“著”的意思(隐约、明显),意思(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领域:用域组词。

四、快速默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

检查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朗读第一自然段。

2、课文举了几个事例?举这几个事例目的是什么?(为了用事例说明这个道理。)

3、找出课文中写这三个事例的内容。(3、4、5自然段)

五、初读三个事例,了解三个事例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概括这三个事例主要内容,有一个自然段可以帮助我们来完成这个任务,哪个自然段?(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写了哪几个内容?)

指明三个学生来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其他同学再想想,分别讲了什么?

给学生一些时间,可以自己说说,也可以在同桌说或者在小组里说。

请三个学生站起来说三个事例的内容。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三个事例的内容,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六、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也叫议论文,分哪几个部分,在课题上边写出课文的结构,并且在书上分好段。

检查讨论。着重讨论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第二和第六自然段也是在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三个事例的总起和总结,所以应该分到第二段,

教师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总结全文

七、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课堂目标

1. 认识笔画、笔顺,田字格,学习拿笔姿势,了解写字的意义,为学习写字作准备。

2. 阅读方面,学习两个句子读一首儿歌。同时认读7个汉字。

教 法

趣味教学法、观察法、谈话法。

教 具 生字卡片、课件。

课 时 3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句子,通过学习可以使我们懂得学习写字的好处,你们想学会吗?

二、教学句子。

1、教师反复带读这两个句子。

2、学生个人读。

3、分小组读

4、齐读。

三、认读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1、从第一句话中抽出 语文课、我们、写字 、三个词语认、读、记。

2、从第一句话中抽出 笔画、笔顺、认真、三个词语认、读、记。

四、集中识字

1、出示字卡,师领认读。

2、学生自由读。

3、分小组读。

4、齐读。

五、游戏

1、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

教学回顾:

学生能认识句子、词语,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句子,同学们记得非常好。(出示课件)看谁能把它读的准确、声音响亮。

2、今天,我们还要从中找出7个字娃娃,作为我们的好朋友。

二、识字教学。

1、出示字卡,师边说边贴。

2、生独立识字。

3、小组内识字。

三、游戏识字。(激趣识字)你们想不想和字娃娃做朋友呢?你只要准确读出字娃的音,就可以和它们做好朋友。比比看,谁找的'朋友多。

教学回顾

能认识7各字娃娃,并能记住。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生字,那么,你想把他们写下来吗?今天老师就教你写字。你们愿意吗?

二、课件出示丁丁写字的姿势

先指导学生观察,再说一说怎样写字,让学生写字要做到“三个一”并直接用课件向学生讲解一尺、一拳、一寸的具体长度。

三、指导实践

1、让学生演示怎样写字。

2、同桌互相纠正姿势。

3、练习描图。

四、课间律动。

五、课件出示田字格。

六、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五种笔画。

教学回顾

能掌握正确的写字知识,书写工整。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小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较浓,乐于动手实践、乐于探索、乐于展示自我。但这篇课文的社会背景距离孩子们较远,他们不容易理解,所以搜集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的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经过调查,班上的孩子们有90%以上都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对于少数几个不会的孩子,我组织班上能熟练使用电脑的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了数次培训,达到会搜索、打开网页,保存文件等基本条件)。针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特设计了本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切之爱。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质疑择题:

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3、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充分质疑、解疑后留下的悬念?(交流)

4、师生共同择定中心研读题:“爱:”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初读到位的基础上,通过质疑谈话,直入开放性的研读专题:“爱:”最具研究价值,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纽结点,以辅射全文,收到“牵一发动全身”、“以一当十”的效果,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究。]

二、读研,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内或就近选择学习伙伴,自行补充开放性研读专题,再充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课文(找、议、画),研究、解疑,体现个性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不在于追求统一答案,而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展开。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各抒己见,思维互助,主动发展。]

三、交流,合作解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进行学情汇报。在充分交流父爱子、子爱父的研究体验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喜欢的语段,读中感悟,读中抒情。

其中穿插体现学生见解的问题谈话:

①叙利奥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该怎么办呢?

②“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怎样理解:

同时通过图片、创造性表演、课件演示等引导学生升华情感,与作者、教材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读研的课堂交流,体现开放性、多样化和较大的自由度,教师表现为引导、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充满人文情怀。]

四、总结,拓展延伸

(一)研读教材中的“爱”

1、研读全册教材:你认为哪些课文体现了这种家庭中人之爱?

2、小组研读教材:

查看目录——回顾课文——感悟情爱——感情朗读

3、交流:

(二)“研读”生活中的“爱”

1、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生活中你还感受到哪些爱?我们应该怎样做?(课件演示)

2、推荐课外阅读: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为《爱的教育》)

3、歌曲结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学会课文的基础上,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学生由研究学习到研究生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更加深化了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研究性学习”]

标签:教案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