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念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推荐)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短文,读懂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2.读读、写写、抄抄,积累有关诚信的句子。

3.读读背背,积累有关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成语。

4.学写钢笔字。

5.说话训练。

6.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短文阅读训练;积累有关成语和句子;说话训练。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短文阅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练习6。(板书练习6)

2.浏览练习,说说有哪些学习目标?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短文阅读训练;积累有关成语和句子;说话训练。

二、完成各项练习

1.读故事,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思考课后问题。

(2)独立答题。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三题:“我们”在短文中指谁?“我们最值钱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你认为世界上最值钱的是什么?

(5)指导朗读短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有关成语和句子;说话训练。

教学过程:

一、读 、想想 、抄抄

1.(1)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有关诚信方面的)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条,说说理由。

(5)赛背,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背下来。

(6集体背诵,巩固。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

(3)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成语,相机解决。

(4)说说这些成语是哪一类的。

(5)赛背,准备3分钟,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背得多。

二、做做说说

(1)教师讲述有关核潜艇的知识。

(2)学生复述(先在四人小组中讲,然后推派一个主讲人到全班交流),评比优秀。

(3)在小组中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兵器资料或实物,说说你搜集的是什么,讨论怎样把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4)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选几个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三、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储备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能力培养点:

赏析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学习描绘秋天的手法,背诵咏秋的名句。

情感体验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教具准备:投影仪、收音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

一、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二、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出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三、研读赏析:

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四、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五、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六、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七、布置作业

1.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延伸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安排摘抄写“秋”的诗文,并做点评,是培养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有效方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小组合作,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非典图片)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以“从文中我了解到了”为句式搜集信息,每组不少于3条。

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2、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下面请两组同学列本文的结构提纲:

(小组分工、组间不准抄袭)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及危害:毁灭物种、经济损失(2-4段)

生物人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跨国贸易(5段)

揭示态度:不同(6-7段)

采取措施:(8段)

教师对比点拔,明确说明顺序: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教案四》,来自网!/jaFile/2010112000053334.com

“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3、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①打比方:课题“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作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形象生动,增添文章情趣。

②列数字:“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通过精确的数据对比,清楚地阐明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之严重。

③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支撑说明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第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具体说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

三、亮点探究:

播放课件,让学生对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形成感性认识。

围绕“对‘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为干预”这个话题,结合第7段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基本观点:

(1)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

(2)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如果听任其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社会将会有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课堂高潮:

拓展性学习:对生物入侵者现象设计理想的治理和预防方案。

组织形式:抽题(激趣)------设计方案(小组合作)------评委打分(同学聘定)-------专家点评(生物教师)

A、我国暂停从菲进口凤梨香蕉种苗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齐中熙)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B、飞机草蔓延牲畜死亡

飞机草,一种绿意盎然的菊科半灌木植物,却使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畜牧业遭受

空前打击,天然草场被大面积侵占,牲畜死亡,畜牧业减产,原本并不富裕的彝族老

乡因此雪上加霜。州政府在5年前就出台了红头文件,要求全面动员,防除毒草。

C、野兔成灾

1939年野兔入侵澳大利亚,糟蹋了饲养绵羊的牧场,使誉满全球的澳洲绵羊绵羊的锐减,最后政府动用空军、用毒剂、花巨资修防兔栏、请细菌学专家研制涎瘤炎这种恶性的传染病,这才控制住了兔子造成的灾害。

方案构想:

(一)严防死守;生物治理;保护自然。

(二)谨慎引种;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三)政府出资;万众一心;寻找天敌。

(四)加大宣传;严格检疫;法律保障。

(五)变废为宝;零报告监控;农林质检防疫部门配合。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一、交流展示,引入教学

1. 交流课前搜集的对子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有谁在课前搜集到了对子词句?是从哪儿搜集到的?请给同学们说说好吗?(交流)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一口气说了很多对子,说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相信其他同学都能说。

2 .谈谈课前了解的对子知识,鼓励探究学习。

师:前面,有很多小朋友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对子。现在呀,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什么叫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看来,小朋友们在课外已经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子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学习更多的对子,了解更多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

二、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1 .初读对子,感知生字。

(1)小朋友,请把课文试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想办法。

(老师可以边巡视边点拨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位小朋友敢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3)谁来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

(4)两位小朋友评得很对,范读得也很好。现在全班齐读课文。

生齐读(也可自由读、分组读,直到读准、读通、读熟为止)

2、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非常调皮,跳到这儿来了(出示课件),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

(1)生自由读、小老师带读。

(2)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记在头脑里。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生字,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教师出示生字卡)。

(3)同学们想的办法非常好,有些字还可以组成对子(组词)来记住它。如记“恨”-字,可以通过组“爱对恨”来记;记“贫”字,可以通过组“贫对富”来记……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悟积累

l .引导学生朗课文,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出示课件)

(1)现在同学们读课文第一组对子,边读边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值得爱,哪些应该恨?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生读(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教师或学生示范读……,总之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节奏来,读出意味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适当点拨一下“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等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

(2)现在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二组对子边读边体会: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冷、什么是暖?什么叫饥寒、什么叫温饱?……

生读(侧重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对“索取”、“奉献”等较抽象的词语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2 .简要介绍对子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发现对子的规律。

(1)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全部是对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对子?

对子就是同学们常听说的对联,对联又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等;在形式上有正对、反对……)

(2)同学们读了今天的对子有什么发现?(老师可出示例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每组对子的两句字数相等、每组对子的内同都是相关的,上下是衔接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新知识,遇到一组句子要判断它是不是对子,要通过多读多想、多体会来判断!

3、指导学生积累对子,练习对对子。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并学着课文中的对子练习对几个对子。

生读背对子,练习对对子(可以先分小组对,然后在全班交流,并引导评一评)。

(2)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好、背得好、对得也好!现在我们要练习用在第一册和本册中学到的字词对对子。

例:硬—软、浅—深、反—正、容易—困难… …

二、指导书写,引导拓展

1 .引导观察,把握要领。

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要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字的特点)。

(1)“丑”字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 …

(2)“暖”字的右边不是“爱”字;

(3)“贫”字上面是“分”不是 “今”。

2、生练写、评价。

3、引导拓展,增强素养

今天,小朋友们学了很多对子,还知道怎么对对子!回家后,把学过的对子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抽时间搜集一些对子或写一些对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好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句认识图上的6种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2.能正确读写本课7个生字,认识4个新偏旁。

3.看图读文理解6个词语意思。

4.能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音节卡片,图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句认识图上的6种动物:猴子、小兔、松鼠、公鸡、孔雀、鸭子。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二)看图读文,理解6个词语:公鸡、鸭子、长、尾巴、一把、的。

(三)能独立认读音节。朗读短文,学习问话的读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二)学习句子、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汉字卡片:八 鸟 爸 白 好 看 子

2.读带调韵母卡片:

u0 7i 2n g3n $u #ng u@ u8 3o

(二)指导看图。

1.今天我们要通过学词学句,知道6种动物尾巴有什么特点。谁知道是哪6种动物?看图按顺序说一说。(猴子、兔子、松鼠、公鸡、孔雀、鸭子)

2.仔细看图,看看每个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三)看图读文。

自己读短文,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读准字音。

3.自己再读短文,要读正确。

4.教师范读问句。先认识问句,问句是指出问题的句子,在句尾用“?”问号,跟老师说三遍“问号”。再指导问句的读法,读问句时语气要上扬,(示范)读答句时语气要平缓,肯定。(示范)

5.自己练读,同桌读。

(四)看图学词学句。

1.看“猴子图”,读句子,理解句义。学习“尾巴”、“长”两个词语。

(1)谁能找到和猴子里有联系的一个问句和一个答句,读一读。(学生读一对问答句)

(2)谁知道都什么动物有尾巴?(板书:尾巴)

(3)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长)“长”和什么词的意思是相反的?(短)长是指一个物体的长度比较长说的。这里的长是说猴子的尾巴比别的动物尾巴长。(板书:长)

(4)指导朗读句子。找两个同学,一人读问句,一人读答句。(同桌互相练习)

2.看“兔子图”,学习读句子,理解句义。

(1)看图找有联系的问、答句读一读。

(2)兔子尾巴的特点是什么?长得什么样?

(3)练习读句子。(同上)

3.看“松鼠图”,读句子,理解句义,学会词语“一把”。

(1)看图,自己练读有关的句子。

(2)看图说说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子。(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很蓬松,经常翘到身子后边)

(3)读读问句。问:“好像”是什么意思?生答后师述:“好像”在这句里是打比方的意思,是说松鼠的尾巴和打开的伞有相似的`地方。不是说这两样东西一模一样。

(4)这句话中的“一把”是什么意思?

师述:“一把”在这里是表示数量的词语。(板书:一把)

(5)指名让两个学生读这一组问答句。

(6)学习练习朗读。(自练、互练)

4.朗读第6句话。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看“公鸡图”,读句子,理解句义,学习词语“公鸡”。(方法同前)板书:公鸡。

6.看“鸭子图”,读句子,理解句义,学习词语“鸭子”。(板书:鸭子)(略)

7.看“孔雀图”,读句子,理解句义。

8.读后6句话。

(五)朗读短文,总结课文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哪些动物是从长度(形状、外观)介绍的?(几个问题分别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4个新偏旁: (八字头)、鸟(鸟字旁)、扌(提手旁)、白(白字旁)。

(二)学会7个生字:公、鸡、鸭、长、巴、把、的。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词语卡片:公鸡鸭子 长尾巴 一把的

2.指名读短文。

(二)认识4个新偏旁。

1. (八字头)。(随教师读三遍)

2.鸟:鸟字旁。(同上)

3.扌:提手旁,笔顺是一 扌,一共3笔。(随教师读三遍)

4.白:白字旁。(同上)

(三)学会7个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基本笔画。

1.公,拼读音节g#ng,读词语:公鸡。

(1)识记方法,启发学生自学,说方法。①偏旁加笔画。上面八字头,下面第一笔撇折( ),第二笔点()。②数笔画:一笔撇( ),二笔捺( ),三笔撇折( ),四笔点(公)。

(2)书空练习。(①拼读音节,②字形结构,③偏旁,④笔顺笔画,⑤一共几笔,⑥本课词语)按上面6点进行书空练习。

如公:g#ng,上下结构,八字头,一笔撇,二笔捺,三笔撇折,四笔点。一共4笔。公鸡的“公”。

(3)口头组词语:公鸡公共公物公开

2.鸡,拼读音节j9,读词语:公鸡。

(1)识记方法:偏旁加笔画。

左右结构,左边2笔,一笔横撇( ),二笔长点( ),右边是鸟字旁。

(2)书空练习。(同“公”)

(3)这篇短文介绍了公鸡的什么特点?(尾巴弯)读读有关的句子,指名读。

3.鸭,拼读音节y1,读词语:鸭子。

(1)识记方法,偏旁的笔画。

①偏旁加笔画。左右结构,左边第一笔是竖(丨),二笔横折( ),三笔横( ),四笔横(曰),五笔竖(甲),右边加鸟字旁。

②偏旁加旧字改笔画。左右结构,左边把“田”字的第四笔竖,改为第五笔下面出尾。右边是鸟字旁。

③偏旁加旧字添笔画。左右结构,左边把“曰”字加一竖(甲),右边是鸟字旁。

学生自学后,可能说出几种方法,让大家评议哪种方法简便,容易记。

(2)书空练习。(同“公”)

(3)短文里介绍了鸭子尾巴的什么?(形状)请两位同学读读有关的问答句。

4.长,拼读音节ch2ng。

(1)识记方法:按笔顺笔画记字形(数笔画)。

(2)教师边板书边口述指导笔顺,一笔斜撇( ),二笔长横( ),三笔竖钩( ),四笔捺(长)。

(3)教师带学生书空。

(4)和“长”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

(5)短文里介绍谁的尾巴长?请两位同学读读有关的问答句。

5.巴,拼读音节b1,与爸b4的读音区分开来。读词语:尾巴w7i b1,“巴”在词尾读轻声。

6.把,拼读音节b3。区分开与爸b4、巴b1的读音。读词语:一把。

(1)识记字形方法:偏旁加熟字。左右结构,左边提手旁,右边尾巴的“巴”字。(让学生自学)

(2)书空练习。(同“公”)

(3)“一把”在句子表示什么意思?

(4)找两位学生读读有关的问答句。

(5)教师介绍,“把”字除了组成“一把”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外,还可以组成“把守”:把守大门;“车把”:自行车的车把;“把手”:门把,锅把。

7.的,拼读音节de,读词语:谁的。

(1)识记方法:偏旁加笔画。左右结构,左边白字旁,右边第一笔斜撇( ),二笔横折钩(勹),三笔点(勺),共8笔。

启发学生自学。

(2)书空练习。(同“公”)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的步骤:第一,看清整体或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找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三,知道每一个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记住偏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公”、“巴”,让学生自学后,请两个同学到田字格黑板中去写(拿看书),大家评议,教师订正后,学生自己练写。

3.鸡。

(1)看清整体位置,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插左。

(2)教师示范指导。第一笔横撇,从左下格中心点下面起笔,写斜横快到竖中线顿笔写折,撇向左下格中心点左上方,要有尖。第二笔,长点与撇交叉在横中线上,过横中线一点儿与折对齐。第三笔小撇,从竖中线左边离边线三分之一处起笔,撇到上半格中间不到竖中线。第四笔,横折钩,靠竖中线挨撇尖起笔,快到右上格中心点顿笔写折,斜向左下方到横中线挑钩。第五笔,点,点在横折钧中间。第六笔,竖折折钩,接撇头起笔,压竖中线直写过中心点一点儿折笔斜横,压横中线到离边线三分之一处顿笔写折,斜过下半格中间挑钩。第七笔,大横,从左边长点下面起笔过竖中线到竖折折钩里收笔。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

4.鸭。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插左。

(2)教师指导:左半边“甲”,中扁日,占左上格,右下角,左边过中心点一点儿,第二笔,横折,折压上竖中线,向下斜竖。第四笔,横,压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写到下半格中间收笔。右边“鸟”字写法与“鸡”相同,只是整体向右移一点儿。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

5.长。

(1)整体位置:四边留空相等。

(2)教师提示:第三笔竖钩靠近竖中线,第二笔大横,斜压横中线,第一笔,撇到横竖交叉点上方一点儿,第四笔捺,从横竖交叉点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6.把。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2)教师提示:①记住提手旁的写法、位置。提手旁占左半格的中间,第一笔横。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杨树虽然默默无闻,但却为人类奉献出欢乐与关爱。

2.通过学习课文,发散学生思维。

3.认识课文中的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想象大叶杨会唱些什么?你会对大叶杨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春天到了,许多树木都生长发芽,请你看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显示课件)

在我们北京街头,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杨树,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叶杨。大叶杨不仅能为我们带来凉爽,还会唱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的杨树之歌。

板书:杨树之歌

二、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这节课,就让大叶杨的歌声伴随我们一道快乐地学习。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小诗,请你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字。

指名小组朗读课文,思考:大叶杨是怎么歌唱的?

显示: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你觉得大叶杨唱歌时是什么心情?你能把大叶杨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就读这段话。

三、学习课文

1、大叶杨这些优美的歌,都唱给谁听呢?你从哪小节知道的?读读。

板书: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出示课件,图)

看,在杨树下,小宝宝高兴地和蝴蝶捉迷藏,老奶奶在树下聊着家常,老爷爷悠闲地下着象棋,大叶杨会对他们唱些什么呢?请你再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想一想。

课件:大叶杨对小宝宝唱:“。”

大叶杨对老奶奶唱:“。”

大叶杨对老爷爷唱:“。”

大叶杨对()唱:“。”

你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感受到了大叶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能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段话吗?

2、大叶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的歌,他们还边唱边拉起手(课件显示课文内容),学生齐读。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大叶杨,让我们起立,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这段话。

3、(课件)配乐:看,这就是普通的大叶杨,它们伸展着绿色的枝叶,挺立在居民区、道路两旁,在微风中,它们轻轻地歌唱,歌唱着生活的美好与欢乐。大叶杨,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存,即使是荒野、沙漠,依然看得见它们挺拔的身姿。它们不仅为人们送去绿荫,而且它们以自己挺拔的身躯抵挡沙尘暴对人类的袭击。大叶杨,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环境的保护神。它们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了许多有用的事情。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大叶杨说些什么?

4、样子,同学们对大叶杨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读出你们对大叶杨的感情来。

5、你们的读书声,大叶杨可高兴了。他也想参与你们的学习,你们愿意吗?

请同学们把书上识字表里的字读读。看,大叶杨的叶子上写着什么?(学生读,老师贴)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生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现在,我们一起读读,如果哪个字你觉得记起来有困难请你举手,我们一起来解决。

教师指读。

6、字学会了,现在我们来个读词比赛好吗?

(课件)看,这有四列火车,分别是“春、夏、秋、冬”号,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任选一组词读,读的正确的,就能获得读词小能手的奖章。

7、比赛完了,大叶杨还送给我们一首歌呢!看,是什么?(学生读)

指读、齐读。

这几个字你觉得哪个字难些,举手。教师指导写。

剩下的几个字,你最想写哪个就写哪个。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语文教案 篇8

一、认知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情感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四、学法提示:

1、问题讨论法,筛选出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2、分析文章中的一些长句,挖掘一些词语的深层含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示

1、字音

搜集札记琐屑狭隘

2、释义

琐屑:

审慎:

札记:

变异:

遗传:

不足为奇:

二、初读课文,知识点积累

1.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2.初步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A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B进化论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自学课文,了解本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讨论以下问题:

A《物种起源》是怎样由来的',完成KKL第5小题。

B《物种起源》为什么会提前发表?

C《物种起源》为什么还比较简短,完成KKL第10小题。

D达尔文研究物种用了主要方法是什么?

E关于物种起源问题,作者有哪两个主要观点,完成KKL16—20小题。

4、本节课内容小结。

5、完成课后作业

a课后练习四

b用圈点法划出文章中你所认为的关键语句,并说明原因

C读本第八课《奇妙的克隆》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筛选关键句。

A首先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学生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句)

b、从结构看,重要的过渡句、总提句及总结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在文中各找出一个过渡句、总提句和总结句)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文中那些句子反复出现)

B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2、研读课文,欣赏品味

A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自行圈点)。

B以其中的一种精神为话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完成作业:

1.完成KKL4、8及阅读迁移

2.预习《神奇的极光》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个长句,选择对本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播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A以槲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要爱护鸟类,知道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第一图上画的是什么?(笼子里面关了一只小鸟)(一个小朋友在旁边看

2.让学生观察第二图上画的是什么?(小朋友把小鸟放了)(小朋友放了小鸟,他非常高兴)

3.板书:放小鸟。(学生朗读)

4.小朋友为什么要放掉小鸟那?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减字。

(2)给各个自然段标出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朗读。

羽毛一闪非常一定决心想找着急焦急翅膀窗外嘴喝朝

(2)指名朗读生字词,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

(3)朗读课文,指名学生读,轮流读,讨论各自然段的大意。

老师归纳:

a姑妈送我一只小鸟,我把它养起来。它一动不动,我很着急。

b窗外有鸟在叫,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c我决心放小鸟。

d我打开笼子,放走小鸟。

(4)出示长句子:

a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b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

c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d我打开笼子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然后就跟着妈妈飞走了。

(5)学生练习朗读,注意停顿和连接。指名读。

3.朗读全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非常决定

(1)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谁记得快。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

2.描红。

四、作业

1.写字。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按照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作者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的心情变化。

3、通过感悟文章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教学难点:

从小作者心情变化的描写中比较两次爬树的不同,渗透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朗读法,对比法,自学法,合作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平时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里玩呢?生汇报:我和爸爸妈妈到花溪公园玩。妈妈带我去天佑城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顺峰山。在家乡时爸爸带我爬过村边的大榕树。……

2、引出课题。

3、审题。从课文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你想进一步了解什么?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

生:我了解到作者通过写我学会了爬树来体现爬树的乐趣。我知道这是一写事的文章。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想像爸爸教我如何爬树?

师:你为什么要用上“想像”?

生:因为我爸爸不要说教我爬树,就是我要出去玩他都不准,说不安全,何况这里也没有树爬,所以只能想像。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水渠qú 桧guì树 槭qì树 凹āo进去 恍huǎng惚hū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说说你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词语?

大呼小叫 热身赛 莫名其妙 恍恍惚惚 盘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学生浏览课文,看看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又记叙了哪些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板书小提纲——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变化?小组内阅读交流。

(二)集体交流,共同品读。

1、围绕本单元主题“乐趣”,查找文中能表示“乐趣”的相关语句。

(爬树“非常舒服”“很快乐”“很舒服”等语句,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树,来自树上能看到而在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也来自“爬”的过程,来自爬树过程中体会到的`父子情。这便是爬树的乐趣。)

2、交流:爬树前“我”的心情怎样?

(“我开始担心起我能不能爬上树,爬树要有什么本事,要不要带一些手套、护膝”这句话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担心”。)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担心。

4.交流第一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紧张地爬上树杈,手死死地抓住,腿不顾一切地翻下去,肚皮和胸脯全都不敢松劲地树身上······”),抓住“爬上,抓住,翻下去,贴在”等描者动作的语句体会。

5.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板书:紧张。

6.交流第二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不知怎么的,我越来越觉得身子底下的树干很亲切似的,我贴着它,抱着它,抓着它,好像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有时,还会觉得它是活的,而且很温暖,不像爬铁管那样令人发抖。······我的四周都是枝条、绿叶,我像只猛兽,站在地球上!”)

7.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自豪。

8.比较:第一次爬树和第二次爬树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爬树:大呼小叫,像动物。

第二次爬树:觉得亲切,像猛兽。

9.交流爬树后作者的心情。(围绕课文第19—22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10.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1.结合课文中的疑问句“人在树上真的很舒服。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的主题。

3.引导学生深思:现实生活中“爬树”不太可能,那么应该怎样回归自然呢?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想与?

4.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5.课堂。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仿写一习作:《爸爸带我去 》或者《××带我去 》。

六、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树

爬树前 担心

第一次爬树 紧张 回归自然

第二次爬树 自豪 热爱自然

爬树后 快乐 保护自然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