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桃花源记》 10

《桃花源记》 10

果儿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桃花源记》 10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          导语: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          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 )       屋舍俨然(y n)     阡陌交通(qi nm )            黄发垂髫 (ti o)     便要还家(y o)            刘  子  骥( j    )       诣   太  守(y ) 

四、          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同学齐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五、小结  (1).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    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寻:寻找         寻向所志                     房子       屋舍俨然      &nbs

《桃花源记》 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