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攻心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点:

1.通过开展赠言活动,旨在告诉学生,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使学生留心生活,注意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

2.通过学习写赠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

3.初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设想:

1. 分小组研讨,让学生共同完成赠言。

2. 公开评选,评出最佳赠言写作手一名,优秀赠言写作手七名;最佳赠言一条,

优秀赠言七条,并编辑初一(11)班和初一(13)班“赠言集锦”。

3.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讲解赠言的'形式及写作技巧。

教学步骤:

一、 介绍什么叫赠言。

二、 赠言的形式与写法。

三、 学生搜集有关新年的各种赠言,或自己曾得到的赠言,体会赠言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写赠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会欣赏及评价赠言。

教学步骤:

一、 简单复习赠言的写作形式及技巧。

二、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赠言写作。(可互相讨论,共同完成)

三、 分组选出优秀赠言,写到黑板上。

四、 在全班进行公开评选,公开竞争。

五、 评选出最佳赠言写作手一名,优秀赠言写作手七名;最佳赠言一条,优秀赠言七

条。

六、布置编辑“赠言集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准备】

整副图片(荧烛、蜜蜂、月亮、小鸭子)图(森林)、录音机、磁带、苹果树、苹果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3个生字,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鸭子回家》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初步归纳出什么样的行为是勇敢的。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有一天,森林里举办拔河比赛,小动物都跑去看比赛,比赛完了,小动物们纷纷回家了。可是,有一只小鸭子看完比赛却迷路了,天渐渐黑了,怎样才能找到家,找到亲爱的爸爸妈妈呢?谁能帮它想想办法。那么,小鸭子到底是怎样回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鸭子回家》。

学生根据创设的情景回答提出的'问题。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与交流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认字,在识字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3. 出示长满聪明果的智慧树,组织学生进行摘果子游戏

检查认字情况。

1. 在小组内一起认字,并读给伙伴听。

2. 交流: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3. 汇报自学结果,说对了,把聪明果作为奖励送给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读课文。

思考:

1) 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的到了谁对它的帮助?

2) 他们是怎样帮助小鸭子回家的?学生回答的对,适时出示图片,边板书:保护、灯笼照、送)

2、启发学生:

(1)天黑了,小鸭子迷路了,在三位朋友的帮助下,小鸭子走出了森林,终于回到了家。(边说边将小鸭子移至房屋前)小鸭子会对三位朋友说些什么呢?

(2)三位朋友是怎么说的?

1)、各小组讨论: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鸭子是一只勇敢的小鸭子?(板书:勇敢)

2)、小鸭子遇到困难表现得很勇敢,那么如果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生活实验进行交流、对话。 学生找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用高兴的语气读,练习读。 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商量找答案。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怎样做才算勇敢。 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表演小鸭子回家

出示头饰若干,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小鸭子回家 月亮(送) 蜜蜂(保护) 萤火虫(灯笼照) 小鸭子(勇敢)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14张、插图幻灯片5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字母卡片z、c、S,整体认读音节卡片zi、ci、si。读一读后,说说它们各叫什么?(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说说什么叫整体认读音节?(直接读成一个音,不用拼读的音节。)

二、教学新课

1.教学zh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女孩坐在椅子上织毛衣。)

(2)教读音:出示字母卡片zh。

告诉学生:zh的发音与织毛衣的“织”发一样的音,就是读得轻短些。

发音的部位和方法:翘起舌尖,抵住硬腭的前部,就是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稍稍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教师示范、领读。学生仔细听,然后模仿。“开火车”轮读。

(3)教字形:板书zh

看着图画说说zh像什么?(z像马扎,h像小椅子。)

告诉学生这个声母是z和h合成的,但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记。

2.教学ch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男孩坐在椅子上喂小刺猬东西吃。)

(2)教读音:出示字母卡片ch。

告诉学生:ch的发音与吃东西的“吃”发一个音。就是读得轻短些。

发音的.部位和方法:发音动作基本和zh相同,可是在舌尖稍稍放松的时候,要送气。

教师示范、领读。学生仔细听,模仿。“开火车”轮读。

(3)教字形:板书ch

看着图画说说ch像什么?(c像小刺猬的身体,h像小椅子。)

告诉学生,这个字母也是c和h合成的,要整体认记。

3.教学sh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小狮子蹲在一把椅子下面。)图上的小狮子和椅子合起来形似sh。

(2)教读音:出示卡片sh

告诉学生:sh的发音与小狮子的“狮”发一样的音,就是读得轻短些。发音的部位和方法:翘起舌尖,靠近硬腭前部,让气从当中挤出来。

教师示范、领读。学生仔细听,模仿。“开火车”轮读。

(3)教字形:板书sh

看着图画说说sh像什么?(狮子的头和身体像s形,椅子似h,合在一起像sh)

启发学生说这个字母是由哪两个字母合成的。

4.教学zhi、chi、shi

(1)板书zhi、chi、shi告诉学生:它和zi、ci、si一样,也是整体认读音节。(2)练习读zhi、chi、shi的四声。三、指导书写1.告诉学生z占中格,h占上中格,写时把两个字母靠近些。让学生抄写字头。教师巡视指导。

2.用同样方法教学ch、sh。四、巩固练习1.抽读卡片:zh、zhi、ch、chi、sh、shi2.比较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带调练习读音节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字母卡片和整体认读音节卡片。

2.抽读带调音节卡片。

3.指名书写zh、ch、sh。

二、教学新课r和ri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日光下幼芽茁壮成长。)

2.教读音:出示字母卡片r。

教师示范,领读。学生模仿,“开火车”轮读。

发音的时候舌尖翘起来抵着上腭的最前部,当中留一条窄缝,嗓子用力发音,让气流和声音从窄缝中挤出来。

3.讲字形:板书r

看图说说像什么?(幼芽)

4.指导书写:

告诉学生,r占中格,先写一竖,然后在竖的顶端往右写一弯笔。

5.教学ri

把r读得声音大些长些,就是整体认读音节ri,四声练习。

三、拼音练习

1.zh、ch、sh与a、e、u相拼练习,r和e、u相拼练习。

出示小黑板: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指名直呼音节练习。

2.练习直呼书上的音节。

3.练习三拼音节。

出示:zh—u—osh—u—o

要求学生在读音节时,摆好zh或sh的口形,u、o快速连续,一下子直呼出来。反复练习,达到熟练。

4.看图读拼音。

出示图画,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直呼图下音节:cī、zhu、zi

四、指导学生读课文。按顺序读,从上到下,从左往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

2、让学生从小养成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懂得倾听;

3、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实践中锻炼倾听能力。

教学难点:

锻炼倾听能力,提高倾听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大家听故事,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出示故事,学生倾听并发言。

师:故事里的小朋友不但自己不能学到知识,还影响了老师和同学,是对老师、同学的不尊重,是没有素养的表现,长久下去会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板书课题:学会倾听

二、合作交流:懂得怎样倾听

1、师:认真地“听”别人说话,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得到,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请小朋友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看哪组想得最周全,随时作好笔记。

2、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归纳为倾听的方法,即“四心”

诚心:抱着谦虚态度听;

专心:仔细地听,不要三心二意,上课时听到重要的地方可作笔记;

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应心:给予适当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想大家一定都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三、活动:践行倾听之道

1、活动一: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

教师出示材料:

时间:早上 地点:上学的路上 人物:玲玲和妈妈

“玲玲,小孩子要讲礼貌,不能骂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

“妈,我知道了!还用你来讲!”玲玲打断了妈妈的话。

“你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妈,我知道了!知道了!你还要讲!

”玲玲极不耐烦地说道。

“玲玲,你怎么能这样跟妈妈说话呀?”

“我不说了!”于是,一溜烟地跑了,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

学生讨论、交流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并发言。

师:和长辈交谈要有礼貌,要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和建议,自己才能更快的成长。

2、活动二:播放各种声音,测测学生倾听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心情,听老师播放一些声音,看看谁的倾听能力最强,听的时候可适当作好记录。 学生认真倾听,发言。

师:同学们的倾听能力可真强,说出了这么多,可见同学生们都在用心地倾听。

四、自我剖析环节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近段时间,面对父母的唠叨,你倾听了吗?面对老师的教诲,你倾听了吗?面对同学的苦恼,你倾听了吗?把你做得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写下来。 生活动,交流。

五、总结提高

师:的确,倾听自然,倾听生活,倾听他人,你将会有一种美好的享受,一份意外的收获。倾听父母的唠叨,爱意满满;倾听老师的教诲,知识多多;倾听同学的苦恼,友情浓浓……同学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乌斯曼老爹补碗的秘密,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乌斯曼的话,明白只要认真,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揭题激疑。

1.板书课题。

2.激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国王的一只宝碗摔碎后,召来全国的陶工补碗,可是大家都没法补好,乌斯曼老爹在一年后交给国王一只和宝碗几乎一模一样的瓷碗,保住了大家的性命。最后乌斯曼老爹把他补碗的秘密告诉了孙子。)

3.给课文分段,并用小标题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2自然段):碗摔碎。第二段(第3-6自然段):补碗。第三段(第7-9自然段):补碗的秘密。板书:碗摔碎——补碗——补碗的秘密

三、细读课文,感悟道理。

1.快速读课文。

思考: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

(1)从哪儿看出国王对宝碗的喜爱?(派一百个士兵守护它、请邻国的国王来观赏宝碗、气得三天没吃饭、捧着宝碗看了又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等。)

(2)找出描写陶工们神态、语言的句子画记下来。想一想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①陶工们都傻了眼,他们对国王说:“就是神仙下凡,也没办法把这么碎的碗补好。”

②陶工们整夜对着碗发呆,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

③老爹,救救我们吧!

以上句子表现了补碗的难度非常大,要把碗照原样补好是不可能的。同时也说明了碗能否补好关系到陶工们的性命。

(3)乌斯曼老爹补碗的秘密是什么?

(4)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①我和你们做得一样,没有什么秘密。我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要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②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只要认真对待,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3.讨论:从乌斯曼老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世上无难事”,只要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事,再难的事情也能做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4.结合亲身经历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5.小结:乌斯曼老爹不愧是手艺的陶工,他将自己重新做的一只碗交给了国王,挽救了所有陶工的性命。同时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灵活应对。板书: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

2.检查交流。

重点指导:“致”的右边是“反文旁”,不要写成“折文旁”。“傻”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了“囱”。“竟”要与“竞”区别。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30国王的宝碗

碗摔碎——补碗——补碗的秘密

(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2.会认9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使学生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知道中国有长江、黄河和长城。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知道中国有长江、黄河和长城。

教学难点:

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听预报员的讲解,看看地图上的黄河、长江在什么位置。

二、谈话导入:

昨天晚上你们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了吗?你们知道黄河、长江在什么位置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 我坐上了飞船(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看在飞船上看地球能看到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8课。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确?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读后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3个自然段)

5.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是不是把每个音读准确了?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你坐在飞船上看到什么了?请你用铅笔和尺子把你看到的画下来。

2.把画下来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小伙伴听一听。

3.指名读第一段。现在我们就再一次坐上飞船,飞向太空,愿意去吗?请大家看录相。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刚才画过的句子。看到什么了?板书:看见高山、平原、岛屿、海洋

(2)实物投影出示书中这幅图:让学生到图前指一指哪是高山,哪是平原,哪是岛屿和海洋。

(3)很多同学都看了天气预报,能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吗?请同学到黑板上指一指。

(4)教师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

①你们坐在飞船上看到了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你们心情什么样?(激动、高兴)

②自己用这种心情试着读一读。

③指名读。

④评读。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⑤教师范读。注意“啊!”要读出感叹的语气,突出“看见”、“有…有…还有…”。

⑥学生模仿练习。

⑦指名读。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还看到了什么?读读你画出的句子。板书:黄河、长江、万里长城

(2)请学生到图前指一指。

(3)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找一找黄河、长江、长城。

(4)指导朗读。

①自己用学习第二段的语气读一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指导读。

6.请学生把第二、三段连起来读一读。

7.结合课后练习3,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的长江、黄河、长城,在课本上写出来。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五、学习生字。

(一)掌握生字的读音

1.自己读读生字的音、读不准的借助拼音读准。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生字。

3.抽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4.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二)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和笔画自学。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比比谁组词最多。

3.请小老师讲一讲,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坐:zu 可以编一个顺口溜帮助记忆:两人坐在土堆上。注意“人”的“捺”改成“点”。组词:坐下

飞:fēi 独体字,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横折弯钩),“ ”(撇),“ ”(点),组词:飞机,飞行。

向:xiàng 可以用比较法记忆。“向”和“问”比较,“问”字去掉点,加上一笔“撇”就是向字。

也可以用数笔画加熟字的方法记:“ ”加上“口”字就是“向”字。组词:向上、方向。

太:tài 用熟字加一笔的方法来记。“大”字的撇上加上一点就是“太”字。组词:太阳、太好了。

平:píng 可以用学过的“米”字来记,去掉“撇”和“捺”上面加一横就是“平”字。组词:平安、和平。

万:wàn 用熟字去掉一笔来记。“方”字去掉上面的“点”就是“万”字。组词:一万、万里长城。

里:lǐ 用两个熟字记忆。一个扁“日”和“土”合起来就是“里”字。注意“日”字里边的“横”在中间,不挨着两边的笔画。

下边的笔顺是(+土)。学生书空“里”的笔顺。组词:里面。

(三)书写生字:

1.按笔顺在书上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生字的笔顺。

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重点笔画位置,把每个字在书上独立写一个,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然后修改。

3.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坐、飞、里)

(1)出示带田格的“坐”字:

①请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先写两个“人”字,注意“撇”写成“点”。两个“人”字都写在横中线的上边,右边的“人”字比左边的稍高一点,两个“人”字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要写对称。下面是个“土”字,“横”写在横中线下边一点。竖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高于两个“人”字。最后一笔是横,横的长短与上边同宽就可以了。

③学生练习书写“坐”字。

④同桌同学评议。

⑤全班评议,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书写好的,说说他的字哪儿写得好!

⑥每个学生修改自己书写的字。

⑦再进行同桌同学评议,谁有进步,夸夸谁!

(2)出示带田格的“飞”字:

①请学生仔细观察笔画位置。

②教师范写:第一笔横折弯钩的“横”在左上格中间偏左边一点的位置起笔,“横”不要写得太长过一点竖中线就向下写“折”,“折”到横中线位置慢慢向左出一个小弯,然后按一下向上出钩,注意“钩尖”不要向外,也不要向里,要向上。接着是“撇和点”,注意要两笔写成,“撇”不要太大,起笔低于“横折弯钩”的“横”,“撇尖”在横中线上边,最后写“点”,压在横中线上。

③学生练习书写“飞”字。

④同桌同学互相评议。

⑤用实物投影展示这样一个字,让学生评一评,哪儿写得不太好?( )

生:第三笔和第四笔“撇”和“点”应挨着“横折弯钩”的“折”就好看了。

⑥学生修改“飞”字。

(3)出示带田格的“里”字。

①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②教师范写:上面是“日”字写在横中线上边,注意里边的小横不要跟旁边笔画挨上,两边要留小通道。教师强调下面的笔画是竖、横、横,竖写在竖中线上

第一个横要写短些,第二个横稍长些。让学生整体看这个字“横”的笔画较多,横与横的距离要相等。

③学生练习书写“里”字。

④同桌同学评议。

⑤展示学生书写正确、漂亮的字。

4.其它4个字学生独立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写后同桌相互评议。

六、学习认读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9个认读字。

2.同桌同学互读。

3.抽读卡片巩固字音。

七、巩固练习。

1.写生字本上的作业,每字3遍,教师个别巡视,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同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

2.练习书写词语:坐下、飞鱼、向上、太好、平日、一万、乡里。

3.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新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4、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2、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跟老师一起学:

1、介绍知识导入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属于戏剧文学,是独幕剧。全剧以赵王对甘罗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展开矛盾冲突,通过对白描写,通过场景渲染来刻画人物,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少年甘罗所具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3、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词。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邯郸正襟危坐觐见拜谒和睦恭请

一戳秤砣家喻户晓放肆狂妄自大铜鼎

倏地祈祷酬谢

4、强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特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生活本质的。戏剧冲突一定要尖锐、激烈,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让他们聚精会神地看完演出。本剧的冲突是什么?(甘罗年纪小)

5、理清戏剧梗概。

剧情发展:

赵王甘罗

正襟危坐,严肃傲慢不卑不亢

狂妄,污辱陈述看法

威胁不怕死,据理力争

震惊分析形势

颓然坐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9个。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4、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美丽的大森林中,有一块美丽的草坪,他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小动物们都说他非常美丽,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草叶上的歌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来,问一问身边的同学或字典小老师,解决生字问题.

2、检查阅读情况,进行分小结指读。

3、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

4、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通过这三个词,你觉得这块草坪怎样?

这一小结应该怎样读。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试一试,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5、教师指读,学生评价。

6、分小结学习课文。

1)你认为什么样的草坪最美?你从哪感受到的?

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内容。

a、沉思了一冬的大森林,挣开明亮的眼睛。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溢出说明什么?

这一小节写的这样美,仿佛写出了森林老爷爷经过沉睡忽然醒来,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小结。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朗读,教师配上音乐。

如果我们把冬天的森林比作老爷爷,那春天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什么?

b、酣睡的露珠、快乐的探身相迎,这里把露珠当作了什么来描写。映照春色的一面明镜读到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

这样充满生机的草坪,你们喜欢吗?我们应该怎样读着一小节。让学生带着动作的自由朗读。

c、腾空、发出笑声、醉入花丛、舞步轻盈,通过这些快乐的词语,我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小动物们是多么开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小节吧!

d、温柔的和平、搏动的生命、绿色的云影读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吗?

让学生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三、美读课文

为学生提供条件,进行配乐朗诵。

你喜欢朗读哪一小节,就来朗读哪一小节。

第二课时

一、朗读复习

1、朗读课文。

2、想一想,诗歌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几个小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让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的分析。

3、找一找,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些句子写的最好,你最喜欢?为什么?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拟人、比喻在文章书写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学习生字

1、复习认读的字

采用重点检查学困生的方式,对生字进行巩固。

曈的读音要进行重点纠正。

2、教写生字

进行认真的观察,说一说,哪个字你认为最难写。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之间先进行交流。

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淅字,注意他是左中右结构。

酣指导学生进行重点书写。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检查。进行适时指导。

三、总结

在这么美丽的草坪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标签:教案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