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冷瞳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必备)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 导语:你知道古罗马吗?你去过斗兽场吗?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参观古罗马斗兽场吧!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段意是什么?

2、 在课文中划出我们一家参观的顺序。先写参观前,我的心情,再写远看斗兽场的总体印象,接着写近看斗兽场的样子,又写我在斗兽场的联想,爸爸的讲解,最后写我们离开了斗兽场。

3、 我参观斗兽场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在斗兽场的'广场前,看见几个武士打扮的人,我高兴极了,为什么参观完后我却对他们失去了兴趣?参观前,我心里急得要死,参观后,却觉得斗兽场的残垣断壁显得有些狰狞可怕呢?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平等、自由、生命的热爱与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什么变化?(轻松—沉重)

4、 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吧!

三、思考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练笔: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好的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是什么呀?

生:影子。

嗯,影子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老师给大家看的'是单色的影子,小朋友们,你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不同的影子吗?

生:水中倒影。

好,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画影子》,重点来学习画彩色的水中倒影。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小鹿的倒影图片

唉!这张美丽的倒影又是什么动物呢?(小鹿)你们猜对了,水中倒影的轮廓帮我们猜出了谜底。为什么hi猜到小鹿呢?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总结:小鹿和水中的倒影上下对称

(2)出示水中小鸭子的图片,

我们再来看看这只小鸭子的和水中的倒影有什么不同?

生:小鸭子清楚,倒影模糊,还有水波纹。

(3)第一幅:看看这张图片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没有影子的风景图片)第二幅:这张图片有了倒影,你的感受还一样吗?很多时候在画面上有了影子之后会显得更生动、更充实,画面会显得更好看。板书影子的特点:上下对称(出示错误的倒影让小朋友认识的更加清楚)水中的倒影比较朦胧、还有水波纹。

4)同学们,请你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彩色的倒影,让你觉得特别好看、特别有趣。

生:桥、房子、树……

(5)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画

老师对影子也非常感兴趣,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老师找的影子吧。(出示图片)梵高《星月夜》

a、你们看大师笔下的影子多生动有趣

b、点点星光和山烁的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多漂亮

在动)

小朋友的画,你最喜欢哪一张呀?为什么?

三、教师示范:

好,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画一张美丽的水中倒影。

1、先画水面和岸上的分界线,可以弯曲,生动些。

2、画好岸上的风景后,水中的倒影注意要与岸上的风景上下对称。借画“月亮”让学生发现画倒影的方向。

3、涂色注意两种方法,用水彩笔和油画棒。

示范过程中,邀请小朋友上讲台作画尝试。

四、作业要求

影子非常的有趣,有的时候它会使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加的美丽。我相信同学们都想亲自画一画有趣的影子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的要求:请你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五、展示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展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六、拓展

老师还给小朋友一种画影子的方法,用颜料画对印版画,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尝试这个方法来画画美丽的水中倒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五、识记生字

书写生字(略)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个主题单元“角度”里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了因为“我”相信大家的说法,所以欺牛怕鹅。一次回家的路上,被鹅欺负了,金奎叔解救并教育了“我”,从此,“我”再也不欺牛怕鹅了。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在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中自然流露出来,耐人寻味。

  学情简析:

本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儿童爱看,同时作为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作为本次上课的孩子,对鹅追人及人欺牛缺乏感性认识,阅历尚浅。

  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流程:

  一、观看图片,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观看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小结:为什么同一张图,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来角度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角度有关的文章《牛和鹅》。

二、整体回顾,方法渗透

概括主要内容。

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我”因为相信牛把人看大,鹅把人看小,所以“我”欺牛怕鹅。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被鹅欺负了,金奎叔解救并教育了“我”,“我”从此再也不欺牛怕鹅了。)

渗透方法。(全面、简洁)

概括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有两点:一是(全面),二是(简洁),他做到了吗?

三、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欺牛怕鹅?四个字就简炼的概括出作者起先对牛和鹅的态度。小小孩童欺负大牛,活生生的人儿怕鹅怕到被鹅欺负?那情景该多有趣啊!孩子们,我们一起找找,哪些段落描写欺负大牛,又是哪些段落描写被鹅欺负了?

你们说说,先学哪部分好?

(一)研读“趣”段,感受态度的不同

1、分别找出描写“欺牛”“怕鹅”的段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

2、汇报交流。

预设:

第5、6、7自然段:

(1)观看视频,感受有趣。

哦,人鹅共趣图,我们赶紧先去看看!

为什么笑了?(……)

(3)带着刚才的画面,自由朗读5—7自然段,并画出描写老雄鹅的`句子。

描写鹅的句子: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大概是我的哭声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尽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当学生汇报一句后)在这三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老雄鹅?

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老雄鹅?如能用四字词语概括就更好了!(神气活现、胆大妄为、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耀武扬威、趾高气扬)

(4)学习描写“我”的句子,感受我的狼狈不堪。

描写“我”的句子: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

自己读读这三句话,联系刚才的画面,想想,“我”当时的处境、心理,甚至性格,你又可用哪些四字词语概括?(心惊肉跳、魂飞魄散、气焰嚣张、胆战心惊、狼狈不堪、心惊胆寒、胆小如鼠)

这么一个人儿,欺负起大牛来,可是花样百出!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小小孩童玩转大牛?怎么个欺负法?

(2)找出欺负牛的动词。

(3)把这些动词连起来读一读,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这些动词从程度上来说有什么变化吗?(“我”对牛的欺负越来越过分,有愈演愈烈之势。)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1自然段,抓住“大家都说”明了作者欺牛怕鹅的原因。

作者这种欺牛怕鹅(板书)的态度下好应证了文中的哪一句话?(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抓住“大家都说”研读。能否去掉?感受作者的相信程度,深信不疑。

(板书)小结:大家都说牛看人(大),所以作才(欺负牛),鹅看人(小),所以作者(怕鹅),以至于(被鹅欺负),对此,金奎叔却说:……

(二)引导探究,了解产生变化的原因

1、由金奎叔说的话,导读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1)齐读。(2)你们说说,这段话中,哪句话对作者的触动最大?(掐、扔)(3)金奎叔这样说,那他是不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2、课件出示: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师读,找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谈体会。

导语:也给我一次朗读的机会吧!你们边听边找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看看从中体会到什么?(挣脱、连飞带跳、落、跳、逃)

出示课件,生汇报。

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么样了?(落荒而逃、四处逃窜、狼狈不堪……)

看来风水轮流转啊,现在的鹅有如刚才的“我”啊!

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仅仅这样吗?我们再说读读金奎叔的话!

4、(再次出示)[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5、抓住“让它这样看好了!”研读。

它是谁?它怎样看?(鹅把人看小)

从鹅的角度看,人比鹅小了!(播放课件)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因为实际上(人比鹅大),人比鹅强!

课文中的“我”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6、因为从鹅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填空:从鹅的角度看,人比鹅小!

从 看,人比鹅大!

金奎的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换个角度来看鹅!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7、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 ,可我们 呀!

8、明白了这个理儿,“我”对待牛和鹅,态度有了什么改变?

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看来角度还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齐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未来;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宛如一个非常短暂的往昔。 ——叔本华

2、从不同角度,领悟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不同道理。

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以致用才是真本领!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你能否从不同角度,领悟到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不同道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在强者面前不畏惧。不以己强欺弱,不以已弱恃强。生命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不存在欺负与被欺负!

3、角度不同,结果不同!我们能否用这个道理来解决我们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呢?

(1)上课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怕出错。

(2)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

(3)老师或父母,禁止孩子上网,你怎么看?

牛和鹅

角度 结果

欺牛怕鹅

牛看人

鹅看人

人看 →→ 不

语文教案 篇5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出示这则故事。

【利用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在什么场合下书法家忘写了“间”字?

疏忽了这个“间”字,会有什么后果?

又是怎样解的围呢?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随机点点诗词的不同之处】

4 资料补充。

.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进一步说明了标点符号的作用。)

5 进行操作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6.小结。

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教学建议:

1 、在教学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交流要结合具体课文加以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

2 、在完成日积月累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教师相机指导。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3 、趣味阅读的教学要突出阅读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也就是把握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品读故事中的诗和“词”,最后可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并让学生将原诗诵下来。

资料补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是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称刘、白。他们都注意向民歌学习。他一生所到之处很多,曾深入民间,学习民歌,并且创造了不少新词,在文人词发展上起了一个重要作用。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

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三)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

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展示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由此引入课文)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提示:这几个词词义相近,用以形容白鹅,既突出强调了白鹅的鲜明个性,又避免了单调,富有变化。(要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就是作者在看到这只雪白的大鸟伸长脖颈左顾右盼的姿态时情不自禁发出的赞叹。)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

头、叫声、步态、吃相。

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

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气宇轩昂。

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性。长长的脖子和

“轧轧”的叫声是鹅的生理特点,而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相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但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

其次,“傲慢”本为贬义词,但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并解释下列词语:

冥顽

叫嚣

引吭

局促

奢侈

窥伺

盛撰

岑寂

左顾右盼

三眼一板

蹑手蹑脚

3.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第四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

第2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鹅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鸭的小心翼翼,显得庄重而大气;接着,作者又将叫声同样严厉的鹅与狗比较,不难看出狗的势利和鹅的一视同仁。

第3段通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仍将鹅与鸭比较,一个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鸡和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鹅却傲然地站着。

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可以看出白鹅鲜明的个性。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鹅的食料。进食的程序以及吃饭时的动作神态,特别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鹅与偷食的狗之间的争斗,令人忍俊不禁。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三眼一板

丝毫不苟(一点都不马虎)

从容不迫

踏着方步

昂首大叫

架子十足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白鹅对作者一家人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这屋子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外荒村的简陋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觉到一种“岑寂”的苦闷。作者在文章中说:“这些日子的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还觉得可怕。”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这样一位能够“慰我寂寥”的朋友怀着一份感激和留恋之情。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

“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

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四、布置作业

将课堂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记叙童年趣事的小作文。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