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静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进程:

一、简介。

1、介绍柳宗元:参见教材P92“柳宗元小传”。

2、介绍碑文: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几种常用的碑文有: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二、疏通文句。

1、自读、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

第一段:皇考以

第二段:逮有子俊杰廉悍踔厉风发屈

第三段:用事者例出泛滥停蓄

第四段: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教禁顺赖以男女质钱子本相侔没与设方计令书其佣比一岁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第五段:亦在遣中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拜疏士穷乃见节义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勇于为人贵重顾藉推挽穷裔道不行于时也自持有出于人自力以致必传于后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第七段:立然诺尽竟

第八段: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2、朗读、翻译全文。

三、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

全文八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写死者家世。

(二)(2-6)选取柳宗元一生五个主要方面叙写: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三)(7-8)写子厚之死、归葬及铭辞。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认识韩愈墓志铭的创新写法,体会“士穷乃见节义”的哲理

教学进程:

一、阅读与探讨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柳宗元的为人的`?摘出具体语句。(文后练习一)

讨论;主要从他为人的品格、学业成就和做官的政绩等方面加以介绍。

2、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柳宗元怎样的为人?选取文章精彩语段,说说柳宗元令你敬佩的地方,赏析作者写人的方法。

提示:第四段--为政才能高,选取典型事例;传播文化的功劳,他人拜其为师,衬托手法。

第五段--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选取典型细节,对比写法。

3、赏析多处对比的具体作用。(文后练习二)

4、贯穿文章诸多材料的主线是什么?文章第7段是否为闲笔,为什么?铭文有何深意?

提示;以朋友之义为主线。

第7段并非闲笔,回应了前面议论交谊的话,再比衬柳生前为人之正直,借以鞭挞世俗的丑恶风习,使文章更进一步,突出了文章主旨。

第8段铭文语短情深,因为死者生前曾以无后为忧,而死后孩子又特别小;所以铭文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同样表现作者对柳的一往情深。

二、赏析韩愈墓志铭的创新写法。

1、墓志铭常规写法

①从内容上,“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对死者一生的德行、事业有一个完整的介绍。

②从章法上,开头叙述死者的世系、爵里,中间叙述死者一生经历,最后扼要交代后人;写作时以叙事为主,作者的态度是隐含其中的。

③墓志铭一般要“论列德善功勋”,并且“称美弗称恶”。

2、比较本文的创新“变体”写法。

①开头不叙姓氏、里居。

②中间以较大篇幅发了两次议论:一是议论世俗交情,二是柳的坎坷经历与文章必传于世。

思考:这些议论的用意何在?如何理解“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作者说“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你能“辨之”吗?(文后练习一)

③对柳一生因支持王叔文改革而遭贬斥的大事采用淡化处理的叙述方式。

3、小结韩愈文章的独特写法。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朗读,感悟课文。

三、教学难点: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1、各种瓶子若干个,小石子若干个

2、动画课件

3、各色五角星多个(用于随机激励学生)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乌鸦图片。

师:肖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认识它吗?它今天想来和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上上课,大家欢迎它吗?(课件:小乌鸦给大家打招呼声音)

师:小乌鸦给大家打了招呼,我们大家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应该怎么样啊?

(学生和小乌鸦打招呼)

2、引出课文内容:

师:大家觉得小乌鸦可爱吗?这只可爱的小乌鸦啊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它的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课件:听《乌鸦喝水》的故事)(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二)读中识字,感悟课文:

1、初读课文,提出识字要求:

师:刚刚小朋友听的故事就是我们语文书上19课的内容,(齐读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应该怎么办?(课件出示识字要求)

2、识字游戏:

A.师:小乌鸦知道小朋友都很聪明,他现在就想要来考考大家呢!

(课件:乌鸦站在苹果树上,树上的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谁读对了就随机奖励一个苹果小贴花,并让他当小老师带全班同学读一读。)

B.请2-3个小组开火车读(师:小火车开起来!生:开到哪?师:开到这!)。

C.全班齐读。

3、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A.第一段:

过渡语: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通过了小乌鸦的考验,让我们继续跟着小乌鸦看看发生什么了?(课件:乌鸦飞来飞去的动画)

师:小朋友仔细看,谁在那里干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乌鸦为了能喝到水,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乌鸦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我们读这一句的时候该怎么读呢?

(a.指名读;b.请学生表演“到处”找水的感觉;c.评价、奖励。)

师:乌鸦继续飞呀飞、找呀找,这时……你们看:(课件:乌鸦看到水的动画片段;句子: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想想这时你好像听到乌鸦说什么了吗?你能感觉到乌鸦的心情吗?(a.小组读;b.分男女读。)

师:找到水了真高兴,可是乌鸦却遇到了新的困难,怎么回事儿呀?(课件:乌鸦喝不到水的动画)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怎么看出来的?(课件出示句子: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a.自由练读;b.指名读;c.全班齐读。)

师:乌鸦喝不到水,我们就给他一点时间去想办法,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吧!

(课件:歌曲《乌鸦喝水》)

B.第二段:

师:歌曲听完了,大家告诉老师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怎么想出来的?(课件出示:第二段;齐读第二段;比较句子:突出“许多”)

C.第三段:

师:自由朗读第三段,把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师:请一个小朋友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句子)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乌鸦到底是怎么放的,我们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做试验,放石子。)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

师: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吗?书上用的哪个词?(渐渐,课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谁能够用“渐渐”说一句话?

师:想想这时候乌鸦心情怎样?会说什么呢?那该怎样读呢?(课件出示句子:第三段;a.师范读;b.齐读。)

D.讨论思考、拓展思维:

师:你喜欢这只小乌鸦吗?为什么喜欢?乌鸦是很聪明。但是,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她想想办法吧!(生想办法讨论回答。)

4、写字指导、练习:

过渡语:小朋友喜欢这只聪明的小乌鸦,也帮小乌鸦想了很多其他的办法,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办法”这两个字吧!

A.教学“办”

拼音:bàn

在田字格中书写,书写规则:先中间后两边的书写规则,注意两点的位置;

学生书空后组词;

B.教学“法”

拼音:fǎ

在田字格中书写,书写规则:左右结构,左窄又宽;

学生书空后组词,并用“办法”说一句话。

C.自己在书上进行练习,先描一个红色的,再写两个。

(三)课后总结:

师:今天小朋友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今天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今天,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做实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哪种办法最好呢?明天与同学们来交流交流,好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师:呜呜—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教师及时指导。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生字朋友看大家这么聪明,想和我们来玩拼字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笔画的卡片请每组小朋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拼字)

五、课件演示五个生字朋友,教师进行总结。

六、课后小记:

学生游戏中掌握了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生字。“午、禾”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效果较好。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有实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愿意写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 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 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指导朗读: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写活了,我们能不能把它读活呢?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测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三、总结

师: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铁马,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师板书,生齐说)

语文教案 篇5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

思维发展:明确层次思路,把握诗歌结构美。

文化传承:背诵全诗;理解并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知识储备】

一、题目注解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

二、作者名片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严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背景视窗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诗文呈现】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句注释:

1.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4.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5.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6.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7.野:一作“亩”。际:间。

8.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9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10.荫(yìn):荫蔽。

11.罗:罗列。

12.暧暧(ài):昏暗,模糊。

13.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中,题眼是哪个字?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内容?请分条概括。

【咬文嚼字】

勾画并抄写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品味赏析。

诗句:

赏析:

【个性体验】

1.展开联想和想像,说说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从那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这些诗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下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2.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限时检测】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去掉)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归园田居(其一)》,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写的是近景;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自由自在的小天地,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抓住农村的典型景物,写远处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手法上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与和平。

C.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生活。这两句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巧妙地揭示出本诗的主旨。(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摆脱了仕宦生活之后,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官场中人造访,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所以诗的开头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B.“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是说那间幽静的居室和关闭的柴门把尘世的喧嚣都远远地摒弃了,“荆扉”“虚室”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四句写作者时常沿着杂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孤独地走在田野里,盼望自己的庄稼有个好收成。

D.“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两句重在表明作者的乡村生活并不完全是轻松自在,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反映出乡居生活的不易和诗人生活的沉重负担。

E.这首诗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有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2、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拓展阅读】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①。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②。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③;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④。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⑤。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⑥。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⑦。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⑧。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⑨。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⑩。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⑾。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⑿。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⒀。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⒁。

【注释】①燕丹:燕太子名丹。士:指春秋战国那些诸侯的门客。赢:秦王姓嬴氏。强赢:指秦国。②百夫良:能抵抗百人的良士,另一种说法认为是百人之中最雄俊者。岁暮:晚年,或年深日久。荆卿:即荆轲,卿是尊称。③君子:指荆轲。死知己:为知己者而死。燕京:燕国的都城。④素骥:白马。广陌:大道。我:荆轲自称。⑤危冠:高冠。长缨:系冠的丝带。⑥饮饯:饮酒送别。易水:源出河北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入拒马河。四座:周围座位。⑦渐离:高渐离。筑:古乐器名,十三弦,颈细而曲,用竹敲打。宋意:燕国勇士。⑧萧萧:风声。淡淡:同澹澹,水动摇的样子。荆轲出发时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⑨商、羽:都是音调名。古代乐调分宫、商、角、征、羽五音,商音凄凉,羽音慷慨。⑩盖:车盖。飞盖:车奔驰如飞。秦庭:秦的朝廷。⑾凌厉:奋勇直前的样子。逶迤:迂曲长远的样子。⑿图:指荆轲所献燕国督亢地图。穷:尽。事:指行刺之事。豪主:指秦始皇。怔营:惶惧。⒀剑术疏:剑术不精。奇功:指刺杀秦始皇的事。⒁其人:指荆轲。

归园田居答案:

整体感知:

题眼是“归”字,围绕“归”字全诗写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

咬文嚼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赏析:“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前两句勾勒出一幅典型的田园图景,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悠闲、冲淡静谧。后两句抓住农村的典型景物,以最寻常的场景写出生活的安逸与平静,因为,离乱之时不可能有心思去关注狗和鸡,手法上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与和平,衬托出作者的心满意足。

示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赏析:“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的生活环境,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只会觉得痛苦。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个性体验:

1.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的田园风光。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从写景的角度看,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即白描,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纯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

后四句是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

这八句话,诗人用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2.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归园田居》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去掉)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归园田居》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C(以动写静、以有声称无声手法不当)

(二)

1、CD(C.这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并不孤独。D.这两句是说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而不是劳作的艰辛)

2、“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而没有他所厌恶的官场“杂言”,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澄澈明净的,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因而又时常心怀忧虑。(分析其他诗句,言之成理亦可)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懂得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存”、“坚持不懈”和“用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积存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机动的写作特点。

教学假想

一、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懂得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懂得其意义和用法,接着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考虑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时安排:

用两课时教完。课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第一课时,重点弄通文字,初步懂得内容。第二课时,理清层次,加深对内容的懂得,并研究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解题;

2、正音正字;

3、懂得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

1、导人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人,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2、简介作者:(见教参)

3、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差不多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标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结束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崇高的品德。

4、范读课文,学生正音正字。

5、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给6个通假字、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点加注,懂得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懂得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6、教读: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能够已。(已,结束,学习不能够结束,不能够放松,不能够半途而废。)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第2段,解释学习的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1)青,取之于(从)蓝,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成)之,而(却)寒(冷)于(比)水。(也解释学习能够使人提高自个儿、转变自个儿。)

(2)木直中(合乎)绳(墨线),輮(烤弯)以(把……)为(作成)轮,其曲(曲度)中(合乎)规。虽有(又)槁暴(晒干),不复(再能)挺(直)者(的缘由),輮(火烤)使之(它)然(这样)也。(解释学习能够转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

(3)故(所以)木受绳(经墨线量过)则直,金就砺(放磨石,上磨过)则利,君子博学而日(每日)参省(检查省察)乎(于)己,则知(智)明而行(行为)无过矣。(解释学习能够使人增长智慧,提高品德修养。)

正因为学习有这样的重要意义,所以“学不能够已”。

第3段:解释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一段运用比喻,从3个侧面证明只要擅长学习,擅长假物,就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接着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肢(踮起脚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看得广)也。(学、思对照,强调了学习的'作用;跛望与登高对照,登高的收获大。两例证明运用学习、运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看的人)远(远也看得见);顺风而呼(呼喊),声非加疾(快)也,而闻者(听的人)彰(听得更清楚)。(两例证明运用自然条件的作用。)

(3)假(借助)舆马者(的人),非利足(快脚)也,而致(达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游)也,而绝(横渡)江河。(两例证明运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运用)于(对)物(外物)也。

连用比喻,得出结论: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来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啥两样(生非异也),只是由于他擅长运用学得的知识和本事,擅长运用处界条件补充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个儿,所以才成为君子的。

正因为学习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不能够已”,不可放松。

第4段,解释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这一段也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存、坚持不懈、用心致志。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积水成渊(深潭),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获得),圣心(圣人思想)备(也就具备)焉。(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存,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

故(所以)不积跬(半步)步,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存。正反对照,解释学习必须不断积存。)

(2)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拉车走十天),功在不舍。锲(刻)而舍(放弃)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

(3)蚓(蚯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泥)土,下饮黄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专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专)也。(蚓蟹对照,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用心致志。)

全段由强调“积”,到论证“不舍”,最后来归结到“用心一”。层层递进,表明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一步证明“学不能够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废。

7、巩固:学生自读课文,自行口译,要能字句落实。学生提问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解答。

8、安排作业:背诵全文;完成书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用喜欢的方式自主认字15个,学会写8个字。

2、通过朗读课文、表演课文使学生感受友情的可贵,培养学生尊重朋友、爱朋友的品质,珍惜朋友的情谊。

3、通过质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听录音:你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听出他们是谁了吗?跟着学一学(小猫、小鸭、小鸡、牛、马、老虎、羊等)

2、课件(傍晚,周围静悄悄的',忽然传来一阵蛙鸣):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质疑(筛选、板书)

导言:好吧,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池塘边的叫声》中去寻找答案。

二、读文识字、初浅感知

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自读课文时,都要做什么呢?

学生总结:一遍读:大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学会生字。

二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遍读:划分自然段。

四边读:思考同学们的问题。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小组合作、检查自学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按自学要求互相检查自学成果。

3、集体汇报交流

(1)汇报学习成果,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音

(3)指导解答质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表演、深入感悟

导言:我们都知道,池塘边的叫声是青蛙每天在给小鱼江岸上的故事。让我们来扮演青蛙和小鱼表演这个小故事。

1、同桌合作、排练故事

2、欣赏表演

引导:欣赏表演,认真观看,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哪演的好,哪演的需要改进,让我们都来当小导演。

(表演中,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注意指导“好奇、连连及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一下、两下”的理解,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表演,表演出青蛙、小鱼的动作和神态。)

3、创编表演

自主建构听!静静的用心听,小青蛙在给小鱼讲什么故事呢?听完了故事,小鱼和青蛙又会说什么呢?

4、拓展延伸

引导思考:你还有哪些办法帮助小鱼了解岸上的事情?

四、自主分析、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独立分析字形

学生独立分析字形,通过当“小老师”汇报。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过、连、边

(1)写“走之儿”

实物投影:教师书写“走之儿”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引导思考:老师是怎样写的?怎样写更好看?

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2)写字

观察字,说一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学生自己写一个,比一比,边写边比,再说一说。

(3)展览

评出同学中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为什么喜欢。

五、总结

发现了写字不太漂亮的同学,你准备怎么办?

语文教案 篇8

一、古今异义

1、土膏微润 古义:肥沃 今义:糊状的东西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义:梳掠 今义:夺取

3、柔梢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4、恶所无纪 古义:安,哪 今义:厌恶

二、一词多义

1、于:①于时冰皮始解(介词,在)

②乍出于匣也(介词,从)

2、然:①娟然如拭(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表转折,却)

3、鳞:①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②呷浪之鳞(指代鱼)

4、之:①若脱笼之鹄(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三、词类活用

1、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跑)

2、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3、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煮茶)

4、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

5、红装而蹇者(名作动,穿着艳装,骑驴)

四、翻译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翻译:高大的柳树夹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翻译:这时的河冰面刚刚开始融化,水波才闪烁发光,像鱼鳞似的波浪一层层的,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澈的光辉突然从镜匣子中射出来一样。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翻译: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翻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5、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翻译: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鬣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

五、文章分析

1、段意: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外,寂寞难耐的心境;第二段写满井春色,

2、第二段顺序: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涧,一望空阔”及“若脱笼之鹄”的愉快情怀。

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写景物的细节:

a写河的`小峦;b写柳条麦苗;c写游人;d写“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最后给局点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3、文章主题

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体现了作者疏放不羁的精神,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

4、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A“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C“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

作者的感情:描写中无不渗透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是找出一句进行赏析,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以物比人)

C“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以物比物)

D“若脱笼之鹄”, 即景生情,初睹春光的作者感到自己像笼子中飞出来的天鹅一般。比喻形象贴切,具有强烈感染力。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二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中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预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①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②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③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两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指名读第一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它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①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③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③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

指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①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的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②指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3.全文,问: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板书:

山谷

不分日夜奔

拐弯的地方

不知疲倦冲

海洋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字形,区别形近字。

2.指导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AABB”式词语。

3.了解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讨论,使学生感觉到合作使人快乐,合作促人成功。

教具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合作、团结”的名言。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么?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孙悟空的本领特别大,尤其是他有火眼金睛的本领,是人是妖一眼就能认出来。龙龙在学习生字时遇到了困难,你能不能用你的火眼金睛辨认出来下面的形近字,并教给他区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有创意的导入,充满激励的情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情境创设把学生带入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习题

(1)引导学生从字形、字义上区别形近字的不同。

(2) 同桌之间说说自己是如何区分的;快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帮助龙龙?

(3)填一填,独立完成。

(4)拓展练习: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形近字。

2.照样子写一写。

(1)由学生自行完成,再开火车提问。

(2) 拓展练习: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AABB”式词语 【设计意图】从字形、字义上区别形近字的不同,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做到熟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初步理解这三句俗语的意思。

4.小组内检查朗读,对读得好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

5.练习背诵。

6.拓展:自由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团结的名言或俗语。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乐于积累的好习惯。

知识窗

1.学生自由读,

2. 谈谈你的理解

交流克雷洛夫寓言《天鹅、梭子鱼和虾》的内容与寓意。

开心一笑

1.读诵儿歌。

2.交流: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听力练习目的是体现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育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倾听、听记的能力。

三、总结全课

谁来说一说在今天的“语文七色光”中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 业

将日积月累中的俗语抄写两遍。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