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杯与酒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热)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会读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联系生活,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

4.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

A案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在你的身边,有许多小伙伴,你们常在一起学习玩耍。有位叫玛莎的小朋友,她也有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小伙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识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

3.检查自学生字。

a.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重点读准餐糟粗等平舌音;概念gài,不念kǎi)

b.同桌互相抽读生字。

c.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d.分组练习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播放朗读录音,听完后说一说。

a.玛莎有几个小伙伴?他们都是谁?(勾画出维加、安娜、安东的名字)

b.玛莎在春游那天遇到了什么麻烦?(引入课文)

朗读课文,明白小伙伴之间应当怎样互相帮助

1.玛莎装面包和矿泉水的背包丢了,她的心情会怎么样?读玛莎的'话,体会她难过的心情。

2.玛莎的三个小伙伴都来关心她。学生自己读一读第2~8自然段,然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a.你觉得维加、安娜、安东三个人谁做得最好?为什么?

b.安东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如果你是玛莎,你希望得到他们三个人中谁的帮助?为什么?

3.随着学生发表的意见,相机指导朗读和理解。

读其他小伙伴说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安东的做法时应该怎么读?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边读边配上动作。

分组活动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演一演。通过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演。如:安东把自己的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玛莎会对安东说些什么?表演时加进自己想象的内容。

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师引导解答)

第二课时

复习

1.朗读课文。

2.交流: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如果你身边的小伙伴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字词训练

1.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抽读生字。

2.练习口头生字组词。

3.读我会读的词语,进行字词训练。

a.你能用哪一个词练习说话呢?(学生自由选词练习说话)

b.与粗心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c.这几个词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你找得到吗?(忘记和记得)

d.在课文中找出共同保护的反义词。

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组交流:我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肯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想法)

2.学生互相提示哪些字容易记错,大家要注意。

3.比较问间伙火选先吗马妈的区别。

指导书写

1.学生重点观察:

a.问间门字框的位置;

b.伙伴汽左窄右宽的结构的写法;

c.共的笔画位置;

d.没字右上部分的写法。

2.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3.学生练习书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工整。

小学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所包含的对大自然的热爱。

2、感受比喻的妙用。

3、学习生字词,朗诵课文。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作者对夕照景色的精彩描写。

学习比喻的妙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全文内容,初知夕照的美好。了解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其中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生字词的学习。

1、出示生字词。抽查生字词的情况。

2、组词训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导并引导加深理解。

3、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夕照的迷人在什么地方呢?分别在课文中的什么段落?

5、教师引导大家理解。

大家再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上面的景色的?

仔细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美景的?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6、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话把你想象到的景象描绘一下。

四、总结本课时:

夕照的景色是美丽的`,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让每个人都来爱我们的大自然,让大自然永远美丽下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学习方法的总结,体会比喻的妙用。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句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2、说说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品析。

二、继续学习本课。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说说自己学习本课总的感受。

2、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你从本课的学习中了解了哪些学习方法。

3、体会比喻的妙用。

找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体会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用自己的话并且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写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美景。

4、这一段描写的景色美吗?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

三、小结本课时。

夕照是美丽的,充满诗意的,充满生机的。夕阳还会变成怎么样呢?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写写生字词语。

2、找出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进行仔细体会。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主次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导语:

青蛙和小鸟争吵了起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该怎样向青蛙和小鸟讲道理呢?这节课,继续读懂课文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谈谈读懂的'内容。

生甲:井底的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

生乙: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青蛙说天不过井口大。

生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

2、谈谈不懂的内容

(1)、“井沿”、“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A、井沿:井的边沿。B、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C、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2)、讨论:到底谁错了?

生:因为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了解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3、朗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验:

A、用纸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

B、把头探出窗外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

三、师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四、拓展练习。

续编青蛙跳处井口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2.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夏衍的散文名篇文章先通过两个故事说明世界上气力大的事物是种子,它们“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突出种子超越一切的力量接着,又通过人们常见的竹笋的成长、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顽强不屈的生长现象,进一步突出不可抗拒的种子力量之巨大,从而揭示这种力量的真谛——顽强的生命的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艰辛、无比坚韧的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阅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学法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草是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植物,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却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它,你能说出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小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的形象是不同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要通顺然后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我知道了种子的力超越一切,它能把人的头盖骨完整地分开,这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为了钻出地面,克服了很多困难,这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你们真会读书你还有什么疑问?(种子的力为什么这么大?小草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强?)

现在我们就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和夏衍进行对话。

三、聚焦重点,深入悟读

(一)聚焦种子的力大

1、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浏览课文1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种子力大?

2、交流汇报,板书力大。

品读重点句(一)出示: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师: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体现种子的力大?

生:超越一切(板书超越一切)

师:文中种子的力超越了、、你想一想,它还超越了(石头、瓦砾、野火、狮子)

谁能读出这个句子的力量大

生1.读生2读

师:读过这个句子,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吗?

生:究竟小草是怎样超越一切?它为什么要超越一切?

师:同学们真善于提出问题

(二)聚焦“不可抗”读出精神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师:究竟小草是怎样超越一切?

生:自读汇报交流。

出示: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一种什么力能使种子超越一切?

生:不可抗。

师:你能找出表现小草不可抗的力的动作词吗?

生:从“透”、“钻”、“挺”、“掀翻”看出来!这些词能看出:小草被压在石块下面,冲破重重阻力,从狭窄的石缝里,掀翻压在它身上的石块,曲曲折折地生长出来,所以说种子的力是一种“不可抗的力”,外力无法阻止的力(板书不可抗)

师:谁能读出种子的力是不可抗的?

生1读。

师:谁比他读得更不可抗。

生2读。

师范读。

师:老师把这3动作词换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样换了好吗?为什么?

生:不好!“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这段话。

师小结:可见用词好坏对文章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作文中也要注意词语的用法。

师:小草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抗争、直到挺出地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一段视频(搜索百度视频“种子发芽过程”

师小结:一粒种子的力量居然能把石块掀翻,力量之大,真是不可抗啊。

师:小草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再想象一下,除了这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结果如何?(冰冷的土地、寒冷的冰层、缺少水分、黑暗、路人的踩踏、大火的燃烧……)

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师:是的,请同学们接着我的话反复读读这段话:作为一棵小草不管大雪纷飞,它必定要读。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不管电闪雷鸣,它必定要读;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不管狂风呼啸,它必定要读。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小结:作者写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小草这么柔嫩的外表在生长过程却能超越一切,这种不可抗的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

(三)聚焦“生命力”情感升华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

生:顽强的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边讲学生边板书)

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谁能把它概括出来,到底是的力、的力、的力。

师:让我们自由读这一段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生:“长期抗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加引号?

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学生介绍资料。

师:谁明白抗战的意思?(抗日战争)

师:文中是不是在写小草在长期抗战?

生:不是指的是广大抗日民众(板书人)

师:让我们齐读第七自然段,想想还会是一种什么力?

生:无比坚韧的力,不畏艰辛的力……。

师:是的,作者借种子超越一切的力来说明生命力是不可抗的,以此来启发和鼓励人们要看到和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持抗战,争取最后的胜利

四、课外拓展

师: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会像小草那样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与失败,这时我会

五、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必须要用野草顽强不屈、不可抗、能屈能伸的进取精神鼓舞着我们不畏艰辛、奋然向上,争取更大的成绩不仅文学家赞美小草,就连音乐家也来赞美小草,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小草》这首歌。

布置作业:利用互联网搜索了解更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野草(人)

顽强的生命力

超越一切“长期抗战”的力

的力是一种能屈能伸的力

不可抗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毯(tǎn)碟(diě)筹(chóu)蹲(dūn)弦(xián)

(2)理解词语。

广阔无垠敏捷夜以继日序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住处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认错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才能。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3.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1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

a.“敌不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

b.“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

c.渡河之前……准备工作。

2渡河顺利。

a.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b.午夜时份……渡过了黄河天险。

c.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观念上的收获吧,并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2刘邓大军渡黄河

6月30日夜刘邓急驶

渡河之前筹划

插叙“明修栈道”精心部署

午夜时分刘邓大军偷渡强渡渡过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一、走近名著

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你知道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吗?(连线)

《红楼梦》罗贯中,宋江,三打白骨精

《三国演义》吴承恩,刘姥姥,三打祝家庄

《水浒传》曹雪芹,诸葛亮,三进大观园

《西游记》施耐庵,孙悟空,三气周瑜。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人们称为“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今天我们所学的《三打白骨精》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在赏读故事的同时,我们要走近作者,感受作者笔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感受作者精妙准确的语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说说故事六要素。

《三打白骨精》一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去西天取经路上的一天,地点一座高山中,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骨精,起因白骨精要吃唐僧肉,经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结果白骨精被打死。

2、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前()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3、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快到课文中找找,有没有和三有关的内容。

[师板书: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

4、小结:这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这样叙述,使故事情

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三、精读课文

(一)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1、到课文中找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用了哪些计?(美人计),(苦肉计)、(连环计)。

2、找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出示句子

“白骨精不胜(非常)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这分明是美人计。

“山坡上闪出一个……哭着走来”“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的,一个年满八旬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样的动作,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也想让唐僧哭,可怜呢。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

妖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这确实是连环计。

后人也发现了妖精无心向善的地方,用歇后语的形式,把这妖精的不可言说出来了(课件显示歇后语的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生:白骨精开口——不讲人话。师:张嘴闭嘴都想吃唐僧肉,这哪叫人话呀?白骨精送饭——虚情假意。白骨精的饭食——碰都不要碰。白骨精骗唐僧——没安好心。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白骨精三变——诡计多端。

我们不仅看出妖精每一次变化的精明,也看出几次的先后顺序的精心策划。我看,这哪是变,分明是骗!所以,三变就是三骗!所以不是白骨妖,而是白骨精,这家伙的的确确成“精”了(点题)。你说,这样“无心向善”的妖精该不该打?生:该打,狠狠地打!

4、说说白骨精的人物性格特点。(贪婪、狡猾、诡计多端)

其实,不仅从三次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句子中感受到白骨精的狡猾,其实文中还有两处比较明显的地方也能看出来。

出示句子:“白骨精扔下……”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

着重体会“扔、丢”两词,体会白骨精逃跑的非常快,还故意留下假象,欺骗唐僧,体现它的狡猾。

白骨精,它用了那么多的诡计,你觉得这对研究孙悟空有什么好处呢?(从白骨精的特征可以衬托孙悟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正面接触孙悟空。)

师过渡:下面我们就走近孙悟空,感受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动人场景。

(二)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请你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一打)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二打)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三打)

师:下面,我们再提炼打的三个动作。(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孙悟空在这三打的态度上你发现什么变化没有?(一打急打、二打怒打、三打智打)

3、细细得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

小结:正因为这三变不一样,这三打不一样,人物的形象愈加丰满,作者的描写引人入胜,所以,虽然课文情节类似,但是我们却不觉得重复,反而感觉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三)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1、过渡: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了唐僧的极大不满。请你找找描写唐僧的句子,读一读,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样的性格呢?

2、交流句子,出示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但不可再行凶了。”

3、交流感受

着重交流:“责怪、这才有些、一口气、喝道、胡说、无奈”体现唐僧为人善良,也体现出他愚钝。

(四)感受猪八戒的性格

1、同学们,故事还向我们描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哪一句?

2、“八戒嘴谗,夺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

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五、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

如:打闹天宫;八戒大战流沙河、三借芭蕉扇……

六、我读书,我快乐。

课后阅读《西游记》

小学语文教案7

教材分析:

《献给妈妈的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充满爱的童话故事。课文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小动物们在母亲节这一天给妈妈写了一句赞美妈妈的话。文中的语言贴近孩子,孩子在反复朗读中能很自然地感悟到妈妈也需要孩子的关心,孩子一句赞美的话就能给妈妈带来莫大的幸福。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与生俱来,深沉似海的亲情,并真心地用一句话来赞美自己的妈妈。

美育点: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妈妈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动物图片,动物头饰,爱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音乐,揭题质疑

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想到了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献给妈妈的诗》。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学生自由读文)

三、体会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动物为什么要给妈妈献诗呢?指名读谁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动物的诗准备好了吗?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质疑:这一段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争先恐后争)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哪些小动物争先恐后地为妈妈献诗?〈随交流板书动物图〉

2、小动物都为妈妈写了一句什么诗呢?请你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小动物们写的诗。

(交流板书小动物的`诗)

3、好吧,你们把想好的一句都念给我听听。小动物是怎样念自己的诗的呢?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4、学习小白兔句。

(1)、课件出示勇敢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学生自由练读

(2)、课件出示勇敢诗,指导学生朗读:哪只小白兔来读一读?〈指名读,课件理解,指名读,男女生读〉

5、学习狮子句

(1)课件出示温柔句,学生自由练读:听了小兔子的朗读,小狮子也心急了。

(2)、出示温柔诗,指导朗读:小狮子会怎么念自己的诗呢?

(3)、课件理解温柔:见了这只狮子妈妈,你想说什么?怎样才能读出妈妈的温柔呢?〈同桌练读,两人齐读〉

6、学习小黑猪和小老鼠的诗

(1)、课件出示,自由练读:听了小兔子和小狮子的诗,小黑猪和小老鼠都等不及了。

(2)、多种方式练读:自选角色读,交流读

7、分角色读课文

(1)、示范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谁愿意和老师合作?

(2)、小组练读,表演读

四情感体验,思维拓展

1、体验爱心:你见过这些动物吗?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为什么在孩子眼里,它们和我们知道的不一样呢?

2、为妈妈写诗:我们也爱自己的妈妈,让我们学着小动物的样子,也为自己的妈妈写一句诗吧!

3、交流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范读

2引读

六古诗欣赏

听了小动物的诗,念了自己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献给妈妈的古诗吧!(欣赏《游子吟》)

小学语文教案8

【教材分析】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六课《桥》。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洪水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让我们在走近一座桥,一起去感受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桥》

(设计意图:这一导入,为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作好情感上的铺垫,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从而直观地理解题目。)

二、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78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出示要求。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描写了几副场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随文指导“祭奠”两个字,那现在请同学们把小标题串连在一起,再去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生答)这也是我们平时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到。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3、(幻灯片出示)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一读?

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组,你们发现上面这一组是描写————,下面这组是描写————。请同学们在上面一组的每个词语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去读一读,读完思考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4、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哄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语句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 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5、下面请同学们再去观看一段视频,告诉老师看完后你的感受。

播放视频

把你们的感受带入文中,再去读一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文本,把握文章结构。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走进老汉,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

洪水如猛兽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生读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1、在这危机的一刻,老汉出现了,他是怎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的呢?

2、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此刻像一座山?

如果让你在站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

3、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一读这两段话。

4、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不说话,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再次用心地朗读。

5、面对惊慌失措的村名,老汉却像座山一样的站着,说明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板书)

在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课件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板书)

这一道命令中,哪一个标点引起你们的注意?

6、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研读文本,推敲词句,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导学生深究并作点拨,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读,加上动作读……)

四、设置矛盾,感受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2、课件出示句子: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3、从老汉的“揪”和“推”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为什么明明是一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前后两种动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背后的真相

生: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原来,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这用力一推,表达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话。

5、为了大家,老汉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他儿子。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父亲远去了,儿子也远去了,只留下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可是英雄的光辉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同学们,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请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对英雄的哀思吧。

7、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突然呈现意外的结尾,再以多媒体渲染气氛,让文本更加深刻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

六、小结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下节课让我们再走进这篇课文,去思考课文为什么用“桥”为题?而你又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再说一说课文以“桥”为题所蕴含的深意,和开课时的猜想遥相呼应,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总结全文时承上启下,为下节课作好过渡时的铺垫。)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的:

教学的指导思想:贯彻新课程标准,努力实现三个维度目标。

理论依据: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信息科技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以及情景教学理论在课堂中得以体现。

设计特色:本节课在设计时,多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质疑,思考,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创设了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

教材分析:

1.分析纲要、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字词,学会句的运用,培养说话,写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授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英雄的爱国情怀的敬仰之情,培养“先天下后小家”的远大理想情怀。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部分:导入是激发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本课我以“短、频、快”的方式导入课文;

初读课文:此读为初读,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但不读顺,难以进入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详细理解字词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训练,进行朗读指导,甚为重要。

3.分析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教材显然内容更多,而本课则短小精悍,符合小学生阅读量。

在理解课文时,小学生的理解,不需要像中学那样深刻。而且老师要把一些很深奥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小学生更易理解,所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学生情况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但是和高年级学生比,还差很多。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可能会不认识课文中的一些字,无法读顺课文;‘

学生可能不理解一些字词的意思;

学生可能不能流利地说一段话。

对于英雄,可能感觉远一些,难以激起共鸣。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可能采取的策略:谈话策略,情景策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

描写生字:洪、哭、因、终

2、理解:凶猛、灾情严重、三过家门而不入;

3、通过说话练习来进行语言训练;

4、朗读指导,感受禹的英雄形象;

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感受禹的英雄形象;

2、理解题目: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学策略与手段:

主要教学模式:启发教学模式

主要教学策略:有效提问策略,情景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读熟课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备课,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教室里贴有名人的画像。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补充板书:三过家门而不(rù)(入)

指名写;区分:“入”和哪个字很像?区别在于哪里?

(“入”和“人”的区别)

说明:“入”虽然不是生字,但是和“人”很容易混淆,在课题中强调其书写,也是一次强化训练的机会。

2、揭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置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解决问题1: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禹)

(1)介绍禹:出示大禹图,这就是治水英雄——禹,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我们可以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

填空:( )的( )

(2)解决问题2: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治水)

(3)迅速浏览全文

思考:为了治水,禹( )

说明:此处设计的填空练习,答案不是的`,但老师把三个课文中能找出的答案全部备到,学生说一个,随机点出一个,通过三次不一样的填空,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初步了解了全文大致内容,也体现了语文答案的灵活性。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节

(1)教学:洪:拼音部首歌;三点水多表——水,三点水的字有哪些?

指导写字:(提醒:三点水写成一条弧线;)

(2)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灾难。(媒体:洪水影片)

练习:( )的洪水

(3)指导朗读:(凶猛的)洪水

(4)说话练习:当洪水扑向村庄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听到。

(5)是啊!引读:古时候,我国黄河一带经常发洪水。老百姓有的被淹死,有的逃到洪水包围的小山上。

(6)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灾情严重”,板书,灾情严重,小手跟写“严”注意“点”“撇”的方向;重点笔画书空,注意“点撇”的方向;同座位手心写“严”

说明:“灾情严重”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比较难理解,结合影片,联系文本,让学生感受灾难的同时,告诉他们,这就是——灾情严重。这样的解释就足够了。

2、学习第二、三节。

过度: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引读:为了治水,新婚不久,就领着大军出发了。

后来,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一天,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孩子呱呱的啼哭声。

备:多音字:(gu gu gua gua ) (学生读错的情况下写在黑板讲解一下)

(2)默读第3节,思考,填表:同行的人怎么说?禹又是怎么说?

(3)交流句子:(读句子)

同行的人怎么说(横线)禹怎么说(浪线)

第一次“禹,回家住几天吧!”“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第二次“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我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呀!”

(4)教学:紧:拼音;拆字游戏;扩词:什么紧?

因:提示:拼音:整体认读;前鼻音(读);书空;笔顺规则;

事:拼,开火车读;电脑老师教写字;组词游戏:我说事——“事情”的事,我说事——“国事”的事

说明:生字教学采取“分布”和“集中”两种形式。前面的“严”字等是随文识字,在这里,第三节中的几个生字集中起来教学,又是一个“小集中”。“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指导朗读

A、读出“!”的语气

B、加上提示语:找找禹的动作,神态。分别导读。

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指导1:这是禹的——动作,谁来表演一下?(表演)为什么不停下来说话?(他要赶快治水!)时间紧迫,他心里着急啊!谁来读?

禹摇摇头,郑重地说:“我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指导2:郑重——(近义词)认真,严肃;谁来郑重地说?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好吗?

分角色读:同行的人女生扮演,男生扮演禹,旁白老师读;(书捧起)

(6)引读:后来,禹又两次路过家门,他都顾不上回家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横线上怎样填?

媒体出示:第二次,禹又路过家门口,他。

第三次,禹再次路过家门口,他。

(备:“都”字说明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情况是一样的!)

说明:此处点出一个“都”字,展开了补充句子的练习。正是对文本的关注,关注作者的表达,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用“都”这个词。

(7)解决问题3: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意思?

现在你能解释一下课题的意思吗?而:却;入:找近义词——进(指名)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天当中吗?一个月?一年?15年!(板书:15年)你们几岁?15岁,你快上高中了!15年,禹没有回过一次家!

(8)问过没有,当你出生的时候,你的爸爸在哪里?

我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 )。

我不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 )。

(9)师引领:你当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但你埋怨父亲,老师也很能理解你,但你要知道不是父亲无情,而是————

填空:禹不是无情,而是

(板书)不因家事而误了治水

(10)“治水”是什么事?(国事)

(板书)不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国事)

(11)指导朗读(升华)

说明:这篇课文人物语言并不多,但怎样通过简练两句话来凸显英雄高大形象,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安排。短短两句话,安排了4次读。一次比一次语气强烈,一次比一次感情更升华。

3、学习第4节。

(1)引读第4节。

(2)教学:劲:拼音部首歌;怎样记?

终:读准后鼻音,怎样记住“终”?

那这又是什么zhōng?

比一比,再组词;终( )

中( )

(3)1治:你来读?——这是整体认读音节,读准“翘舌音”;

2教学:制:课文里有一个“治”的同音字;一起拼,它的部首却是什么?立刀旁怎样写?左边怎样写?这是什么制?(制服)

(4)我们来做个选字填空;

为了(治制)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努力,洪水终于被(治制)服了。

小结:“治”强调治水的过程和动作,而“制”强调其结果。

说明:其实“治制”两个生字在课文一开始就出现了,但并没有急着去教,只是在课文中读准字音,而到课文第4节,才分析字形,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字义,实现识字教学“分步走”。

(5)图:安居乐业的乡村图

想象说话:洪水制服后,你又仿佛看到;仿佛听到。

说明:此处的说话练习同第一小节的说话练习只有一字之差——“又”,不仅是一个说话练习,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洪水制服前后的鲜明对比,从而感受人物形象,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很完美。

四、拓展

当禹回到家,是怎样的情景?

禹( )地说:;儿子( )地说:;妻子( )地说:;

五、结语

出示图片:师述:像禹这样的人民英雄还大量存在着,鲜活着。在抗洪抢险中,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们很多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让我们向英雄们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读:你们辛苦了!人民感谢你们!

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板书:不因家事误治水(国事)

15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终( )治( )事( )

中( )制( )是( )

2、按要求写句子

禹又两次路过家门,他都顾不上回家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横线上怎样填?

第二次,禹又路过家门口,他。

第三次,禹再次路过家门口,他。

3、想象写话

当禹回到家,是怎样的情景?

禹( )地说:;儿子( )地说:;妻子( )地说:;

【教学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你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哪些方面?采用哪些评价方法和评价尺度?请列出

评价:

1、字词掌握情况,重点字的字形,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口头答题,也可以书面作业检查;

小学语文教案10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节教学内容为一首五言诗,共20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识记,体会意境、理解作者蕴含的感情。特殊儿童小A要继续培养她对古诗的兴趣,能借助画面大致知道诗所写的内容。能跟读古诗,会抄写2个字、课外古诗,并试着背诵《遗爱寺》几句。

二、分层教学目标

普通学生的教学目标——

1.认识整首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在充分朗读古诗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走进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特殊学生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前面的古诗,尽可能地指出图中有大致哪些事物。

2.能较正确地跟读生字、古诗,诵读后能记住一、两句。

3.会抄写2个字,能从课外古诗中去抄几首山水诗。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准备:

字卡、古诗配套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到现在能吟诵哪些古诗?(小A也举手了,我请她也来背背)

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吟诵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个优美的画面,还重温了一些道理。的确,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白居易的新诗。

2.师配乐诗朗诵(出示全诗)

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他周围的美丽景色,突发灵感,写下这首诗。

(图片出示)你能从画中找到哪些景物?(请小A上来找找说说)

3.认读生字。(请小A读读)

[设计意图:电脑音乐的播放、图片等的出示,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进了小A对古诗的直观感受。同时架起教者、其他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桥,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入手、逐步感知。

1.学生读古诗,出示“弄”字。

师:这个字怎么来的?介绍会意字“弄”的来历,出示字理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里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字意、掌握、拓展相关知识,这是不断生成过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2.师:诗人在哪儿玩弄小石头?(请小A到图上来指一指。)从哪个字知道是在小溪边?出示“临”,你在哪儿见过它?介绍“临”字的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教师从生活入手,捕捉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小A的辨别能力。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

3.师:诗人坐在小溪边玩弄小石头心里会————?请大家带着这种语气齐读。

师:接下来诗人干什么呢?出示“绕”做动作,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绕字家族还有很多:“有火才能烧,有水才能浇,太阳出来是晓,过节踩高跷,别看长的像意思可不同。”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法的指导,会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更多有实际作用的知识,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美美地读第一、二行。这时候,诗人的耳边响起鸟叫声和泉水的叮咚声。(教师巡视,指导小A的朗读,进一步正音、补缺)

师:这里藏着你们的老朋友,你们天天见到“语”在古诗中什么意思?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读“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请小A认真地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感悟诗歌的意境,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内心触动深刻,理解加深。同时也让小A不断地巩固古诗。]

5.出示填空:这是一首()的短诗,诗以“()”、“()”、“()”、“()”、“()”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热爱。(填完后,请小A跟着同桌一起读。)

师:让我们身临其境,跟随白居易的步伐一齐来到庐山脚下,学生配乐朗诵诗意,其他学生闭目聆听。

[设计意图:在填空、音乐中,总结全文,升华了情感。]

(三)、教后选读、适当拓展

1.读词语。(请助学小伙伴教教小A)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新知]

2.选背山水诗歌。(让助学伙伴帮小A找一找山水诗,请小A摘抄几首山水诗)

[设计意图: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要求,达到积累,拓展的目的,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整地转述;

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难点:

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

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

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交流。)

(二)好,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现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的句式说,看谁记得多。(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1.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个同学的发现的时候,不用说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学发现了……有的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现最感兴趣?(学生发言。)

3.如果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么回事?(学生提问,学生解释。)

4.我们经过交流,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现,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组交流。)

(三)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

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

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如果我们有机会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这些有趣的植物,该多好啊!

二、总结下课。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将重点都定在了发现一词上,大家都很积极,好像争着比谁的发现最多最奇,但把“观察中”忽视了,而怎么观察到的,自已观察时所做了什么,这个过程学生却大多数都是只字不提。引导学生将自已是如何观察到的,及观察时自已是否认真等过程说了出来,这就为观察的内容提供了真实性的证词。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教学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欢和小松鼠做朋友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知识?

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高兴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

4.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读一读,演一演

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五、巩固识字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六、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课题:

伙伴教学目的(知识、能力、情感、其它)

1、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现形式,学习简单观察艺术品的方法。

2、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人、动物、物品)的故事。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课前准备:

课业类别:

欣赏课时:

2

课时教学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你们有伙伴吗?谁想讲讲自己的伙伴是谁?你了解你的伙伴吗?(找一对伙伴上台,一个在教室回答问题,一个到教室外回避)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想想:古代的小伙伴会做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8课《伙伴》。

2、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书中的作品重点欣赏《艰苦的岁月》,学习细致地观察作品中的细节,找出这尊雕像都有哪些伙伴关系。听老师的问题,找学生回答。

3、欣赏,边欣赏边讲解通过观察,找学生回答问题。

4、你的好伙伴是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为他做什么?人与动物也可以做伙伴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动物伙伴?找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人与植物之间如何做伙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伙伴的含义。进行德育渗透。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是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札记: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起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教学难点: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今天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理念:

1.落实《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老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借鉴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把读书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写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一读就懂,甚至还没学习这一课,我们早已通过影视、画报了解了情节,那为什么还要在语文课上专门学习呢?

【设计意图】

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的——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一篇课文,不行百里者半九十。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这仅仅是学习的“中点”,而知道,“为什么写”以及“怎样写”才是阅读的“终点”。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课文一开始不写怎么打白骨精,为什么写山呢?

原作中写道“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设计意图】

环境描写有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暗示这里险恶,必定有妖精。这是做一点渗透。

(三)学习“一打”

1.白骨精为了达到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贪婪目的是怎样做的呢?课文是用哪些词语写孙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结果怎样?读第三节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最美的美人像,美人的形象在读者心里。你心中美丽的村姑是什么样的由村姑的美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原文是怎么写的?“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作者把村姑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作者是为了表现白骨精的贪婪狡诈。)

3.猪八戒见到村姑拎的斋饭,有怎样的表现?哪个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用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

4.男生齐读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部分,女生读写结果的部分。

5.通过读书交流,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按照“变——识——打——结果”的顺序,写出了“一打”的经过。

【设计意图】

授人以渔,教给学法;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与趣味。

(四)学习

1.白骨精的美人计被识破,只好走为上。贪婪狡诈的白骨精肯善罢甘休吗?在“二打、三打”部分课文用哪些词句写白骨精的变和孙悟空的识与打的?结果怎样?

2.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八旬的老妇人?

原作是怎样写的呢?出示:“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老妇人两鬓如冰雪、脸如枯菜叶、满脸都是荷叶褶,她竟然能“闪”出来。“闪”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

男生齐读写悟空的部分,女生齐读写白骨精的部分。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用“摔”字有什么好处?

4.分角色读师徒的对话。

5.“三变”变成了——悟空在斗争中增长了智慧,三识三打中,他是这样做的——他为什么笑?

(五)指导复述

1.自己看板书,逐个部分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六)总结

1.你现在想用什么成语称赞孙悟空?投影出示语文课本第61页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空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2.这些成语中,哪几条跟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相吻合呢?读一读,画下来。

【设计意图】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运用,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这里,把诵读成语,感悟意思,迁移运用,相结合;把阅读课文与单元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相整合。学生读悟的基础上,在六组把成语中挑选适当的几条与课文对号入座,既积累了成语,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我读书,我快乐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课后找来《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原著或改编本,读一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及“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为《练习3》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做准备,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会认会写7个一类字,会认5个二类字。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过程和方法: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感悟诗的意境,想象小娃采白莲的情景,达到识字、表达与感悟诗意的统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平时身边的'小事勤于观察,体会童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7个一类字。

2.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一步学会结合诗中的语句来理解诗意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音乐磁带、词语头饰。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认读一、二类字,识记一类字。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你还记得吗?你能背诵给大家听吗?(《暮江吟》、《草》、《池上》)。

今天,我们要共同进一步学习《池上》

二、指导朗读古诗:

1.听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2.自己练习读或在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读,(配乐)。

三、感悟诗意:

1、读过古诗后,你能说一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如果要给这首诗配上一幅画,应该画些什么呢?为什么呢?也就是说,你是根据哪句诗这样画的呢?

(老师或学生在黑板上为诗配画)

结合图讲诗的大意:小孩划船把篙撑,自以为很聪明,偷偷去摘白莲而归,但离去时不知道,分开的浮萍还没有合拢,留下了他的痕迹。

2、再读古诗,试着背诵下来。

3、认读一、二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书写一类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1.读词语:

小艇,汽艇,浮萍,萍水相逢,漂浮,浮力,跟踪,无影无踪。

2.读诗句,想诗意。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